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是新一代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语言模型,故名思义,就是用来处理人类语言的。当人们把一段文字输入语言模型后,它经过分析处理,输出相对应的结果。比如有用于翻译外文的翻译模型,用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的文本分类模型,用于检索内容的文本匹配模型等,而ChatGPT是一个生成式的语言模型。所谓生成式语言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当你输入一段文字后,它根据对文字含义的理解,输出一段对应的回答。类似这样的聊天机器人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ChatGPT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生成的文字并不是由人事先设定好的“标准答案”,它的每一次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创作”的结果。
这样一个自然语言模型到底有什么用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作为处理语言的“专家”,具有很大的潜力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语言的领域,有望成为人和机器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当前,ChatGPT已经能够根据需要编写一些程序代码。通过持续优化和升级,ChatGPT可能实现把自然语言直接转换为机器可以读懂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人们提出的要求自动编写代码操作机器。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直接指挥机器执行各类复杂的、自定义的任务。
当然,ChatGPT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作为一个语言模型,其学习和创造的内容仍然是建立在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它还不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作为基于文本学习的模型使得它“只知其文”而“不知其义”,也导致了它经常“望文生义”产生“幻觉”。在一些具有很强逻辑性的问题上,也可能“理解”出错。
如何应对ChatGPT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新事物,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和最新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并不神秘,它目前还仅是一个在先进计算机技术支持下,通过大规模学习人类语言而生成的,能较好模拟人类神经网络工作机制,根据输入文本生成对应自然语言的数学概率模型。不过近日,随着多模态版本的GPT4.0发布,这个升级版的模型不仅具备聊天能力,还能理解图像和声音,其“理解”和“创作”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见在取得人类语言学习的突破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很有可能产生打通“任督二脉”的效果:实现跨界整合,结合多模态的输入,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