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舍身勇救老人的火车站值班员——徐前凯
7月6日15时49分,推进车列运行至车站联络线时,正在值班的徐前凯发现前端突然走出一位老婆婆横穿铁路,眼看车列就要撞上老婆婆,但她却没有任何躲闪的迹象。见此情形,他立即发出指令,指示司机停车,随后不顾自身安危,从运行中的车列跳下,奔向在铁道上的老婆婆用力去拉她。尽管车列已经采取停车措施,仍随着惯性运行到他们面前,生死攸关之际,徐前凯没有跳出铁道保护自己,而是奋力将老婆婆向铁道外拉出。老婆婆得救了,而他的右腿不幸被火车碾压,右腿膝盖以下高位截肢。
2、义务讲故事50年的“乡村故事大王”——胡贤均
胡贤均,男,76岁,合川区小沔镇道角村人。
只有小学文化的胡贤均从小就喜欢听评书、看小说。1967年,他开始在乡下以说评书的方式,义务为老百姓讲故事,至今已有50年,讲故事约6000余场次,受众超160万人次。胡贤均在讲故事的时候,非常注重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他讲的故事内容非常接地气,表演的方式也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大家都称他为“乡村故事大王”,代表作有《红岩故事》《英雄江姐》《抗日英雄》《三十年变化》等。
3、拾金不昧的大学生——刘军豪
刘军豪,男,24岁,万盛经开区万东镇海棠社区居民,重庆大学学生。
4、投身航天事业的年轻设计师——何舒培
何舒培,男,30岁,璧山区璧泉街道南关社区居民,中国商飞公司设计师。
何舒培从小就是一个航空迷,有着一个美好的航空梦。为此,他在大学选择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后,何舒培到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学习飞机设计专业。2015年,何舒培入职中国商飞公司,他参与了我国首款自主设计研发、具有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何舒培主要负责C919的飞行手册编制。5月5日,C919成功首飞,何舒培说:“看到飞机腾空而起的一瞬间,心情很激动,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想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5、传递爱心、回馈社会的“塘坊好人”——罗登宝
罗登宝,男,47岁,巫溪县塘坊镇塘坊街道居民。
未满1岁时,罗登宝因为意外导致右臂残疾。11岁时,母亲因病逝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为帮助父亲赚钱养家,他从小就开始干活挣钱,通过艰苦创业,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家。从小得到好心人帮助的罗登宝,始终心怀感恩。每逢节假日,他总会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至今已有15年。2015年,他在塘坊镇创办博雅幼儿园,帮助贫困儿童就近入学,并为其减免部分学杂费。
6、带着婆婆改嫁的孝心媳妇——陈腊娥
陈腊娥,女,58岁,酉阳县李溪镇鹅池村村民。
20多年前,陈腊娥的前夫病逝,她一直坚持尽心尽力照顾瘫痪的公婆,养育3个孩子长大成人。陈腊娥的善良和孝心,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有不少人给她说媒。2014年,陈腊娥与忠厚老实的肖再成组成家庭,她带着瘫痪的婆婆来到肖家,夫妻俩将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照顾。肖再成说,“照顾老人是我们儿女应尽的责任,她人好心好、善良孝顺,能娶到这样的媳妇,我非常高兴。”
7、义务照顾五保老人24年的农妇——李小琼
李小琼,女,47岁,忠县任家镇老鹳村村民。
任顺远13岁那年,突因重病倒在老鹳村的路上,路过的任顺山及时相救,任顺远才转危为安。从此以后,任顺山便将任顺远留在家中精心照顾。1993年,任顺山因病去世,在他离世前,他对儿媳妇李小琼说:“你一定要将任顺远照顾好,他无儿无女,你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他。”李小琼答应了他,一定会照顾好任顺远。24年来,为了一句承诺,李小琼义无反顾地照顾着任顺远的生活,没有半句怨言。
8、乐观向上的“00后”女孩——杨扬
杨扬,女,17岁,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
9、带领村民依靠电商脱贫的“网络达人”——范中福
范中福,男,42岁,城口县东安镇黄金村村民。
10、照顾瘫痪母亲31年的孝顺儿子——张少华
张少华,男,50岁,北碚区柳荫镇明通村村民。
19岁那年,张少华母亲不慎摔倒导致瘫痪。5年后,张少华父亲因病去世,姐姐随后出嫁,弟弟也外出打工,张少华便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与母亲相依为命。每天,张少华都要为瘫痪的母亲擦身体、换尿布、按摩、喂饭,还时常用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散步。31年的时光飞逝,为更好地照顾母亲,张少华至今未婚。在张少华的精心照料下,现已84岁高龄的母亲精神矍铄,张少华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反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