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礼礼仪仪程?

(作者简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武汉云深书院创办人,深圳云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成人礼】仪程

(冠礼、笄礼)

冠礼的主人(将冠者的父亲)从所通报的僚友中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这一仪节称为“筮宾”。冠礼之日,正宾必须到场,否则不能成礼,所以,人选一经确定,主人要提前一天前往正宾家中作特别邀请。除此之外,还要特邀一位“赞者”,即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

执事者各司其事

执事者共15人

通赞1人

引赞2人(总负责1人,全部人员均需导引)。

燃香1人(负责燃香、爵酒)

礼生9人,2人立牌位两边,2人负责服装,3人负责捧3个冠,2人立盥洗两边。(迎神时2人打灯笼在前,1人香炉,4人在后)

乐生3人,1人负责鼓,1人负责钟,1人负责音乐。

加冠之前,三种冠分放在三个竹器中,由三位礼生捧着,依次站立。

3、迎神:司鼓者先击「三通鼓」,司钟者击钟三声,在钟鼓齐鸣下,起乐,由6名礼生自祠堂外西向东进入礼祠堂东门,分提灯、炉随后,进入祠堂,。

礼生将香炉放置牌位前,点燃两边蜡烛,再将牌位外罩打开,祭祀之祖宗神出现。礼生就位。乐止

冠者父亲或族中长者向祖宗行三献礼。全体肃立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复位。

4、告庙:请冠者父亲或族中长者(北面正中)就位,告于宗庙、读成人告文(--------),

请冠者父亲或族中长者向祖先行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复位。

送神:起乐,礼生先将牌位盖上,再将香炉等按照迎神时序,送神队伍出礼堂西门。乐止

6、行冠礼移步礼堂

请冠者就位,布席座于礼堂台中,三位加冠者南面坐于台上。

请老师代表加缁布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古代冠帽之一种。(缁布冠以黑色丝织物制成。)加冠之前,先由赞者为冠者梳头,再用帛将头发包好,做好一切准备。

为了表示洁净,冠礼者都要先到盥洗,然后上堂到将冠者的席前坐下,亲手将冠者头上包发的帛扶正,然后起身,从礼生手中接过缁布冠,走到将冠者席前,先端正其容仪,然后致祝辞说:“月份和时日都很吉祥,现在开始为你加冠。抛弃你的童稚之心,慎养你的成人之德。愿你长寿吉祥,广增洪福。”(“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徳,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祝毕,亲手为他戴上缁布冠。接着由助手为冠者系好冠缨,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

冠者回房,脱去采衣,换上与缁布冠配套的玄端服出房,起乐-(换服装的房间到冠礼席位中间铺红地毯,缓缓行进,2名端鲜花瓣的女童在前,冠者在后,2名女礼生随后,2名男礼生随后,)---乐止,向老师代表行礼,一拜兴、再拜兴、稽首兴、起身、归位。

7、再加冠:请正宾加皮弁(表示今后可以可以佩剑,参军打仗,加皮弁时需佩剑)(皮弁就是华夏衣冠体系中首服的一种。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比如说天子以五采玉12饰其缝中。《诗经·卫风·淇奥》也提到了这种装饰:“充耳绣莹,会弁如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杜注:“弁以鹿子皮为之。”

再加、三加之礼的仪节与此基本相同,此外,每次加冠的祝辞略有变化,勉励加冠者抛弃幼小嬉戏惰慢之心,而树立进德修业之志。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加冠之后,冠者都要进房换上相应的服装(本次配剑)后出房,起乐-(换服装的房间到冠礼席位中间铺红地毯,缓缓行进,,2名端鲜花瓣的女童在前,冠者在后,2名女礼生随后,2名男礼生随后,)---乐止,向正宾行礼,一拜兴、再拜兴、稽首兴、起身、归位。

8、三加冠:请族中长者加爵弁(表示今后可以参加祭祀)冠者三加:爵弁服。丝制玄衣,纁(浅红)裳,缁带,韎鞈(赤黄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红,加笄,加缁色纁边的纮。纁屦,黑絇繶纯,边饰半寸。

