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一个人的名字和相貌比八字更能代表个人的生命信息。名字、相貌是公开的,泄露八字不过是公开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时,泄露八字有什么妨碍呢?名字有重复的,同八字的更多,唯有相貌人人不同。名字可以用来算命,信息只是很简略。相貌是公开的,它储存了个人的一切生命信息。八字只储存个人生命信息中的有关命运起伏信息而已。而且破解骨相不易(骨相为命,相貌气色为运),而破解八字更难。所以泄露八字没有危险。
民国时期出版的命书里有当时几乎所有总统、部长、名流的八字,如林庚白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人鉴·命理存验》一书,存时人八字67例,且大都是省部级以上的名人。可见时人不忌讳公开八字。公开八字后,往往会得到当时命理学家的实时忠告,所以泄露八字反而受益。
而明万民英编著的《三命通会》汇集了约3600例仕官八字,这些仕官绝大多数是万民英(1521-1603)时期的,如果仕官们不喜欢公开自己的八字,那万民英无从获得如此多的命例。因为即使是在科举考试的档案中也没有仕官们的生辰资料,在履历表(即脚色)中只有考生的年龄。如赵秉忠状元履历表:
殿试举人臣赵秉忠,年二十五岁,系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人。由廪膳(linshan)生员应万历二十五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万历二十六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今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
三代:
曾祖绅,故,不仕;祖通,存,不仕;父禧,存,仕。
习:《诗经》。
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左右,公务员占人口比例为1:2300,所以仕官只有3万人。正是古人喜欢公开自己的八字,《三命通会》才能收集到如此多的命例。万民英在自己的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中就反复提到自己的八字。如《三命通会》卷八六庚日时断:
万育吾参议:壬午癸丑。傅津总兵命同。傅雍人,万冀人。庚生雍则得地,生冀则太寒。傅为武臣,万掌兵宪。万三子,傅一子。
育吾,是万民英的字。他与总兵傅津八字相同。因出生地差异命运也有不同。
60甲子,一年12月,一月30日,一日十二时,故八字一共有25万9200种,而名字远远多于这个数目。曹永正先生原先在京城就是用名字遥感,看病几乎百发百中。因为名字与人的对应性最强。
全世界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个时区每分钟出生11人,则一个时辰就有1320人出生,即1320人拥有同一八字。而相邻的两个时区也会在同一时辰内,故2640人拥有同一八字。还有,60周年前也会有同一八字的人,所以拥有同一八字的远远多于2640人。
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中国人13亿人口,而八字只有259200种,故同一个八字拥有的平均人数为:
13亿÷259200=5015
这样计算,得出每5015人拥有同一八字。
如果按《易林》算卦名,13亿人分摊4096卦,则:
13亿÷4096=317383
如此,每31万7383人拥有同一个卦命。
名字虽然比八字更能代表个人的信息特征,但是当出现重名很多的情况,名字信息就大为削弱。在中国,“张伟”是重名率最高的名字,中国公安部门姓名查询系统显示,全国共有290607人“共享”这一姓名。排在第二的是“王伟”,重名的也有281568人。在这种情况下,生辰就变得比名字重要了,当然骨相更为重要。
陈抟云:“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骨相又远不及心性。
==========
后续:
有网友留言:
李老师这个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李老师忽视了平时我们说“泄露八字会有危险”的前设语境。
就我个人混迹网络的一点小小经验,跟一些身为出马仙、道士的网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告诫“不要随便在网上留下八字,如果有人跟你有仇,他就可以根据你的网名和你的八字,设法术来整你。”
……应该讲,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回复:
谢谢你留言!
古人有咒术,现在咒术为什么不起作用了?或者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自古帝王、圣贤、英雄成就一番伟业,从无依靠“巫蛊”鬼神之术而成者。古人尚且对“巫蛊”嗤之以鼻,今人又何必迷信之?
咒术无非是电磁力的一种,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到处充满了人工制造的电磁场,我们时刻处于高密度的电磁场海洋中,那些法术产生的能量早已湮灭其中,所以“巫蛊”之术即使对“八字软”的弱者也没多大效力了。故近代以来,鲜有“巫蛊”之事。况且“福祸无门,唯人自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