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A.培根、洛克
B.斯密、李嘉图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
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15.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
1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7.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对这个事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8.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
19.《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
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0.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
2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2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24.以下对发展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B.世界处于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
C.世界处于发展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2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