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一生两次算命:一次算“生”、一次算“死”,都应验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星空回望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晚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既不留在大陆,也未奔赴台湾,而是选择第三条道路——避居香港。
在香港,杜月笙已年近花甲,时代变迁、政局动荡,杜月笙这个帮会大佬此时早已失去了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势力。
加之,晚年的杜月笙身体状况不佳,深受哮喘、肺病等多种病痛折磨,自己常言他是把药当茶喝。
随着身体的衰弱,意志也日渐消沉。杜月笙渐渐迷上了算命,想在在求巫问卜、参详命理中,求得心里安定与慰藉。
杜月笙最推崇袁树珊,以君平之术享誉海内外,他和另一位测字灵验的李栩庵,都推算杜月笙至少还有10年大运,要活到73岁,而且福寿全归。
这让杜月笙多少有些心里安慰,深受病痛折磨的杜月笙听到命相专家说的都是赞美之言,也深知他们“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大佬。渐渐的杜月笙对命相专家当面奉承宽慰渐渐地起了怀疑。
于是,杜月笙做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隔海算命。就是这一次不同寻常的算命,可谓真正算到了“死”字、几乎算准了死期。
这个命数的答案,在杜月笙死后,方自揭晓。杜月笙辞离人间,家人为他清理遗物时,找到了一纸命书,摊开—看,那纸命书上写了那么两句:“64岁在辛卯,天克地冲绝难渡过。”
再一细看,命书上印好有“六月息馆主”字样,馆址则在台湾台北馆前街。得到不久于人世的命书,杜月笙生怕亲友、家人伤心难受,便把命书藏在贴身的衣袋。
杜月笙的长子杜维藩追想这一段经过,眼圈已红、不胜嗟叹。
据杜维藩沉痛的说,他父亲在1950年底,以及1951年初,生命意志极其坚强,对于人生犹仍乐观。
不久,“六月息馆主”那一纸命书来后,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杜月笙已全盘丧失自信,失去了求生的意志。
“六月息馆主”究竟是谁呢?直到1952年5月,杜维藩从香港返抵台湾,探访得知“六月息馆主”姓季,而且是一位“国大”代表。
杜维藩前去拜访,谈起杜月笙的那一纸命书,季“馆主”回答八字确由香港寄来,不过八字上没有写姓名。
他怎想到算的就是杜月笙的命?但人们不禁惊异于“六月息馆主”推算流年的灵验。
说到算“生”,也就是算“生机”、“运道”。这就要提到杜月笙曾向家人提及的年轻时算命的故事。
1921年左右,他还是黄金荣的小弟。一日,他陪黄金荣逛城隍庙,走到九曲桥畔,遇见一个和尚。和尚一把拖住黄金荣,硬要给他算一命。
黄金荣碍于面子,报了生辰八字,和尚细推流年,说以往之事,道今日之境,竟像那么回事。又说黄金荣前途远大名利双收,必将成为名噪天下的风云人物。
一番恭维黄老板乐不可支,掏一块银洋,塞在和尚手里便要离去。
殊不知,那位和尚收好了银洋又一把拉住黄金荣身边的小弟杜月笙说:“你这位小哥,我看你顾盼自若,神完气足,眼看着就有大运来到,一步登天。这位老板,”
他伸手一指黄金荣,又道:“运道固然好,但是你将来的好处还要胜过这位老板不知多少倍。来来来,快把你的八字报给我听,让我来为你细推流年,说得不准,我不要你一文钱。”
当时,虽然杜月笙内心很受用,但他此时只是个马仔,于是立马起了警惕。他对黄老板性情为人,肚量几许,摸了个一明二白。
因此,他不等黄金荣变色,立刻故作怒容,虚声恫吓,指着和尚便骂:“侬阿是瞎脱了眼乌珠,侬知道我老板是啥人?敢拿我来跟老板相比?”
黄金荣听后,颇为满意,挺胸而去,杜月笙则恭驯随同。
隔了一夜,杜月笙心痒难挠,独自一人又上城隍庙,特意去找到那和尚,满脸赔笑,解释昨日不得不作出骂势的道理。
尚倒也是个明白人,立即谅解,话不多说,开始为杜月笙细推运势。
30年后,杜月笙感叹:“可惜我往后再也寻不着这位法师了,凭良心讲,他算命算得真准,推断我往后的事,竟是没有一件不灵验的。”
这就是枭雄杜月笙一生两次算命:一次算准了“生”,一生运势无不应验,从此拉开了一代大亨的传奇人生帷幕;一次算准了“死”,准确算出了死期,也为这个上海滩一代枭雄拉上了人生落下的帷幕。
一代大亨,时势造化而已,时也运也命也!
