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司打完之后,接下来一定会结仇,所以,进入下一卦,地水师。
所以,当你官司打赢了之后也不要沾沾自喜,到处去宣扬你打赢了,输的那个人会恨你,所以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跟人家说声抱歉,不是想和你打官司,我只是想告诉你你的行为是错的,你要认错。相对而言,别人也会因为你的真诚打动,化解两者之间的对立。
两个国家吵架,吵不完,就开始武力解决,就是师。地下有水,聚在一起,聚的象,所有的部队集结,所以,师有出师,兵道之意。
外卦为顺,内卦为险,为外顺内险之道,不得已势必要出师的时候,必定要战战兢兢,出师,为行险求顺。内心要时刻提醒自己处于险中。打仗是逼不得已,但我们要求得顺利,不能有一点点失败。
人间道:师者,以正为本,出师一定要正名才能出师,名很正时,即使以渎天下,民弗怨,贞正吉。
国家忧外患,号召抗日之时,战争一定会对百姓遭受伤害,但百姓也不会埋怨之时,就是可以打的时机。国家有外患之时,都是有正名才能出师。此为吉。
出师,要丈人,找一个为帅之道,在国内的时候是听命于你,但是一旦派出去为师的时候,必须受人人尊重的,君命有所不受,易经里面讲,出师之道,需专制:如果是众人来决定,不吉,胜负在一念之间。
师之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成家,小人不用,有功劳的该封赏封赏,但绝对不能因为小人有功劳而用他,只能赏而不用。
占卜:一羊回头,一马,一老虎,文武两官授印,一人在棋盘上。
1.虎为寅,马为午,羊为未,(肖虎、馬、羊之人)寅午半合,午未六合,虎是马的贵人这些合代表各种类型的人被聚集到一起。可戰。有羊马虎,成格,回羊,疾病吉。虎在馬後:為馬之靠山,馬因虎威而動。故馬回首視虎。羊回头:回陽也,病危之人卜之,有自陰問回陽問之象。
2.文武二官綬印:得萬人服之帥。一个将军在“点将台”的中央,说明将要带兵出征。
3.人立棋盤上:圍棋愈下愈多,但須有謀略方可成事。象棋代表越下越少。如果你做商品,想看看卖的怎么样,一卜,地水师,你属马,老虎是你的下属,股东属羊,出师,越卖越多。一个人跪拜于地,他在分析出征的利弊,供将军权衡。
4.一个随从手中捧着将印,说明已经执掌了兵权。生殺之專权也。武職大利。
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
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阳宅:母以二子位(泼妇骂街的)正北方,任何人住进去都会险。1.夫妻同住,冲突,有妻殴夫之象;2.事业上也不得志,常生纠纷,男命女,3.从商主破婚,得财,利虎马羊三人,其商机,官运亨通,但婚则凶,各有利弊。4.其与同生之人或双胞胎大异其趣,各方面皆不同
《周易阐真》上坤下坎(师卦第七)
師:貞,丈人吉,無咎。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六三,師或輿尸,兇。
六四,師左次,無咎。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师者,众也。以一人而统众人之义。卦德上坤顺、下坎险,顺而行险,故谓师。此借阳退阴之卦,承上需卦而来。
需者,顺时进阳也,进阳所以为退阴计耳。退阴之法,以正除邪,以真灭假,犹如师贞,师者刑杀之道,须要有刚有柔,有仁有义,通权达变,方能济事。否则,能刚而不能柔,能柔而不能刚,或独仁而不知用义,或独义而不知行仁,皆不得正,不得正,即不得吉,反致其咎。惟老成练达之丈人,明善恶,分邪正,知吉凶,识急缓,刚柔不拘,仁义并行,行险能顺,顺以济险,借后天,返先天,依先天,化后天,不但阴气不能陷阳,而且群阴皆顺其阳,此吉而无咎之道。若非丈人,见理不明,邪正罔分,入于旁门曲径,冒然下手,不特不能退阴,而且有以助阴,取咎必矣。何能致吉成道乎?
