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5、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123456123456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

6、亥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公元前: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

7、第1个。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公元后: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

9、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用已知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用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g=4C+C/4+5y+y/4+3*(M+1)/5+d-3

10、z=8C+C/4+5y+y/4+3*(M+1)/5+d+7+i(奇数月i=0,偶数月i=6)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的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的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日期。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的日食的研究,我国的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的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

11、公元85年)政府才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总不免要遇到查某一年的干支或某一日的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问题。通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日期求干支的公式。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序号123456789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序号12345678910111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相配生成六十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已、辛、癸”和十二支的“丑、

12、卯、巳、未、酉、亥”相配,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的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和序号的对照表,序干支序干支序干支序干支序干支1甲子13丙子25戊子37庚子49壬子2乙丑14丁丑26己丑38辛丑50癸丑3丙寅15戊寅27庚寅39壬寅51甲寅4丁卯16已卯28辛卯40癸卯52乙卯5戊辰17庚辰29壬辰41甲辰53丙辰6已巳18辛巳30癸巳42乙巳54丁巳7庚午19壬午31甲午43丙午55戊午8辛未20癸未32乙未44丁未56已未9壬申21甲申33丙申45戊申57庚申10癸酉22乙酉34丁酉46已酉58辛酉11甲戌23

THE END
1.公元与世纪:时间的计算法则(公元和世纪如何计算)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用公元和世纪来标记时间。然而,这两个概念是如何计算的呢?本文将为您揭晓时间的计算法则。 公元的计算 公元是一种以耶稣诞生为起点的纪年方法。耶稣诞生之前的年份称为公元前,之后的年份称为公元后。公元的计算相对简单,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每一年递减,如公元前1年、http://jisuan.zaixianjisuan.com/fangfa/gong-yuan-yu-shi-ji-shi-jian-de-ji-suan-fa-ze.html
2.公元前的年份怎么算爱问知识人公元前的年份怎么算 以公元元年一月一日算,公元元年以前就是公元前一年!公元前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公元前https://iask.sina.com.cn/b/new2I1dLaoCSOf.html
3.公元前5~8世纪,怎么算出具体年份?举例说明:1、公元前与公元的划分点是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年)称为公元一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也即是说我们现在为公元2000年为起点至2100年之间即为公元21世纪,那么就可以推算公元前5世纪应是公元前400年至500年之间;公元前700年应是公元前8世纪的起点.2、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8世纪,应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46366ef9d2dcb0cf57c854e8d74c3af.html
4.中国公元前后怎么算?中国公元前后的年份计算方式是以公元1年为分界点,公元1年之前为公元前,公元1年及以后为公元后。 具体来说,假设要将公元前的年份转换为公元后的年份,可以按照以下规则计算: 1、公元前的年份转换为公元后的年份: 当我们想将公元前的年份转换为公元后的年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643543_1092721787.html
5.BC怎么计算银行从业考试BC计算通常指的是“Before Christ”(公元前)的计算方式,即以公元前的年份进行计算。以下是关于BC计算https://www.bkw.cn/yhcyks/ask/8593547.html
6.公元前年份干支推算法设要算的年份为m。 1) 将m减1,得m-1; 2) 将m-1的千、百位除以3,以余数为百位,得到一个新数,为m'; 3) 用300减m',得到m"; 4) 对m"使用公元后算法(见http://www.douban.com/note/44309452/)。 【实战】 公元前551年(通常认为的孔子生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44366994/
7.20220601古人如何计算年份?古人平均寿命较现代短许多,能活一个甲子的,算是长寿了。 新年时节,你去庙里拜太岁,每个太岁下都会写明对应的年份,共有60个太岁,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本命太岁,还有一个当年值班的太岁,两个都是要拜拜的。其他太岁也都不可怠慢。 用年号的好处是能迅速知道大致时间段,再结合干支纪年就能知道时间点。 https://www.jianshu.com/p/f1d0dda958f8
8.闰年(历法中的闰年)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http://www.hhtyz.com/jyz/dlz/jxzy/2019-09-24/636.html
9.闰年怎么判断闰年的计算方法闰年2月有多少天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闰年怎么判断_闰年的计算方法_闰年2月有多少天_平年和闰年怎么计算闰年(历法中的名词)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99年不是闰年);世纪闰年: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http://sx.ychedu.com/SXJA/ELJJA/598444.html
10.公元的划分以什么为标准,公元计算方法公式中国公元前后的计算方法是将时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两个时期,用于标记年份。以下是关于中国公元前后的详细介绍。 公元前的计算方式是一种古老的时间记法,常用于阐述公元前的历史事件。它以“公元”为界,公元前的年份为负数。例如,公元前476年可以写作“公元前476”或“前476年”。 https://www.huanghehao.cn/h/256909.html
11.日历算法学习总结——公历公元历法计算从公元1年开始算起:……-7年、-5年、-1年、4年、8年、12年、16年……即: (1)公元前年份(用负数表示)+1是4的倍数,则是闰年; (2)公元后年份是4的倍数,则是闰年; (3)不满足(1)、(2)条件的就是平常年。 2.3 闰年计算函数: /*判断是否是闰年*/boolIsLeapYear(intyear){if(year>1582)/*格里历:https://blog.csdn.net/adoreboy/article/details/10344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