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纪元(公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格里高利历、西历或西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没有公元零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XX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XX年。例如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今年是公元2020年。
其实,在“公历纪元”没有流行之前,各国采用各种各样的历法进行纪年,比如纳波纳沙尔纪年、狄奥克列颠纪年、希腊纪年、儒略历纪年、干支纪年等等。
耶稣诞辰绘画作品
而“公历纪元”这种算法以及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的提出最早是在1495年前(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安尼西的基督修道士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七年后(公元532年),教会就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虽然“公历纪元”在六世纪就被提出,但一直到了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公元的概念才普及,但还没全世界大范围使用。
16世纪,一名叫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的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并将改革后的方案递交给了罗马教皇设立的“改革历法专门委员会”。由于改进后的儒略历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于是在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发改历命令,开始采用格里高利历进行纪年。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公历纪元,简称格里历或公历,在此之前罗马应用的都是儒略历纪年。
格里高利十三世教皇
虽然格里历改革是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但改革的重头贡献是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而真正让公历纪元成为世界主流则是后来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其传播的格里历也成为了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至今已是中国传统历法开元4717年。
干支纪年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农历(时宪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所以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如今已是21世纪了,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世界上大多数的科学家和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2000年应归纳到上个世纪里面。最后考考大家,你知道为什么1582年的10月没有5—14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