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农历是德国传教士制定的吗?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最近微博上有个帖子称:“中国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此帖一出,立即引起数千次的转发和讨论。不过也有网友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目前我们使用的农历是1929年修订的《紫金历》,而并不是汤若望修订的《时宪历》。抛开这点不谈,本文仅就我国农历的历史流变和传教士在中国天文历法领域所做的贡献做一简要回顾。

从天文到历法

如今我们将“天文、历法”两个词合用,其实它们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所谓天文,指的是天象,也就是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规律的运动现象。而历法,则是人为根据天时,调配生产生活作息的一套法则。人们可以从天文(天象变动)中推算出历法,反过来,一套正确的历法必然可以准确无误地预报天文现象(比如日、月食等)。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从夏、商、周时期,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先民们就已经尝试制定天文历,就是所谓的“三正历”。但这种“历”非常不准确,直到战国时期,人们才根据一回归年为356又1/4天的发现,创制出了真正的历法——《四分历》。

《四分历》在此后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顾炎武在《日知录天文》中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说法。但是我们知道,《四分历》所推算的一回归年的数据与理论值误差颇大,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自然就出现了误报日、月食的问题。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对四分历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新版的历法称为《太初历》。《太初历》基本确立了中国历法的体系。

此后,历朝历代又多次修订历法(改历),但对于中国历学史来说,意义最重大的改历,是唐代《大衍历》、元代《授时历》以及明代《崇祯历》。这三次改历都与外来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三次改历与外来文化

发源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把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天文艺术和科学知识都一并传到了中国。隋唐之际,多位印度天文家在朝廷的司天监供职。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来到长安后,在传播密宗的同时,又传授印度天文历法。而《大衍历》的编修人僧一行就是善无畏的学生。

元朝时,蒙古人三次西征使得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进入中国,伊斯兰天文历法也随之在中国生根发芽。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西域星历司”,招聘阿拉伯天文历法家任事。他们编制了《万年历》,创制“西域仪象”,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密度。至元八年,元朝在上都建立“回回司文台”,主持观测、编制历书,并在这里藏有包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内的多种天文书籍,使之成为研究和传播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郭守敬等人修订了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第二座高峰,它的修订是建立在当时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多年比较准确的天文数据的基础上的,因而所定的一回归年的长度365.2425日,只和理论值有微小的误差。

明代在《授时历》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制定了《大统历》。而到了明末,《大统历》颁行已久,产生了较大误差,钦天监预报的日月食“往往不验”,如何修订出更准确的历法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可当时缺乏像郭守敬那样的天文人才,直到一批传教士的出现,才给中国带来了欧洲先进的天文知识。

当时,利玛窦、熊三拔、汤若望、庞迪我等传教士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官员结交为好友。在这些中国官员的支持下,1611年明廷让庞迪我、熊三拔等参与修订历法(《崇祯新历》)。可是明末社会动荡,历书尚未完成,明朝就灭亡了。直至满人在北京建立了清朝政府,传教士汤若望才上书清政府要求继续修订历法,这才有了《时宪历》。

汤若望、《时宪历》与“天算案”

清王朝建立以后,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两次向朝廷上书修改历法,还请求清廷派人检验他推测的日食是否准确,希望借此“推销”传教士用“西洋新法”所制的历书。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大学士冯铨和钦天监的官员对当天的朔日食进行实地观测,结果汤若望的预测准确无误,而使用《大统历》、《回回历》所推算的结果都有误差。于是,清朝决定采用汤若望所献的新历,这就是《时宪历》。

好景不长,1661年顺治帝因病去世,年仅6岁的康熙即位。4位辅政大臣把持了朝政,特别是守旧派大臣鳌拜上台后,提出了“率祖制、复旧章”的政见,废除了清政府入关以来的多项政策,传教士所定新历也卷入其中。

中国的天文历法自古以来就与统治阶级的意志密不可分。自周朝以来,讲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天文历法向来被视为王权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和象征,所以天文历法从来为官府独掌,民间不得私习。采用什么样的历法,不仅是科学领域的问题,也是政治领域的问题。

以鳌拜为首的守旧派不懂得天文历法的原理,但新历法代表的是新的政治风向,而这就是鳌拜要反对的。同时,清廷中有很多反对基督教的儒家官吏和因使用新历法以后被裁汰掉的失意官吏,他们联合起来对汤若望等人提出控告,一场天文历法之争很快就变成了一场政治案件,这就是“天算案”。

提出控告的一方心里清楚,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是无法取得胜利的。于是他们采用的是政治攻击的手段,他们攻击汤若望的历法只有200年,意思是清王朝只有200年的国运,还捏造外国人已经在澳门屯兵数万,准备夺取清朝的江山。

整个“天算案”经过了三次庭审,在鳌拜掌权的政治背景下,审讯结果早已拟定好了。守旧派集团试图将汤若望和支持西方历法的官员凌迟处死,后因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干涉,他们才得以赦免。但是汤若望在钦天监的职务被免除,《时宪历》被废。

可是天象并不因为人间的政治斗争而变化,《时宪历》被废以后,清政府就再也算不准天时了。直到康熙帝扳倒了鳌拜,才重新恢复《时宪历》。至高宗朝,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将《时宪历》改名《时宪书》。

对传教士引入天文学的评价

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赢得中国最高统治者和社会的赞许和承认,从而进一步传播天主教。

利玛窦曾说:“如果能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把我们的历法由我翻译成中文,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得中国人的尊敬。”另一位传教士邓玉函在写往欧洲的信中称:“我极希望从伽利略先生处,……得到来自他新观察中的关于日、月交食的推算……因为它对我们革新旧历有着急迫的必要性。如果要寻找一个合法的、可以作为我们在中国存在的理由,借此让他们不把我们驱赶出这个国度,这就是唯一的理由。”

