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不顺、情路坎坷,你是否知道这与你的星座有关?”
“三大财运最强星座,看看有没有你!”
“十二星座里最完美配对!是不是你和你的他?”
……
在网上玩过星座占卜的人都知道,很多占卜平台需要提供个人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生日,甚至是身份证号。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小心了,因为一旦按照提示输入真实信息后,你可能会陷入犯罪分子的陷阱。
市民个人信息被盗
除了测试“前世今生”“大富大贵”,此类游戏还有很多“变体”,例如,“测你5年后的生活”“测你下半生有哪些机会”“测你未来身价是多少”“测你的前世是什么人”“测你的实际心理年龄”“测你的出轨几率”“测你是《甄嬛传》中哪个角色”……
不少用户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参与了“免费算命”的测试。但是,很多用户并未意识到,“神奇”的测试游戏原来是挖了一个“坑”,个人信息很可能因此泄露。
“AI看相、算命”?
脸部特性或成别人的“摇钱树”
此前,还有一款名为“AI面相”的小程序,号称AI学习了近20万的真实人脸样本数据,只需上传个人照片,就能出具完整“面相”报告。记者切身体验后发现,同一张脸,只要换了个角度,人生竟然就被改写了!随后记者又拿出了自家爱犬的照片,虽然识别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但是AI还是在努力解读着。
专家提醒,看相对于不少网友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消遣。可是在不经意间,你自己的脸部特性、掌纹信息,很可能成为别人数据库里的“摇钱树”。上传手相的话,很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上传个人头像照片相当于把个人的脸部信息泄露了,现在有很多的身份识别都是采用的指纹和脸部识别,进而会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如何识别信息泄露风险和提高防御能力?公安机关总结出个人信息泄露后常见的5大类型作案手段,帮助大家“掌握防骗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常见的5大类型诈骗
一、虚假消息类网络平台抽奖扫码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假冒娱乐节目或知名企业向受害人发送虚假巨额中奖通知,并以“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保证金”等为借口进一步实施连环诈骗。
引诱汇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受害人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不经仔细核实,就直接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虚构交通事故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如何尽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一、远离社交平台互动类活动
二、安装病毒防护软件
生活中往往由于点击一个链接或下载一个文件,就被不法分子攻破窃取个人信息。因此,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和病毒查杀成为必要手段。
三、不要连接未知WiFi
四、警惕伪基站诈骗
警惕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这些有可能就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管它,建议联系官方客服人员咨询。
五、妥善处理好个人信息单据
日常单据不可小觑,例如快递单上会有我们的手机、地址等信息,一些消费小票上也包含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因此建议妥善处置,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六、不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通过各种方式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采用的洗钱手法之一。有人受朋友之托或受利益诱惑,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公司的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请切记,账户将如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请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个人信息泄露了应该怎么办?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也不要过于恐慌,你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更换账号
2、更改重要的密码
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避免个人信息“主动泄露”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筑起个人信息“防护墙”。在遇到这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娱乐平台时,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图一时之乐而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