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谈一谈我对《周易》的学习体会。
一、中国的文化源头——《周易》
关于《周易》,我们可以总结出两句话,第一句,中国的智慧在《周易》。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智慧就集中在《周易》这本书里。第二句,《周易》的核心价值在和谐。《周易》是我们智慧的源泉。不管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以《周易》作为源泉的。
一部《周易》在古时候有这么句话,叫“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明了《周易》是谁写的。人更三圣的意思是说,它的作者一共有三个圣人,第一个圣人是伏羲,伏羲画八卦。第二个圣人是周文王,周文王把八卦完善城六十四卦。第三个圣人是孔子。伏羲是五千年前的传说人物,周文王是三千多年前的人物,孔子据现在也有2500年了。从伏羲到孔子有2500年,从孔子到现在又2500年。所以,一部《周易》是中华5000年文化的结晶。另外“世历三古”的意思是说,这部书最终完善经过了三个时代。伏羲是上古,周文王是中古,孔子是下古。所以,对于文化典籍来说,能有五千的历史,这在世界史上是没有的。
比如,西方的《圣经》到现在不过2000多年。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离现在不过1300年。《奥义书》距现在不过3000多年。可以说,《周易》是最古老的书,也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源头。
二、《周易》的智慧源头——和谐
我们还知道《周易》里面有三个概念,我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一下,《周易》里说,乾道变化。乾道就是天道,天道变化以后,宇宙的万物就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所以,和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北京故宫有三大殿,第一个殿叫太和殿,第二个殿叫中和殿,第三个殿叫保和殿,这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太和、中和、保和都是从《周易》而来的。
那么和谐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的呢?我们知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面把和谐这个词提出来了。在革命时期,我们要斗争,那么和平发展时就需要和谐,建构和谐社会。在2005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请到联合国出席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在首脑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并发表重要讲话:《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面阐述了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所以,我们能感到和谐这个词很重要。
和谐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主题词,是一个核心价值观。既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又有时代的新气象。
三、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坚实支柱
我们现在回到《周易》这本书来。梁漱溟、熊十力、梁启超等人都对《周易》进行过许多研究,研究后就发现,中国的文化和西方之所以不同,就是我们有一个和谐的思想。比如,清华大学,当时清华大学校长就说,既然清华是中国的大学,应该带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应该给清华大学拟一个校训,于是就找到了梁启超,梁启超就提出来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清华大学的一些文科合并到北京大学了,北京大学的冯友兰等人就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的校训,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现在我们读了《周易》后,就知道,自强不息是天道的精神,阳刚的精神;厚德载物是坤道的精神,文道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乾元,厚德载物是坤元,所以一部《周易》有两个元,西方哲学都是讲一元。唯物论是一元论,唯心论也是一元论。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哲学有一个乾元、一个坤元,两个元呢?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伟大之处,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把精神人格发扬光大到全世界。西方哲学的一元论是排他性的。在宗教上面也是一神论,基督教一个神,伊斯兰教也是一个神。可是中国的哲学中乾元和坤元是互相配合的关系,《周易》为什么讲和谐,比如,从家庭来说,夫妇是二元,二元之间严父慈母互相配合,一个外执一个内执。
老子根据这个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看看太极图,中间一个阳一个阴互相抱着,白的是阳,黑的是阴,虽然分阳和阴,但是个白的中间有个黑点,黑的中间有个白点,这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互相配合。西方哲学就没有这些东西。
我相信,中国的哲学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必然会走向世界,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周易》的哲学必然大放异彩。所以,我也在继续研究《周易》,这个《易学今昔》是我写的,我把冯友兰和朱伯昆他们的意思,重新用很多的史料梳理了一遍。还有一本书叫《周易现代解读》,这本书完全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解读《周易》,是人人都能读懂的,它主要是讲如何化冲突为和谐,这就是中国的智慧所在。不管你是什么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
我认为,中国人如果要解决中国的问题离不开《周易》。当年我们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不就是从斗争的哲学转换为和谐的哲学吗?中国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了,1998年一次,东亚的经济危机,当时韩国、泰国都接近经济崩溃了,但我们的人民币没有贬值,挺过去了。挺过去以后全世界都很吃惊,然后在博鳌论坛上外国人就说中国崛起了,中国崛起必然要带有侵略性。但是事实上,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这个和平崛起的背后,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做根基。