明朝年间河间府有一个算卦先生,自称半仙,可是他的姓不好,姓什么不好呢,偏偏姓贾,这样一来人们就叫他贾半仙,这让贾半仙很是苦恼,可是没有办法,姓是父亲给的总不能改姓吧!
话说这个贾半仙啊原来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主,好吃懒做父亲生气将他赶出去外面打工挣钱,贾半仙出去了几年回来摇身一变成了个算命先生,自称跟一个很厉害的师傅学了几年八卦道术,如今学成归来帮助乡亲们趋吉避凶。贾半仙呢在街上找了一个地方摆了一个卦摊,旁边立了一个杆子,杆子上扯着粗布写着半仙算卦!
贾半仙卦摊开了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一个算卦的,这让他很是懊恼。因为人们不相信原来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会给人算命,没有人来算卦,贾半仙就得喝西北风,他是心里急得不行。
于是众人都跟着李二区看热闹,李二先是去店里买了纸钱和水果,然后和众人一起去了自家的祖坟,来到母亲坟前李二把供果摆好,然后拿出纸钱在坟前点着接着又磕了头。磕完头以后李二找来木棍翻着纸钱好让纸钱燃烧的更更快一些,这时李二发现纸钱的下面土壤有些松动便用木棍挖了几下,这一挖不要紧,李二突然大喊一声:真的找到了。这一嗓子吓了众人一跳粉粉围过来,只见李二从土里拿出一个玉镯。这下李二高兴地大跳起来,跟来的众人纷纷称奇!
李二找到镯子之后来到贾半仙的卦摊前,贾半仙看见李二微微一笑道:怎么样找到了吧!说完用手去捋胡须,一副高人的模样,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胡须。这时李二当着大伙的面说道:我李二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得罪了您,现在给您赔罪了,您真是神机妙算。贾半仙眯眼说道:算了,看你诚信道歉的份上,此事到此为止。贾半仙虽然看着像世外高人的样子,但是掩饰不住他眼中的得意之色。
此后呢李二逢人就说贾半仙算卦算的准,就这样在李二的宣传下贾半仙的口碑树立了起来。很多人少了东西都来找他算卦,不过贾半仙收卦资却是根据事情的大小来收取费用,而且费用颇高,比如你家丢了牛就收五两银子,丢了鸡就收50文钱,也就是说贾半仙看菜下碟,人们虽然觉得贵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丢的东西比付的卦钱少的太多了,要是找不到赔的就更多了。
说来也是很奇怪,自从李二算卦之后,大家经常的少东西,怎么也找不到,就去贾半仙那里算卦,一算就能找到东西,于是贾半仙的民生也算传了起来。贾半仙呢也是挣了不少钱。
后来有一天呢,街上又来了一个算卦的,就在贾半仙不远处也摆起了卦摊,也扯了一块布上面写着神机妙算真半仙,分文不取。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半仙自称姓甄,可以免费给百姓算卦。自从这个甄半仙来了之后这条街上就热闹了,有好事者让前来算命的人两个半仙都算上一卦,看看谁的准。这天来一个人说自己的牛丢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来求一卦,他先是找贾半仙,可是贾半仙要收五两银子,于是他就来到甄半仙的卦摊前,甄半仙给了算了一卦说去村东的小河边桥下去找。来人
来人于是就到甄半仙说的地方去找,不一会就把牛给牵了回来,他对甄半仙连连感谢。这时人们都对甄半仙起了好感,来算卦都找甄半仙,不找贾半仙了,因为甄半仙算的准而且还不收钱,当然有的人呢有时多少会给甄半仙一些银两,甄半仙有的时候默不作声就收下了,有的呢坚决不要!就这样贾半仙的生意是一落千丈。贾半仙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这个甄半仙是恨得牙痒痒,突然有一天呢这个贾半仙没有出摊对外宣称说要闭关修炼。贾半仙闭了7天的关,然后又出来摆摊,有人笑道,贾半仙闭关出来,又悟出什么本领了?这个贾半仙也不理睬,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就在贾半仙出来摆摊的第三天,一个人急急忙忙的来到甄半仙的卦摊前说自己的闺女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请求给算一卦。来人是城里有名的王员外,家里富庶有良田千倾。
王员外说昨天自己的小闺女出去玩一夜未归,家里找遍了,亲戚朋友也问过了,怎么也找不到!甄半仙眉头一皱掐指一算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迟迟没有开口说话,王员外有些着急,这时李二突然出现说道:这个所谓的半仙根不算不准,不如请贾半仙算一下他肯定能够帮你找到你的小闺女。王员外见甄半仙半天没有回应于是想转身离开,这时甄半仙开口道:请留步,我已经算到小姐身在何处。只是不知道员外信不信的我!王员外急声说道当然信得过。甄半仙瞅了一眼李二对王员外说道:令嫒在向北20里外的一间破庙里。这时李二听到之后悄悄地从人群中退了出去急匆匆地走了。王员外道了一声谢,也要走,却被甄半仙叫住在王员外耳边说了一些话,王员外听的表情复杂惊疑不定。最后甄半仙嘱咐王员外:一定要按他说的去做,而且不能告诉任何人,不然这卦就不准了。王员外面有难色,但是也答应了!
