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学界有个怪现象:搞中医的人往往比西医长寿。这多是因为中医精通中药,善于调药,自用的养生灵药更是成为了秘方。今天,我们请教了国内知名的5名中医药大师,他们的长寿秘方!
刘天湖:两杯茶调好心脏病
心梗茶西洋参+当归
1999年,刘天湖突然得了心肌梗塞。出院后,他的身体没完全恢复,便用西洋参3克和当归6克磨成粉,每天早晚冲水喝。刘天湖说:两者合用有活血化瘀、促进心脏血液流通的作用。
降脂茶山楂+草决明
病情好转后,他还坚持每天喝,但改为早晨喝一次。他还把6克生山楂切片,9克草决明冲水每天喝。生山楂片能降压降脂、消化开胃;决明子能降血脂、明目、通便。
87岁的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鉴别过无数名贵药材,可他的养生却走平民路线。如今,他腰不弯眼不花,还能骑着自行车四处跑。徐锡山说:20年前,退休后便开始每天早晨干嚼一把枸杞,每次30克。徐锡山教授买枸杞从不上超市买,而是去正规大药房,徐锡山说:“超市的枸杞不好,产地写的宁夏,实际上可能不是。好枸杞颗粒大而饱满,没有褐色斑点,保健功效最强。
除了这枸杞茶,饮食上习惯于炖鸡加点生姜黄芪;炖鱼头加点天麻。”
罗仁:排尿酸,痛风必备
罗仁: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研究发现,丝瓜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木糖胶等,有抗炎、镇痛、利尿作用。常饮此茶能加速排出尿酸,是痛风患者的辅助药膳。
降尿酸丝瓜茶
饮法:将一根丝瓜去皮、切成薄片,土茯苓30克、适量盐放入锅中,煮软后加入5克绿茶,浸泡入味即可。
颜正华:早晚3种茶,腑通则消病!
我国教育中药学学科的创始人颜正华今年95岁,颜正华教授认为:“人体疾病通腑就能解决。”为了达到通五脏六腑,颜正华教授每天都要喝三次茶饮,保证气血、抵御病毒。
早晨,决明子+大枣从早晨起床开始,颜正华教授会泡一杯决明子茶喝,来解决新陈代谢和便秘问题。早餐则会煮上5-10颗大枣吃,他说坚持下来有保养气血、健脾安神的作用。
中午,黄芪水感到神疲力乏时,颜正华教授会用开水泡上30克黄芪,小口小口慢慢喝上几杯。
晚上,生脉饮
由于气阴不足,夜间他常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便常服生脉饮,将人参3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按一定比例配好,代茶饮,这样便口舌生津。
李乾构:三花茶防动脉硬化
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乾构教授已经今年78岁,身体健康,还能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爱喝茶这个习惯:茶碱有利尿作用;喝茶还能降胆固醇、防动脉硬化。
饮法:三七花4克、玫瑰花3克、杭菊花3克、龙井茶2克(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沸水泡两次,代茶饮。
功效:这三七花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补益清热的作用
注意:三花茶适宜中老年人,以及患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而孕妇不宜;茶叶除了龙井,红茶、花茶、普洱茶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5杯茶,饱含5位中医药剂师的长寿精髓。每一杯茶的成本不超过5元,配方简单,但配伍却是很精妙。人人喝得起,效用有保障。治病、调理,长寿靠自己。
长寿需要的5个微条件,您知道吗?
长寿,是古今人们都在追求的事情。现代人生活物资充足,医疗发达,相对来说寿命都比较长一些。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长寿的追求还是没有改变,总是希望自己能更长寿些。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变长寿呢?
