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上最为常见的,农历星宿查询表格的构成依据。
2)为什么不能说只有恒星黄道制的月亮度数查询星宿是正确的。
3)菠斯蜜提供的「阳历生日对照查询表」的构成依据。
4)911星宿查询网站的数据为什么有个别不对劲。
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将「闻」「思」这两步,放在最前面。先听闻全面的理由,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最终再去去做出判断。
同时,建议大家保持开明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允许更多可能性的存在。
共勉。
首先,给大家贴一张图:
接触星宿的小伙伴,应该很多都看到过这张农历星宿查询表。同时这张表想必也是网络上被流传的最广的一张表格。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张表格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目前我们所讨论的本命星宿,被记载在一部叫做《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的经文之中,简称《宿曜经》。
听过这个名字的小伙伴应该不少,但是真正阅读过的小伙伴可能不多,因为文字确实晦涩难懂。
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宿曜经》的重要和哇塞之处!
简单来说,什么做五休二,996,这些概念都和现代人生活中的“星期”这个概念有关。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这种文化是最早来自于苏美尔,后来被巴比伦人所继承,之后又传往埃及(古犹太人)。之后又随着犹太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传往欧洲。
而目前被认为最早将“星期”这个制度传入中国的可见材料之一,就是《宿曜经》。
《宿曜经》分为上下两卷,实际上宿曜经是先有下卷,后有上卷的。根据宿曜经的序文记载,不空三藏在七五九年,唐朝第七代肃宗皇帝时期,向自己的俗家弟子端州司马史瑶口述的内容,被记录了下来,这个就是《宿曜经》的下卷。
后来因为内容是口述的,所以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同时也难以实际应用,所以在五年之后的七六四年的春天,唐朝第八代代宗皇帝李豫(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位)在位期间,邀请了擅长天文的小能手杨景风进行了重新的编撰和修注。这个就是《宿曜经》的上卷。
关于宿的部分,最基本的就是「星宿」与「月」和「日」的搭配。
也就是说,每个月是什么星宿,是有一个说法的。
同时,每一天是什么星宿,也是有一个说法的。
我们所说的本命星宿,其实就是你出生的这一天,是什么星宿,这个意思。
为了要了解上面农历表格,首先我们要看一段《宿曜经》的原文。
这篇原文交代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1)上古的某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集齐了三大重要元素。既是春分,又是白月(就是新月到满月之间),同时又是七曜(日月五星)走到娄宿的日子。这一天因为集齐了“快乐的吉祥三宝”,而普天之下一切都欣欣向荣,于是梵天(印度宗教中的创世神)就很开心,就把这一天定为了「岁元」,也就是一年的开始。
2)文中的「大唐以建寅为岁初,天竺以建卯为年首...balabala...今又一一详释如左」这一段是唐朝的天文小能手杨景风写的修注。
主要是这段修注之中包含的信息,「大唐以建寅为岁初,天竺以建卯为年首」,岁初和年首都是一月,子丑寅卯这个顺序大家也想必都知道的,所以也就知道大唐的二月是天竺的一月。印度和中国之间是差一个月的。
3)杨景风又继续为我们科普说到:「大唐命月,皆以正二三四,至于十二,则天竺皆据白月十五日夜,太阴所在宿为月名,故呼建卯为角月,建辰为氐月」
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国家说月份的时候,叫做正月,二月,三月这样,用数字来计月份。印度不一样,印度是一个月上半月的第十五天,那一天,月亮所在的星宿作为这个月的名称的。所以人家称呼月份,也是带星宿的名称的,叫做角月,氐月等等,是这种叫法。
为了怕大家不理解,杨景风还细心地列了一张表给我们:
角月----唐朝二月
氐月----唐朝三月
心月----唐朝四月
balabala...
自己对照着上面看吧,我就不写下来了。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顺序就好,这个地方是从二月开始的,最后是正月。
聪明的小伙伴们这个时候掰一掰手指,会发现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首先上面说了,梵天很开心的那一天,作为岁元,应该是印度首月(唐朝阴历二月)的第一天,而这一天星宿在娄宿。这样数下去:
1娄2胃3昴4毕5觜6参7井8鬼9柳10星11张12翼13轸14角15亢
第15天应该是亢宿,而不是角宿。但是这一天却被定为角宿日,应该是通过实际观测来的,也成为了一种历法中的“约定俗成”。
重点来了!!!
