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中国侨联等主办论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9月27日电(记者石畅)作为庆祝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侨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凤凰卫视共同主办,海内外侨界和媒体界共150多人出席。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咏赋、凤凰卫视常务副行政总裁崔强代表主办单位作了主旨演讲。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在论坛致辞

康晓萍指出,当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今天的中国要深度融入世界,就需要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就要找准国外受众的需求,把我国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价值理念、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海外侨胞人脉资源广、社会联系多,对住在国涉华舆论感知深,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咏赋在论坛致辞

王咏赋结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实践经验,提出3点看法:

一是顺应分众化传播趋势,对目标受众群精准发力;二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渗透力,扩大覆盖面;三是遵守新闻规律,提高内容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凤凰卫视常务副行政总裁崔强在论坛致辞

崔强表示,全球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凤凰卫视将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向世界讲述最真、最美的中国故事,不断在海外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澳大利亚环球凯歌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兆庆、博茨瓦纳环球广域传媒集团董事长南庚戌、葡萄牙环球伊比利亚传媒公司董事长詹亮、德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会长叶增雅、美国媒体专业人士高娓娓、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创办人李丽分别做论坛发言。

论坛上,还举行了《今夜无人入睡》图书发布仪式。该书记录了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欧洲演出的精彩故事。

携手共进同讲中国好故事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论坛”上的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侨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纪念中国侨联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出席今天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论坛,共同探讨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的侨胞在海外人脉资源广、社会联系多,对侨居国涉华舆论感知深,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独特的优势,寄希望你们能成为我治国理政方略的“讲解员”、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员”、中国人民和外国民众友好交往的“协调员”。这既是你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期望。

受林军主席的委托,我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和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国际舆论话语权,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1.讲好中国故事是坚持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形象的软实力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悠久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更应该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

美国汉学家孟德卫曾经说过:“至少到18世纪末,欧洲接受来自中国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视中国文化为更优越的文化,且乐意向中国借鉴。”中华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讲究和谐、合作,律己、包容,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讲究孝道感恩、推己及人。我们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能与当地民众友好和睦相处,就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故事,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也是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是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软实力。

2.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源动力

当今全球化时代,只有我们的话语体系具有道义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能打动人心,才会拥有国际话语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这既是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国家强大的主要表征。当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今天的中国要深度融入世界,就需要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就要找准国外受众的需求,把我国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价值理念、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展示我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8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香港发表了题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他呼吁“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有声的中国”。但目前这种声音还不够响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匹配。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话语权分配不平衡,西方大国主导话语体系、掌握着世界议题走向。据资料反映,西方媒体掌握全球90%的新闻信息资源,70%的海外受众是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肆意进行围追堵截,我们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状况,存在着中国真实面貌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要想不“挨骂”,我们就必须改变西方把持话语霸权的局面,用恰当的话语和形式表达中国观点、中国立场,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3.讲好中国故事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稳定力

当今世界,地球就象一个村庄,各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文明因互鉴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如果说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对外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稳固基石,是开展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最好方式。

中国故事的独特性是中华化走向世界的名片。中国故事丰富多彩,既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也有万古流芳的传奇人物;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有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历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让中国老百姓和外国老百姓的趣味相辉映,让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情感相共鸣,有助于让外国民众在看待中国的问题上,态度软化、观点变化、立场转化。

4.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为了讲好世界故事,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力

我们讲中国故事,首先要讲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改革开放是世界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最大的创新。中国故事折射的时代趋势,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迪,就是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是机遇,是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机会,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充分展现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形象。

当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必然要求。好的故事比抽象的概念、直接的宣传更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它有情节、有情感,与受众很贴心、很走心。中国故事的题材丰富多彩,从改革开放的成就,到华夏子孙为世界所做的贡献,再到“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等,都是我们讲中国故事的好素材。希望我们的侨胞在住在国的舆论场中设置中国故事的议题,并使之成为住在国舆论感兴趣的热点焦点,向外国朋友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一个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中国。

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今天的中国,该怎样向世界说中国的“好”?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不仅要有讲中国故事的意识,更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需要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和怎样讲好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国际话语权竞争激烈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得到传播,就能掌握国际话语权。

1.讲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以这四个“讲清楚”为原则,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阐释中国道路、体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形象。比如,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政策,源于中国文化尊重差异性、主张多样性,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佛家“不作孽”等思想,都得以体现。讲清楚中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内涵,主动性、话语权就有了,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合乎中国的实际,让中国的话语匹配于中国的实力。

同时,我们还要系统梳理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民族的文化遗产为今天之所用。

2.怎么讲?