一、微胖
现代人多以瘦为美,胖子变得不受待见。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误区。稍微胖一点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应该过分减肥。
衡量人体胖瘦,国际上通用一项指标——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人群将BMI控制在22.6至27.4,死亡风险最低,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人,死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都将增加。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也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0%至15%的人寿命最长,死亡率最低。
微胖的优势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日本研究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能多活6至7年。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等风险。
二、微凉
温度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室温和饮食温度。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18℃至20℃,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比如我国著名的长寿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在20℃左右。要提醒的是,人们不要过多利用外界手段干预室温,忽视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比如冬天室温设置过高,甚至能穿短袖、吃冰棍;夏天温度调得过低,晚上睡觉要盖棉被等。冬天室温以16℃至20℃为宜,夏天控制在24℃至26℃。
饮食也讲究低温。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不仅会造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还可能生成致癌物。另一方面,食物应在保温、微凉状态下食用,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三、微饿
长期坚持吃到七分饱,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但对很多人来说,保持七分饱状态越来越难。
以下三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第一,专心吃饭,不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第二,细嚼慢咽,感受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以及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第三,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四、微汗
运动中出汗多少常被人们用作评判运动效果的标准。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大汗淋漓并非最佳运动状态,可能导致虚脱、跌伤,诱发气喘、胸闷、腹痛等。因此,中老年人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
五、微愚
养生必先养心,生活中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拿得起放得下,学会微愚和自嘲,才是大智慧。多交朋友、培养爱好、勤于阅读、多加运动,都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有这5个“微”习惯,增寿10年就这么简单
1.微胖
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也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0%至15%的人寿命最长,死亡率最低。
日本研究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能多活6至7年。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
2.微凉
我国著名的长寿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在20℃左右。
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18℃至20℃,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
要提醒的是,人们不要过多利用外界手段干预室温,忽视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比如冬天室温设置过高,甚至能穿短袖、吃冰棍;夏天温度调得过低,晚上睡觉要盖棉被等。冬天室温以16℃至20℃为宜,夏天控制在24℃至26℃。
饮食也讲究低温。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不仅会造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还可能生成致癌物。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3.微饿
以下三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第一,专心吃饭,不玩手机;第二,细嚼慢咽,感受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第三,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4.微汗
运动中出汗多少常被人们用作评判运动效果的标准。但对现代人来说,大汗淋漓并非最佳运动状态,可能导致虚脱、跌伤,诱发气喘、胸闷、腹痛等。因此,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
5.微生活
生活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是我们给了它太多的定义。就像一辆普普通通的轿车,你需要的是去体验轿车的那种舒适驾乘感,而不是把它塞得连别人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的拥挤感。
