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怎么来的

闰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那么你知道闰月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闰月的简介:

闰月(LeapMonth),是历法置闰方式的一种。即阴阳历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农历属阴阳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并用上月的月份名称或序数称“闰某月”。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4]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闰月是怎么来的:

闰月有两种,一种是指闰年中的2月,另外一种,则是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历法中每逢一定时刻增加的一个月。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1/3、3/8、4/11、7/19、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闰月历史沿革:

(一)历史

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古时曾采用: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一些地方历法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颛顼历,以建亥(即农历十月)为岁首已不适用,改革历法,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首),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岁一年的日数是354.36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二)史籍佐证

《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史记·五帝本纪》:“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公元前104年,汉武帝觉得先秦历法有诸多弊病,于是下令制定新的历法,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绞尽脑汁,制定了“太初历”,从此中国的历法中有了设置闰月的明确规则。

《后汉书·朔闰表》:「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闰十二月壬子朔」。【翻译: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岁次戊子,该年闰十二月】。

《绵阳通鉴》:「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正月,乙未朔。闰二月,乙丑朔」。【翻译: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岁次丁酉,该年闰二月,此外,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闰二月】。

《旧唐书.卷三十七》志第十三记叙:麟德甲子元“历凡朔盈朒日名,即为定朔日名。其定朔日名,十干与来月同者大,不同者小。其月无中气者为闰月。”,此后的各历不在记有闰章。

闰月产生原因:

(一)星体运动

关于中国的农历(实际应叫做汉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中国的汉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夏汉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阴阳历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4]

太阳、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日历。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二)月相盈亏

我国的汉历是阴阳合历,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

这样,如果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3672天。

如果不设置闰月,则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日×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0.875天,只需经过17年,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而如果改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故而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闰月的规矩:

在各大历史朝代里面,都有对于不同的气象和日历时节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改变里面发现规定闰月的规矩。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

闰月几年一次:

闰月一般2-3年一次,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的方式,是指农历每两到三年就增加一个月,之所以有闰月是因为农历年要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协调农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每隔2-3年农历就会通过“置润法”来调整,使农历和阳历的总天数相适应。

闰月的计算方法:

(一)闰月计算法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冬、腊月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m×365.2422=n×29.5306。

(二)常规排列

1.平气闰月

范围:公元0002~1683年

注:以寅正纪月为准。公元0443年《元嘉历》订正了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计算方法发生重大改变

【平气】黄帝259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启用。汉武帝时期之前的闰月一般固定在年底(十三月、后九月)

2.定气闰月

范围:公元1203~5400年(有大小)

注:现代规则,无中气置闰排列(可近似看成19年7闰)

【定气】公元1645年正式启用。1645年之前的定气闰月由现代人回推,并非实历,仅供参考;1651年、1661年、1727年、1789年并非实历。

为什么会有闰月: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闰月推演:

(一)闰月年份长度

(1)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一般长达384天,这样的年份在所有农历闰月的年份当中是最常见的,出现率很高,例如在2001年至2100年这100年当中,一共有37个农历闰月的年份,其中长达384天的就有34个,例如,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等,出现率高达92%。

(2)有少数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比较短,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也长达383天。从1648年至2647年这1000年里,一共出现32次,分别是1648年、1710年、1743年、1746年、1805年、1808年、1841年、1868年、1903年、1930年、1957年、1993年、2055年、2088年、2150年、2153年、2186年、2213年、2248年、2275年、2302年、2310年、2338年、2400年、2433年、2462年、2495年、2498年、2557年、2593年、2620年、2647年。

(3)最长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可长达385天,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是很罕见的。从公元619年至公元2118年的1500年里,一共出现12次,分别是0828年、0890年、0909年、1173年、1235年、1254年、1580年、1599年、1925年、1944年、2006年。公元2119年至公元4000年的年份当中,一共出现21次,出现的年份有2270年、2289年、2351年、2582年、2606年、2625年、2634年、2658年、2889年、2951年、2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3315年、3589年、3608年、3872年、3915年、3934年、3953年。

