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阳历。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阴历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我国在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而现代叫法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Christ(B.C.)。
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农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阴历。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公历,俗称"阳历"、“新历”,名称与中国原有的历法相对应,新中国成立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也就是公历(阳历)。
公历是阳历。
我们通常说的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以及在日历上看到的日期,都是公历,也是阳历。
这是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作为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也称之为太阳历。由于这种计算方法源于西方,大约在辛亥革命时期传入我国,也称之为新历。
阴历就是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古时称为夏历。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答:公历即是阳历。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口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公历是阳历,也是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国际上公用的历法。
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也称之为太阳历。公历是世界通行的一种历法,也被称为西历、格里高利历。公历又称《基督教纪年》,其特点是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作为纪年的开始,即公元元年。
公历也称阳历,是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的历法。阳历以元旦,即每年的1月1日,作为新年伊始。
中国现行的历法是阳历、阴历和夏历并用,国家每年的法定节假日也是来自于多钟历法。元旦、五一、十一都是阳历节假日,春节、端午、中秋都是阴历节假日,而清明是农历节假日。
阴历的介绍:
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阴历是根据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以月亮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十二个阴历月为一年。
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阴历以正月初一春节作为新年伊始。在阴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
公历是指阳历。阳历又叫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啊
西历后来世界通行,成为公历,也就是人们称呼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阳历的平年一年有365天,分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如果是闰年,一年则为366天,二月是29天,其它月份的天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