三加之礼的仪节与此基本相同,(如: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徳。黄耉无疆,受天之庆”。意思是:第三次加冠时,宾致祝辞说:“在这美好的岁月,三种冠依次都给你加上。兄弟们都来参加你的冠礼,以成就你的成人之德。祝你长寿无疆,享受天赐的福庆”。)这是前辈对冠者的衷心祝愿,是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加冠之后,冠者都要进房换上相应的服装,然后出房,起乐-(换服装的房间到冠礼席位中间铺红地毯,缓缓行进,2名端鲜花瓣的女童在前,冠者在后,2名女礼生随后,2名男礼生随后,)---乐止,向族中长者行礼,一拜兴、再拜兴、稽首兴、起身、归位。

9、取字:请正宾取字,在姓名之外取表字,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在古代的社会交往

中,只有长辈对晚辈或者尊者对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以字相称,以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说,“字”是成人交际时使用的,所以《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由正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

10、敬醴酒

正宾和老师代表、族中长者向冠者敬酒,并致祝辞:“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脯醢(hai,酱)芳香。请下拜受觯(zhi,饮酒器),祭献脯醢和醴酒,以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长寿之年犹不忘怀。

冠者按照规定的礼节饮酒。

11、礼宾

冠者依次献茶并拜谢加冠者。

冠者依次献茶并拜谢见堂下观礼有关的尊长和亲朋。

冠者拜尊长和亲朋等,是表示从此以成人之礼相见。

冠者拜会尊长完毕,冠礼父亲敬酒礼宾及赞者。冠礼父亲用的是一献之礼。即主人先向宾敬酒(献),宾用酒回敬主人(酢)。为了表示对冠礼嘉宾的感谢,冠礼父亲同时以礼物相赠。

12、礼成。

请老师代表致祝福词:

请正宾代表致祝福词:

请族中长者代表致祝福词:

请亲朋好友代表致祝福词:

请冠者父亲致感谢词:

合影留念

礼宾宴:(其中传插,请冠者谈成长经历,亲朋好友即兴发言祝福,敬酒,表演文艺节目等)

附笄礼: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20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成人了。

笄礼其礼仪与冠礼基本一样。只是正宾要选姻亲之贤达知礼的妇人,且赞者为女。

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宾为将笄者加冠笄。为笄者取字。笄者见尊长,最后礼宾,仪节与冠礼相同。

二、【婚礼】仪程

(一)婚前礼(由男方家庭负责进行)

1、纳采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木雁作为贽见礼物,如果女方接受即代表求婚可以进行。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注: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2、问名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问名一般是问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3、纳吉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

4、纳征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婚书”以及“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周制传统婚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女方反悔,彩金要退还男方;若男方反悔,则彩金一般不退。聘礼分为“彩礼”和“彩金”,彩礼有衣服、酒、乳猪、鱼、红枣、花生、糖果、糕点等,彩礼主要是分发邻舍和亲朋以庆贺婚礼正式进行。

5、请期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女双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

(二)正婚礼

1、铺房,亲迎前一日,新娘选择伴娘来男方家铺房(男方先布置好洞房,铺房由女方伴娘完成,男方送伴娘小礼品和红包)。

2、亲迎:当天早晨,男家陈设桌椅茶点。女家在门外设桌椅茶点。

中午过后,天初昏,新郎盛服。新郎父亲或族中长者醮子(引赞者斟酒于案上,新郎再拜受盏,起身),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命之曰:往婴尔相,承我家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新郎答曰:诺,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新郎乘车出,至新娘家,在门外等候。嫁妆队伍新娘家准备茶点。

女家告于祠堂,然后醮女,新娘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

母为之整冠敛帔,(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诸姑、嫂、姊为之整裙衫。)

新娘家父母或代表迎新郎于门外,揖让以入厅堂。新郎在司仪主持下向女家父母或代表行三拜礼,送木雁,新娘家接受木雁,新郎再拜,新娘家代表不用答拜。

伴娘奉女出中门。

新郎出,新郎在前,伴郎随后,再1男花童1个托盘放2个戒指,2个女花童2个托盘2盘

花瓣,新娘随后,伴娘再随后,嫁妆队伍最后。

新郎开车门,新娘登车。(在仪礼中是登车,新郎要为新娘惠绥,那是非常浪漫的一刻,在汉代乐府中每为妇人思念。)