夫人当先天未失之时,纯是天真,如国家太平,虽有智士良将,无所用之。及交后天,六贼作祸,七情猖狂,如国家有事,群寇作乱,若无刑杀剿除之道,不能反危为安,故金丹有为之道,煅去后天一切滓质,不使有纤微之疵,留于方寸之中,期必复见当年完完全全一个事物而后已。此师之道,所由贵也。
(下坎上坤)师卦师出有名纵横天下地中水水流性不高
[师卦导读]出师不留后患除暴安良,求同存异,化斗争于无形.
卦象;下坎上坤,为地中有水之象。外德;下卦为坎为险,上卦为坤为顺
全卦阐发兴师动众、行军作战的道理,中国人不怕死,但不作无谓牺牲.[卦名探讨]
师:地水,水渗透到地下,湿。取师即上卦坤为阜下卦坎为沟洫,导引之道。
《序卦传》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经文+传文]劳师动众武力解决兴师动众
《师》贞①,丈人吉②,无咎(王道:照顾每一个人的尊严)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③,行险而顺④,以此毒天下⑤,而民从之,言又何咎矣.(中行王道)
《象》曰:地中有水⑥。《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藏兵于民)
[注解]闲人争罪,愚人争理统帅标准:忠贞不二才能出众适可而止①师:“师”即为军队兵众之义。本卦讲述了行师,择将,进退等各方面的军事活动,系统论述了战争理论。指出要慎重对待战争,因为战争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和国家的生死存亡。②丈人:贤明长者。(品德高尚长寿,能力出众)③刚中而应:九二是阳爻,届下卦中位,与居上卦中位的六五阴爻相应,所以说“刚中而在”。“刚中而应”象征君子有人响应。④行险问题。《师》卦下坎上坤。坤是颓,坎是险,所以说“行险而顺”。“行险而顺”象征君子身处危险仍能顺应正道。⑤毒:读当同“督”,指治理。⑥地中有水:《师》卦下坎上海,端蒸地,坎是水,所以说“地中有水”。地蓄养水。君子也要蓄养民众。所以下文说“君子以容民畜众”。
[译文]《师》坚守正固,贤明长者率兵吉祥,无害。
《彖传》说:“师”。指众人;“贞”。指正道,(利牝马之贞)能使众人都来归顺正道,就可以称王了。刚健中正又能得人啊应,身处危险仍能顺应正道,这样治理天下,而姓就会归附,这是吉样的。哪里会有害处呢
《象传》说:地中有水,这就是《师》卦的象征。君子取法《师》卦容纳和畜养百姓。
《师注解》师,卦名,师卦是下坎上坤,亦“地水师”。《序卦传》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师”,兵众,这里指军队。坤为众。“贞”,正义。“丈人”,指九二居中,而且在互卦震之中,震为长子,故为“丈人”。师卦除九二外,皆为阴爻。阴爻为众,九二阳刚居中,有统帅众人之象,故有“师”之象。《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但是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品德的将军率领军队,可获吉祥,而无灾难。
【彖注解】:师卦除九二外,皆为阴爻。阴爻为众,九二阳刚居中,有统帅众人之象,故说“能以众正”。众人皆听从他的统帅,犹如王者之气,所以“可以王”。九二阳刚居中,与六五相应,故说“刚中而应”。坎为险,坤为顺,九二与六五相应,故“行险而顺”。“顺”,指顺应民心。“毒”,治理。用顺应民心的方法治理国家,民众就会服从跟随他,这是吉祥,又有什么灾难呢?
