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应该过阳历还是阴历?以前这不是个问题,现在,这还真成了个问题了。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太阳历被尊重的证明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是冬至,所以说冬至大于年。因为在古代科学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之下,冬至和夏至的日期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可以测定的。这就是日晷。也就是在太阳底下立根木头看影子。三百六十五天当中,夏至这天日影最短,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冬至和夏至都是可以测出的。为什么冬至大于年呢?因为冬是阴,阴在先,阳在后。种子发芽,从地里出来,先是阴,后是阳。阴生阳长。阴在先,所以,冬至大于年,而不是夏至大于年。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发源于黄河流域,是北半球,一年有冷热及四季的变化。一年的起始,遵循的规律是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相吻合的。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与历法的关系是很直接的。两仪的阴阳,就是冷与热。对就着冬和夏。之后又分与春与秋。与两仪生四象相对应。
夏历是以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正月的。以春天到来的那个月做为一年之首。所以,在传统中国,新年与新春是同义词。立春的时候是在冬到过去四十五天上下。中国古历把这个月的朔日,做为一年开始的一天。这一天,就是春节。所以,以春节为起始,体现了中国人的阴阳观念中,对阴的尊重。如果做一点文化上的解读,如果把阳理解为国的话,阴可以理解为家,阳理解为社会,阴可以理解为家庭。阴阳本是一体,但阴阳又有不同。人在社会上必须有规矩,在家庭中又必须变通。比如以春节的阴历,为标准,一年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差别可能达到三十天。但并不能以此认为中国历法是不准的,假如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为标准,一年算下来,都是365天多点。是很准的。这个历法,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照顾到了多方面的需要。
我自己十八岁离开故乡,一个人在外打拼,生日的事情,常常想不起来。偶尔也过一次。我的习惯是过阴历。就像我小时候过七月七,到现在还不知道所谓的情人节是那一天一样。或许这正说明我们已经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