新郎乘车先于新娘的车回祠堂。新郎立于祠堂大门口,待新娘下车,揖之,引导入祠堂进口,起乐,迎亲队伍缓缓行进。。。。(体现迎亲浪漫的那一刻,)地面铺红地毯,2个女花童向行进的地毯上撒鲜花瓣,进入祠堂立于西面,乐止。嫁妆随后放置于礼堂内或送至新郎家。

3、庙见司仪请新郎父亲或族中长者就位,请嘉宾就位,分立于立于祠堂的东西面。

4、献礼新郎父亲或族中长者向祖宗牌位行献礼。全体肃立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

5、告庙请新郎父亲或族中长者,告于宗庙、读结婚告庙文:

维公元X年岁次X月X日堂下嗣孙谨以香楮清酌时馐不腆之仪,致告于XX堂上历代宗亲祖考妣之神主前曰:

祖德流芳,永协家庭之福,宗公笃庆,宏开婚媾之祥。占协咸恒。敬陈苹藻。今以X之子XX择配于X姓之令嫒为百年佳偶。兹当合卺之期,敬行庙见之礼。伏乞祖先默垂庇佑。玉烛生辉,喜兆千秋鸾凤;银灯结彩,祥联百代鸳鸯。百岁相偕,长并乾坤乾坤之寿;两姓合好,永调琴瑟之欢。举鸿案以如宾,必敬必戒。乐乐谐鱼水,无庸庭种合欢花,梦兆熊羆,不须带佩宜男草。羡此日萝依丝附,礼洽壬林,卜他年椒行瓜绵,兴方未艾。既俾昌而俾炽,惟来格而来歆。谨告

请新郎父亲或族中长者向祖先行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移步礼堂。

6、拜堂告庙仪式完成,婚礼一行移步到礼堂,礼堂前父母端座在台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7、证婚:司礼请男女双方尊敬信赖的朋友在结婚证书上证婚签字,伴郎和伴娘负责送和接证婚书。

8、互换结婚戒指:请新郎新娘互戴结婚戒指。男花童送戒指新郎新娘互相戴上,同时,女花童向新郎新娘抛撒鲜花花瓣。乐止。

9、同牢合卺:“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新娘的伴娘布新郎的席于东方,新郎伴郎布新娘的席于西方,新郎在新娘从者的侍奉下盥手,新娘在新郎从者的侍奉下盥手。然后请新郎揖新娘,入席,新娘拜,新郎答拜。新娘如席,新郎揖新娘,就坐,新郎在东,新娘在西。伴郎伴娘斟酒设馔,新娘祭酒,举肴,又斟酒。新郎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取卺(小瓠一分为二)分置,于新娘面前斟酒,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

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孩子。

10、新郎新娘拜谢父母宾客:新郎新娘随引赞至礼堂双方父母和证婚人和亲属嘉宾行拜谢礼(献茶、糖、糕点),献茶时新郎对岳父母改口叫爸妈,新娘同样对岳父母改口叫爸妈,父母回馈礼品和红包,

11、祝福

请证婚人致祝福词:

请来宾代表致祝福词:

请新娘家族代表致祝福词:

请新郎家族代表致感谢词:

-----------------------------------------------------------------------------------------------------------------------------------

12、婚宴礼宾:(其中传插,请新郎新娘介绍谈恋爱经过,亲朋好友即兴发言祝福,新郎新娘敬酒,表演文艺节目等)

13、餕余设袵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成为夫妻。婚宴结束,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陪伴下回洞房,在伴郎伴娘陪伴下用过茶点,新娘脱盛服由伴娘接受,新郎脱盛服由伴郎接受,新人进入洞房。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四: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1、妇见舅姑(公、婆)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

“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

2、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礼记·昏义》记:“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至阼皆,以着代也。”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3、庙见成妇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三、【丧葬礼】仪程

