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市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按照“一张网、一体化、一盘棋”的思路,搭建起全市统一、县级自主、融合报台网端为一体的技术平台“春融云”系统,着力构建了“1个市级融媒体指挥中心+2个市属媒体融媒体中心+1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市级融媒体综合管理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一体化运用体系。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市级媒体和技术平台,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在新闻形态、传播平台、生产机制等方面各显其能。盘龙区融媒体中心作为“融媒体+大政务”试点区县,采用了“一台、一端、两库、两基地、三中心”的建设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二)内容创作持续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三)做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实施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现了昆明市、县(市、区)、乡三级12套中央电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实施了昆明市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自动化系统项目,有效提升了各县(市、区)发射台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及安全播出能力;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了嵩明县、晋宁区、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和富民县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升级改造,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与精准扶贫挂钩,为45000户居民安装了直播卫星户户通接收设备,解决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引入社会机构作为安装及售后服务主体,在全市建立65个专营售后服务网点,完善了户户通售后服务体系;完成了全市户户通管理软件编写,在全国户户通信息化管理中处于领先水平。顺利实施“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和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广播器材配置项目,为东川、禄劝、寻甸三个贫困区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置了共计420套广播设备。
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已拟定《昆明市数字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方案》,已完成《昆明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建成了覆盖东川区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基层政务信息、政策在县(市、区)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快速准确、安全可靠地播发。帮助石林县探索完成智慧化应急广播试点建设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纳社会力量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完成覆盖全县的公共应急智慧广播建设项目。两县区的建设成果,为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90%,广播综合覆盖率99.94%。尤其是在昆明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超额完成了“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的行业扶贫目标任务。
(四)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2019年3月18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昆明市广播电视局挂牌成立,为昆明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县级)。挂牌成立后,全局顺利完成人员转隶,落实了办公地点,认真研究拟订了三定方案上报并得到了批复,配齐了局内部处室负责人,完成了局机关党总支和机关党支部的设置选举工作,迅速平稳承接原主体局的职能、职责和各项工作,确保队伍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断。昆明市广播电视局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市各县(市、区)根据机改要求,在县级宣传部设立县广电局,任命了领导、配备了人员,切实履行起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责。
(五)做好安播管理,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完善安播指挥协调体系,充实、调整昆明市和各县(市、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确保其组织健全、人员到位、指挥有力、落实有效。昆明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制不断强化,制定了《昆明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昆明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协调预案》等制度并适时修订。“十三五”期间,完成了昆明市广播电视及视听融媒体数字化安全播出监测监管系统项目(一期)建设,实现了对昆明市各县(市、区)有线广播电视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监管全面性、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效能得到了提高。
(六)以重大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广播电视局按照职能职责和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广播电视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协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走出去、引进来”工作。
二、“十四五”时期昆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2.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3.“智慧广电”战略深入实施
全国、云南省和昆明市的“智慧广电”建设,以推进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又一轮重大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开发新业态、提供新服务、激发新动能、引导新供给、拉动新消费,为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广电业务在新时代获得新拓展,提供新动能。
4.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正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迈进,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前推进。数字中国、文化强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整体实力不强,内容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昆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整体实力不强。虽然在昆明市注册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持证机构有202家,但是大多数持证机构规模较小、制作能力弱,呈现市场集中较低、小而散的竞争格局。昆明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不强。目前只有昆明广播电视台K1、K6两个频道实现了高清化,县(市、区)没有实现高清化。同时各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质量不高,精品栏目节目缺乏,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栏目节目。
2.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待完善,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截至“十三五”期末,城市地区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一般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上百套电视节目;而部分农村地区只能通过卫星收看到50多套电视节目,关键是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收听收看不到本地广播电视节目;昆明市市级电视节目覆盖率只有50%,市级广播节目的区域覆盖率还不到40%。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有嵩明5个乡镇(街道办)、晋宁7个乡镇(街道办)不在覆盖范围,尚未达到全市覆盖的目标。另外全市应急广播建设尚未形成体系。有线电视网络尚未完成整合,禄劝、富民、宜良、嵩明有线电视网络尚未整合进昆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主体众多,地域分散,效益参差不齐,公共服务水平不一。
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目前昆明市实行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广播电视管理,各级之间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尤其是乡镇主管的乡镇广播站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层次不齐,无法构建统一标准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3.行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转型发展面临困难
4.行业发展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一直以来,昆明市基层广播电视行政机构萎缩、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技术力量较薄弱;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结构不科学,数量和质量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基层和一线承担无线发射台站运行维护任务的工程技术骨干普遍匮乏,这些阵地存在较大隐患。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后,相应的全媒体人才缺乏。此外,行业过于重视传统媒体技术,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昆明市很多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需要政府财政支持,而对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停留于保基本、保基础阶段,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差距很大。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系列部署和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昆明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奋力开创广播电视繁荣兴盛新局面,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数字云南建设、数字昆明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为将昆明打造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昆明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聚合、媒体融合,着力推动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奋力开创广播电视繁荣兴盛新局面,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打造智慧化全媒体,提升广播电视服务的便捷性、内容和服务的多样性,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应急广播、广播电视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公共服务内容更多元、品质更优秀、服务有保障。
3.坚持融合创新发展
4.坚持智慧化发展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Pv6、人工智能、5G等综合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广电智慧化生产、智慧化传播、智慧化服务和智慧化监管,向“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演进。不断突破传统功能局限,构建以视听业务为主的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数字昆明可依靠的中枢和载体。