这里说的都是历法,不是天象。
也就是说,印度说角月氐月,和我们说的二月三月是一个意思。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计数方式,一个称呼,这就是固定的。
历法是需要有规矩可循的,不可以是随时变动的。
就好像我们说阴历的月份,一月二月三月...,不可以变成一月五月八月...
之后宿曜经中的内容也说明了这件事。
先上一张图
上面的《宿曜经》下卷插图里面,已经阐述了如何计算每日的星宿。
因为这一段比较重要,我们把其中文字打出来:
西国皆以十五日望宿。为一月之名。故二月为角月(西国以二月为岁首。以其道齐景正日夜停分。时淑气和草木荣茂一切增长故。梵天折为历元)。三月名氐月。四月名心月。五月名箕月。六月名女月。七月名室月。八月名娄月。九月为昴月(梵语昴星名迦提。西国五月十五日雨安居。至八月十五日满已后五月十五日满已后至九月十五日已来自恣。故号为迦提。但取星名而已。今中国迦提。即是事而妄者。别为训释盖大谬焉)十月名觜月。十一月名鬼月。十二月名星月。正月名翼月。
夫欲知二十七宿日者。先须知月望宿日。欲数一日至十五日以前白月日者。即从十五日下宿,逆数之可知。欲知十六日以后至三十日。即从十五日下宿,顺数即得。但依此即定(假如二月十五日是角日。十四日是轸日。十三日是翼日。若求十五日以后者。即十五日是角日,十六日是亢日,十七日是氐日。他皆仿此)。
读了之前的一些就不难理解了。《宿曜经》里面,正统的介绍,如何测算每日的星宿的方式就是这样。
首先,每一个月的十五日的星宿,是以上古的某一个月的十五日的星宿作为原点,是固定并且永不改变的。
第二步,如果想要知道上半月的星宿,先要确定所在的月份,十五日的星宿,之后需要以一日一宿的规则,向前逆数。如果想要知道十五日之后的星宿,则顺数。
让我们再次回到一开始的农历查询表格:
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农历月的十五日的星宿,也就是都是和之前介绍的是一致的。也按照《宿曜经》中所记载的一日一宿的方式,来向前和向后做了延展。
只不过印度以二月的角月为第一个月,而我们是正月。所以在月份的展示顺序上,做了一些调整。
有部分小伙伴可能会产生疑问,如果是一日一宿的方式去计算的话,本身星宿的长短难道都是一样的么?这与实际的天象不是不符合么?
在上千年前,也有人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宿曜经》的上卷中有这样的记载:
这一段的大意就是说,香山仙人问,星宿有的狭窄,有的宽阔,都定为四足,难道不是和实际的天象不符么?
菩萨是这样回答的,凡月宿有三种合法,一者前合,二者随合,三者并合...
这一段里面有一个小的知识点。一个是原文里面写的是,「菩萨言日月宿有三种合法...」,这里的日月的日,应该是传抄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一种说法说,这里的「日」,本应该是「凡」字,我也觉得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总而言之,这一段想要阐述的就是,星宿的规则与本身天文中的天象是不一样的,不需要严格按照实际的天象,根据每个星宿的长度,来推算具体的星宿位置。
说到这里,我们引出一个问题。文中的香山仙人是谁?菩萨又是谁?
这与宿曜经更早的起源有关。
在佛教当中,对于宿曜经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
综上所述,《宿曜经》中所记载的测算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历法,并且在经文中也明确记载了一日一宿的测算方式。
从上面介绍的星宿起源故事来看,先不去纠结这个故事到底如何,至少我们可以看出星宿,或者说宿曜,不仅仅是一种算命的方式,更是浩如烟海的佛法之中的一个部分,实际上星宿也在佛教的密教之中使用。比如有些小伙伴可能听过的「星供养」「星祭」之类。
有人会问,菩萨也会算命么?