(一)发丧及小殓

1、送终

2、搬铺依古礼,老人病危时应将铺位搬到厅堂中,以便到时得以寿终正寝。死者断气后,子女(媳)要为其擦洗遗体,趁尸体尚未僵硬换上死者结婚时穿过的白色内衣裤。然后将尸体移置厅堂中三块木板拼成的铺上,男尸偏左,女尸偏右,头向内足向外。也有将死者横放在厅堂中以避免“担楹”。搬铺时厅堂的神明和祖先牌位均以布遮盖。死者仰卧在厅堂里,身上覆盖布衾(白布制成),镶红边,长应蔽足,俗称“天地被”。死者头上覆盖白布,头下枕以砖块垫纸帛。

铺前张挂白幔,幔前摆供桌,桌上供死者的手写纸灵牌。也有不设灵牌而以死者的遗像代替。依古礼,供桌上的供品应为死者生前所吃的剩余食物再添些新食物及一杯酒。白幔后面,在死者脚下方的地上点燃长明灯一盏以照冥路,摆上插着竹筷的干饭一碗,称“拜脚尾饭”;子孙在旁边烧冥镪,称“烧脚尾纸”。

3、易服死者的晚辈卸去平常的服饰,换上白布衣服,女用麻束发、头缠白布。大门上的红色对联要撕下,门扇上要贴上两条白纸条交叉成“×”形状。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则只贴一条白纸成“/”状。夜晚孝男、孝妇通宵达旦地守灵。特别要谨防猫、狗走近尸体。4、报丧长辈谢世,子孙应及时通知亲友,并告以大殓成服和出殡的日期。一般人家死了人多以口头报丧,并请人互相转告。也有正式发讣告,父死称“寿终正寝”,母死称“寿终内寝”,孝男自称“孤子”(父母尚存一方)或“孤哀子”(父母双亡),孝女自称“孤女”或“孤哀女”。亲友闻讯,赶赴吊唁。男性亲戚要到灵前燃香、添供、拜祭,大户人家还要读奠文。女性亲戚吊丧时要号哭。

吊丧的祭品随亲疏而别,最常用的是民间所谓的“三牲祭”(猪头、公鸡、鱼)。朋友吊丧一般是送素色绸缎挽幢和红包(赙仪)。

5、小殓古时,死人入棺前要行小殓和大殓,用绸或布分横幅、直幅束尸,先结直后结横,横者周身相结,直者掩首至足而结于身中。小殓横用三幅直用一幅,大殓横用五幅直用三幅。民国以来,此种殓法已少见,而以穿多层寿衣代替,入殓的程序也与古代的家礼有较大的差异。小殓指为死者穿戴整容,准备入棺。小殓在过世之人去世的第二天凌晨进行,小殓完成后移至灵堂(祠堂的中心部位设置)。

(二)设灵堂和大殓

1、灵堂

在灵堂中间设置一屏风(或布幔),屏风前设神案,临时设立的灵位换成正式的神主,用一定规格的栗木牌书写死者的世代、姓名、生卒年月、寿数以作祭祀用的牌位。屏风后设置灵床,四周摆上鲜花。

死者入殓后丧家以白绢作为死者的魂帛,并设灵座,将死者的魂帛及生前的衣服供于座上。灵座设置后,以绛帛做一面长幡,上书某公之柩,名曰“铭旌”。停柩期间铭旌置于灵座之西,出殡时铭旌竖于灵柩之前。

2、大殓古有“饭含”之俗,以数粒米和珍珠塞入死者口中。

古俗大殓时要为死者添穿寿衣并添扎布匹绸缎。民国以来,寿衣多于小殓时一次性穿妥且废除布绞(用布扎尸)。

3、守灵古时入夜,孝男铺稻草为席,摆砖块、土块为枕,围着棺柩和衣而卧,称“苫次”,今已不再实行。

亲戚朋友吊祭完毕孝男孝女应向来人示谢。

(三)出殡

1、拜祭及追悼会

亡者未出殡前,前来拜祭称为“奠”,大殓完成,灵堂、鲜花、挽联摆放完成,举行出殡(或称出山)仪式。

由家属和直系亲属为亡者最后一次上香拜祭,称为“家祭”,由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拜祭称为“公祭”。

出殡前灵柩覆盖棺罩,若死者还有父母在世则只能盖红毡。

出殡前举办拜祭及追悼会。祭文称颂死者生前的功德或叙其交谊。

范文:门生程敏祭文

呜呼哀哉!尚享!

