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不推荐你在网上随便测心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心理测试又火了,昨天的朋友圈简直五彩斑斓,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色彩。

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天上网的GGMM了,冲浪多了,难免有过一种玄学体验:网上的心理测试真的有点准!

点进去前也觉得不靠谱,结果几道题目选一选,纠结已久的问题被解答了,模糊不清的人格被定义了,崭新的自我又焕发了。

就有种,算命的感觉。

■DEPTH

很多网络测试

其实是个夸夸群

如果你留意去分析一下各种心理测试的结果,会发现一个现象:

从哲学家到艺术家,从阳光元气到极光璀璨,从冷静沉稳到温柔小意……总之,大部分的词语都是美好的。

这类测试的玄学背后,其实是设计者在想尽办法地安慰你。测试题设计者才是心理大师,直击痛点,用一些模糊的正面词语顺从人类爱听表扬的天性。

有研究验证了这一点。研究者组织一批学生做人格测试,结束之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模一样的测试结果,当调查他们多大程度认同这个结果的时候,打分居然高达4.3分(总分5分)。

高分背后的奥秘就是——模糊其词。

由于我们平常的行为总是多种多样,因此模糊的说法总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证据支持。

就像是很多测试结果里写得那样,朦胧又温柔。

不要害怕孤独——在中国,每2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喜欢你。

不要担心平庸——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独一无二的存在,非常非常少见。

不要焦虑单身——善良又温柔的你真的很难让人不喜欢。

你可以说网络心理测试模糊不清,扰人视听。但真的,我们这些从小平凡到大的人,实在是太少听到这种吹上天的赞赏啦。人生不易,开心就好,谁在意彩虹屁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好不容易有人夸出了不一样的自己,那一定要展示出去让别人看看,顺道找找同类,再PK一把魅力。

更何况,多听彩虹屁还有益身心健康呢!

有个研究就发现,在医疗护理中,更加积极的语言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心情更加愉悦。

还有心理学家发现,及时的夸奖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所以可别再说我们玩测试是在摸鱼啦,磨刀不误砍柴工!

泛滥的心理测试

娱乐化的心理疾病

说回正经的,心理测试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并非为了人类的自恋,而是为了甄别精神类疾病。

1920年,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编制和应用的人格问卷,伍德沃思个人资料表诞生,用途是为了检查一战中的美国士兵是否有神经症。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心理测试开始涌现,一部分被用以进行性格分类,但多数还是为了疾病甄别,比如常见的强迫症测试,抑郁症测试等等。

做个测试快乐一下这件事挺好的,但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心理疾病类的测试,随意简化内容、四处传播,甚至几块钱就能测试知道自己有没有病。

在各个内容平台,我们很容易就会看到这样的内容。

测一测你的抑郁程度有多高?

了解一下你有强迫症么?

为了标榜准确,这些测试往往还会标注参考文献,在括号里大大写上「专业版」的标签,以期更多人相信测试结果。

心理疾病类测试在网络泛滥的后果其实非常严重:一方面,可能造成大众对心理精神类疾病的错误理解和娱乐化;同时,网络的特殊性也会让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带来受试者对病情的误会。

为了说明危害,我们先来看看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长成什么样子。

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往往需要科学家在两个维度上反复检验:信度和效度。

什么是信度呢?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稳定性。比如昨天刷屏的性格色彩测试,很多网友都发现,如果用一样的答案再做一回测试,结果居然是不同的。这就基本认证了该测试就是一台彩虹屁发射机,随机放送,完全没有科学性可言。

效度,就是有效性。举个例子,一份无效的心理测试就像是拿尺子测体温,工具不对,肯定没用。

要看一份心理测试靠不靠谱,关键就是看这两个金标准过不过关。

为了达成这两个指标,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从题目设计、做题过程、积分原则、结果等每个可能的阶段都需要做足准备,任何流程的纰漏都可能导致问题。

而一份网络心理测试实在不具备达成这两条指标的条件。

首先是题目的完整性。

目前大多互联网上的心理疾病自测题都是原测试极度简化后的产物,例如经典的精神障碍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道题目,但网络上搜到的大多都是简化版,压缩成了十几道题目,结果很可能不可靠。

其次是缺少答题情景的限定。

再者测试的环境对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专业的测试往往会选取安静、无打扰的环境,而网络心理测试嘛,真的很难预料!同样是一份抑郁测评,听《大悲咒》做和听《快乐星球》做,结果很难不出错!