[彖辞由来]
地水师,上坤下坎。贞,就坤而言,贞顺。坎险尚未显露,但如暗流涌动,应该贞顺以待。丈人吉,坎为中男,丈人指其有位无德(此两卦都未取坎孚之义),能够不轻举妄动(贞)则吉,不会招致灾祸(坎,咎,凶,灾祸)。
[彖辞义解]五阴一阳,九二为丈人,但位不正,所以贞成才吉。民心散乱,国难当头,拯民于水火之中,一是师,二是帅,文武之道。
【象注解】:上卦为坤、为地、为外,下卦为坎、为水、为内。故“地中有水”。坤为容、为民、为众。“容”,包容。“畜”,养育。古代兵藏民中,就像地下储蓄水一样,故说“容民畜众”。
《周易正义》
坎下坤上。師:貞,丈人吉,無咎。丈人,嚴莊之稱也。為師之正,丈人乃吉也。興役動眾無功,罪也,故吉乃無咎也。
[疏]「師:貞,丈人吉,無咎」。○正義曰:「師」,眾也。貞,正也。丈人謂嚴莊尊重之人,言為師之正,唯得嚴莊丈人監臨主領,乃得「吉無咎」。若不得丈人監臨之,無不畏懼,不能齊眾,必有咎害。○注「丈人嚴戒之稱也」至「乃無咎也」。○正義曰:「興役動眾無功,罪」者,監臨師旅,當以威嚴,則有功勞,乃得無咎;若其不以威嚴,師必無功而獲其罪,故雲「興役動眾無功,罪」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毒猶役也。
[疏]「彖曰」至「又何咎矣」。○正義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者,此釋師卦之名,並明用師有功之義。但師訓既多,或訓為法,或訓為長,恐此師名取法之與長,故特明之師訓為眾也。貞為正也。貞之為正,其義已見於此,複雲「「貞,正」者,欲見齊眾必須以正,故訓貞為正也。與下文為首引之勢,故雲「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者,「剛中」謂九二,而「應」謂六五。「行險而順」者,「行險」謂下體坎也,而「順」謂上體坤也。若剛中而無應,或有應而不剛中,或行險而不柔順,皆不可行師得吉也。「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者,毒猶役也,若用此諸德使役天下之眾,人必從之以得其吉,又何無功而咎責乎?自「剛中」以下釋「丈人吉,無咎」也,言丈人能備此諸德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疏]正義曰:「君子以容民畜眾」者,言君子法此師卦,容納其民,畜養其眾。若為人除害,使眾得寧,此則「容民畜眾」也。又為師之,主雖尚威嚴,當赦其小過,不可純用威猛於軍師之中,亦是容民畜眾之義。所以《象》稱「地中有水」,欲見地能包水,水又眾大,是容民畜眾之象。若其不然,或當雲「地在水上」,或雲「上地下水」,或雲「水上有地」。今雲「地中有水」,蓋取容、畜之義也。
[经文+传文]初六师出以律①,否臧凶②打仗原则:正义性质好的将领..目的和程序正义
《象》曰:初六“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注解]①律:军纪。②臧:同“藏”,有,藏有。顺从
[译文]初六行军靠军纪,不守军纪会有凶险。
《象传》说:“师出以律”,失了纪律是凶险的。
【初六注解】:坎为律,律,法也。“否”,不也。“臧”,善也。初六以阴爻居阳位,位不正,坎为险、为血,故有“否藏凶”。
【象注解】:“律”,军纪、法律。初六以阴爻居阳位,位不正,故有“失律”之象。初六在师卦下位,犹如出师之始,必须要有严明的军纪,否则会带来凶险。
《周易正义》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為師之始,齊師者也。齊眾以律,失律則散。故師出以律,律不可失。失律而臧,何異於否?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師出不以律,否臧皆凶。
[疏]「初六師出」至「否臧凶」。○正義曰:「初六師出以律」者,律,法也。初六為師之始,是整齊師眾者也。既齊整師眾,使師出之時,當須以其法制整齊之,故雲「師出以律」也。「否臧凶」者,若其失律行師,無問否之與臧,皆為凶也。「否」謂破敗,「臧」謂有功。然「否」為破敗,即是凶也。何須更雲「否臧凶」者,本意所明,雖臧亦凶。「臧」文既單,故以「否」配之,欲盛言臧凶,不可單言,故雲否之與臧,皆為凶也。○注「為師之始」至「否臧皆凶」。○正義曰:「為師之始,齊師者也」者,以師之初爻,故雲「為師之始」。在師之首,先唱發始,是齊整師眾者也。「失律而臧,何異於否」者,若棄失法律,不奉法而行,雖有功而臧,何異於否也?「失令有功,法所不赦」者,解「何異於否」之義。令則法律也。若失此法令,雖有功勞,軍法所不容赦,故雲「何異於否」。然閫外之事,將軍所載,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何得有功「法所不赦」者:凡為師之體,理非一端,量事制宜,隨時進退,此則將軍所制,隨時施行。若苟順私情,故違君命,犯律觸法,則事不可赦耳。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疏]正義曰「失律凶」者,釋「師出以律」之義。言所以必須以律者,以其失律則凶。反經之文,以明經義。