于是王员外回家带上仆人赶上马车向城外的破庙赶去,谁知到了以后却没有发现小姐的踪迹,王员外于是返回来,气急败坏的来找甄半仙算账,说按照他说的地方并没有找到自己的闺女,还一气之下将甄半仙的卦摊给砸了,然后扬长而去。这下众人议论纷纷,甄半仙也不气恼,收拾了下东西回家了。
当天晚上王员外带着仆人悄悄来到贾半仙的家,找了个角落藏了起来。没过一会贾半仙从屋里出来,小心翼翼的查看周围没有人,偷偷摸摸的来的了李二家里,王员外和家仆远远的跟在后面,等贾半仙进去了好一会,王员外带着人破开李二的家门沖了进去,李二和贾半仙没有想到王员外会来,大吃一惊!且说王员外进屋在李二的房间里找起来,在里屋找到了被捆着绳子昏迷不醒的小女儿。王员外抱起女儿对仆人说道把这两个人贩子抓起来明天送他们去见官。李二和贾半仙两人见事情败露求王员外放过他们,仆人们不由分说的将两人捆起来。第二天,王员外就将贾半仙两人送去了县衙,状告他们两人合谋骗人钱财并且拐卖人口,人证物证俱在,县太爷将两人关入大牢。
事后王员外带着重礼去感谢甄半仙,并对众人说出了实情!原来贾半仙和李二两人狼狈为奸,李二负责偷东西,贾半仙给人算卦收钱,两人这样骗取钱财!李二的玉镯就是自己埋在地里,然后去找贾半仙算卦,这都是两人演的一场戏。这样大家就都知道贾半仙算卦准了!自从甄半仙来了以后,贾半仙就挣不到钱了。于是贾半仙和李二两人就商量着做一票大的,绑架王员外的女儿,然后找人看着,王员外来求卦的时候李二在旁边听着,如果甄半仙算到了,李二就去把人给转移了!这样王员外就会找贾半仙算卦,这样可以狠狠地敲王员外一笔。
可没有想到甄半仙技高一筹,他故意说出小姐的藏身之地让李二听到,然后又对王员外说:你这一去找不到小姐,回来以后你要故作生气来找我的麻烦,这样贾半仙看到就会放松警惕,然后晚上跟着贾半仙就能找到小姐了。
众人听到恍然大悟,对这个贾半仙破口大骂,他们不少人让贾半仙算过卦,被骗了钱。好在甄半仙识破了贾半仙并且送进了大牢,真是大快人心。
清代江阴某处有一个中年人,叫郑虎,在当地很有钱,算得上地方首富。郑虎娶了漂亮老婆,即冯氏。两人结婚多年,妻子一直没能生孩子。
很快,郑虎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到了自称“老夫”的年纪。可是,妻子还是没能生孩子。当年医疗技术不发达,人们思想落后,遇到这种情况,都认为是女人有问题,不是求神拜佛,就得再娶小妾。
所以,无奈之下的郑虎,不得不娶了一个小妾。这招果然有效,一年之后,小妾就给郑虎生了个儿子。中年得子,郑虎非常高兴。
这一日,郑虎和小妾正在内屋看儿子。外面来了个道人,敲门要进来,不过仆人却不让他进来,还要把道人赶走。两人吵闹声很大,郑虎听到后,出来看看情况。
看到道人后,郑虎问怎么回事。道人说:贫道乃是山野之人,早就听说过您,所以今天来拜见一下,也想图个大醉一场。只是,您的门人不肯让我进来,不知道是何道理啊!郑虎喝退仆人,请道士进来了。
听道人的话,显然他爱喝酒,所以郑虎连忙让人端来美酒。道人也不客气,斟满一杯,一饮而尽,一连喝了三十大杯,而且毫无醉意。酒量如此惊人,郑虎觉得道人不一般,虚心请教:道长,有什么秘术吗?是否可以赐教?
