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常说的农历和阴历、阳历、干支历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种历法,一种不可以吗?
关于除夕,为什么有的年份在“年三十儿”,而有的年份在“年二十九”?
还有,我们都知道闰年的概念,那么闰月的概念你能说明白吗?
通过上面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没有平年闰年之别也没有闰月之说。有时农历也被日常称为阴历,但其实阴历和农历压根不是一回事,现在我们通用的一般是农历。
农历根据朔望月周期来定月份,同时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阳历的回归年,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兼顾了太阳、地球与月亮的三体关系,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民国元年(1912年)规定阳历1月1日为“春节”,由于民间反对,袁世凯采取了换位的办法,将阳历1月1日定名为“元旦”~
这里不得不提干支历,又称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
而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开始。
经客户允许截图打码分布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更是作为命理学、占卜学计算生肖的依据,在干支历纪年中,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
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
为了能够简单理解,古人想到用动物来表达地支,这就是我们说的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而2019年正是己亥猪年。
根据我国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若干恒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当命理师问你的出生年月日时,其实是确定你出生在“立春”前还是后,进而确定生肖属相。
1963年正月初一生的人,以为过完年了就是属兔,实际不是!那天的阳历是1963年1月25日,在2月4日立春前,还是当年的旧生肖虎!干支历是壬寅年癸丑月戊辰日,对应的年生肖是寅虎。
中国民间和历代帝王学中一直有使用干支历,很多古书中多有记载其使用的痕迹和在历书中推断的方法。
干支可以阴阳、五行分类,也可对应不同的脏腑。结合人的干支历“生辰”,推算出其先天体质,再根据相应干支历年推算出后天运气来进行预测和预防。
人类由于每个人出生的时空点不同,因而每个人都存在着先天五行五德能量不足的情况,表现在外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参差不齐。
这些能量的差异就会凸显每个人的不同性格特征,表现在体内就是五脏生理功能的欠缺,能够直接影响到后天的体质和健康。
人的这些能量不同的特点,共同构成生命的本因和内因,如果再加上后天名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力,也就共同构成人生际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