祭棺,孝男(长子)围棺绕圈行,同时将酒滴洒到地上。起柩前丧属要执香围棺绕行三圈再反向绕行三圈,然后鸣炮起柩。

2、丧服

家礼对服丧人应如何穿戴有极具体的规定。出殡时,孝男手持孝杖上路。旧时丧礼苛繁,孝男身心不支故需倚杖以扶持身体;孝杖丧父时用竹,丧母时用桐或荆条。现在孝杖仅用作孝男的标识,因而以短而细的小棒替代,棒上裹以麻布或贴上白纸穗。3、丧灯出殡队伍以一对丧灯开路。丧灯以白纸扎成,圆柱形,高约1米,写着丧家的姓氏。

4、出殡出殡时死者的丧灯走在最前头,紧随其后一路抛撒纸钱向路神买路。其次是两人敲小鼓和大钹,俗称“出丧鼓”。接着是灵幡、彩旗、挽联、送葬的亲友。随后是铭旌,书写铭旌的走在铭旌之前,他将主持“点主”仪式;有时还有另一个走在铭旌之前,他将主持“授土”仪式。铭旌之后是纸轿、遗像、魂轿(内供魂帛)、灵柩,孝男率丧属跟在灵柩后。灵柩上的棺罩前部有一纸扎的龙头,从龙头拉出两条白布条,俗称“龙须”。死者的朋友、拉着白布条前行,俗称“挽(扯)龙须”,是古代“执绋”的遗俗。5、辞客礼送葬的亲友一般只送到城郊或村口就折回。队列缓步行进时,孝男、孝妇、孝女要跑到前面的路口,在路旁叩谢送葬者,请其止步,俗称“辞客”。辞客礼应行3次,送葬的亲友按关系的亲疏依次离去。出殡时若遇下雨,送葬者可打雨伞或戴斗笠,但丧属只能任雨淋,俗称“沃(淋)孝男”。辞过3次客,丧属也与吊客同时返回,只有孝男和主要亲属护送灵柩到达墓地,举行下葬仪式。

(四)下葬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丧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庆。闰月,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征铭。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鄷、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摇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惟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独有余。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曰:“吾既挤而与之矣,其犹足存耶!”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鄷、郢皆在江南。

铭曰:呜呼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长子将铭旌铺在棺上,最后亲手撒下3把土,示意土工开始窆埋。土工向圹中撒入五谷和铁钉并唱吉语。接着,土工挥动锄铲,将棺材封盖严实,在上面堆起土堆,俗称“墓龟”。

4、谢土棺材落葬后,丧属随即点香烛、焚纸钱,以牲醴祭祀土地公,此为古时的“告窆”礼,俗称“谢土”。祭后将魂帛埋于圹旁。

5、点主祀过土地公,众孝男列跪墓前,孝长子背向墓跪,双手捧死者的神主,主礼者手持朱笔向太阳一指,用朱笔在神主牌上端添一红点即点主。

6、设灵

“点主”之后,长男奉死者的神主回家,称“返主”。孝妇要列队至附近路口迎神主。将神主供供于厅堂。设灵毕即举行葬后的第一次祭仪,旧称“虞祭”,俗称“安灵置孝”。知书之家的孝男要哭读固定格式的虞祭文。

7、酬宾殡葬归来,丧家要设宴答谢吊客和帮忙丧事的亲友。

旧俗,丧后周年做小祥祭,仪同卒哭;丧后两周年做大祥祭并撤灵座,折孝杖。

民国以来,唯有很守旧的家庭才严格按古礼行事,民间多将大小祥祭并而为一,在丧后周年时“做对年”,撤除灵堂。周年做小祥祭将死者的神主从灵座上移除,入神主进宗祠供奉祖先的神龛,称“入主”。

四、【祭祖礼】仪程

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孝悌观念形成,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团结,敦亲睦族,延续家族命脉,行祭祖礼出于祖先的敬重、怀念和希冀。饮水思源,庄重的仪式让人们浓浓的思念和敬意,同时祈福祖先,希望祖先荫庇子孙。一般一年举行四次祭祀礼(也有一年一次),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蒸。设香案所、洗案所、香楮所、酒盅所和肴馔所以及神龛牌位

