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和传统节日体系理论

然而,我们的先人发现,如果单纯以朔望月为参照单位制定历法有缺陷:平年12月,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共354天。而一寒一暑的往来,谷物成熟的周期,所谓“太阳年”,大约是365又1/4天。两者相差11天多。于是就产生了置闰的办法。凡是闰年就多1个月,闰年13个月,过年仍在岁末的晦日,而新的一年仍然会从春季开始。在19年当中,设7次闰年。

这样说来,我们所遵行的夏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历法。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太阳历。大约3000年前,中国人就把太阳历和太阴历合起来计时。到了汉代太初元年,中国人制定了太初历。这个历法,又叫做农历、阴历或夏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干支历

由此还派生了一个变相的关于人生旅程的计时办法。十二地支以动物形象加以标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2024年时值农历甲辰,当属龙年。在地支纪年的基础上,地支某年所生的人就有了该年的属相。每过12年,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一个所谓“本命年”。60岁则称为“花甲之年”。

二十四节气

为了能准确反映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需求,同时又能准确标示寒暑往来规律,中国人又发明了廿四节气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分,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两分、两至这两个最重要的节气:春分、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起初名称与今不同,但在刘安著《淮南子》(公元前141年)中,就明确有廿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包括节气、中气)都以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所谓24节气、72物候(一节气三候)。

刻、周、旬

一周七日。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日、月等于“七曜”:月曜日(周一),火曜日(周二)、水曜日(周三),木曜日(周四)、金曜日(周五)、土曜日(周六)、日曜日(周日)。如今,韩国、日本仍如此称之。

我们看到,上面计时方法除掉参照系的不同之外,进位方法也有不同:30进位(月),7进位(曜日),12进位(地支、属相),24进位(节气),60进位(干支、甲子),当然也还有10进位(旬)。

公历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发布《临时大总统历书令》,宣布自辛亥革命后第二年(1912年)始改历,按公元的计时方法来标志日月的进程,年号称“民国”。所谓“国历”也就是阳历、公历,把一年周期的开始放到阳历的1月1日,而且把原有大年初一的“元旦”的名称也“强制地”交给了1月1日。这种改历办法,以公历计时,早有先例,如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二年也曾改历,实行公历。这种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即我们所谓的“阳历”,最早是由罗马儒略·恺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开始推行的。到了16世纪末由罗马教皇格利高里十三世加以改进而实行至今。现在我们所说的阳历、公历,就是格利高里历。这种历法的实行,为我们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充满诗意的传统节日体系

中国人是幸福的,有公历和夏历,可以过两次年(新年和春节)、过两次生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中国人,我们的生命旅程是充满情趣、充满诗意的。

“年”的意义

过年,是对文化的坚持。到现在,我们仍然会说“回家过年”、买年货、做年夜饭等,“年”这个字,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没有失掉它的意义。

过年,是一个文化传统。它和其他的节日是不同的。第一,意味着人的新的生活。比如,一到过年,人们都需要剪头、沐浴、更衣。焕然一新,意味着变成一个新人,仿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过程中,人要重生一遍。第二,意味着生存空间的重建。以前,人们要在过年前糊棚,把房屋里的顶棚用纸重新糊一遍,院子要打扫干净;初一到初五,人们不会倒垃圾,垃圾要从外面到里面扫,破五之后才恢复倒垃圾。所有这些,都代表人与自然是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第三,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构。过年,我们要请(祭)祖先、请(祭)神,要去给亲戚朋友、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这不仅是尊老爱幼,还是关系的重构。

现在,人们都说年味越来越淡,其实年味不在街上,不在鞭炮里,而是在人们心里——我们是不是把过年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自己重生了,我和整个自然的关系有一种新的结合,人与人的关系有了一个重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是新的,面貌是新的,心灵是美好的;人和人是友善的,彼此和谐,长幼有序;人和自然是亲善的,生存环境是惬意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美好的。这是年的追求,年的期盼,也是过年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调整人和自然关系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体系与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些节日体系是以宗教纪念日作为核心(当然在设置这些宗教节日时,也不得不考虑要“挂靠”历史存在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则主要是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