《周易阐真》初六,在师之初,先要知其火候、层次、进退、规矩,循序而进,依法而行,能谨慎于始,自然决胜于终,如师出以律也。倘不明火候,冒然作为,如师无律否臧自招其凶耳。此退阴贵明火候也。
[经文+传文]卦主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①。
《象》曰:九二“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注解]①锡命:即“赐命”,奖赏。②怀:指收服。
[译文]九二在军统兵,持中不偏者吉祥,无害,天子多次奖赏他。
《象传》说:“在师中吉”,是因为受到上天的宠爱;“王三锡命”,为的是收服万国的心。
【九二注解】:九二在下卦之中位,故说“中”。“在师中”,就军队而言,九二统率军队打仗能守中道,与六五相应,犹如君王全力支持统帅,故“吉,无咎”。“锡”,通赐,赏赐。六五下应九二,故为“锡”也。九二到六五有三爻,《周礼》云: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义也。故有“王三锡命”之象。打仗取得胜利,因而受到君王三次赏赐。
【象注解】:六五为天位。九二与六五相应,象征受到六五君王之重用与信任,犹如“承天宠也”。师卦除九二外,皆为阴爻,坤为国,为万邦,故有“怀万邦”之象。君王三次赏赐,以表示君王怀藏天下万邦。
《周易正义》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以剛居中,而應於上,在師而得其中者也。承上之寵,為師之主,任大役重,無功則凶,故吉乃無咎也。行師得吉,莫善懷邦,邦懷眾服,錫莫重焉,故乃得成命。
[疏]「九二」至「王三錫命」。○正義曰:「在師中吉」者,以剛居中而應於五,是「在師中吉」也。「無咎」者,承上之寵,為師之主,任大役重,無功則凶,故吉乃無咎。「王三錫命」者,以其有功,故王三加錫命。○注「以剛居中」至「故乃得成命」。○正義曰:「在師而得中」者,觀注之意,以「在師中」為句,其「吉」字屬下;觀《象》之文,「在師中吉,承天寵」者,則似「吉」字屬上。此「吉」之一字上下兼該,故注文屬下,《象》文屬上,但《象》略其「無咎」之字,故「吉」屬「師中」也。「故乃得成命」者,案《曲禮》雲:「三賜不及車馬。」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車馬。三賜三命,而尊之得成,故「乃得成命」也。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疏]正義曰:「承天寵」者,釋「在師中吉」之義也。正謂承受五之恩寵,故「中吉」也。「懷萬邦也」者,以其有功,能招懷萬邦,故被「王三錫命」也。
《周易阐真》九二,刚中有柔,有进有退,随时变通,不但不当为阴气所伤,且能点化群阴,皆归于正,如在师中得吉,而又能无咎。然此师中之吉,系外炉加减之功,亦必内而心君诚一不二,内外相济,方能全吉而无咎。亦如王三锡命,君信臣而臣报君,未有不成其功者。此退阴必须内外相济也。
[经文+传文]六三师或舆尸:凶.(提高惊觉)
《象》曰:六三“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注解]①舆:用车装载。
[译文]六三军队或会用车载着尸体回来:凶险。有勇无谋有智慧
《象传》说:“师或舆尸”,是说征伐不仅毫无战绩,而且出师的军队可能载尸而归。
【六三注解】:坤为尸,坎为多眚舆。六三乘刚且与上六不应,犹如尸在车上,用车载尸而归,说明战事失败。故有“舆尸”“凶”之象。
【象注解】:出师打仗,用车载尸而归,完全是没有功劳。
《周易正义》六三:師或輿屍,凶。以陰處陽,以柔乘剛,進則無應,退無所守,以此用師,宜獲「輿屍」之凶。
[疏]「六三師或輿屍凶」。○正義曰:以陰處陽,以柔乘剛,進無所應,退無所守,以此用師,或有輿屍之凶。○注「以陰處陽」至「輿屍之凶」。○正義曰:「退無所守」者,倒退而下,乘二之剛,已又以陰居陽,是「退無所守」。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疏]正義曰:「大無功也」者,釋「輿屍」之義,以其輿屍,則大無功也。