因此,我们在评价传教士来华传播天文学时,不能抛开这个动机。一厢情愿地美化传教士向中国传播天文学,认为汤若望们不远万里把欧洲科学技术传播给中国完全是出于为中国老百姓服务,显然是不客观的。

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天文学由“古代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进化的阶段,他们已经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成果介绍到了中国。总之,利玛窦、汤若望们的历史功绩是不能轻易抹杀的。

参考文献:

1、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郑慧生:《认星识历——古代天文历法初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史继忠:《外来文化与中国历史上三次重大改历》,《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3期。

4、林健:《西方近代科学传来中国后的一场斗争——清初汤若望和杨光先关于天文历法的论争》,《历史研究》1980年02期。

5、江晓原:《论耶稣会士没有阻扰哥白尼学说在华传播——西方天文学早期在华传播至再评价》,《学术月刊》2004年12期。

6、赵德宇:《耶稣会士传入天文学辨》,《历史教学》2004年07期。

THE END
1.农历计算方法农历计算方法 计算示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63614/article/details/103051262 一、定气定朔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故而计算农历既需计算阴历使用的合朔,也要计算阳历使用的节气。农历最早使用平气和平朔,但平朔常有一日误差,以日食校验多不合。所以经历法发展改用定朔法。平气也有误差,但难以简单观察https://www.jianshu.com/p/d3b63ee7492f
2.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本文将介绍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天干地支(Heavenly Stems,Earthly Branches)的计算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历的关系以及知道节气和日月合朔的精确时间的情况下推算中国农历年历的方法。 在介绍中国农历的历法之前,必须要先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严格来讲,天干地支纪年以及十二属相并不是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
3.公历农历转换中国香港身份证 韩国身份证 卫星地图 电子地图 地形地图 在线闹钟 天气预报 北京时间 世界时间 在线秒表 区号查询 邮编查询 车牌查询 话费查询 货币汇率兑换 公历农历转换 二十四节气查询 汽车油耗计算 电费计算器 日期差计算 未来时间查询 金银走势 交通标志 https://gonglinongli.bmcx.com/
4.农历计算方法探秘(农历如何计算)农历计算方法探秘 问题:农历 如何计算 答案: 农历,又称阴历或农事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它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基础,结合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安排时间。农历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朔望月的计算:农历以朔望月为单位,一个朔望月是指月亮从朔(月相为新月)到下一个朔的时间。平均而言,一个朔望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nonglijisuanfangfatanmi.html
5.揭秘农历日期的计算方法农历的计算方法相较于阳历更为复杂,需要我们通过天文观测和历法规则来进行推算。从春分日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月亮的运行轨迹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因素来计算每个月的天数。 农历的计算方法虽然看似复杂,但实际…https://m.sohu.com/a/751137947_121769699
6.“真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已经相关太阳,时间,历法的知识再则,现行的农历版本是什么版本?它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法,于1645年农历乙酉鸡年(今年是360周年)正式使用的。说了农历的版本,您别认为这是清朝的老黄历了,落后了,请往下看,中国现行的农历,是农历是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现今最精确的农历数据算出和排出的,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先进轨道计算方法计算的,不再https://www.douban.com/note/76229594/
7.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应该有,我想应该可追述到轩辕黄帝历那里,可惜中国古六历均已失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阴阳合历,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包括24节气在内的中国农历之元年,应该就是元丰七年(西元前104年)的《太初历》元年。 编辑问:中国阴历没有元年的纪年方法,怎样计算其循环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8.历法常识:农历廿四节气干支日期原来是这样计算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历法》中记录了元代授时历,关于计算一年中廿四节气干支日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今整理如下: 在公元1281年至元辛已岁,北京天文台实测出年前冬至日为己未日子正夜半后5刻,距甲子日55.0600日。以此为纪元年计。 至元年:1281年辛已岁。 https://www.meipian.cn/3anewcpb
9.python中国农历算法python公历转农历python中国农历算法 python公历转农历 一般使用的万年历,只提供距今前后百年的日历。这是因为其所用的计算方法是一种简便的近似计算,适用范围较小。其次,天文学方法计算量大,不适合日常软件使用。但如果要进行历史研究,范围就超出常用日历,本文即实现计算任意日期的农历。https://blog.51cto.com/u_16099335/8948179
10.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丰富内涵四时八节有了喜庆大事,国人都喜欢翻一翻“月份牌”,行个良辰吉日。虽然我们日日以公历计算时日,但中国传统的农历年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主要内容,它的每一个名称,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点出了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和变化,能够准确地判断农时,指导传统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 http://www.100md.com/html/201311/2649/1036.htm
11.阴历是怎么算的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如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历闰月为己丑年闰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即将来临的农历闰月为2012年的壬辰年闰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9日)等。农历的算法是怎么算的? 5分一、农历规则计算: 节气和朔望的时间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标准时间为准。https://www.360doc.cn/article/34990242_963225586.html
12.闰年(历法中的闰年)闰年包括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和在中国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闰年有366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基本解释 [bissextile year]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http://www.hhtyz.com/jyz/dlz/jxzy/2019-09-24/636.html
13.22岁出生在哪一年是多少个月的宝宝?22岁是264个月,一年12个月等于22岁×12个月正好等于264。22岁出生于1997年,22岁出生于1998年。22岁是出生年的计算方法:目前2019年,22岁出生年为2019-22岁。=1997.22岁出生于2017年。 虚拟年龄中国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是根据出生后经历的日历年数计算的,即即即使出生1岁,每个新年都会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计算,也按http://www.yunyuwuyou.com/yunqibaiwen/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