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算命方法有哪些

在没接触算命这个行业之前,我曾认为生活中会去算命的人或是算命先生应该是极少的吧,不会有很多人相信算命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算命这个行业从古流传至今一直还是都有很多人以算命为职业,也有很多人会去了解自己的命运,只是我们不了解就会有产生这样的误解。而且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网上算命已经越来越盛行,算命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

我们大部分人通常最熟悉的算命方法应该是八字算命,我们也都“八字”一说,而且基本上大多数算命从业者都是用八字算命、手相、面相、少部分用起卦算命,可能我们就会认为算命方法应该也就这么几种,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算命方法其实是很多的种。

1、八字算命

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常见的一种,也就是四柱八字、生辰八字,亦称“子平术”,主要概念是命(或称命局),是应用来推测人命运休咎之法。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用天地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根据干支历法、阴阳五行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的学问。

2、紫微斗数

西方有闻名的星座,我们也有传统的星象学论命方法「紫微斗数」,也是中国传统命理学的最重要的支派之一。它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构成命盘,结合各宫的星群组合,周易干支理论,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吉凶祸福的。紫微斗数预测学融合了天文地理风水周易卦象,星象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更加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在中国众多的周易术数中可谓独树一帜。但由于紫微斗数预测学不如四柱八字公开,知道紫微斗数的人相对较少。

3、六壬

六壬是中国古代宫廷占术的一种。与太乙、遁甲合称为三式,六壬被称为三式之首,通常所说的六壬一般通指大六壬。六壬学比起其它占卜术是较为合理和合法,它是一门能预断吉凶的学问,其推演法类似易学,首先由“占时”至“月将”,是无极生太极,再由月将至干支,是太极生两仪,由干支而产生四课,是两仪生四象。再发三传,即发三才。然后再布各天将及神煞,用五行生克预测吉凶进退。

4、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术之一,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是古代人民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磁场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对人体生物钟运动曲线影响,以及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奇门遁甲分为天、人、地三盘,天盘九宫有九星,中盘八宫布八门,地盘八宫代表八个方位,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巳、庚、辛、壬、癸六仪)。根据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来占测。

5、相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相算命,同卜筮、易卦、占星一样,相术也是中国现代起始较早的一种术数。它经过对人的相貌、声响、气色等的察看剖析,来言语人的吉凶休咎。现代的相术最后都属于相面一类,经过历史长期的发展,有呈现了经过声音、形貌等人体各部位来预测人事吉凶的相术。

6、占梦

占梦也就是解梦或释梦,术士依据人们梦中所历所见的事情或许物象,来预卜做梦人和与之有关的人或事的休咎。这种方术早在西周时期就很盛行。

7、拆字

拆字,又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拆字是中国现代的一种揣测吉凶的方式,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经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别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

8、称骨算命

9、易卦

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其实包括了易经、易传两局部。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辞和爻辞,占算的时分,要先取卦,再依据所取的卦所对应的爻辞和卦辞以判别吉凶。

10、太乙神数

太乙神数也是三大秘术之一,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术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五元共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据太乙神数推算,上古有一年冬至,恰好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称为太极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岁值卦,以断本年气运。

