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不是感情关系。
感情是最靠不住的东西,但夫妻一旦因为婚姻这纸契约而结成盟友,并且在日后的相处过程中,双方都富有团队协作意识,那么,家庭出现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就很小。
我参加过不少旅行团,见识过不少恋人在旅行中的相处状态。
有的恋人只要一遇到一点点问题和困难,就开启互相指责模式;而有的恋人自始至终只致力于团结起来解决眼前的难题。
在一家酒店,我就看到过一对夫妻拌嘴:
女的不甘示弱:“什么叫不长脑子?不就图这个团便宜么?你爸妈加上,一共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这一趟行程差不多花了五万多!你要是大款,我直接报纯玩豪华团......明明是自己挣不了几个钱,还拿人抱怨!”
听了这话,男的显然已经非常不高兴了:“每次你都往这个上面扯,有意思吗?”
女的阴沉着脸,把行李箱往男人前面一推,转身走开了。
第二天退房的时候,我又听到这对夫妻在争吵,这次好像是因为忘了给孩子多带一双鞋而吵。
导游在一边劝:“花钱出来玩嘛,就是为了寻个开心的,别反而把自己搞不开心了。”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对老夫妻。
某天退房后,我们都乘车走出去好远了,那大叔才发现相机落在酒店了,开始表现得有点着急。
大婶说:“哎呀,都怪我,我出门前应该提醒你一下的。”
大叔说:“不关你的事,是我自己忘了。我们想想该怎么办吧?我打车回去拿还是怎么着?”
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叔和大婶虽然没了相机,但依然用手机拍得不亦乐乎。相机落在酒店里的事儿,仿佛只是此次旅行中发生的一点小插曲。
对前面那对年轻夫妻的婚姻,我不看好。遇到问题时,他们针锋相对,把对方当成“敌人”,事情还没解决呢,就先起了内讧。
一遇到问题,这两个人首先就进入到“你和我”的对立模式中,就连称呼男方父母,用的都是“我爸妈”“你爸妈”......
两个人一直在“我来你去”,却很少有“我们”“咱们”的概念。
后面这对老夫妻呢?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检讨自己,然后协助对方解决问题。
他们俩更像是一个并肩战斗的团队,更多时候强调的是“我们”,而不是“你”和“我”。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在很多人的价值排序上,夫或妻是被排到最后的。每次遇到问题,他们总是很容易将伴侣置于自己的对立面。
一场好的婚姻,夫妻两个人应该是携手共进、风雨同舟的队友和战友。
关于“夫妻是最好的战友”这一点,林语堂曾经有过这样一番精彩的见解:
“现今生活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尔虞我诈,风险百出,单凭你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应付,至感困难与艰苦。
在人生的战场上,夫妇乃是最好的战友和伴侣。所谓:‘夫者扶也;妻者齐也。’正是表现双方互相合作的意义。夫妇生活乃是同舟共济,对于人生惊涛骇浪的侵袭,相救如左右手。”
人们都说,经营婚姻是门学问。好的婚姻是铺路石,而坏的婚姻则是绊脚石。
经营婚姻,光懂战术似乎没什么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战略上“走心”。
比如,要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战友”,而不是“对手”。夫妻双方要并肩作战,而不是互相攻击,当汉奸,搞内讧。
这样,我们的心力才不会被消耗在家庭内耗上,夫妻联手披荆斩棘,才富有战斗力。
古人常说“家和万事兴”,也是这个意思。
和睦对于夫妻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如果两夫妻一天到晚在争吵打斗中内耗,那样的家不是传说中温馨的港湾,而是冰冷的地窖,是噩梦,是你不愿意回去却又不得不回去的一个窝。
试想,如果连家都成为痛苦的源泉,连伴侣都成为你最想逃避的人,生活还有快乐可言吗?
最重要的是,两夫妻把精力都花在内耗上,就没多少精力去把家庭建设得繁荣富强,真的会越过越穷。而齐心的夫妻,极少搞窝里斗,极少无端去伤害家人,所以能“万事兴”。
窝里斗的夫妻,一遇到问题就很容易散伙;而齐心协力的夫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联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