比如,中国人与月亮有着特别亲密的情感关系。中国人的一些节日和月亮圆缺现象有关,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少见的。上元、仲秋、除夕乃至人日、七月七、腊八、腊月二十三,都会联系到月亮的状态。

中国节日设置的深层寓意和功能,在于调整人类群体同自然的关系。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例。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已成为人们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节日。清明在春分后的第15天,是其后的第一个节气。阳春三月,万物萌生,天气清净而明洁,一切生物(植物、动物也包括人),萌发出强烈旺盛的生命力。踏青、春游,同时祭扫,是其普遍的节俗。直到今天,国内许多民族尚存有三月三歌墟和男女交谊之类的活动。而如果没有了夏历,把这个节日改放在阳历的3月3日,就会使它完全丧失了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和呼应关系。

四、五、六三个月为夏季,五月是仲夏之月。寅月为岁首(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五月即午月。午月午日,故曰“重午”“重五”。午月午日午时(12时),日在中天,所以端午节又有“中天节”之称。是时阳气盛极,阴气初生,故又称“恶月”。在这危机潜伏的重要关节,当然要小心过渡、平顺过渡。邪气萌动,当须辟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沐浴兰草汤、登高、采药、戴香包、系五彩线、龙船竞渡等,借助于艾草、菖蒲、艾人、艾虎、艾旗、蒲剑、雄黄酒、朱砂等,以防五毒,以送瘟神。同样,如果没有了夏历,把这个节日改放在阳历的5月5日,也会使它完全丧失与大自然的密切关联。

这种历史积淀的具有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的“中国特色”

这些节日在一年的周期中具有严整的分布,循环往替,成为错落有致的体系,而且内涵丰富、多彩多姿。无论是在植物符号方面(春节的梅花、水仙,清明的柳枝,端午的菖蒲、艾蒿,中秋的丹桂,重阳的菊花……)、食物符号方面(春节的饺子、年糕,上元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以及居室装饰和衣物配饰符号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不同节日里还伴随着各自特有的色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诸多竞技和游艺项目(旱船、秧歌、龙灯、高跷、拔河、划龙舟……)。严整的体系、丰富的内涵和无与伦比的多姿多彩,使得具有悠久历史而延续至今的民族传统节日历久而常新,装点着、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是广大民众心中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欢乐之歌。

我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且深入人心,长盛不衰,是民族历史的记忆,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向往。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历史的积淀

当孙中山先生废除夏历,同时取消了一切传统节日的时候,似乎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即把西方—东方、现代—传统对立起来,同时又与先进—落后联系起来,于是“落后的”东方传统就必然要遭到被废弃的厄运。抛弃以阴阳合历为基础的传统节日体系,把传统节日改移到阳历,就使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且相当科学的节日体系“躯壳化”了。应该说,这是令人十分惋惜并引以为戒的。

从价值判断的角度,似乎可以将文化分为消费的文化和情感的文化。显然,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蕴含着异常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诗意内涵。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对内促进和谐,增强认同,对外也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它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种贡献尤为珍贵。

主讲人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世界文学史》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出版多种译著。

