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正月十五出生能当官,五月初五出生有祸患!
1)为什么正月十五出生的孩子能当官,命运好呢?
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的尧就出生于正月十五,所以这天就叫上元节;
624年的正月十五,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生,从宫女杀到皇后,是中国第一位正统女皇帝;
中国春秋时期的李耳—“老子”也是正月十五出生的,汉文帝专门设立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就是为了纪念老子的节日,元宵节这天正好是老子的诞辰;
正月十五是昊天上帝东皇太一的生辰,《汉书·郊祀志》:“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
正是众多历代君王、伟人的生辰都在正月十五,所以后人认为正月十五出生的孩子往往能做大官,即便不做官,命运也很好。
2)为什么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有祸患,命运不好呢?
端午节出生的宋徽宗赵佶听信谗言,最终亡国;
东晋大将王镇恶因出生于端午节故取名镇恶,终惨死;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对君主不忠,篡臣权奸,恶霸豪强,死后被灭族
在古代,流传着“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意思是端午节出生的孩子克父母,所以很多家庭会选择人为参与让孩子变更出生日期,也造成孩子不健康出生,身带疾病拖累家人,留言也越传越广,将五月初五成为“恶日”。
3)迷信说法被打破,五月初五命运反转
古时候,在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元宵节出生的,一个是端午节出生的。
村庄里的人信奉“正月十五命运好,五月初五命不济”,都说元宵节出生的那个男孩将来能当大官,端午节出生的孩子是个祸源。
元宵节出生孩子的父母也在村里横行霸道,动不动就威胁别人:“将来我儿子长大了,当了大官,第一个收拾你!”
端午节出生孩子的父母认为自己孩子天生命不好,给村民带来了灾难,每逢旱涝就自责不已,到处帮村民干活。
20年过去了,两个孩子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元宵节出生的男孩成了“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被大家认为是灾星的孩子反而成了企业家,给村里铺路修桥,造福百姓。
由此可见,生辰八字决定命运站不住脚,封建迷信断人一生是错误说法。古代的思想落后,流传下来的东西应当用科学眼光辩证看待。
1)父母正处在最佳生育年龄
医学研究显示,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3~30岁。
由于社会压力增强,房贷、车贷的压力使得年轻人不想过早生孩子。
年轻时拼一拼的心态熬老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青年,本该组建家庭生孩子的年纪却选择了奋斗。
待到年纪大了,没有了精力和体力,不仅存在高龄孕妇风险,孩子生长发育比较缓慢。
而且爸爸妈妈年轻,孩子学习新事物的条件更充足,自然更“好命”。
2)父母感情最佳阶段
父母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孩子也是维系父母感情的纽带。
很多爸爸妈妈感情不合,认为孕育的宝宝能为家庭带俩缓和氛围,殊不知是把孩子拉进了不幸福的家庭关系。
爸爸妈妈的吵架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自卑或者暴躁人格。
相反,爸爸妈妈感情和睦,给宝宝提供了最佳的成长环境。在爱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会“好命”。
3)家庭经济最好的阶段
养育孩子是一个很费钱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今拼娃的年代。
孩子就是专业碎钞机,分分钟都在烧钱。养一个娃究竟要花多少钱?
有网友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孩子自出生除了需要尿不湿、奶粉、磨牙棒这些日常用具外,还要请专业的月嫂。
孩子长大了以后除了学杂费、补课费外,还要学习跆拳道、钢琴、游泳、轮滑、乐高......
逢年过节还要为孩子疏通关系,如果是儿子除了恋爱还要彩礼、学区房、豪车等等。
大概统计下来,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在62万到198万之间,一般家庭花费在70万左右,北上广等地开销会更大。这些还不包括孩子生病住院或其他特殊情况。
都说投资需谨慎,生娃也要谨慎。生宝宝之前,一定要权衡自己的能力,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孩子出生就是遭罪。不要为了养老而生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4)适宜的季节
曾经有科学家通过记录观察不同季节出生的宝宝得出这样的结论。
春季出生的宝宝体质差,因为春季细菌滋生,夏季刚好吃辅食,宝宝的肠胃功能不健全,很容易感染造成肠胃病。
夏季出生的宝宝是妈妈在冬季孕育的,冬天比较冷,孕妇体内的维生素D较少,容易造成宝宝骨质疏松和龋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