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扭转运势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的“特异功能”,占卜则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如今,网络平台也出现了大量占卜服务,从西方的塔罗牌到东方的画符、法事……花样多且价格各异。
在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塔罗牌占卜”的服务,定价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新时报记者点进一家店铺页面发现,商品页下面的评价中有“特别准”“说得非常中肯”等字眼,而内容中多为询问情感困扰、预测“桃花运”等。
咨询几家占卜网店发现,许多塔罗师喜欢在“算命”的同时推销水晶手链等周边产品,“不同颜色的水晶功效不同,你可以买一个为自己转运”。浏览发现,常见的有黄水晶能够“提升财运”、粉水晶或草莓晶则能够“招桃花”,更有塔罗师跨界卖起了东方的“五行手链”,号称能通过八字测算来匹配不同的手链,“大师专属定制五行命珠”。新时报记者询问了一款图片模糊不清的紫水晶手链,定价为598元,号称有助于提升学业。然而,根据图片搜索电商平台发现,同款手链的售价仅为40元。
在网页搜索塔罗牌,也能发现不少“免费塔罗牌”网站。新时报记者尝试后发现,部分“免费”的网页占卜后仅显示部分内容,想看详细内容需支付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金额。选择几个不同的网站进行测算发现,此类占卜都是自动抽牌,且牌面和结果都大相径庭,甚至有互相矛盾的说法。
除西方的塔罗牌占卜外,东方的符咒、法事也在电商平台流行开来,提供生日、姓名可以画符甚至做法事。
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字“符”,即可发现大量不同功效的“符咒”,其价格大都在3位数,也有部分较低廉的,售价在38元左右。这类商品封面,多是身穿道教服装的道士在做法事画符,并配文“不灵全额退款”“有求必应”等。
新时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表示能不能“拆散”一段领证后的婚姻?对方表示可以。“拆散男方目前的感情线,稳固双方感情,让你们能名正言顺在一起。”随后该大师表示,付费598元即可进行拆散法事,复合的则只要428元。
“因为拆散法事棘手一些”。随后,新时报记者切换另一账号咨询“复合符”价格,商家虽表示“复合符”为428元一张,但需要配套下单298元的“化阻符”才能生效,两张符总价高达700余元。
浏览发现,这类商品的详情页均表示“非常灵”“心愿满意为止”,但其最下方却均备注了“此类商品仅供娱乐,请谨慎选择”的消费提醒。
调查发现,早在2017年国家宗教局就联合中宣部等1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和个人设立的互联网宗教信息平台不得组织宗教活动,不得开展“网上烧香”、“网上礼佛敬佛”、网上功德箱募款和售卖佛教道教衍生商品等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赠。
黄西文说,打着“法事”的口号蛊惑当事人购买高价符咒,涉嫌违法宣传,应该予以制止。“要擦亮眼睛,不要相信所谓的这类产品。如果有宗教信仰可以去正规的场所。如今网上很多商家都利用人们的信仰进行骗钱谋财,其实与宗教的宗旨背道而驰。
除了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网络算命之所以能有市场,关键还在于抓住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那到底是什么心理,让一些人对算命乐此不疲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网上和在线下形式的这种算命,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去满足来算命的人,他的一些心理上的需求。我们心理学当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规避。我们的很多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很多的这种生活的压力,就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专家介绍,面对各种压力,人们往往会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学将其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分别指外部环境导致和自身性格使然。内归因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降低自尊。而外归因则会缓解人们的焦虑,有助于调整心态应对变化,这也是算命者对心理学的应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其实这个在心理学当中我们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称为“自证预言”,就是我们叫做心理暗示的作用。就是说往往我们认同一个答案,它最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真的(结果)。
另外,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也常常被算命者利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他也可能就是给你一个很模棱两可的一个答案,但是却是让你能够最容易对号入座的那个答案,所以就能让你觉得可信。
从几张塔罗牌,到人脸识别、AI看相,网络占卜者碰瓷儿高科技、钻研心理学,为的是什么刚刚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网络占卜,你想算命,而他想算的却是你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