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四卦者四正卦爲四象毎歳十二月每月五月
按月字當作卦
卦六日七分每朞三百六十六日每四分
按六日當作五日四分當作四分日之一
甲寅伏羲氏至無懐氏五萬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農五百四十年黃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顓頊五百年帝嚳三百五十年堯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已上六萬三千六百一十二年庚戌年四百九十一年算上右總六萬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按基當作朞
推軌當日術曰置軌以其歳之日除之得軌不盡日每分即日之分也推折當日術曰以二十四除折數所得是日軌折皆當歳之折有餘如上復一十三二十五臨二十四二十六泰三十五二十七大壯四十六二十八夬五十七二十九乾六十八三十姤七十九三十一遯八二十三十二否九二十一三十三觀十二十二三十四剝十一二十三三十五坤十二二十四三十六
按以上三十六數周而復始原本於觀剝坤下全脫今補入
震三十七巽三十八坎三十九離四十艮四十一兊四十二
已上勾者是勘銘軌加之本經並無只有單數不勾耳○按此條乃後人標識之辭原本混入正文今姑存其舊而用細字夾註以別之
右易姓四十二消息三十六六子在其數合八十四戒各有所繫而出之純徳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
天三者三六十八地四者四六二十四
六十四卦策術曰陽爻九
以四時乘之得三十六
隂爻六
以四時乘之得二十四
軌術曰陽爻九七
各以四時乘之而並倍之得一百二十八
隂爻八六
各以四時乘之而並倍之得一百一十二
假令乾六位老陽爻
九四時乘之四九三十六
以三十六乘六爻得二百一十六少陽爻七
以四時乘之四七二十八○按二語應作夾註原本混入正文今改正
以二十八乘之六爻得一百六十八已上二數合得三百八十四因而倍之有七百六十八假令坤六位老隂爻六
四時乘之四六二十四
以二十四乘六爻得一百四十四少隂爻八
四時乘之四八三十二
以三十二乘之六爻得一百九十二已上二數合得三百三十六因而倍之有六百七十二乾坤二軌數合有一千四百四十
他卦隨隂陽爻倍之
凡陽爻用六十四為法乘得倍之凡隂爻用五十六爲法乗得數倍之推一百九十二爻術曰置六十四卦折半有三十二以六乘之得陽爻一百九十二隂爻亦一百九十二合二數得三百八十四又法六爻以八乘之得四十八又八乘四十八得三百八十四爻也從伏羲天元甲寅已來至大唐貞元年乙亥積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二百二十算至元和年三月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一算
按此文至唐元和年當亦後人所加今退二字附書之
一乾
世戍初子
坤
世酉初未
二合折
三百六十
分各乾
二百一十六
一百四十四
二軌合
一千四百四十
七百六十八
六百六十二
二屯
世寅初寅
蒙
世戍初巳
三百三十六
分各屯
一百六十八
一千四百八
七百四
三需
世申初辰
訟
世午初夘
三百八十四
分各需
一百九十二
一千四百七十四
七百三十七
四師
世午初午
比
世夘初醜
三百十二
分各師
一百五十六
一千三百七十六
六百八十八
五小畜
世子初申
履
世申初亥
四百八
分各小畜
二百四
一千五百四
七百五十二
六泰
世辰初戍
否
世夘初酉
五百六十
分各泰
二百八十
七百二十
七同人
世亥初子
大有
世辰初未
分各同人
二千五百四
八謙
世亥初寅
豫
世未初巳
三百一十二
分各謙
九隨
世辰初辰
蠱
