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老师让我解读一下农历和阴历,承蒙信任,便自加了一些工作,顺便把公历、阳历也网罗进来,一并学习。首先来看阴历和农历,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性质:
年份天数:
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有十三个月,全年383天或384天。农历一般19年7闰月。而阴历中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即29天半多一点,几乎没有闰月。
月份天数: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而阴历则每月天数固定为29天或30天,且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每月的第一天。
节气: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年年固定的,上半年在每月的6日、21日左右,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23日左右;而阴历则如前所说,无法反映季节的变化。
用途:由于农历综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而阴历则主要在一些宗教或文化习俗中使用。
我们再来看阳历与公历的区别: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是天文学上的概念,没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为十二个月,共365.2422天,但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高利历或西历,本质上也是一种阳历,是人文学上的概念。它以一个太阳年为周期,共365或366天,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有29天,对应闰年366天,也就是说只在二月增加一天。
总的来说,农历是阴阳合历,综合考虑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阴历只考虑月相变化;阳历和公历则都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
换句话说,我们经常接触的概念多为农历和公历,阳历作为天文学概念,阴历又不能反映季节变化,所以二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