THE END
1.中国农历年份,rpa,机器人,自动化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 从元明清三代的史书,可见干支纪年在正月初一更替的记录:更多内容请查看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B2%E6%94%AF%E7%BA%AA%E5%B9%B4/3383226 https://wdlinux.cn/html/zonghe/20241128/20015.html
2.生肖属相,是按“阴历”算,还是按照“阳历”计算?中国的生肖是按照阴历(农历)来计算的,而非阳历(公历)。生肖是根据农历年份的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共有十二种生肖,每种生肖对应一个农历年份。生肖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 1. 阴历与阳历的区别 https://www.16757.com/ysh/bazi/5197.html
3.农历(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千约到家农历(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 干收纪元(岁纪摄提)以北斗七星的运行计较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古称北斗斗柄所指为“建”)。如《淮南子·地理训》支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末而复始”。那里的“斗”指的便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环旋转,顺时针http://qianyue688.cn/caijing/1052.html
4.国历和农历怎么转换没有固定的公式。只要相互比对就可换算出来。我认为:农历和公历因其所依赖计算的自然物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差异。农历是主要按照月亮一周的时间来计算一月的,大约每月29天半多点。每年354天。但是,农历有照顾了地球绕太阳。 1、公历农历转换 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 (公历纪年https://www.105188.com/sh/618011.html
5.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转换农历俗称阴历,但实际上是由于农历本身含有节气概念,所以农历是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和阳历没有确定的转换公式,但是可以通过查找万年历进行转换。农历和http://m.15tqc.com/show1048661/
6.100个传统文化常识问题31. 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32.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33. 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https://jw.beijing.gov.cn/language/ywsh/201612/t20161219_1056479.html
7.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应该有,我想应该可追述到轩辕黄帝历那里,可惜中国古六历均已失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阴阳合历,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包括24节气在内的中国农历之元年,应该就是元丰七年(西元前104年)的《太初历》元年。 编辑问:中国阴历没有元年的纪年方法,怎样计算其循环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8.“真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已经相关太阳,时间,历法的知识再则,现行的农历版本是什么版本?它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法,于1645年农历乙酉鸡年(今年是360周年)正式使用的。说了农历的版本,您别认为这是清朝的老黄历了,落后了,请往下看,中国现行的农历,是农历是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现今最精确的农历数据算出和排出的,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先进轨道计算方法计算的,不再https://www.douban.com/note/76229594/
9.中国历法秦朝历法一个月几天农历,是中华传统阴阳历,自从中国于1912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 儒略历,在曾经通用之的国家地区,是之于新历格里历的旧历。 天保历(ja:天保暦),是日本最后的阴阳历,自从1873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ja:旧暦)。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https://blog.csdn.net/welcomejzh/article/details/3518813
10.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农历纪年怎样计算)四、农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尽管现代社会普遍使用公历,但农历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仍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 综上所述,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是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结合月亮和太阳运行周期的复杂系统。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nonglijiniandejisuanfangfa.html
11.农历七月俗称鬼月,这些民间风俗禁忌和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吗?中国传统认为每年农历七月是“鬼月”——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为何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有啥意义?泰益丰周易会馆应广大朋友的要求邀请李亮德老师为大家讲解: 据说从农历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https://gz.news.fang.com/open/33054575.html
12.生男生女清宫图2021年推算表!史上最全最准!速看降备孕这和我们今天说的年龄不一样,生男生女表中的年龄一定是指农历的算法,按照虚岁计算,虚岁是从怀胎开始算的,农历中一般的怀孕月只有9个月。清宫表预测生男生女中的年龄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当前年月-(减去)出生年月再+(加)9个月。(不需要出生的日)比如:你是1985年8月出生,按2013年算,那你的周岁是28岁,虚岁则https://www.snsnb.com/post-167595-1.html
13.深入解析:中国传统农历与太阳历的转换器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传统的农历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农历的人而言,要计算阴历、阳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可能有些困难。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中国传统农历与太阳历的转换器 - 带你了解农历月相变化规律,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https://my.oschina.net/emacs_7d448f4/blog/11193870
14.以重塑价值为手段推动乞巧的活化传承乞巧节采用农历纪年,固定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中国传统农历节庆,在公历中的日期漂移不定,也是逐渐在民众意识中淡漠的原因之一,传统大节自然受到重视,例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国家通过放假和宣传来固化传统。而依靠农历纪年的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例如龙抬头、三月三、七夕,随着年轻人一代一代的成长,长期被排挤在官方http://gzgfwh.gzhu.edu.cn/info/1038/2076.htm
15.头条文章《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杀青”原意指什么?“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100个文化常识,带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你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充实你的知识库,扩展你的视野。快来测试一下吧,看看能答对多少? 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78129530863841
16.java根据日期计算节气mob649e815c000a的技术博客在中国传统农历中,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的特定位置,也是农民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计算节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事规划。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Java 计算给定日期的节气。 节气计算原理 中国传统节气共有24个,每个节气相隔15度,总共360度。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节气所对应的黄经度数: https://blog.51cto.com/u_16175465/67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