祭祖有通赞、倍通、读祝、引赞、倍引等礼生。通赞1人,倍通1人在仪式中协助通赞,读祝1人,负责读祝文,引赞1人在仪式中向行祭者传达通赞的指令,倍引1人在仪式中向执者事、主祭者和与祭者下达指令。

1、设陈器奉神主就位

祭祖前三日斋戒,前一日设位陈器:宗子率宗亲洒扫洗拭桌椅,勿令洁净,设同宗祖考妣牌位于神龛,南向,考在西,妣在东,天初明,奉神主就位。

2、告庙:

盛服盥手,至祠堂前,男子序立如告日之仪,

告:孝孙某,今以仲春之月有事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袝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恭伸奠献。

3、迎神礼

执事者一人开酒取巾,拭瓶口,实酒于注,一人取东阶桌上盘盏,立于宗子之左,一人执注立于宗子之右,宗子搢笏跪,奉盘盏者亦跪进盏盘,宗子受之,执注者亦跪斟酒于盏中,宗子左手执盘,右手执盏,灌于茅沙上,以盘盏授执事者,出笏,俛伏,兴,再拜,降复位。

进馔:宗子升,主妇从之,执事者一人一盘奉鱼肉,一人以盘奉米面食,一人一盘奉羹饭从升,至高祖位前,宗子搢笏,奉肉奠于盘盏之南,主妇奉面食奠于肉西,宗子奉鱼奠于醋碟之南,主妇奉米食奠于鱼东,宗子奉羹奠于醋碟之东,主妇奉饭奠于盘盏之西,宗子出笏,以次设好正位,使诸子弟妇女各设袝位,皆毕,宗子以下降复位。

通赞喊:

行祀祖礼。

陈设。设香案,设洗案,设鼓乐所(起鼓。鼓止),设香楮酒盅,设肴馔粢盛,所设咸备。

执事者,申鼓,击磬。鸣鞭。

奏乐。

鼓初严,金初叩,大乐初奏,小乐初献。再鸣鞭,金鼓齐鸣,大乐合奏。

鼓再严,金再叩,大乐再奏,小乐再献。再鸣鞭,金鼓齐鸣,大乐合奏。

鼓三严,金九叩,大乐三奏,小乐三献。三鸣鞭,金鼓齐鸣,大乐合奏。

行参祖礼。

主祭人就位。

与祭人就位。

树班。

执事者启椟。

倍通喊: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俯首。

鼓手,起鼓。

读词。

齐唱:

典礼恪遵行,迓圣迎神。群仙此日下凡尘。茅舍荒凉非福地,望乞包容。

圣驾已来临,云淡风轻。金珍玉带响玲珑,一柱馨香来接引,有感遂通。

恩泽被无疆,仰仗神光。慢将人事话沦桑。且把金樽凭式饮,直到未央。

谨词。

平身。

金鼓合奏。乐止。

转清音。

4、上香礼

行上香礼。诣浣所。

倍引喊:

跪。

执者事焚香。授香。

初上香。竖香。俯首。

读上香词一章。

一柱妙香,荡秽除氛。香烟霭霭气氤氲。

凝结彩霞腾宝鸭,德一惟馨,德一惟馨。

亚上香。竖香。俯首。读上香词一章。

手诣热炉中,瑞气腾腾。蓬蓬勃勃溢苍穹。

烟散九宵空里去,愠解薰风,愠解薰风。

三上香。竖香。俯首。

兰杜复薰三,麝结香山。凝成紫气满函关。

携得清芬传梓舍,篆作平安,篆作平安。

金鼓合奏,乐止。

5、初献礼

初献:宗子升,诣高祖位前,执事者一人就酒注,立于其右,宗子搢笏奉高祖考盘盏位前,东向立,执事者西向斟酒于盏。宗子奉之,奠于原处。然后奉高祖妣盘盏,如上。出笏,位前北向立,执事者二人奉高祖考妣盘盏立于宗子之左右,宗子搢笏,跪,执事者亦跪,宗子受高祖考盘盏,右手取盏,祭之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送回原处。受高祖妣盘盏亦如之,出笏俛伏,兴,稍退立。

