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就是阴历吗?二十四节气和闰月是什么?地球阳历

经常有人把中国传统的农历称为阴历,而把西方传入的公历称为阳历。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阳历特征,而初一、十五等说法又是典型的阴历特征,传统历法中的闰月就是为了弥合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而设置的。二十四节气到底是什么?闰月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有时候过年早,有时候过年晚?点开视频看看吧!

1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中国在很久以前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对太阳历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这是因为太阳是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按照阳历来规定日期能够更加方便的指导农业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人创造出了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地球在黄道面上公转时,同时还在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夹66.5度的角。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

二分而至

每年6月22日左右,地球会运动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北的位置——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中国古人就称之为夏至。半年以后,大约在12月22日,地球会运动到另外一个特殊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南的位置——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中国古人就称之为冬至。在冬至和夏至之间还有两个特殊日子,太阳光会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会昼夜平分,就称之为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这就是二分二至。

为了更好的解决农业生产,人们又在二分二至中间添加了其他的节气,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鹭、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有一首歌可以方便的记住这二十四个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也非常艺术,比如“惊蛰”就表示打雷,惊动了地下的虫子,“谷雨”就表示雨水充沛、谷物生长,“芒种”表示有芒的作物开始播种,“白露”表示草木上有露珠,天气正式转凉等等。

2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当然,在中国古代,人们并不清楚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也不清楚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不过聪明的古人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找到了定冬至的方法。

在冬天,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立起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长,人们就把影子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在夏天,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立起来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短,人们就把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按照影子长度的不同,人们就可以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日期的确定在历史上也有变化,在祖冲之编纂的《大明历》中首先要确定每年冬至的日期,然后再按照每过15或16天一个节气的方法来定出其他节气,这种方法称为平节气。到了元代,郭守敬等人主持编纂了更加准确的《授时历》一直使用到明末。

但是,由于这部历法没有考虑到近日点进动现象,误差逐渐增大,以至于错误的预报了日食日期。崇祯年间,徐光启等人成立历局编纂新历法。

利玛窦和徐光启

崇祯历书

总之,24节气是依据地球公转确定的,而公历也是根据太阳公转确定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每个节气的阳历日期都基本确定了,前后不超过一两天的差别。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极高成就。

3

朔望月

说完了农历中阳历的部分,我们再来看看农历中阴历的部分。人们很早以来就会通过观察月球阴晴圆缺的变化计算日期,中国农历把月相完整的周期定为一个朔望月,这实际上是按照月球绕地球公转来计算日期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是29.53天,所以各种历法大多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又把12个月规定为一年。有些民族的历法是完全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这种历法称为阴历,比如伊斯兰历就是典型的阴历。

4

闰月

伊斯兰历就选择不调和,于是就会出现每一年伊斯兰历都与公历相差11天左右,大约32年就会与公历相差一年。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历的新年在公历中也不一定是什么季节。

按照阳历,一年365.2422天,19年就有6939.6天。按照阴历,每个月29.53天,一年12个月,19年共计6732.8天,阴历比阳历少了206.8天。而七个朔望月是29.53天×7=206.7天,刚好可以补足二者的差别。所以只要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刚好可以补足二者的差别。

置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古人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不同位置规定出24节气,每15~16天一个节气,又把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并且规定每个朔望月都应该有一个中气。

5

啥时候能一年过两次春节?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解释为什么春节有早有晚了。如果一个农历年中没有闰月,那么一年由6个30天的大月和6个29天的小月构成,一共354天,比公历平年365天少11天,因此下一年的春节就比今年的春节提前11天。但是如果某年是农历闰年,就会增加29天或30天,农历年变为383天或者384天,比公历一年多了18或19天,于是春节就会滞后了。猪年是平年,没有闰月,所以就只有354天,明年的春节会来的更早哦!

如果想过两次春节,也不是没可能,只要这一年是闰正月就可以,过完了一个正月,下个月还是正月。上一次的闰正月是在1640年,那一年李自成的农民军还在和明军厮杀。

下一次的闰正月是在2262年,还有243年,我们只要活到那个时候就可以过两个春节了,想想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

THE END
1.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 农历也被叫做阴历,旧时对农历的叫法是夏历,在1970年后才改成为农历,农历的月份是按月的圆缺变化定的,因为月属阴,所以也被叫做阴历,其实农历是一部阴阳历法,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的回归年划定的。 历法就是人们根据天文的自然变化,用于计量长时间内季节变化的法则。历法一般分为四https://edu.iask.sina.com.cn/jy/2DkyduKHRjH.html
2.农历是不是阴历有什么区别农历和阴历是同一种历法,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但是在现代语境中,这两个词语常常被混淆使用。总的来说,农历是以农事为主要参考标准的历法,而阴历则是以月亮运行为主要参考标准的历法。 具体来说,农历是根据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农业生产为中心,以十二个月为一年,以每月的朔日(即新月之日)https://m.luebaike.com/changshi/86yj0RGkeB.html
3.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农历和阴历不是一回事。 阴历是太阴历也就是月亮历的简称,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则是一种阴阳历。 月亮的盈亏规律太引人注目了,所以最初的历法都是以月亮周期设置的,这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 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周为一个月,根据寒来暑往规定一年十二个月,由于一个月亮周期只有大约29天半,所以一年只有354天https://www.jianshu.com/p/75336ef1e610
4.农历是指阴历还是阳历农历是阴历,公历才是指阳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农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计算,他们的参照物选取的不一样。 扩展资料阴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https://www.ruiwen.com/wenda/199185.html
5.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面,阳历就是公历,而阴历就是农历,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阳历就是公历,这是没问题的,而阴历并不是农历。要搞清楚阴历 和农历的区别,首先就要搞清楚中国的几种不同的历法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历法有阴历、阳历、干支历、阴阳合历四种′。首先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1915957_1068451682.html
6.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阳历是指哪个日期在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这个问题上,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其实,相关的问题农历和阴历哪个过得快也有不少网友留言提问,还有人微信问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今天一并撰文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过阳历好,从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过阳历好,怎么分清阴历和农历,阳历和阴历怎么分清,阳历和阴历怎么区分农历,日期哪个是阳历哪个是阴历,https://www.16757.com/ysh/bazi/947.html
7.阳历是农历吗阳历和农历的区别阳历和农历多少年重合准确的来说,每*都有两个不同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阳历和阴历。但很多人对历法都不太了解,他们分不清阳历、阴历、农历、公历这些概念。其中有部分人难免会存在这样的疑问:阳历是农历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解解惑,并说说阳历和农历的区别以及阳历和农历多少年重合,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看看吧! https://m.qizuang.com/gonglue/jjsh/100062.html
8.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在哪儿公历一般指的是阳历,也就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历法,但公历和农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其中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夏历的演变,公历和农历的区别介绍,如下所示。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公历是阳历! 阳历是和公历完全一样的,阳历的全称被称为太阳历,也是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儿所需要消耗的时间,这是目前世界上每个国家https://www.k366.com/minsu/nongli/15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