THE END
1.小胖算命——讲讲自己常用的算命方式:三式五术法我这里面所用的五术包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大小六壬、紫微斗数、梅花易数 另外算命需要判词,我使用的是判词是:我最常用的推背图、武侯奇门的代表诸葛神数、以及大家最常见的周易灵签。 (首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本法纯属娱乐,法不传六耳,仅仅是为了满足女票的好奇心罢了。) 以容姐姐四柱为例子 1995年8月15日酉时https://h5.bbs.17500.cn/forum/79/thread/10844918?page=1
2.常见的六种算命的方法你知道哪些?其实这种算命方法是很难学会的,要想学会这种方法,首先你得有一个非常精通这种方法的师傅,还有就是在这个方面你是比较有天赋和惊人的毅力的,还要有很好的到道德等等。总之这种方法是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的。缺少一个条件都是无法学会这种办法的。 第二种、用江湖术法来算命 https://www.hebaomu.com/article/3213.html
3.算命术的介绍算命占卜的介绍 在《哈利·波特》里,赫敏·格兰杰似乎对解读茶叶和凝视水晶球这样的雕虫小技不屑一顾,但她却是数字算命法的忠实信徒。数字算命法是一种基于数字和姓名的算命方法,也是赫敏在魔法学校最喜欢的科目之一。这种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建立在解释模糊图像上,也不仅是从随意的图形或 中国古代算命术的介绍 https://yi.aimcx.com/queinfo-265303.html
4.阴阳术占卜,世界上最准的占卜术1、中国古代的星术和占卜术 看来你对占卜没有什么系统的认识,占卜术是存在的,像其他任何一种技术一样,没什么好神秘的,将之神话的人是另有所图的。中国传统算命占卜术非常多,而且系统。我所了解的有:八字,面相,风水,奇门遁甲,大六壬,梅花易数,六爻。一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对奇门遁甲比较了解。擅长六爻占卜http://wl.0571wl.com/hycontent/v000955.html
5.中国古代算命术剖析(豆瓣)中国古代算命术所依据的理论是“天人合一”,把“命”与“运”相合起来推算。古代算命相士是怎样排八字的呢?唐代称骨命法如何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北宋《麻衣神相》如何从长相上侦破命运的某种密码?四柱算命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古人对算命术持什么态度呢?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1584395/
6.神仙道仙履奇缘答案是什么仙履奇缘每个选项奖励是什么13、此处出现了古籍《五芒星术法》残本,世人纷纷猜测其残缺的术法? 从左到右召唤火之芒星?(铜钱,声望) 从上到下召唤水之芒星?(阅历,5体力) 14、被散仙张氏封印百年后重生的猫妖,附生在一健壮男子身上作恶? 瞬间杀死此人,可毁猫妖元神?(阅历,5体力) http://www.17aiwan.com/sxd/gl/article_7348.html
7.测字有术(鲍尔日)最新章节测字有术全文在线阅读番外 第38章 【生肖法】的应用场景 番外 第39章 2024年之五个生肖 番外 第40章 归纳法与气象 番外 第41章 人类文明与当下职业漫谈 番外 第42章 告别2023,拥抱新的岁月 番外 第43章 人的生命以8年为节律 番外 第44章 完结篇——茶中悟道 测字有术最新章节手机版 - 测字有术全文阅读手机版 - 测字有术https://www.3yt.org/ml/211028/
8.[中国古代算命术剖析][50集全][国语中字][MKV/共3G左右][高清版古代算命相士是怎样排八字的呢?唐代称骨命法如何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北宋《麻衣神相》如何从长相上侦破命运的某种密码?四柱算命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古人对算命术持什么态度呢? 《中国古代算命术剖析》目录 01.算命术的起源与发展(上) 02.算命术的起源与发展(下) 03.天干地支(上) 04.天干地支(下) 05.https://www.1xm1.com/xiazai/4589.html
9.最准的算命术最准的算命术有哪些最准的算命术 最准的算命术有哪些 八字排盘传统生辰八字占卜算命多用于测算终生运势婚姻配偶八字合婚论八字,属狗人生辰八字算命免费(属狗的生辰八字五行)八字雅洁命。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很多人都不是算命大师所以很难从八字中粗略理解自己的命,算命算卦哪种方法最准最灵?都能测什么?周7231易预测属于玄学范畴。https://www.16757.com/ysh/taluo/959.html
10.天罡术法易连山天罡术法 客师歌之阏逢阙–寄语篇 袁天罡奇门遁甲这一门术数,由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创立,全名为:袁天罡奇门遁甲称骨算命法,也称为称骨法。这门术数一直在袁氏家族内秘传,以歌诀形式,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传承了1400多年,一直到今天得以面世 12月01日7,590 views https://www.yilianshan.com/category/tgdf/
11.汉字文化:测字术测字术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算命术。 民国时期,山东济南的“大观园”内有一个测字摊,摆摊的人叫"大不同"。有一天,大军阀张宗昌带着几个马弁来游园,看到测字摊就决定测个字。他在"大不同"招牌"大"字旁边写了一个"人"字,"大不同"测出张宗昌是一个"大人"。张宗昌又让手下一个马弁测"人"字,马弁https://www.jianshu.com/p/dda312c6bb3a
12.关于算命术中的“时辰”问题吴闲云2. 八字算命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方术,在古代很早就有了的。至少唐宋元明清时代就有。请问:那个时代的人以什么标准来换算成“北京时间”呢?根本就没有的事。 3. 古人算命时,并不存在换算成“北京时间”一说,都是用的“当地时间”。再者,八字预测术的发明者,也不是北京人,应该和北京没多大关系。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1c7cdcd0100dq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