如何讲,其实就是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关键。

中文是世界上唯一非字母文字,常常使世界看不懂中国但又充满好奇。我们面对的西方,是从制度到观念的西化世界,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最好的手段就是文化的手段,最有力的媒介就是文化的媒介。要运用好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以最形象最生动的传播形式,向外国民众呈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诠释我们的文明进步、和平发展,诠释“中国梦”、“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深入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接受心理,有针对性地设置话题、引导舆论。在当今这样一个全媒体、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技术手段去接近特定的故事,他们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思考,我们面对的是国外不同的受众,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知识和兴趣也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海外侨胞一方面要创造机会与住在国精英进行思想对话,更要学会跟身边的人进行情感交流,要为他们提供对中国感兴趣的信息。我们既要讲遥远的中国发生的故事,也要讲一代代华侨华人为住在国所作的贡献。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设置话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部分亚非拉国家讲“社会主义”,,跟欧洲就要多谈“社会主义民主”,和美国要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他们感兴趣了,才能谈下去,说进去,才能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如果不能激起普遍的价值、情感和思想共鸣,就无法改变他人的认知,形成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认同。

其次,要针对不同对象,创新对外话语表达形式。话语是文化的载体,表达的工具、沟通的桥梁。中国故事能否讲得好,中国声音能否传得开,关键要看我们的话语外国人能否听得懂、是否愿意听,会不会引发共鸣。因此,无论有多么好的思想和观点,无论投入多少资源,如果找不到对方可以理解的话语方式,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以国外民众易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讲中国故事。

第三,要深入挖掘中国故事的主题内容和感人细节。我们要充分考虑海外受众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既要注重把宏大叙事和鲜活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大题材与普通人的关联,讲真实的故事,增强故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我们的故事为周围人所接受。也要多一些具体细节、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提升故事的吸引力感召力,让中国故事在住在国的民众中入脑、入心,进而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3.怎么才能讲得好?

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好,这是一门艺术,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修养。我们要认真研究琢磨,不能各自为战,闭门造车,要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多语种多媒体齐动的系统工程。

其次要打造和培养中国故事员队伍,使之会讲能讲,言之有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我们要整合侨联文化宣传战线资源,联合海外华文媒体、侨胞志愿者、留学生群体等,组织一批故事员队伍,借助媒体、网络和各种平台,逐步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立体式、多语种“中国故事”传播体系。我们要广泛发掘海内外优质文化资源,积极利用新媒体以双语或多语种形式转发和传播“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外国民众看到“中国故事”,听到“中国声音”。

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同仁将从不同角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里我就不多讲了,谢谢大家。

顺应分众化做大影响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咏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论坛”上的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向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向中国侨联多年来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想结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实践以及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3点看法。

一是顺应分众化传播趋势,对目标受众群精准发力。

世界那么大,受众那么多,语言那么杂,任何一家外宣媒体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只能设定一个“小目标”,定向传播。因此,我十分敬佩30多年前决定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当时已有英文版《中国日报》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再创办一份中文版的外宣报纸,是因为他们熟知中国有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的特殊国情,看到了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大趋势,希望以中文报纸为桥梁和纽带,把他们吸引到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用中文做外宣,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到今天仍然超出一些人的理解力。然而事实证明,这个创举是成功的、有效的,而且后劲十足。海外的中文读者,包括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和懂中文的外国人,是海外受众中最渴望听到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人,也是最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出力的人。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个个都是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义务传播者,每天都在向身边的外国人传递着中国信息。“二传手”的“放大效应”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创刊31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把服务海外华人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从版面配置到采编力量分配都以海外读者的需求为依据,千万百计为他们提供最新鲜的事实、最权威的观点、最有趣的谈资。我的体会是:要让外国人为中国故事而感动,首先要让海外中国人感动;要让外国人对中国声音表示信服,首先要让海外中国人信服。我们所做的中文外宣,只是中国国际传播大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最基础、最有效、最具潜力的部分。现在传媒界常说“分众化、差异化传播”,其实海外版早就在这么做了,而且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二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渗透力,扩大覆盖面。

