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Mac为我们常说的苹果电脑,其操作系统为macOS。
买回Mac之后开机发现并不能直接进入系统主界面,而是Mac自带的设置助理引导你进入电脑设置:设置语言、连接WiFi、创建个人账户、设置TouchID以及启用Siri等,也可以引导你将另一台电脑的文稿和多媒体文件传输到新MacBook上,这个阶段新手跟着指南乖乖完成就可以。
当以上设置完成后,我们就顺利开机进入Mac的主界面了。
Mac主屏极为简洁,分为上中下3个模块:顶部菜单栏,中部桌面,底部Dock程序坞,这三个模块就承载我们日常所有需要。
1.顶部菜单栏
熟悉Windows的用户都知道在不同软件顶部都会有一排软件操作主菜单,例如Word上就是文件、编辑、插入等字样,在macOS系统中你会发现,所有软件的主菜单都被简化至桌面唯一区域,即顶部带有苹果logo的菜单栏内。该软件主菜单占据顶部左侧部分。
其右侧为固定栏目如时钟、通知栏、WiFi状态、输入法切换、音量调整等快捷图标,功能等同于Windows右下角的通知窗口,其功能可以自行调整。
2.中部桌面
空荡荡的一片桌面看着很神清气爽,可能有些用户会不习惯,会问像Windows里「我的电脑」去哪儿了?其实就在程序坞最左边一个有着可爱小脸的图标里,我们称之为Finder,官方译名访达。因此「我的电脑」等同于「访达」文件夹。那程序坞又是什么?下面接着说。
3.Dork程序坞
程序坞是用户与macOS系统交互最为频繁的区域,程序坞相当于快捷启动栏。我们熟悉的Windows系统会把常用的图标放在桌面,正在使用的软件放在底部任务栏,而程序坞集这两个功能于一体,你可以拖拽常用的软件或文档放置在程序坞上以便打开。
由于Mac电脑区别于Windows系统的硬盘分区,Windows普遍分为系统盘C盘,再分区D盘、E盘,而通常情况下,Mac只有一个固态硬盘,系统及文件都存储在这一个硬盘内(当然macOS系统也支持分区,想要实现分区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教程)。
在Mac只有一个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文件均在Finder访达文件夹中,也是Mac的大本营,看起来像一张蓝色笑脸的访达内会自动分为桌面、应用程序、影片、音乐、文稿、图片、下载这几个基本文件夹,文件夹使用与Windows无异,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Windows的访达其独特功能:文件夹排列与文件夹标记/标签。
1.文件夹排列:图标、列表、分栏和CoverFlow
图标和列表这个我们很常见,长这样:
分栏则是把文件夹上下层统统展示出来,简单明了:
我们可以通过方向键上下左右移动从而快速查看文档包含内容。光看文件名也不知道是什么文件怎么办?点按空格就可以查看预览:
另一个CoverFlow模式也同样适合预览文件:
最早这个模式是由麦金塔(1984年开发的苹果电脑)开发者JonathandelStrother创作,在2005-2006年间作为macOS必备程序出现,因为给用户直观、感性已经有效率的方式形象化地浏览某个唱片收藏,受到用户高度采用和评价,才被苹果公司收购并采用到iTunes中。直到iTunes11发布后,CoverFlow模式在iTunes中已经去除,不得不说它的展示性还是很好的,看到这一幕的唱片图册,谁见了会不燃起收集的热情?
