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的“阿凡提”:民间奇人王幺贡爷宣汉故事

话说那日王幺贡爷吃完晚饭,来道衙门外,看到县官正在……”在宣汉县,人们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几个市民茶余饭后围着一个老人,津津有味地听他讲王幺贡爷的故事。王幺贡爷是何许人?宣汉市民为何对他如此感兴趣?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

“巴山怪才”王思绪

王幺贡爷,清朝道光年间东乡县城(今宣汉县东乡镇)城隍庙街(今县文工团附近)人,生卒年不详,真实姓名是王思绪,字旭斋,因排行老幺,人称王幺先生,后中过秀才,成为贡生,故又称王幺贡爷。

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机智故事和诗文作品,在宣汉、开江、达县等地广为传诵。民国《宣汉县志》记下了他的趣事和碑文。其作品被收入《宣汉民间文学》、《宣汉民间文学选》、《宣汉历代名人名胜传说》、《宣汉历史名人画传》等。《宣汉报》、《宣汉文艺》、《新宣汉》等媒体先后开辟专栏刊载,宣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宣汉县文化馆还先后编辑出版了《巴山怪才王思绪》、《王幺贡爷的故事》等书。

民间讲王幺贡爷故事的有说书人,更多的却是商贩、农人、力夫等中下层百姓。在酒楼茶肆、田间地头、院坝火坑……王幺贡爷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既是充满智慧的教科书,又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劳累困顿后的兴奋剂。

90多个故事精短意长

诗词——王幺贡爷一生经历的多任知县,唯有陶洪元是他佩服的。陶知县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王幺贡爷曾赠诗一首:“下车东邑二十年,为官清廉民称贤。惟有评诗才用律,断无爱菊也为贪。谨问民疾拒受贿,除非办学不募捐。耄耋志士赋归去,洪元风雅比陶潜。”

对联——王幺贡爷的作品数对联最多,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多为精彩之作。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公厕奇联》。有一年,绥定府新来了一位喜欢沽名钓誉的知府。新知府动员百姓筹措银两,分别在东城、西城、南城和北城各修建了一座“官厕”。工程结束后,厕所门口派了衙役把守,不准人进去方便。理由是知府大人要征齐四副“厕联”后,才对外开放。可是告示贴出好几日,才征得一幅:“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顾之忧”,横批是“众屎之地”。

这一天,王幺先生去绥定府办事,走到西门内急,欲进新建的“官厕”方便。衙役上前阻拦:“此厕尚无厕联,不得擅用!”王幺先生说:“这有何难,待我方便出来与你写上便是!”衙役说“不成!要写就得多写几幅。不然,坚决不准如厕!”王幺先生只好答应下来。王幺先生出来后,在衙役备好的宣纸上写下:“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横批——进出方便”。衙役又把王幺先生带到北门,正巧知府大人也在这里。知府对王幺先生说:“衙役给我说了,前幅不错。这幅写好了本官有赏!”王幺先生一挥而就:“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贞女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宽裙。横批——是非之地。”知府佩服不已,连忙叫衙役拿来银子作为奖励。

故事——主要有鞭挞丑恶、惩治恶人的,如《教训恶少》、《县官出丑》等;有即兴赋诗的,如《拆字作诗》、《愁人赛诗》等;有巧对趣联的:《巧对县令》、《公厕奇联》等;有智讽贪官的,如《当官没脑》、《县衙凉快》、《戏耍贪官》等;有审案轶闻,如《父子挨打》、《智破盗案》等;有寓教于乐的,如《闻书算命》、《比说大话》等;有乐善好施的,如《打赌修桥》、《供品养孤》等;还有聪慧调皮的,如《火纸贺寿》、《误入都府》等。

《拆字作诗》——两位姓刘和姓张的落第秀才专程到东乡来拜望王幺先生。上桌之后,刘秀才说:“咱们今天特意来拜访王幺先生,备下薄酒,不成敬意。边饮酒边拆字作诗如何?”王幺先生说:“本应我来做东,你们执意要请,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刘秀才说:“先说四言八句,用‘一’、‘两’、‘色’、‘二样’、‘不知’和‘哪’几个字,说对了的喝酒,说不出来的就站着跟兄弟们斟酒。”张秀才抢先开口:“一个朋字两个月,一色二样霜与雪;不知哪月会降霜,不知哪天会下雪。”刘秀才接着说:“一个出字两座山,一色二样锡和铅;不知哪座山产锡,不知哪座山产铅。”王幺先生想:俩小子明明是来挑战搞突然袭击吗!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他扫了一眼桌上的茶和酒,随口说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色二样茶和酒;不知哪口先喝茶,不知哪口先饮酒。”两位秀才连声称赞:“妙哉,妙哉!王贤弟出口成章、才学过人,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逢场作戏,转笑为骂》——县城板桥街有一位寡妇,整日坐在门口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几个好事的年轻人找到王幺先生说:“你如果把寡妇逗笑了,我们请你进馆子。”王幺先生说:“行,而且我只用一个字就能把她逗笑,再用一个字让她骂人。”第二天,王幺先生见寡妇同往常一样坐在门口。正巧一条公狗从门前经过,王幺先生双膝跪地给狗磕头,并大声叫:“爹!”寡妇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未等寡妇笑完,王幺先生又转向她叩头,并叫她:“妈!”寡妇勃然大怒。