世酉初夘
分各隨
一百八十
十臨
世夘初午
觀
世未初醜
分各臨
十一噬嗑
世未初申
賁
世夘初亥
分各噬嗑
十二剝
世子初戍
復
世子初酉
分各剝
十三無妄
世午初子
大畜
世寅初未
分各無妄
一千四百九十二
七百四十六
十四頥
世戍初寅
大過
世亥初巳
分各頥
七百三十六
十五坎
世子初辰
世子初夘
分各坎
十六鹹
世申初午
恆
世酉初醜
分各鹹
十七遯
世午初申
大壯
世午初亥
分各遯
一千四百七十二
十八晉
世酉初戍
明夷
世醜初酉
分各晉
十九家人
世醜初子
睽
世醜初未
分各家人
二十蹇
世申初寅
解
世辰初巳
分各蹇
二十一損
世醜初辰
益
世辰初夘
分各損
一千四百二十
二十二夬
世酉初午
姤
分各夬
二十三萃
世巳初申
升
世醜初亥
分各萃
二十四困
世寅初戍
井
世戍初酉
分各困
二十五革
世亥初未
鼎
分各革
二十六震
艮
世寅初巳
分各震
二十七漸
歸妹
世醜初夘
分各漸
二十八豐
旅
世辰初醜
分各豐
二十九巽
世夘初申
世未初亥
分各巽
三十渙
世巳初戍
節
世巳初酉
分各渙
三十一中孚
世未初子
小過
世午初未
分各中孚
三十二既濟
未濟
分各既濟
其下初合六十四卦流轉推之術置天元甲寅巳來至受命以三十二除之餘不足除者從乾坤始數算外主卦而取世隂陽斷之世陽從陽
陽爻三十六
世隂從隂
隂爻二十四
陽從九除隂從六除啇得數陽以三乘之隂以二乘之因而半之即是忌耳毎取卦月乘之假令賁卦世在初十一月卦世屬陽陽爻三十六以九除之商得四以三乘之得十二因而半之是忌耳假令遯卦世在三六月卦世屬隂隂之爻二十四以六除之商得四以二乘之得六因而半之是忌耳
按以上二節闡明世卦推算之法當是後人所附益今退二字書之
推厄法以入位年數除之軌合數算盡厄也甲乙饑丙丁為旱戊己為中興庚辛為兵壬癸為水
按此節別見後文疑有重出
父相甲寅景雲元年庚戍積六萬四千三年算上至開元九年辛酉加上十一年算上以三十二除之不盡三名入位年合入需軌卦隂爻二十四以六除之商得四二乘之得八因而半之四是忌需卦軌合數一千四百七十二以入位年三至甲寅加四算七除需合數除二從父相庚申命之得辛兵推子厄用父軌凡子受位但不得別立軌乃可救災耳甲寅先天元年壬子積六萬四千五年算上至開元九年辛酉加九算上三十二除之餘五十盡五合入小畜軌卦陽爻三十六以九除之啇得四以三乘之十二因而半之得六忌十一月
按上推算至唐開元九年亦唐時術士所加也
右六十四卦流轉註十二之辰
按此句為總題折軌三十六卦位之文不應在此處蓋後人以他文闌入遂將原文移向後耳
陽卦
推世之所屬陽卦隂卦者假令即位之年得賁卦十月亥也賁初陽爻三十六以九除之得四以三乘之得十二因而半之則得六則是即位之期也能過此者如所乘得一十則中期也復能過此者三乘所半六得十八年終矣陽得正位増九以所乘為五十四巽艮之家四所乘得三十六遠期算天元甲寅歳以來至宋髙祖劉裕禪晉歳在庚辰號為永初元年凡得積年二百七十六萬八百四十七年算上以三十二
半六十四卦得三十二以為法
除之不盡十五入坎離軌以宋辛酉至周宣帝宣政元年戊戌歳有一百五十八年元嘉元年即當魏氏世祖太武皇帝始光元年以三十二除之不盡七命之入大有軌一本雲不盡十三為入無妄大畜軌六月未也六月位隂爻八以四乘之八得三十二以六除之得五餘不盡二以二乘之得十因而半之得五初忌能過此者如所乘得十復能過此者三乘所半五得十五終矣不忌失位隂増八終二十三除之得四十七丙午歳天下憂重侵逼也有餘福也假令失位陽者四七二十八以九除之得三餘不盡一以三乘所得九因而半之得四有餘則是即位初期能過此者得九中期也増復能過此者得十三年終矣下期失位陽七於所乘得四十二厄所遭有餘算福之也假令得位隂在六四六二十四以六除之得四無餘以二乘之得八因而半之得四初忌能過此者得八中忌復能過此者得十二終矣下忌得位隂増六於乘得三十六厄所遭也假令得位陽在九四九三十六九除之得四無餘以三乘之得十二因而半之得六六初忌能過此者中忌也復能過此者得十八忌終也得位陽増九於所乘得九五十四忌所遭也