《周易阐真》六三,不知火候进退之法,愚而自用,行险侥幸,欲求长生,反而促死,舆尸之凶,或者必有。此不知退阴而冒险者也。
[经文+传文]六四师左次:无咎。(保存实力就迟辅佐停顿标准能起)
《象》曰:六四“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注解]①次:驻扎(撤退)
[译文]六四军队撤退安全处驻扎:免遭灾害。
《象传》说:“左次无咎”,撤退驻守,没有出现灾祸,是因为军队没有违反行军的常道。
【六四注解】:《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六四在互卦震之中,震为左。古代礼俗习惯,以右为尊贵,以左为卑。“左次”,指后退驻扎。六四阴爻居柔位,为正位,但无正应,犹如没有前进的动力,所以后退驻扎,故“无咎”。
【象注解】:出师争战能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是符合作战常规的,没有违反通常的用兵之道。
《周易正义》六四:師左次,無咎。得位而無應,無應不可以行,得位則可以處,故左次之,而無咎也。行師之法,欲右背高,故左次之。
[疏]「六四,師左次,無咎」。○正義曰:六四得位而無應,無應不可以行,得位則可以處,故雲「師左次,無咎」。故師在高險之左,以次止則無凶咎也。○注「行師之法」至「故左次之」。○正義曰:「行師之法,欲右背高」者,此兵法也。故《漢書》韓信雲:「兵法欲右背山陵,前左水澤。」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雖不能有獲,足以不失其常也。
[疏]正義曰:「未失常」者,釋「無咎」之義,以其雖未有功,未失常道。
《周易阐真》六四,柔而居柔,自知无造命之学,不敢妄作妄为,自守本分,如师左次,虽不能致吉,亦可以无咎。此不能退阴而能守正者也。
[经文+传文]监案.为国为民正直的人(师出有名)九=)云三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①,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②:贞凶。当也.外分人指导内行人
《象》曰:六五,“长子帅师”,以中行也③;“弟子舆尸”,使不當也。
[注解]①执:捕捉。②弟子:次子。③中:本爻六五居上卦中位,象征中道。
[译文]六五(有害生物)田野上有野禽,利于捕捉,无害;可以委任长者统率军队出征,委任幼稚者就会战亡,尸体用车载着回来:要保持贞正以防凶险。
《象传》说:“长子帅师”,是因为长子能行中道;“弟子舆尸”,是因为用人不当。
【六五注解】:坤为地,为田。有田则有禽危害作物,故有“田有禽”之象。六五爻变为互卦艮,艮为手、故为“执”;六五与就二相应,九二在互卦震中,震为鸣,为言,故说“利执言”。“利执言”说明驱赶害田之禽的原因,在师而言,则是出师争战的正义性,故“无咎”。震为“长子”,指九二。“弟子”,指六三,坎为中男,六五为君位,有下令任命的权力,九二堪当此任。犹如要之人善用,如果用人不当,虽然贞正,就会有凶险了。
【象注解】:长子指九二。震为行。六五、九二皆居中位,九二与六五正应,故说“以中行也”。六三在坎卦之中,六三有“或舆尸”,故此“使不当也”。
《周易正义》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處師之時,柔得尊位,陰不先唱,柔不犯物,犯而後應,往必得直,故「田有禽」也。物先犯己,故可以執言而無咎也。柔非軍帥,陰非剛武,故不躬行,必以授也。授不得王,則眾不從,故「長子帥師」可也。弟子之凶,故其宜也。
[疏]「六五田有禽」至「輿屍貞凶」。○正義曰:「田有禽,利執言」者,柔得尊位,陰不先唱,柔不犯物,犯而後應,往必得直,故往即有功。猶如田中有禽而來犯苗,若往獵之,則無咎過也。人之修田,非禽之所犯。王者守國,非叛者所亂。禽之犯苗,則可獵取。叛人亂國,則可誅之。此假他象以喻人事,故「利執言,無咎」,已不直則有咎。己今得直,故可以執此言往問之而無咎也。「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者,以已是柔,不可為軍帥。已又是陰,身非剛武,不可以親行,故須役任長子、弟子之等。若任役長子,則可以帥師。若任用弟子,則軍必破敗而輿屍,是為正之凶。莊氏雲:「'長子’謂九二,德長於人。'弟子’謂六三,德劣於物。」今案:《象》辭雲「長子帥師,以中行也」,是九二居中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謂六三失位也。○注至「往必得直」。○正義曰:「往必得直」者,見犯乃得欲往征之,則於理正直,故雲「往必得直」。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周易阐真》六五,柔顺得中,虚心自处,物来顺应,使其客气自消自化,如田有禽,利执言也。然理服君子,法制小人,须要有刚有柔,方能济事。若独柔无刚,反能败事。长子帅师,柔以刚济能成事。弟子舆尸,独柔不刚能败事,此退阴必须刚柔相济也。