执事者炙肝于炉,以碟盛之,兄弟之长一人奉之,奠于高祖考妣前匙箸之南。祝取版,立于主人之左,跪读曰:维年岁月朔日,子孝元孙某官某敢召告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气序流易,时维仲春,追感岁时,不胜永慕,敢以洁牲柔毛,菜盛醴斋,祗荐岁事,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祗食,尚飨。毕兴。主人再拜,退诣诸位,献祝如初,

每位读祝毕,即由兄弟众男之不为亚献、终献者,以次分诣本位,酌献如仪,但不读祝。献毕皆降,复位,执事用其他的器皿撤酒和肝,盏放回原处。

行初献礼,引诣酒盅所。

引赞喊:

诣酒盅所。

执事者,提壶酌酒。授爵。捧爵。

引诣案前。

初献爵。初献箸。初献馔。(倍引每喊一词,则向神位作揖一次)

小乐止。

亚献爵。亚献箸。亚献馔。俯首。

读献酒词一章。

再斟玉液并金波,纵酒高歌,按酒高歌。累朝默佑意如何?悔过云多,忏过云多。

大乐协奏。乐止。

读毕,俯首。起立。

三献爵。三献箸。三献馔。

读祝生,诣读祝所。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读祝生读祝文。

执事者执函(右手拿文)。薰函(右手拿文在香上熏)。授函(将函递与读祝生)。开函(读祝生将文打开)。

乐止。

读祝生读祝文(范文):

以香楮清酌肴馔之仪,敬呈我祖考蔺大人,妣何老太君坐案前曰:

遥念我祖,豫章南徙。孝友传家,诗书为训。愧箕裘之莫绍,空说凤毛;幸典则之长流,有怀燕翼。根之深者叶自茂、枝更生,枝源已远,而流必长、派方分,派食生人旧德,无忘稼穑艰难,冀后嗣发祥,聪听祖考彝训。时维八月,丹桂飘香。尝奠维。

行拜献。俯奠:

宗功浩大,祖泽长绵。垂裕后昆,庆衍螽斯之缉缉;昭兹来许,祥开麟趾之振振。福降孔皆,永世克孝。

惟兹不腆,尚其鉴诸。

谨告。

小乐起。

读祝生,叩首。起立。

一揖,二揖,三揖。

展位。

执事者,化楮焚文。

复位。

一拜。二拜。三拜。

读毕。俯首。起立。

引复位。

起立。平身。

金鼓乐,大乐合奏。乐止。

6、亚献礼

行亚献礼,引诣酒盅所。

诣献案前。

亚献爵。亚献箸。亚献馔。

读献酒词再章。

引觞初献瑞莲前,意欲仙仙,酒欲仙仙。

欲奖葵藿达尧天,欲仗神仙,全仗神仙。

读毕。

俯首。起立。平身。

仍复位。

金鼓,大乐合奏。乐止。

7、三献礼

行三献礼,引诣酒盅所。

读献酒词三章。

欲将葵藿达尧天,欲仗神仙,全仗神仙。

大乐协奏。读毕。

8、侑食礼

行侑食礼。

执者者,提壶。加酌。移馔。出箸。侑食。献粢盛。反箸。落箸。

阖门:宗子以下皆出,祝阖门,若无门,即降帘。宗子立于门东西向,男子在其后。主妇立于门西东向,妇人在其后,如有尊长,则稍休息于他处。启门:祝咳三声,乃开门。宗子以下皆入,尊长亦入。宗子主妇奉茶分进于考妣之前,袝位使诸子弟妇女进之。

受胙:执事者设席于香案前,宗子就席,北面,祝诣高祖考前,举酒盘盏诣宗子之右,宗子跪,祝跪,宗子搢笏受盘盏,祭酒,啐酒,祝取匙和盘,从祭祀的诸位那里各取一点饭,以奉宗子之左。

祝福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勿替引之,宗子置酒于席前,出笏,俛伏,兴,再拜,搢笏,跪受饭,尝之。实于左袂,挂袂于小指,取酒卒饮,执事者受盏,自右置注旁,受饮自左也同样。宗子执笏,俛伏,兴,立于东阶上,西向祀,立于西阶上,东向告利成,降,复位,与在位者皆再拜,主人不拜,降复位。

