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年可能是一桌团圆饭,可能是一家人团聚时的笑脸,也可能是街头巷尾的一盏盏红灯笼。
那么,“年”到底是什么呢?
年,本义为五谷成熟,也取谷物一年一熟之义。
对“年”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四定时成岁。”这也就逐渐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周期。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可见,到了周朝时期就将这自然周期称为“年”了。
从世界来说,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即1月1日。
而中国有两个年的概念,我们习惯把“NewYear”叫跨年,把“春节”叫过年。
过年有哪些称呼和变迁?新年、元旦、春节、生肖年又有着怎么样的“前世今生”?到底我们的新年是哪一天呢?
HELLO2024
元旦的由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意为颛顼定下了孟夏正月,每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
尧舜禹时称为“元旦”或“元正”;先秦的人们则把新年称为“元日”或“上日”;魏晋南北朝时代,新创了众多形形色色的文字组合指称正月初一,如元辰、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或“岁旦”;再往后,“元旦”或者“元日”的说法一直沿用。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也定1月1日为元旦。
此“春节”非彼“春节”
在古代,春节又叫春天的节日,也就是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古籍《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介绍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在夏朝的时候,人们把每一年“立春”这天当成一个节日来庆祝,它就是“春节”。
在春节这一天,从皇家到民间,都会举行多种活动,皇帝会率领君臣,去郊祀迎春,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开始,有劝农之意。
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肖年在什么时候转换?
在中国,新年不仅有元旦和春节,还有生肖年。
龙年马上就要到了,各种龙形吉祥图案会出现在大街小巷为我们添喜,属龙的朋友更要迎来自己的本命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生肖,十二种或勇猛、聪敏、乖巧的动物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可是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和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出土,无可辩驳地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也间接证明了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十二生肖。
到了汉代,十二生肖的概念基本定型。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就写明了十二生肖和对应的十二地支属性,这也是我国最早完整出现的十二生肖文献资料。
一般而言,到了春节,人人都大了一岁;同时,生肖也在此日更换。这本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不知几何起,“立春是岁首”“立春换生肖”“元旦换生肖”的说法在民间甚嚣尘上。
那么,岁首究竟是正月初一、立春还是元旦?生肖究竟又在哪天转换呢?
基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从农历算法和干支纪年法出发,分两派。
争论持续多年,直到2017年,生肖的更替才有了“国家标准”。
2017年5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334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这一标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其中“农历年的命名方法”明确了干支纪年法和生肖纪年法。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一年间,看春风拂走阴翳、夏日振奋斗志、秋风摇动硕果,冬雪洗去尘垢。
无论是元旦,抑或春节,都是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都是万象更新、充满希冀的起点。人们又种下一个美好生活的愿望,等待着用努力去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