道人放下酒杯,说:我没有什么本事,只会给人看相,能算出来人贫贱富贵,而且从不会错。郑虎一听,连忙脱了帽子,让道人给自己看相。道人仔细看了很久,缓缓地说:我看了看你,你全身都是俗骨,五官都带着浊气,脸上毛发一寸多长,这是真正的富贵之相。所以,你是个有钱人。不过,你额角处有一股清气,渗入到肌肤里,这代表着饿纹,恐怕你以后不免会过着饥寒的日子啊!最后,你还会饿死。
郑虎听完后,哈哈大笑,说:道长啊,看来这次你要看错了。我虽然不是特别有钱,但是我也不穷啊,别说我了,就是我的子孙不干活,他们也吃不完家产。道人也不反驳,笑着说:富贵贫穷,自有定数,我也不能保证说得都对。
郑虎又让妻子、小妾等人都出来,让道人给她们看相,道人看完后什么也不说。
正看相呢,乳母抱着孩子出来了,道人看到后,大惊,说:破家子!这个孩子,以后会让你财富都成空。刚才道人给自己看相,郑虎已经不太信他,就问道人:道长给看看,这孩子面相到底怎么样?以后日子如何?
道人说:看了这孩子各个部位,他应该是十二岁上学,十五岁考功名,十六岁会成为进士并且做官,而且一路升职,官至翰林。虽然早年发达,不过以后寿命不长久啊!郑虎不明白,继续问:若真是这样的话,应该是克家子啊,怎么是破家子呢?
郑虎并不相信,随口敷衍了,道人察觉后,也不辩解,告辞离去。
由于郑虎并不相信道人的话,所以还是请了名师,教儿子读书,经史子集都有学习。
这孩子确实聪明,四五岁已经能做到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背书很快,识字学习也很快。他十二岁进入了学校,三年后,儿子相继考中了秀才、举人,到十六岁时,这孩子果然考中了进士,并进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成了皇帝的近臣。
不过,从儿子读书开始,郑虎的生意就一直失败。
起初,只是生意亏本,没赚到钱;接着,借人钱做生意的事也没有盈利;儿子进学校时,郑虎的当铺着了火,损失惨重,赔了好几万两银子;儿子考中举人的时候,郑虎花钱买了七条大船,雇了很多人,带着货物出海,不料遇到风浪,船都翻了,货物没了,还死了不少人,那些伙计及家人都去告郑虎。郑虎花了很多钱,卖掉了很多肥沃田地,上下打点,这才逃脱一劫。
而等到儿子做庶吉士的时候,郑虎已经连房子都卖了,一家三人(郑虎及妻妾)租着破房子住着,家中甚至揭不开锅了。
儿年十二,果入邑庠;翁典铺被火,赔累不下数万。越三年,儿举孝廉;翁置洋船七,尽覆于海,诸夥眷属讼诸宫,货其沃产,上下贿赂得免。明年,儿捷南宫,授庶常,迨泥金报至,翁与妻若妾,已僦居败屋中矣。
不过,即便到这时候,郑虎还是不信道人的话,觉得儿子做了大官,可以东山再起,恢复富贵。不料,仅仅半年,儿子死在了任上,除了几本书,没留下任何家产。
儿子死后没有多久,郑虎和一妻一妾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临死前,郑虎也许会记得道人那番话吧。
其实,郑虎当初若是能问一下道人,有没有破解之法,或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当然,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许一切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
本故事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出自清朝沈起凤的志怪小说《谐铎》,没事看个热闹就行,千万不要当真;有心就看看里面的教育意义。
什么教育意义呢?故事的本意,可能只是说读书人有才华,但不可图财,应该多想报效国家,为百姓谋发展,而不是想着挣钱,所以说才和财相克。要想发财,就别有才华(意思是别读书做官);要是有才华,考了功名,就别想着靠做官来财富。
还有就是,即便再有钱,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有钱,遇到大的变故,可能很快就会倾家荡产了,不可恃财而骄。这一点,应该谨慎。所以,故事还算有点教育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