当今世界,传媒业已成为技术驱动型行业。媒体只有积极主动地跟踪和采用新技术,实现各种媒体形态的深度融合,才能守住老阵地、拓展新空间、扩大影响力。

三是坚持新闻规律,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现在国内的“自媒体”十分繁荣,几乎无孔不入。他们也在讲“中国故事”,但经常荒腔走板,不那么真、实、准、透。至于外国媒体,那就更靠不住了。在这一背景下,来自中国权威部门、主流媒体的声音受到海内外舆论场的格外重视。我们要用好这个“机会窗口”,按新闻规律办事,严守真实性、针对性、贴近性原则,把握好时度效,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内容产品,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翻山跨海、入耳入心、一呼万应。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走出国门的会越来越多,外国人学中文的会越来越多,海外中文读者的群体会越来越大,中文外宣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项伟大工程中,外宣媒体和侨团组织必将大有可为。

THE END
1.国关之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国关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能力,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主题,利用重要媒体平台,在习近平外交思想解读与宣介、国际形势分析与舆论引导以及公共外交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https://www.cfau.edu.cn/col2982/col2986/9c59368c3b4a45d181ba5565f7a471af.htm
2.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样也是在2018年,我成为了一名国际学生辅导员,迎来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批留学生。150名学生,来自18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面对他们眼中藏不住的好奇与期待,我深知责任重大,于是我带着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殷切嘱托,和他们一同踏上了这段中国故事探索之旅。 https://www.jianshu.com/p/05f9b8881488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盘点议会外交的精彩瞬间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对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D3knXMBBSw68Ovyi9GzX180304
4.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据典话廉》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大家解读,名家朗诵,南北融合,中西合璧”的展现方式,邀请中外大家解读典故,知名朗读者“献声”,形式新颖、表达鲜活,用新时代的文艺精神烛照现实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关于治国理政、修身用权的思考。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jdzjzfyw/article449630add5aa424aa0957a2e14c1111f.html
5.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新闻频道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在会见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时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由是观之,新闻界目前正在开展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实践载体。 https://www.hnr.cn/news/kx/201502/t20150208_1827970_1.html
6.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合肥站启动 本报讯 气势磅礴的《启航》大合唱,用英语朗诵的《墨子救宋》,学生现场即兴翻译文言文……4月24日下午,合肥市第四中学中和会堂内一场中西合璧的表演,拉开了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合肥站活动的序幕。 https://newspaper.hf365.com/jhcb/pc/content/202104/27/content_245890.html
7.党史学习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闻中心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https://www.shyueyanghospital.com/Html/News/Articles/11078.html
8.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的中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的中国。 A.真实、立体、现代 B.富强、美丽、厚重 C.真实、立体、全面 D.富强、美丽、现代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adea1dae0065455f9e9fa5f3632c06da
9.2021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文(精选5篇)2021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文(精选5篇)一 何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指生发于中华文明传统、积蕴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近些年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国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中国精神与今日全球时代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国家责任以及国家荣https://zw.chazidian.com/mip/zuowen20424815/
10.延安日报8月23日,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各组学员代表作了发言,讲述自己的所学所悟,分享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报特刊发各组学员代表发言摘要,以供交流。 袁野:“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 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袁野,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组的学员代表发言。参加此次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40827/mhtml/page_02_content_20240827003001.htm
11.如何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专题协商会今在调研中,调研组看到,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职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大外宣工作格局,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自觉地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核心任务,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RM3D6705530K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