现在我们看到的CoverFlow模式不局限于iTunes了,而是可以自由预览文件。偶尔用这个模式翻翻照片和唱片册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2.文件夹标记/标签:访达左侧边栏下方能看到很多圆形彩色标记,用于辅助文件分类
如果说文件夹分类是纵向展示逻辑,那么标签则是横跨这些逻辑的横向组织者,你可以电脑中的任意文件、文件夹右键标记彩色标签,这些标签可以进行重命名。
常用的可以将标签设置为紧急、待定、待处理的维度,也可以设置为待看、采购信息等生活维度,还可以设置为学校、家庭、旅行、工作这样的维度。
同一个文档支持设置多重标签,设置方式常用的两种其一为右键然后选择标签,其二为点击访达上方设置图标进行设置。
1.关闭、放大最小化等常用按钮在左上角
Mac的桌面窗口其全屏、最小化、关闭按钮与Windows相反,是在左上角。
其中红色代表「关闭」,黄色代表「最小化」将窗口缩至程序坞中,绿色代表「全屏」,这里的全屏与Windows有较大不同,它是新增一个横向桌面来展示当前窗口,如下图所示。之后可以通过ctrl+左右键来切换窗口。
如果只是想放大的话,建议将鼠标拉到窗口边沿手动伸缩。
2.所有运行的窗口
Mac可以展示所有当前正在运行的窗口,如果当前窗口较多,用Tab键切换又繁杂,可以一键显示所有正在运行的窗口,之后再选中自己当前所需窗口。
上图的顶部还有当前桌面显示,如果你是多块屏幕同时使用,可以选中不同的屏幕操作。
3.切换窗口
一个是tab+command,另一个是同类中切换·+command,还有上述说到的control+左右方向键切换全屏窗口。
这里是tab+Command键切换不同应用之间的窗口操作。
这里是·+Command键切换相同应用中不同窗口的操作。
这里是方向键+Command键切换不同桌面/全屏窗口的操作。
熟练以上几种窗口模式之后,会发现其中一种名为「Spaces」的多桌面模式有多么友好:
1.快捷插件
Mac搭载和iPhone一样的快捷插件中心,这一点与使用iPhone无异。常用插件为天气、日历、计算器,可额外自定义编辑所需要的插件使用。
2.通知中心
通知中心模块与快捷插在同一位置,均在Mac右上角点击后出现的选项卡里,「通知中心」会在屏幕右上角显示提示,而不会中断用户当前操作。
通知的提示样式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下图展示的是通知的横幅效果。
macOS系统原生的基本操作说明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需要熟悉如何使用桌面之外的内容——如何安装、卸载软件。
用过iPhone的用户知道我们需要使用AppStore来安装所需应用,那么在Mac上也是一样。在程序坞中打开AppStore后查找需要的应用进行下载,MacAppStore下载的软件跟iOS手机系统一样会直接装在系统里,安装好之后的应用会出现在应用程序这个模块里。
还有一种例外操作,即从产品官网/非AppStore安装软件时需要打开安全限制,在「系统设置」的「安全性与隐私」一栏中按情况勾选以下内容即可:
Windows下的安装文件名后缀为exe,对应的Mac的安装文件名后缀可能是dmg或pkg。由于这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因此安装文件是不能互相使用的。当下载好第三方安装文件后,安装需要经历几个简单步骤:
Mac的触控板当你习惯之后会变得非常好用且省力,一般触控板除了挪动光标之外没有别的功能,但是Mac的触控板任意位置都是可以点按的,轻轻点一下也能触发某些操作,例如右键:你只需要两只手指点按或者轻点,就可以完成右键操作。
苹果官网有更多关于触控板的操作介绍,在这里贴六个基本手势操作给大家:
看到这里,对Mac的基本说明也就告一段落。虽然介绍的是一些基础功能,但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使用Mac,就要了解它的特性来找到使用它的秘方,这也不失为增进使用效率的好方式。以上只是介绍了Mac非常基础的功能,它还有非常多亮点值得去发现和摸索,例如本文没有介绍到的Multi-TouchBar、Lanuchpad、Siri等内容,这些内容也是非常值得一试的功能。
这里介绍最基础和简单的功能是为了方便刚接触Mac的新同学,也是一些Mac使用的经验之谈,希望你完有所收获。
颜溪莎
APPSO天才作家
Keisa.感恩所拥有的一切,鉴定所承担的责任,懂得行走的方向。
下一篇2018-05-0418:46
上一篇2018-05-0410:30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