挽救中的“王幺贡爷”

王幺贡爷故事具有很大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在王幺贡爷故事中,提到了清道光年间东乡的众多地名、建筑、人物、事件(《宣汉县志》作了记载),让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活”在了宣汉人的口头上,是研究清代历史的宝贵财富。王幺贡爷为宣汉“雀才”,能文、会诗、善对,大量的作品反映了东乡当时文化的繁荣,作品本身也是宣汉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我们细读王幺贡爷故事,会发现几乎就是那个时代东乡社会的缩影。随着宣汉县旧城改造,绝大多数古遗迹都不复存在,加上传统评书等形式越来越少,王幺贡爷故事的传承已濒临灭绝。

今后,该县还将建立王幺贡爷故事保护基金,为重点传承人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发放适当的生活补助。根据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在县内中小学传承王幺贡爷故事。同时还要培训导游,王幺贡爷故事当作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介绍给游客。注册“王幺贡爷”商标,对“王幺贡爷”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将王幺贡爷糸列故事制成动漫、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等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幺贡爷糸列故事。

THE END
1.八字测试三藏算命三藏算命吉凶神机妙算(唐三藏算命)在唐三藏算命这个问题上,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其实,相关的问题唐三藏法师玄奘也有不少网友留言提问,还有人微信问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今天一并撰文三藏免费姓名测试,从三藏免费姓名测试,唐僧生辰八字,算命很准的民间奇人,姓名合婚配对三藏算命,算命口中的唐僧命,唐僧命是什么命格6个方面来解释唐三藏算命,祝大家生活愉快https://www.16757.com/ysh/suanming/2955.html
2.最灵的算命先生微信号码yibiyou888民间算命准的高人联系方式yibiyou888 今日推荐 更多 最灵的算命先生的微信号码 易必佑先生,在八字手相面相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 比如在八字的运用中,主要强调大方向的把握,而把那些丝毫影响不到缘主的信息删除,因为没用的信息不但会影响判断,甚至还会误人子弟。 http://www.yibiyou888.com/
3.算命不求人最新章节算命不求人贝贝虎算命不求人 作者:贝贝虎 动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14-06-10 13:31:34 最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九十二黄河秘闻130终有一别 以我算卦的那些年为主题,向你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周易八卦、奇门遁甲、五鬼运财、古墓文化、巫蛊传奇、阴鬼上身所有你所听过的,或未曾听说过的神秘事件,https://www.630book.cc/kan/2510582.html
4.算命大师图中国传统文化中算命类的术数非常多,比如道家五术玄学、山、医、命、相、卜,你要是想学命相之术的话建议你可以先学手相、面相、看相,相比之下会比较容易上手,学习的兴趣很重要,你要是学看相能学进去的话,如风水、八字、占卜、解梦、测字、起卦之类的知识他会比较容易引起你的兴趣,还有比如八字、大六壬、四柱、http://www.633sy.com/sy/a31553342.html
5.讲述民间高人传奇故事正应那句话,山野出圣贤,绝学在民间. 我在想,他这个方法,比八字还厉害.若是有幸能学个一毛半爪,真是万幸. 也希望广大研究易学的朋友,共同鉴赏这神奇的先天八卦倒挂. 说不上与相传的连山易有关呢.? 我所知道的算命、风水奇人 算卦传奇注:这篇文章是天涯转载的,因为文章中的一些情节,对于初学命理无法入门的朋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27009_248606076.html
6.民间奇人金武小说民间奇人全文在线阅读《民间奇人》最新章节(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 第554章最终一战大结局 第553章筹备 第552章过阴 第551章笼络 第560章死不承认 第559章杀人灭口 第548章步步为营 第547章杀心自起 第546章苦肉计 《民间奇人》正文 第1章爷爷的神秘 第2章与鬼交易 第3章不好配 第4章欺人太甚 第https://www.shuzw.com/14_14409/
7.民间奇人“草上飞”的相术绝技据说最早会这门绝学的人,名叫“草上飞”此人大有来头……人送外号“草上飞”原名杨露禅,祖籍是安徽宿松;说起“杨露禅”,在此我就多说几句,介绍介绍此人:一般年龄在六十到九十岁的老警察应该都听说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以及东三省地区,有个侠盗外号“草上飞”的人,结交过此人的人有很多https://www.jianshu.com/p/4f5f952698e2
8.淄博算命高人淄博算命比较厉害的大师据传,他曾为无数达官显贵算命,准确率令人咋舌。淄博还有不少民间算命高手,他们的名号虽不显赫,但同样颇有真才实学。如"半仙"刘长海,擅于奇门遁甲之术;"三眼先生"张明权,精通面相之理;"神笔马良"徐志强,以其一手娴熟的写字占卜闻名遐迩。这些淄博算命奇人,拥有着过人的慧眼和精湛的术法,为人们解惑释疑,指点迷津http://www.suanming66.com/showtopic-1516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