根据调查71.2%的现代人在家中成列了过多的杂物,60%的人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家里的东西超过120样就无法管理,运营一个超过120个联系人的关系网将超出一个普通人的精力上限。
微生活其实很简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总结三个字:断,舍,离
受访专家: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林婧怡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不同的人选房子,标准不同。有的注重地段,有的在意采光,有的挑剔楼层。日前,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住得越高的人健康状况越好,且寿命更长。
楼层高还是低,各国看法不一
这项刊载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覆盖了瑞士150万人,雷多斯洛等研究者们发现,相比住在低楼层的人,住8楼以上的人早亡风险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相反,居住在低楼层的人则大多死于肺部和心脏疾病。研究认为,之所以有这种结论,是因为高层住宅比低层住宅的空气污染少、噪音也相对更小。
除了瑞士,俄罗斯也更青睐高楼。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曾刊文说,低层虽离地面近,同外部联系方便,却存在湿度大、空气循环不畅等问题。在俄罗斯人眼中,7层是“黄金楼层”,因为这个楼层安静,不受噪音影响,且不至于让人达到恐高的程度。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可高层住宅。在欧洲国家,6层以上的楼层被认为有害健康;在美国,受“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小城镇回流)影响,独立式的低层住宅占主导地位;即便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日本,二三层的民居也最普遍。日本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层的住宅楼占其所有住宅楼比重的54.85%。
这些国家的居民认为,高层住宅对生活,特别是儿童成长有不良影响,比如,长期住在高楼层,远离地面,会导致心理压抑。同时,一定程度上让人变得不爱出门,不利邻里交流,逐渐使人变得“宅”和孤僻。此外,高层住宅空气相对稀薄,对患有心血管病、支气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加重病情。
住得高有利有弊
“城市住宅高度的确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城市低层住宅最先受到近地面的商业设施、道路交通、卫生状况等影响。相反,高层住宅受到的影响则会小很多。
空气质量高。一般来说,离地面越高的楼层,空气越干净。彭应登解释,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以及人们熟知的PM2.5和PM10等颗粒污染物,会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如果住宅临近商场、闹市、路边烧烤、餐馆等地,相对来说,住在高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噪音污染小。通常,噪音随着距离变大而递减,每高1层楼,噪音就会降低约10分贝。而且,高层住宅的空调、冷却塔等噪声很弱,交通噪声也相对少些。但彭应登也指出,如果高层建筑靠近城市主干道附近,中间3~5层往往噪音最大,但8楼以上噪声相对要小。
身心相对健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表示,高层住宅采光好,通风足,相对明亮、安静,人会更为放松。更有益的是,高层住宅湿度低,发生骨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的风险小。研究表明,高层住宅可减少放射性污染物——氡气对人体的侵害。因为氡气由低层向高层逐渐递减,从而有效降低了肺癌风险。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住得太高也未必全是好处。彭应登说,高层虽能一定程度规避喧嚣,但对周边道路狭窄、高楼林立的小区来说,噪音经过多次反射,甚至比低层还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也表示,楼层越高,人们反而会更频繁地乘坐电梯,导致更加缺乏锻炼。
英国军医法宁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高层住宅中,人们患精神、神经系统类的疾病更多,是低层独宅居民的2倍以上。此外,高层住宅还更易发生失足坠落、电梯故障、自杀犯罪等事件。
位置、环境是关键
到底是住得低好,还是住得高好?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认为,住宅高度仅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没有确切标准。选房时,位置、环境才是关键,她给出了几个具体建议。
位置优先。选房子要多考虑周边环境,尽可能远离闹市、商业区,最好选择不临街的住宅楼;同时,还要注意绿化是否达标,因为绿化好、有水池的小区,空气质量相对更高。此外,交通是否便利,周边教育、市政基础设施是否配套也要考虑在内。
层高达标。彭应登建议,单个层楼高度最好不低于2.6米,以保障充足的空气流通容量。
光照充足。光照充足不仅会给人带来好心情,还利于杀菌,帮助人们补充维生素D。因此,建议大家选择阳面、采光通透的户型。
满足需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林婧怡表示,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行动不便者,最好选择有电梯的住宅楼,以便出行。
此外,自己也可以做些改变,调整住宅的“微观环境”。比如,增强门窗密封性,无论高低层,都要装上纱窗,避免尘土、花粉污染;做好室内清洁,安装新风系统和隔音设施;适时开窗通风,尤其冬天室内氡气、PM2.5较高,不能为了保暖不开窗。▲(本文由本报记者高阳采写)
“寿命计算器”的发明者ThomasPerls博士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老年医学研究的医生和研究员,以下是寿命计算器的具体内容,您不妨一试。
Perls把男性的预期寿命设定为86岁,女性则为89岁,随着每个问题的回答,数字会相应加减,最后得到答案。如果你长寿,恭喜你,证明你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否则,赶快把烟酒戒了,出去锻炼吧!
本计算方法的基础是:男性的预期寿命设定为86岁,女性则为89岁,随着每个问题的回答,数字会相应加减,最后得到答案。有些网友忘记了初始数字,竟然算出来自己的寿命是负数。希望大家一定看清楚啊!