[经文+传文]不能用小人.上六大君有命①,开国承家②,小人勿用。
(六三)《象》曰:上六“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注解]①大君:即九二中的“王”。②开国:分封侯国。
[译文]上六天子有奖赏,有功者封为诸侯或大夫,小人不得受封.(论功赏.赏罚分明)
《象传》说:“大君有命”,为的是论功行赏;“小人勿用”,不然必定乱邦。
【上六注解】:“大君”,指天子。“有命”,颁发诏命。坤为国,国即为诸侯。坎为家,家即为大夫。在周代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颁发命令,开始论功行赏。“小人”,指上六。上六爻变为艮,艮为止。“小人勿用”,小人不能任用。
【象注解】:天子颁布命令,论功行赏是为了肯定有功之人。如果小人得以任用,必然持功恃傲,会让国家危乱不安。
《周易正义》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處師之極,師之終也。大君之命,不失功也。開國承家,以寧邦也。小人勿用,非其道也。
[疏]「上六大君有命」至「小人勿用」。○正義曰:「大君有命」者,上六處師之極,是師之終竟也。「大君」謂天子也,言天子爵命此上六,若其功大,使之開國為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為卿大夫。「小人勿用」者,言開國承家,須用君子,勿用小人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疏]正義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者,正此上六之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者,若用小人,必亂邦國,故不得用小人也。
《周易阐真》上六,在师之终,客气悉化,本固邦宁,心君安泰,无复用刑杀之道矣。然外邪既除,主人会稳坐中央,可以知其几希之微。
一念善则存之,一念恶则去之,有功者赏,无功者罚,亦如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须拔去历劫轮回种子而后已。此退阴必须内外清静也。
六爻俱有退阴之道,吉凶不等,惟九二有刚有柔,通机达变,能以点化群阴,而不为群阴所伤,有为之功大矣哉。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事业:阻力很大,困难很多,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必与他人密切合作,谨小慎微,行为果断,切忌盲目妄动,适度即可,注意保全自己。机动灵活,严于律已。从容沉着对付一切,必能成功。
经商:已有一定的积蓄,可以从事大的营销活动,但必卷入激烈商战,以刚毅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商业道德,辅以灵活的方法,勿贪图小利,勿掉以轻心,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必可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求名:具备很好的条件,但须有正确的引导,务必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不利因素的干扰,经过扎实努力,必可名利双全。
外出:“行险而顺。”虽有可能遇到麻烦,但结果一定十分顺利,可放心出行。
婚恋:慎重、专注,否则会陷入“三角”纠纷。痴情追求可以达到目的。
决策:天资聪颖,性格灵活,具有坚强的意志,对事业执着追求,迎难而进。可成就大事业。喜竞争,善争辩,富有冒险精神,不免带来麻烦,务老成持重,不贪功,以中正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