读侑食词一章。

骏惠衩无疆,更进一觞。以妥以侑表衷肠。

肴馔粢盛暂味薄,来格来尝,来格来尝。

大乐协奏。

9、辞神礼

辞神:主人以下皆再拜。纳主:主人主妇升,奉主纳椟中,主人以笥敛椟,奉归祠堂如来时仪,撤:主妇回来,监督撤酒,酒要倒入瓶中并封口,即所谓福酒。果蔬肉食皆入燕器中。主妇监督洗涤祭器,并归藏。馂:主人监督分祭品和酒,并令仆人携书带给亲友,这就是归胙。

行辞神礼。

俯首。读词。

圣驾已将行,拜谒维寅。来朝再请来临。

鲁酒三盅诚饯送,感德无垠,感德无垠。

执事者合椟。

所设皆撤。

鸣炮奏乐。

礼成。

10、礼宾

然后设席,男女异席。尊长坐于一列南面。自堂中,东西分,若一人则当中而坐,其余以次相对分东西向。

尊者一人先就座,众男叙立,一辈为一行,东为尊,皆再拜。子弟之长者一人少进,立执事者一人执注立于其右,一人执盘盏立于其左,献者搢笏,跪,受注斟酒,反注受盏,

祝曰:祀事既成,祖考嘉飨,伏愿某亲,倍膺五福,保族宜家。

授执盏者,置于尊者之前,长者出笏,尊者举酒,长者俛伏兴,退复位,与众男皆再拜,尊者命取注及长者之盏置于前,自斟之,

祝曰:祀事既成,五福之庆,与汝曹共之。

命执事者以此就位,斟酒皆遍。长者进,跪受饮毕,俛伏,兴,退立,众男进,揖,退,立饮。长者与众男皆再拜。

诸妇女献女尊长于内如众男之仪,但不跪既举。乃就座荐肉食,诸妇女诣堂前献男尊长寿,男尊长酢之。众男诣中堂献女尊长寿,女尊长酢之。乃就座,荐面食。内外执事者各献内外尊长寿而不酢,遂遍为在坐者斟酒,大家皆具备,执事者再拜,退,遂荐米食。然后泛行酒。祭祀用酒馔不足,就用别的酒馔补上。

将撤宴,主人颁胙于外仆,主妇颁胙于内执事者,遍及所有人,受者皆再拜。乃撤席。

THE END
1.爵士主帅: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20个失误/末节被对手抢了8进攻板三直播吧11月27日讯 NBA杯小组赛,爵士在主场以115-128不敌马刺。 赛后,爵士主帅威尔-哈迪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到失利,他说道:“我真觉得今晚我们最终是打败了自己。进入第四节的时候,双方是势均力敌的,我们还是主场。马刺仅在第四节就有8个进攻篮板,而我们又有一个失误超过20次的夜晚。这样子很难赢。” 此役,https://m.163.com/dy/article/JI0KJ8KU0529AQIE.html
2.称骨算命怎么算最准称骨算命表称骨算命怎么算 最准称骨算命表 算骨称命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算命术它是通过观察人体骨骼的变化来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和吉凶祸福的一种民间传统,称骨算命是一种算命方法是结合一个人的出生时来计算的它可以揭示一个人的运势甚至是命运走向。 称骨算命表男女版详解称骨算命是一种古代占卜术通过一个人的骨重来https://www.16757.com/ysh/suanming/2208.html
3.蜂窝直播蜂窝直播极速版体验攻略最新安卓版免费下载不准啊!乔治13中4&三分6中2得到15分11板4助- 26521查看 王猛:船能否扛得住得看船长 得看小卡能否回来&登哥还有没有劲儿- 86173查看 曼晚谈曼联清理阵容:对桑乔最低要价3000万镑 拉什福德难找下家- 67528查看 车迷的命也是命啊战热刺前车子公布的伤病名单:14人在列- 81915查看 王猛:船http://fengwozhibo.cc/
4.免费称骨算命生辰八字袁天罡称骨算命称骨算命免费测试袁天罡称骨算命法: (点击直接进入在线称骨算命) 称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准https://www.k366.com/gj/chengg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