四、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坚持“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驱动,升级三大体系,提升四项能力。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全面推动昆明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跨越式发展为中心。
强化两个驱动,即强化宣传工作创新创优、精品创作出新出彩两个驱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生活的新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升级三大体系,即升级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智慧广电网络体系和“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深入推进智慧广电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提升四项能力,即提升全方位监测监管能力、现代化行业管理能力、对外交流合作能力、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创新性跨越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昆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将达到以下目标:
——宣传工作创新创优,精品创作出新出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让党的主张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提质升级。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基本实现“人人通”。探索“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发展新模式,打造“媒体+政务+服务”体系,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优秀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和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实现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打造智慧广电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将昆明市级广播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智慧广电网络健康发展,为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有线、无线、5G、卫星等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成为昆明主流媒体融合传输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全面支撑昆明数字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信息服务的新期待。
——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人才队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强基固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质量,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对外交流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实效切实增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打造昆明文化窗口,讲好昆明故事、展好国际形象。
——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成为云南广播电视行业标杆。不断突破传统功能局限,初步建立开放共享的智慧广电生态,新业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规模开展,构建以视听业务为主的全媒体综合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数字昆明可依靠的中枢和载体;昆明广播电视在行业、地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云南广播电视行业新标杆、新亮点。
——推动磨憨镇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助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老铁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全局,紧紧抓住中老铁路开通新机遇,着眼于打造“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推动磨憨镇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为磨憨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宣传保障。
五、主要任务
(一)宣传工作创新创优,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最强音
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聚焦核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保持强大力度、热度和声势,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最强音。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云南省两会、昆明市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创举,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伟大经验,展现云南、昆明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要发挥网络视听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网络视听宣传矩阵,瞄准年轻一代,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引向深入。
2.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工程”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
打造一批新闻宣传品牌节目,做足前期工作,确保各项“头条”策划精、选题准、方向正、思想深;“工笔描画”,做精主题主线报道;以人民为中心,多样态多手法呈现。
3.加强宣传创新,提升舆论引导实效。
要不断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昆明主流媒体要向互联网汇集、向移动端倾斜,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让党的主张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专栏一舆论引导力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工程
统筹布局微短视频和中长视频,综合运用各类节目形态,把握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特点,按照“精准滴灌”的思路推动主题宣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打造更多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品牌节目栏目和融媒体产品。
(二)精品创作出新出彩,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坚持移动优先,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实施精品战略,加强精品创作生产,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提质升级。
1.立足于品牌节目的生产,推出更多昆明特色精品内容
2.着眼个性化需求,提供高新视频服务。
聚焦向用户提供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视频服务,推进高新视频发展。提高4K/8K、VR视频、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云游戏等内容的供给。对昆明重大活动,进行高新视频直播。拓展节目形态、创新节目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种类、更具特色、更高质量、更美体验的视听服务。
3.继续做好昆明市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先工作。
做好昆明市广播电视奖、“金孔雀”杯优秀影视作品评选活动。积极参加云南省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先工作,推出一批优秀节目、获奖节目。制定有效的奖励政策,鼓励精品创作
专栏二新时代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2.昆明网络视听节目提升工程
鼓励昆明广播电视机构将资源向移动端倾斜,跟上时代发展,将原创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战略重点,调动优质资源、勇敢创新,提高精品创作生产能力和水平,以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受欢迎的精品占据内容生产高地,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3.昆明精品纪录片制作工程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昆明旅游系列精品纪录片;全景展示昆明市的人文、地理面貌,打造昆明文化地理精品纪录片。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采用4K/8K、VR等先进技术,提升纪录片的视觉体验。
(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实现“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主动对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主动参与“数字昆明”建设,探索“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发展新模式,逐步打造“媒体+政务+服务”体系,促进昆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功能转型升级。为昆明人民提供优秀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和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加智慧、更为便利的广播电视及便民服务,实现广播电视及便民服务“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1.构建智能交互广播电视网络
加快推进昆明市5G广播网络建设,构建5G广播与通信融合、有线无线协同的智能交互广播电视网络,着力打造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要求,坚守党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思想阵地,推进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创新,推动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继续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水平,提升乡村通达率,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的硬件水平,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带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广电5G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赋能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加强民生信息服务在广电用户端的整合,将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和大量数据信息、功能应用以及政用、民用、商用服务下沉到乡村,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智慧化的广播电视综合服务。
巩固直播卫星的覆盖成果,积极推行新一代直播卫星户户通应用,促进村村通向户户通的转变;为边远地区困难群众免费配置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做好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把现有地面电视频率按照《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广电发〔2020〕2号)进行调整,确保调整后的覆盖网络可靠运行、传输质量不降低。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0871-65390101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