(二)特殊闰月

(1)如果出现闰正月,原则上春节、元宵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元宵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元宵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十五也看做春节、元宵节来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2)如果出现闰十二月,小年过闰十二月的廿三、廿四,除夕过闰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因为闰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才是整个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腊八节需要过两个,第一个代表腊祭和成道,第二个代表年节的序幕。

2033年(闰冬月)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官方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汉代开始)”、“以寅月为正月”、“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以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这就是2033年为什么没有闰七月的原因,如果闰七月,那么冬至将落在十月,不符合农历的岁时标准。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如果出现2个以及2个以上无中气的月,那么在第一个无中气的月设置为闰月。而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公历2033年12月22日~公历2034年01月1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冬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的来历。所以在编排农历历法时,并非所有无中气的月都要置闰。

2128年、2242年的置闰类似于2033年。

闰月有什么民俗讲究:

在闰年的闰月,民间有着很特别的风俗习惯,如闰月鞋、闰月衣、闰月饭以及闰月袜等。

按照民间习俗,每到农历闰月年,出嫁的闺女都要蒸面鱼、面蟾,送到娘家。这里的面鱼代表“富裕”,面蟾象征“健康”。民间还有俗语称:“娘吃鱼,爹吃蟾,活到万万年。”而“闰月之前送鱼蟾,父母安康到永远”的说法,表达的也是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祈愿父母增福增寿,平安健康。闰月送鱼蟾,一般是在闰月开始之前送。

闰月吃什么好:

1、妇女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在中国地区,闰月有这样的风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拓展内容:

闰年(LeapYear):

阳历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而农历闰年由于比平年(354天)多一个月,所以实际上为383天或者384天(具体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此外还有美国的喜剧电影“闰年”。

由于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5日),与一年相差5时48分46秒。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因而被四整除的非世纪年是闰年,但这样每过四百年又多出一天。所以后来规定世纪年只有能被四百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年解释:

基本解释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详细解释

指阳历中有闰日(即二月为二十九日)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

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陆游《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产生原因:

阳历闰年

《中国民俗万年历》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取整数365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了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阴历闰年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民间又有“三年两闰,三年两不闰”的说法。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判定方法:

判定公历闰年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计算方法:

地球公转示意图【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1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此外,如依照现有太阳年的长度与上述闰年规则,每8000年又约差一日,因此约翰·赫歇尔提议每逢4000的倍数不闰,如西元4000年。但距此一年份来临尚有约二千年之遥,因此还未曾真正纳入规则或实施过。又由于地球公转速率的不稳定与众多影响因素,届时是否需要纳入此规则仍有疑问。

原因:

历史规则:

1、非整百年:年数除以4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1、5、9……年;

2、整百年:年数除以400余数为0是闰年,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不是闰年,年数除以172800余1又为闰年,即公元前401、801……年。

【128年31闰置闰法】

这一规则曾在19世纪提出,但不知何故没被两教派采纳。比起400年3不闰和900年7不闰的规则,128年31闰更精确更简便。

按现行的闰年规则,从2052年到2096年间的闰年与回归年的误差都会超过一天以上,如采用128年31闰规则不会这么早出现这种情况。

128年31闰的置闰方案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采用128年31闰的置闰的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回归年长度是365.24219879日,128年31闰的平均年长是365.2421875日。历年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每年不到一秒,是历法与回归年平均误差的27分之一。

改历后与现历法衔接好,不须要过渡阶段。其方法如下:现历法继续使用,到2048年停闰,以后每加128年既不闰。新历法规则是: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此历法非常科学,它的置闰方法比现历法更简单,更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现历法平均每年与回归年误差26秒,而此历法每年与回归年平均误差不到一秒。经计算,如果回归年按现在长度计算,得八万多年,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才能超过一日。而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3300年即超过一日。此历法好记简单,便于历算,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公历闰年: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公转速度则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上述的系统经过更长的周期也会发生微小的误差。据计算,每8000年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英国的天文学家JohnHerschel提议公元4000为平年,以后类推12000年,20000年亦为平年。但此提议从未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到了4000年,地球自转的精确速度并非现在可以预测,所以届时参照真实数据方可做出判断。因此,在长远的将来,针对闰年的微小调整应该不是由预定的系统决定,而是随时不定性的。