四、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五、《周易》是卜卦之书吗?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周易》就是讲阴阳的,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阴和阳互相结合才称为中和、太和、保和。所以阴阳合则生,生就是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家庭达到阴阳合,合是互相配合的意思。阴阳离则灭,如果阴和阳背离了,阴把阳撇开或者是阳把阴撇开,那就不顺畅了。就宇宙万物来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分阴阳,什么事情都可以分阴阳。阴阳错则变,世界之所以这么丰富多彩,是阴阳错,就是交错的意思。而我们最后的结果阴阳平,达到了一定相应的平衡,阴阳平则佳,那是最好的了。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
中医也是如此,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第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没有宗教战争。儒释道三家合流,你在全世界找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能够合流吗?没办法合流的。再说民族,56个民族叫多元一体,《周易》这个思想灌输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周易》这个东西,不要说它很神秘,读不懂,我告诉大家,《周易》的思想就是阴阳,很简单。什么叫阴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中国的老百姓天天在用《周易》,但我们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缺乏一个文化自觉,其实它并不神秘。如果我们把《周易》推广到全世界,就可以解决当代的问题,平且让中国文化继续大放异彩。这是冯友兰、朱伯昆,以至于我作为他们学生一心向往的。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把《周易》看成一个古老的学问,要把它当做知识来学。
六、学好《周易》要结合实际
很多人说《周易》难懂,那么到底难不难呢?其实很简单,一点就通,我过去学《周易》的时候,也学了几十年没学好,因为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老师不给我们讲《周易》的基本知识。实际上《周易》的基本知识是要讲的。我是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大学毕业成绩也不是很坏的学生。可是,别人拿一个卦给我看,我却不认识。一直到了80年代由于任务,我跟着任继愈先生写《中国哲学发展史》,大家都不写《周易》,《周易》是很难的,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只好赶鸭子上架回去写。《周易》这书我从头到尾一看才知道,哎呦,太容易了,一写就通过了。
当时觉得难是难在什么地方呢?我现在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周易》有两派,一个叫相术派,一个叫易理派。相术就是那套卜卦系统,比如,八卦。八卦认识了以后,八卦后面有个易理,根据这个八卦的易理,也就是说,八卦是一个符号系统,形式背后有个内容,这个内容通过一个符号表现出来,只要把这个符号认识后,这个易理就很清楚了。
八卦就是一共有八个卦,每个卦有一个卦象,然后把这两个卦重合起来,八卦就变成六十四个卦了。我们研究八卦以外,其实主要研究这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有两卦相重,这个重的过程中,有的是阴阳很和谐的,有的阴阳不那么和谐的。和谐就好,不和谐就不好。所以,这个卦有吉卦,有凶卦。其实,一看就能看出来,不要什么学问的,我们来看第一个卦,一个乾卦,一个坤卦,乾卦在上头,坤卦在下头,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那么这个卦好不好呢?天在上,地在下,好不好呢?有人说好,乾不是天吗?在上头。坤在下头。但是,《周易》说不好,这个卦叫做丕卦,丕就是不好,为什么不好呢?阴和阳二者之间,没有发生交织的关系,因为乾是阳气,阳气往上升。坤是阴气,阴气往下降。阳气往上升,阴气往下降,背道而驰,天地不通,万物不生,所以,这不是个好卦。
《周易》说反过来是可以调整的,可以拨乱反正,趋吉避凶,把这个坤卦放在上头,乾卦放在下头。你看坤卦在上头,那好像地在上,不是颠倒了吗?其实不颠倒,因为坤卦是阴气往下降,乾卦是阳气往上升,阳气和阴气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二者之间交错了,有个成语叫天地交泰,所以,这是个好卦。怎么样这个《周易》不难吧。
我再画两个卦,坎卦在上头,离卦在下头,坎就是水,离就是火,水在上走,火在下走,这卦好不好?你们天天烧水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烧的?要是然后倒过来呢?火在上头,这个水能不能烧开呀,那肯定不行。来看《周易》的最后两个卦,前面一个坎上离下,水在上头离在下头,这叫既济。如果反过来,把这个离卦放在上头,把坎卦放在下头,你永远烧不开一壶水,那叫未济,没有成功。错的原因在哪里?因为阴阳配合得不好,是不是很好懂?
我们再说两个卦,这两个卦的组合,离上坤下,离就是火,火也就是光明,坤就是大地,大地在下头。这就是说站在大地上一看,上面阳光普照,好吧。反过来说,大地上头什么没有,光明跑哪里去了,光明在地底下,大地上面就是黑暗的,这就不好了。前面那个卦叫晋卦,晋就是上升,生活在太平盛世,人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那么当光明磨灭时,要好好地韬光养晦。古时候有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周文王,周文王生活在殷纣王那个时代,他当时被关在监狱中,在监狱中创了六十四卦。还有一个例子,殷纣王时有个叫箕子的,他是殷纣王的叔叔,也关在牢里了,他在牢里研究一套治国的方略叫《洪范》,后来周文王把箕子请去,箕子就把这个《洪范》交给周武王治国。你们说这个《周易》是不是能够使我们认清形势,还帮助我们结合这个形势,来进行一种合理的决策呢?它的智慧就在这个地方,如果能把六十四卦运用娴熟,你就是高手。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讲的内容,《周易》是什么书?第一阶段,原始的时候,它是一个卜筮之书。到孔子的时候,把它提升为一个哲学之书。到了秦汉以后,把它变成了决策之书。所以说《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结晶。还有《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和谐。这里我们要记住个口诀: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平衡是最好的,阴阳平衡是医学、治国之学。最后,就是张载所说的“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矛盾的解决方式不能用武力,应该通过妥协、协商。讲到这里,我们说《周易》难吗?不难吧。刚才随便举了几个例子,开始不懂的,是不是马上就懂了?当阴阳不平衡的时候,怎么办?那我们就拨乱反正、趋吉避凶,进行一种宏观的调控就好。好吧,今天就讲这些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