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历丁酉鸡年384天他们算出来
农历丁酉鸡年将至,天文专家表示,这一年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长达384天,并且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2017鸡年为何多出19天?农历到底怎么算?昨日,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傅燕宁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为大家详解我国传统历法,以及农历幕后“推手”的秘密。不过对于“现代钦天监”的叫法,傅燕宁表示:“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不仅编写年历还预报大行星运行轨道
中国现行的农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编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是农历的官方出版机构。
“历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部门,部门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员有10个。编制农历其实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宁说,在推算农历前,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一架精密计算机必不可少。
“现在是用电脑模型推算农历。比如算天体的位置,是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标准模型。用模型来计算农历,过程很快。”他表示,现在的计算方法相对准确,误差还是有,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模型。
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
我国历法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确立制定时期始于战国。战国时期的四分历都体现在《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六历,它们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
然而,傅燕宁表示,在现代天文学发展上,旧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970年以前,我国出版的年历都以翻译“洋历”——苏联和欧美的历书为主。
在傅燕宁看来,农历对于中国人来说,必不可少,其现存的意义体现在文化价值。“农历涉及中国重大节假日的计算和确定,如春节、中秋、清明等,还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历算室目前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将编算方法统一确定。“不能说你算是今天过年,他算是明天过年,需要一个标准,即怎么算农历。”傅燕宁说,随着广泛的高精度天文观测资料的大量积累,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工作不断扩充。未来,历算室将放眼国际,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进行前沿性课题研究。
历算室不能与古代钦天监相提并论
傅燕宁揭秘,由于历法特殊的政治含义,常有历代统治者重新修订,以确立自己的统治权威。
“古代历法,并不单纯为了计算日期和指导农业,还带有重要的政治含义。这也决定了历算室并不能与古时候的钦天监相提并论”。傅燕宁介绍,按历史的职责研判,负责授时的机构即钦天监,钦天监是法定编历机构。
“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钦天监是为皇帝服务,我们是纯粹把农历编算出来就完了。”他说,在古代,皇帝被奉为天子,时令是天意,“皇帝要熟知天象的变化,如果天子都搞不清天意,那还怎么证明统治的权威?”
傅燕宁说,除此之外,古时候很多天文现象,诸如日食月食之类,都被认为是上天对世人的警示;王朝的重要典礼和祭祀仪式,通常也要参照着特定的节气进行。
他表示,古代历法,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统治权力本身。皇帝颁布历法,昭示着其政权的合法性;子民接受历法,代表其承认政权的合法性。
解读>>>
农历并非阴历
而是“阴阳合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事实上并非如此。”傅燕宁介绍,农历又称华历、夏历、国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实际上属于阴阳历。
“古代中国人可能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圆缺更加直观,信息更易于捕捉。但同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而这极大依赖于太阳的变化规律。”傅燕宁说,因此,古代人需要制作一个既包含月亮变化又包含太阳变化的历法。
“农历也有年月日,只不过它们的算法比较复杂。不像公历每年固定,农历每年一算,且每年都有变化。”傅燕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