当然,还有最后的结果解读。无论是哪一种测试,都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不是某种病都需要医生的综合评定,测试结果也仅仅只是参考。

在如此多可能的偏差因素下,在网络上随意做的心理测试,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就像某度看病一样,本来没事儿,一搜就成了癌;也可能会导致对病情的轻视,误以为自己没事儿,挺一挺就过去了。

还有些真正被心理疾病困扰的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泛化娱乐化,被忽视掉了真实的痛苦,更加不被理解。

以强迫症为例,在很多类似《十张图测你是几级强迫症》的简单测试里,强迫症成为了一种奇特的自我标榜,测试出的「强迫症」甚至成为了「完美主义」的代名词。

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患者们往往深陷在疾病的羞耻感里,深受疾病的困扰。他们不敢在生活中提及自己有这个病,不是害怕被歧视,而是害怕对方只会付之一笑,「我测过,我也有强迫症,看到未读消息就浑身难受」。

讲真啦,网络测试用来夸夸自己是挺好!

魅力超凡的艺术家,充满哲学的艺术家,漫步银河的梦想家……测试结果说得多好,我们都该理直气壮地被夸赞一回,感受一下彩虹屁的快乐。

只是,当你感到难受、苦闷、痛苦的时候,网上的测试永远不是寻找疾病答案的办法,请一定记得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误会了自己的身体。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戴海琦.(2015).心理测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Park,C.L.,Zlateva,I.,&Blank,T.O.(2009).Self-identityaftercancer:"survivor","victim","patient",and"personwithcancer".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4(2),S430-S435.

THE END
1.心理测试号码测什么的超准心理测试昨天有网友问我心理测试号码测什么的这个方面的问题,其实,最近也有不少人问我关于超准心理测试同类问题,同时还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今天关于测试对方心里有没有你,我就从以下测试对方心里有没有你,测心理年龄的心理测试,测试你的自卑程度,很准的心理测试,最准的心理测试5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心理测试号码测什么的,希望可https://www.16757.com/ysh/shuzi/3517.html
2.青少年心理降测试准吗心理降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不能用准或不准来回答,因为它只是诊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且它只能反映孩子某个阶段的情况,不能反映孩子全程的情况,医生给孩子做心理状态评估是从认知。情绪、行为、社会适应方方面面来评估的,因此,仅依靠心理测试并不能诊断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所以,要确诊孩子的心理问题健康问题,要去https://m.vodjk.com/mip/v/1565994.shtml
3.心理笔记你对MBTI有什么误会?1. MBTI准不准? 这是在看星盘或做很多心理测试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它的本质,是跟紫薇斗数类似的宿命论。但引用一位知名算命师的话:「你知道为什么算命的会准吗?因为即便我告诉你性格的缺陷和需要改变的部分,99% 的人都不会改,所以算命的准,大家宁可认命和怪罪运势,也不愿意改变自己来扭转命运。」 https://www.douban.com/note/837185964/
4.近两年很火的MBTI人格测试准不准有没有用?少数派们这么说认为每个心理过程都有两极; 而且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偏好。 作为一个心理学的门外汉,我无法评价这种理论抽象的好与坏;不过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复杂的人性简化和抽象一下。认识自己,总要由浅入深吧? 我的测试结果,以及我的探索过程 正式的 MBTI 测试可能和网上的几十道题目非常不同,实际上是一个了解 MBTIhttps://36kr.com/p/2928151448542084
5.026性格总论为什么我们对心理测试上瘾——波丽安娜效应今天的情商课我们就要来聊一下,我们为什么这么爱做这些心理测试?这些心理测试准吗?准或者不准是根据什么呢?上完今天的课之后,你会变成一个心理测试的专业高手,以后再遇到别人卖弄相关的知识,你会比别人更厉害一成哦。 嗯,首先讲一下基础知识,报章、杂志、网络上面常见的这些性格测试,跟心理学专业的性格测试是不一https://www.meipian.cn/2eul7x26
6.我有什么性格优势?超神准心理测验,一张图看出你的个性优势&人格图片来源:小红书@咩咩心理 你觉得哪一位会先下车呢?赶紧往下看看心理测试结果吧! 往下看心理测试结果解析! 延伸阅读:你最近状态好吗?超神准心理测验,一张图看出你近期身心状态&内心压力来源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https://www.dcsdcs.com/31505.html
7.最准的十个有趣的心理小测试情感生活心理学家常用心里测验来测量评估人们的某种行为,作为判断个体心理差异的工具。下面是一些有趣的心理测试,仅供娱乐参考。 10个心理小测试,准到骨子里! 心理小测试1:透过伸手的姿势读懂你的性格 有时候,简单的一个伸手动作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作为微反应心理学范畴中的一部分,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细微动作都是内心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66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