其实佛祖、菩萨并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能够弹指之间,将所有众生一次性搬到极乐世界居住。
但是佛法是万智的,其中包括了所有的智慧,因此自然也包括「命理」。
佛法的智慧正是通过宿曜命理,来向我们展示人世的无常;而星宿关系,也正是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你来说的「荣」,「亲」对他人来说可能就是「坏」「危」,人间的善恶,本多半是主观和虚妄的。
其实佛教也不是一件布满了沉重枷锁的“宗教”,而是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学佛是很快乐和开心自由的事情。
比如很多小伙伴在恋爱的时候,都会纠结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为了对方一条消息中的字里行间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不断地求神问卜,星盘八字看到滚瓜烂熟。这其实都是人之常情,越是执着在意,越是痛苦难耐。
佛学之中,也有解决这种心情的方式和方法。并且不是简单的一句「放下就好」这么轻易。好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只给计算结果,不给解题过程一样,这是不会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浪漫?
同时,佛教之中本就存在「方便法门」,意在以方便和简单的方式,引导大家进入佛道。
农历星宿查询表格,看起来简单且固定,但是一方面,在星宿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的洗礼,有大量的应用实例的占算方式。
最近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市面上所有的星宿查询方式都是错误的,只有以印度占星中恒星黄道制的月亮星座度数来定位才是正确的,这样的说法我想未免有所欠妥。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确实《宿曜经》是不空三藏大师从印度取经带来,并且在引入我国之后,有根据我国的历法做出一些调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被引入我国之后的宿曜经就需要被全盘否定。
第一个原因上面已经说了,宿曜在佛教密教之中有大量的应用,并且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我认为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方便法门的。
其二,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印度本土的占星文化也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并同时吸收了外部占星学的精华。
一方面加入了十二宫的概念,另一方面,本身印度占星以「昴宿」做为起始星宿,而后来改成了「娄宿」为起始星宿。
而如果按照上述这种具有「绝对排他性」的观点,是不是应该搞得越复杂越好,在星宿应用中十二宫的概念也最好剔除,另外,曜(星期)的概念也不应该沿用呢?
不否定印度占星是非常深奥以及值得探寻的学问,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如果想要使用和研究恒星黄道制的月亮度数,其实可以直接学习印度占星,在印度占星本身的系统里深入学习。
同时,西洋占星使用回归黄道制,同样有十二宫的概念,但是西洋占星与印度占星的排盘却不会一致。
举个例子:
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印度占星一宫在白羊座,西洋占星一宫在金牛座。
而我们按照所谓“只有印度占星的恒星黄道制月亮度数所对应的星宿才是真的!!”这样的观点的话,是不是西洋占星本身也是个错误?
再来看百度百科里关于七政四余的介绍:
.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命宫的订法为印度占星学命宫定法的最简单型式,前者不考虑出生地点,仅以太阳所在黄道12宫起生时顺数至卯所在之黄道12宫即是命宫。由于印度占星学采整个星座宫位制,在一般情形,若系日出卯时,所得命宫结果不致差异太大。——《百度百科-七政四余词条》
同理中国的七政四余也是错误?
另有说法,七政四余是紫微斗数的母体,因此紫微斗数也不对,更不要说八字了。。。
难道所有都以印度占星为准就好?
作为作者本身的观点,无论在佛教的传承之上也好,为了方便众生的方式也罢,用方便的方式,让更多人更容易了解到生命的本质,接触佛学,了解自己的宿命,并启发脱离轮回的出离心,才应该是正道。
同时,命理是运用于人的,我们不应该完全被命理所束缚,而需要去学会掌控它。同时,也应该学会接受发展过程中的改变和不同。
也在此提醒各位爱好星宿,喜欢星宿的小伙伴,不要被高昂的算命标价,营销型的“抽奖”运营手段所迷惑了双眼。
同时,随着星宿这些年的不断普及,也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了学习和宣传星宿文化的大军,并且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经历作为桥梁,为很多在感情中遇到迷惘和痛苦的人输送希望与坚强的养分。
投身命理事业的小伙伴们,也一定是看到他人为感情痛苦而不能坐视不管的,心怀慈悲的小伙伴。
因此在我们获得了其他人的信任与依赖的同时,如果可以以慈悲的言语去安抚,滋养以及警醒对方,那么便是具有意义的。
为什么菠斯蜜提供的以农历星宿查询表格来展开的阳历星宿查询表,在个别月份与小伙伴在农历查询表上查询的信息有前或后一个错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