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家人口中有句常用语,叫老皇历翻不得。这个老“皇历”指的就是农历,因为,那历法是皇家定的,所以叫“皇历”(皇历有时也被叫做黄历,后来,出版社又给它改了个更通俗名字叫农家历了)。
一本看似微不足道的“皇历”,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的,可以说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像著名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有人专门将其编成《二十四节气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下面这首是较常见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说起来,这皇历是中国最具历史传承的“老古董”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在农村还有个更通俗的名称,叫“农家历”,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3丙申猴年(公元2016.02.08~2017.01.27),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对农历多有记载,大量历史典籍记载农历始于黄帝时代。农历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产生于商代。我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农历的缺憾之处也越来越明显了。所以,,中国民国政府成立后,便1911年1月2日通令全国开始使用公历。
那么,公历比农历方便在哪里呢?我们从“置闰”的规则就可以看出来:公历的闰年只要加上一天,而农历的闰月则要加上一个月。
我们经常听到农历有“闰几月”的说法,而每一个闰月的大小还不一样。比如2006年是闰七月大,2009年是闰五月大,2012是闰四月小,2014闰九月小,2017闰六月大。为什么农历有闰月呢?
新春已至,迈向正月初四的脚步也越来越急促,因为,那一天,不仅仅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