THE END
1.农历一年多少天?公历一年多少时间?1、农历没有闰月的是354.3672天,有闰月的383.8978天,公历为365.2425天。公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 2、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http://www.yuwenso.com/jy-3378292/
2.2019年日历怎么计算?一、2019年日历怎么计算? 日历 日历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农历是怎么推算的 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农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http://m.lingtang.com.cn/huangdaojiri/huangdaojiri/193684.html
3.国历和农历怎么转换没有固定的公式。只要相互比对就可换算出来。我认为:农历和公历因其所依赖计算的自然物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差异。农历是主要按照月亮一周的时间来计算一月的,大约每月29天半多点。每年354天。但是,农历有照顾了地球绕太阳。 1、公历农历转换 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 (公历纪年https://www.105188.com/sh/618011.html
4.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农历纪年怎样计算)农历,又称阴历、农事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它的计算方式与西方的公历不同,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基础的。以下是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农历的基本构成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基础,同时兼顾太阳的运行周期。农历一年有12个月,每个农历月大致等于一个朔望月,即月亮相位从一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nonglijiniandejisuanfangfa.html
5.闰年怎么判断闰年的计算方法闰年2月有多少天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闰年怎么判断_闰年的计算方法_闰年2月有多少天_平年和闰年怎么计算闰年(历法中的名词)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99年不是闰年);世纪闰年: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http://sx.ychedu.com/SXJA/ELJJA/598444.html
6.农历生日怎么算?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差多少天?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农历生日怎么算?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差多少天?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更多农历相关知识欢迎到华易网看看我们整理好的相关文章。 农历生日怎么算? 农历生日计算出来的一般是虚岁。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具体换算方法是: https://m.k366.com/minsu/nongli/129360.html
7.国家劳动法工资标准一月多少天计算?[律师回复] 国企事业单位十月国庆节加班计算方法如下,①月计薪天数:21.75天;②每天工作时间不超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44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个小时;③10月1日—4日,法定假期,3倍工资,加班工资=月工资/21.75×300%;④10月5—8日,休息日,2倍工资,加班工资=月工资/21.75×200% 。 法律咨询等2https://mip.64365.com/zs/893283.aspx
8.天数换算月份农历的月份计算天数的方法,农历润月怎么看?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12个朔望月为一年的天数比太阳年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727321/article/details/113713772
9.一年中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天此前有媒体称,每年的法定节假日从往年的10天增加到11天,劳动者加班费会得到小幅增加。根据新计算方法,这种说法有误。 “以前的算法是错误的。”根据《劳动法》“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的规定,以前一直都是将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均视为不用支付工资,365天刨除这两块所剩天数除以12个月,得出每月工作https://www.66law.cn/laws/455900.aspx
10.平年2月有多少天,平年闰年怎么算?答: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公元年数可被4整除为闰年,但是正百的年数必须是可以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其他都是平年。闰年的2月有29天。例如:1996年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而平年二月有28天,1900年是平年,1997年是平年。 简单判断方法:看年份末2位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被4整除,但年份的末2位都是0的,要https://m.xingzuo360.cn/nonglibiao/runnian/178684.html
11.“三九”和“三伏”的历时计算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 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11/20/4375009_848124967.shtml
12.节假日带薪休假工资如何计算,节假日带薪休假多少天一、节假日带薪休假工资如何计算 节假日带薪休假工资的计算视同上班,与正常上班一样的工资。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新入职之前连续工作不满十二个月的,在新用人单位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新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年假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https://www.fljg.com/zhishi/69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