1.你已婚。(+3岁)
点评:婚姻让男性的寿命延长3年,对女性则没有影响。
2.你和家人之间联系密切,与朋友经常相聚。(+0.25岁)
点评:和亲朋之间和谐的关系,可以让你健康又长寿。
3.如何评估你目前的压力水平:低(+0.75岁);高(-3岁)
点评:压力过大会短命,善于处理压力可以让寿命增加。
4.你善于减压(+1岁);不善于(-2岁)
点评:减压方法多,女人唠叨,男人的眼泪都可以。
6.你接受过多少年的正规教育?16年以上(+0.5年)低于8年(-0.5年)
点评:良好的教育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7.你一周工作多少小时?低于40个小时(+2岁);40个至60个小时(+1岁)
8.你对人生逐渐走向衰老感到乐观(+2岁)悲观(-1岁)
点评:乐观与长寿总是结伴而行的。
9.你居住的地方空气质量很好(+0.5岁)
点评:城里人难以选择环境,但可以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小环境,比如家里多开窗通风,
用绿色植物来调节室内空气。
10.当你在私家车中,你总是会系好安全带(+0.75岁)
11.你每天喝多少杯含有咖啡因的咖啡?2杯以下(+0.5岁)3杯以上(-0.5岁)
点评:咖啡能让人提神,但会增加钙质排泄,如果又不注意补钙,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了。
12.你每天喝2~3杯绿茶(+0.5岁)
点评:喝茶不宜过量,过浓,进餐前
13.你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4岁)
点评:香烟害人害己,人人喊打,经常被动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多出6倍。
14.你每天都吸烟(-0.5岁)
点评:烟民要长寿,第一件事就是戒烟,没有任何借口。
15.你每天吸多少支烟?10支(-5岁);20支(-10岁);40支以上(-15年)
16.你每天饮用啤酒超过3杯,或含酒精的饮品超过3杯,或4杯白酒。(-7岁)
点评:酒伤身还是养身,因人而异,因量而异。
17.你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2岁)
点评:如果在医生的建议下,你能每天服用81mg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听力和大脑健康,
有助于延缓或避免心脏病或中风的发生。
18.阳光下你会涂抹防晒油来保护皮肤吗?很少(-1岁)会做好防护(+0.5岁)
点评: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有好处,
但过量的紫外线会大大增加患皮肤癌的危险,还会增加皱纹。
19.你没有从事危险性行为,也不注射违法药物。(+10岁)
20.你每天都用牙线洁牙吗?是的(+1岁);不是(-1岁)
点评:如果能经常使用牙线,就可以减少牙周炎的发生,不刷牙则会减寿一年。
21.你一周吃多少次快餐和熟食。从来不吃(+4岁);5次以上(-2岁)
点评:快餐在营养学家眼中是高热、高脂、高蛋白的“垃圾食品”,
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各种慢性疾病。
22.你很少吃烧烤的鱼,家禽或肉类(+1岁)
23.你每天会补充钙(+0.5岁)
点评:每天摄取更多的钙或每天服用1500mg的钙片,可以让寿命增加。
24.如果在正餐之间吃零食,通常你会选择干果(+0.5岁)
点评:干果可以美肤、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
25.你常吃大量的甜食,如冰淇淋,蛋糕,糖果等(-1岁)
点评:吃甜食过多,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还会促发乳腺癌,加速细胞的老化,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等。
26.我每天都吃得很多,肥胖(-5岁)
27.你不会把铁作为营养素的一部分来补充(+2岁)
点评:降低体内的铁质很可能会减缓老化过程,并让人能够避免跟老化有关的疾病,可以让寿命增加。
28.你一周有多少天能达到至少锻炼30分钟?每周7天(+5岁);每周三天(+3岁);我很少锻炼(-1年)
可以做做腹式呼吸、转转脖子、扭扭腰。
29.你排便不规律(-0.5年)
点评:每天清晨起来一杯凉白开,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30.你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180mg/dl(5mmol/L)(-2年)
31.你心脏的收缩压是多少?低于120(+2岁);高于230(-5年至15年)
32.你心脏的舒张压低于80(+7岁)
33.你每年都做血糖检测(+0.5年)
点评:18岁以上定期测血压,30岁以上定期测血脂,40岁以上男性每年都应该测血糖。
34.你的心脏病两年前发作过,但后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预防它再次发作(-2岁)
35.你的直系亲属中从来没有患有糖尿病者或心脏病者(+2岁
36.直系亲属中有三位或更多的人患有癌症。(-1岁)
37.你母亲活到90岁以上(+2岁)
38.你父亲活到90岁以上(+2岁)
39.你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中有达到或超过98岁高龄的(+2岁)
40.你没有借助任何人工生育手段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是多少岁?35~43岁(+2岁)
点评:40岁或以后才怀孕的妇女,要比年轻时怀孕的女性更长寿,
因为晚育可能意味着更年期的推迟,对女性荷尔蒙的产生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