按以上自推之術以下皆後人因卦軌之義而闡衍其法故推至南北朝年數非易緯本文也
推厄所遭法以入位年數餘軌數算盡厄所遭甲乙爲饑丙丁爲旱戊己爲中興庚辛爲兵壬癸爲水元算爲月
推軌之術以天元甲寅已來至今受命位之年以三十二除之餘不盡從乾坤始數算則得主歳之卦知直事之辰在何辰以甲寅年至大唐先天元年壬子積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一百三十九以三十六
或雲以十二
除之積八萬六千二百八十五周不盡十九入家人睽軌至元和十四年合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元和十五年庚午
或雲庚子
積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二百四十七法陽爻以老陽數乘之隂爻以老隂數乘之隨六爻隂陽多少乘訖並之為分各數倍分各為折合數也
按上推軌之術與前文畧同而重複錯見者蓋前為南北朝術士所發明而此推至元和十五年則又唐人所附益也
中孚純坎公丨初六冬至十一月中廣漠風解純震出初九春分二月中明庶風鹹純離初九夏至五月中凱風
按乾元序制記作景風
賁純兊初九秋分八月中閶闔風屯丨九二小寒十二月節豫六二清明三月節鼎二小暑六月節歸妹九二寒露九月節升公六三大寒十二月中日在坎革六三穀雨三月中日在震履九三大暑六月中日在離困六三霜降九月中日在兊小過侯六四立春正月節條風旅九四立夏四月節
按此下當脫溫風二字
恆九四立秋七月節涼風艮九四立冬十月節
按此下當脫不周風三字
漸公九五雨水正月節小畜六五小滿四月中損六五處暑七月中大過九五小雪十月中需侯上六驚蟄三月節大有上六芒種五月節巽上九白露八月節未濟上六大雪十月節
按以上以四正卦爻配二十四氣其說亦見於乾元序制記當是易緯本文
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兊易緯是類謀以此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正歳三歳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乾象以中孚當十一月六十中氣後十五日準兩卦強可得十二月餘少三日當取十二月卦日也右各以六日於決次乃不可簡取其孤如此非是驗也以易緯推之無勞更算二十四氣以成五日七分正五日準四分之一未消息即為善矣
按以上亦當為後人所加
按上文各卦圖俱取五徳首一卦六爻依日配之以例其餘原本多有脫落錯誤今各依本卦補入至筞數亦有脫者未敢妄補姑仍其舊
應已上盡卦爻日並上一同右是六隂月三十卦直事日依氣定日主一爻候六甲子日中寒暑風雨記其日佔發時方來萬不失一幽冀起坎初六候之兗鄭坎六四候之青齊震初九候之徐魯震九四候之揚呉越離初九候之涼益衛兊初九候之並雍秦兊九四候之推四正寒不侵公者夷兵若和氣者解入方伯寒氣兇和吉風盛雨者坐刑殺霧將死若有和氣王相三十日當沴妖氣為賊盜右是六隂卦月三十卦直事日依氣定日主一爻
按此句已見前此處重出
艮遊魂中孚雲豚魚吉利渉大川利貞孚信也兩隂在內亦以五以中和之氣候之兩隂猶民於君在上矣臣在下候行中正之道政教信於民故謂之中孚兩隂者三辰在亥為豕爻失正故變而為小名言豚四辰在醜為鱉鱉魚之微者爻為正變以其大節言魚三體兊為澤四值天淵二五皆坎爻如水水以水度浸澤所養故吉互體是震震為木二爻巽為風木在水上而風行之濟大川象君能濟於難也
按以上乃鄭氏易義之文毛詩無羊篇正義亦引此文惟缺首尾數語而正義自浸澤以下尚有五亦以水灌淵則魚利豚魚以喻小民也而為明君賢臣恩意所供養故吉雲雲此亦缺而未載疑脫落也稽覽圖內有此文者蓋後人以此書專論卦氣起中孚之義故引鄭氏易說附入以相闡發並非易緯本文今退二字附書之其字之脫誤則依詩疏互為校定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