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一人在江湖称霸,他就是沛国相面大师朱建平。朱建平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不过凭借一双毒辣的眼睛,他渐渐在民间小有名气。
朱建平总能轻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运势强弱,他的预言准确无误,深得乡亲们信任。这样的天分,让朱建平日渐显赫,沛国人甚至称他为“神相师”。他的名头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许负、唐举等著名相面先生,堪称三国第一神棍。
朱建平生来相貌普通,不似许负天生丽质,风华绝代。然而,他的双眼却异常灵动聪慧,能从一个人的相貌举止中看出许多蛛丝马迹。
这便是他相面看命的独门绝技。他常常能一眼看出一个人大凡的生平经历,以及潜在的命格和福祸趋势。但他从不妄下结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合理的推测与预言。
乡邻之间,许多人都亲身验证过朱建平的预言灵验。比如说,朱建平曾对村中一位青年说他必成大器,这位青年后来果然中了举人,
官至县令;而对一位老人的疾病,朱建平也正确预见到会在几个月内痊愈。种种准确的预言使朱建平在本地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人们争相请他相面,寻求指点,甚至称他为“神相师”。
其实朱建平不过是善于洞察人心,他讲究“面相心法”,不仅看人的外貌,更看中人的内心。他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预言之目的是启迪人心,激励人为善和奋发向上。正因为这样,他的预言往往会有意留有余地,不作绝对的断言。这也让他在预测错误时能够化险为夷,全身而退。
朱建平从小便具有过人的观察力。他能通过面部表情、语气动作等外在表征,推断一个人的内心想法。
长大后他日深入研习面相学,了解脸型、五官、皱纹等外貌特征与人的个性、运势之间的关联,运用这种技能为民众观面相命。久而久之,无数预言应验的事实使他在本地获得“神相师”的美名。
朱建平不仅看面相,他更注重“面相心法”,将面部特征与内在气质、志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他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看面相不过是引导和启迪之用。所以他的预言从不直接作结论,而是通过指点迷津来激励人奋发向上、积极为善。正因如此,他的面相术才显示出非比寻常的精准与智慧。
魏文帝曹丕年少时,曾与朱建平一面之缘。那时,曹丕才十几岁,是曹操府中的权贵子弟。有一次,朱建平应曹操之邀前来赴宴。酒至半酣,众人便让他当场算命。朱建平神色从容,为每个宾客都做出了让人信服的预言。
众人虽半信半疑,却也对他刮目相看。最后,年少的曹丕忍不住请求朱建平为自己观相。朱建平上下审视良久,才沉声说曹丕听后大喜,再三询问
当时,曹丕还只是曹操府中的一名年轻书生,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深得曹操喜爱。这一次,曹操特意从沛国召来了大名鼎鼎的“神相师”朱建平前来赴宴。
众人都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神相师”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酒过三巡,就有人起哄让朱建平当场算命。朱建平不辞辛劳,为在座的每位客人都详细解析了相貌、性格和命运,说得神神叨叨的,让人信以为真。
朱建平先是给曹操的心腹手下黄吉、程昱等人算了命,言之凿凿地说黄吉必将官运亨通,程昱前途似海;接着又给其他几位长辈官员分析了他们的福寿和子女运程。在场的人无不对朱建平刮目相看,纷纷拍手称叹。
曹丕坐在下首,一直饶有兴味地听着。他虽还年幼,但已渐露聪慧过人的才能。朱建平的算命技艺激起了他无限的好奇心。
待朱建平算完在座长辈的命后,曹丕终于按捺不住,急切地请求让朱建平也为自己观相。众人听了,都笑着让开了位置,任由少年曹丕前去让朱建平看命。朱建平便让曹丕走近了,上上下下将他打量了一番。
曹丕双目有神,身姿挺拔,看上去确实气质不凡可如此。曹丕虽还有些疑惑,但也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从那时起,他就十分看重这位“神相师”,再次见面时也格外亲近有加。
后来当曹丕继位为魏王时,他还经常令人召唤朱建平到宫中为他观面相命,想探听自己的寿命和王朝前途。朱建平每次都给予积极向上的预言和忠告,使年轻的曹丕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更加倚重朱建平。
尽管预言不可全信,但曹丕还是很看重朱建平的建议,甚至有惧内之心。可以说,一位权倾朝野的君王,也折服于“神相师”的面相之术。
时光荏苒,曹丕逐渐成长为曹操麾下的一员大将。他深得曹操宠信,先后担任中郎将、散骑常侍等要职,权势日益显赫。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去世。次年,曹丕在齐王田丰的辅佐下,迫使汉献帝让位,结束了400年的汉朝统治。
曹丕自从受封为世子以后,便逐步参与到政事中来。他身居高位,仍然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同时,他也积极接触朝中的各色人物,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建安末年,曹操去世,曹丕和曹彰争夺嗣位。
曹丕即位后,积极营造王朝气派,壮大国力。他选贤任能,重用能臣,使曹魏国势日益强盛。同时,他也极力营造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曹丕本性多疑,又好大喜功。
为了巩固地位,他开始猜忌功高望重的大臣,并多次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异己。可以说,他渐渐暴露出了暴戾残忍的一面。在曹丕统治时期,魏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体制。曹丕将皇权放至最高点,百官唯命是从,政治气氛趋于严苛。这对曹丕个人的绝对权力具有支持作用,但也造成朝政日益僵化。
曹丕平生最得意的政绩,就是取代汉朝,建立曹魏。尽管有谋士和重臣的辅佐,但能够在建安末年的混战中脱颖而出,稳定局面,实际上也显示了曹丕的政治手腕与魄力。他也试图通过文治武功来彰显魏国的强盛与繁荣,树立自己英明君主的形象。
曹丕一心想成就霸业,对权力的渴望可见一斑。正因如此,他的统治手段也趋于严苛,大肆诛杀政敌,使朝野都对他又敬又惧。可以说,曹丕功成名就后,权力欲望膨胀,其权倾朝野的局面已成定局。
黄始三年,曹丕已年近不惑之年。他渐感劳形于朝,卧疾在床。这时,曹丕忽然想起年少时朱建平的预言——自己四十岁后将遇阻碍。他立即传召朱建平入宫,询问自己的寿命。
朱建平如实说出自己当年的预言,并表示曹丕定可渡过此劫。曹丕一听大喜,多少放下了心头大石。然而,他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终于,在位仅八年的曹丕就这样突然死去,年仅四十岁。曹丕的早逝让朝野震惊。人们纷纷谴责朱建平的预言全然错误。偌大的魏国,再无人相信这位“神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