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柱八字当中,一般多以年柱比喻为植物的“根本”,以月柱比喻为植物的“苗枝”,以日柱比喻为植物的“花蕾”,以时柱比喻为植物的“果实”。(请参考上图),按序则成“根、苗、花、果”。将上述比喻延伸之于人命,则年柱可代表人命的“祖先”,月柱可代表人命的“父母”,日柱可代表人命之本身及配偶(夫妻之匹配,如同植物之开花交配),时柱可代表人命的子息(夫妻匹配后生子,如同植物开花交配后结出果实)。
将上述比喻再予延伸,则年柱亦可代表人命的宗族长辈,月柱亦可代表人命的师父、长官或直系血亲的兄弟姐妹,日柱亦可代表人命婚后家庭状况及配偶对方的家庭状况,时柱亦可代表人命的学生、徒佣、晚辈及各人的生殖机能。如果我们再不厌其烦地将上述比喻予以延伸,则年柱尚可代表人命的童年阶段,月柱尚可代表人命的青年阶段,日柱尚可代表人命的中年阶段,时柱尚可代表人命的晚年阶段。
第二节年柱干支的更换
一、有关年始点的争议——干支用来排四柱推人命的理论最初奠始于何人,因已无充分而又确凿之文献可考,故而至今仍是一个谜;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它的创始必在汉代以后,理由很简单,因为自唐代贤人李虚中及宋初贤人徐子平以降:千余年来的命书及命家,均是以立春点(寅月)为年首(即每年正月之开始);而中国乃是从汉代才恢复使用“建寅”历(也是夏代之历法,故建寅历亦称夏历),一直迄今都为后代诸朝所沿用,大约也有两千年了。
然而,汉代之前的秦代乃是使用“建亥”历,建亥应是以我们目前的农历十月为正月,每年自亥月(十月)就须更换年柱干支,故而据此推测,四柱八字的推命体系并非建立于秦代以前,而是建立于汉代之后迄无疑义。按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焚毁许多重要经世文学及科学资料,得以幸免的仅存四书五经与山医命相等非经世之学,据此推论,倘使秦代之前已有八字推命之学术,从无专书问世,然其片言只语的资料必可散见于三代(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家非经世典籍之中,可是由目前之史料显示,
秦代以前之五术界仅盛行卜筮、巫祝、相术、修道及医术等,独缺八字理论之记载,故知秦代以前虽有夏代“建寅”及同代“建子”之历法,而彼时却尚未发明四柱推命学,至于后人所谓的“子平法系源出于战国时代的珞琭子”,恐为穿鉴附会之说。
我们如今继续沿用夏历,虽以立春寅月为年首正月,然而这个“立春寅月”是否就是真正的“太阳年”之起始点则由于近二十余年来天文科学日渐发达,
综合上述诸贤的见解可知,目前命学界对于年的起始点;有分新、旧两种见解,而且尚在争议不止中,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任何一门专业学术或理论,若想更进步完善,更风行久远,那就需要众多有心人不断的去质疑、探讨及修正,但在争议之肘,最好能以客观的立场就事论事,如非必要(譬如对方素行不端或欺世盗名等),当应尽量避免作人身之攻击,庶应纯正治学者之超然素养。
二、年始点的确定
....
③以干支始创之历史背景为由——本讲义开宗明义第一章即已言及,古来命理学者大多认为干支用来记载年、月、日、时乃创始于黄帝时代(道教大辞典则谓干支系传为天皇氏所创,至黄帝时始以干支配作甲子),据闻当时由黄帝命其太监官大挠氏依天地周期造设足用万世而不误的记时符号及历法,遂有今日六十甲子干支流行之滥(通滥外记云:“帝命大挠氏探五行之情,占斗里所建,始作、甲子”),然彼时黄帝尚未统一中原。
④以八字学取真太阳历之推命依归为由——中国的预知理论多达数十种,但其中仅有八字推命学与紫微斗数两种须使用完整的太阳历或太阴历(即年月日时全用),其它像卜卦、筮术、堪舆、周易、手面相、六壬神课、奇门遁甲、五星九星、太乙神数、铁板神数等预知术,有完全不用历法为其理论之要件者(如卜卦、筮术、心易,堪舆,手面相等);有一部分则或仅使用流年,或仅使用月建,或仅使用流月,或仅使用流时,无有年月日时悉备为其理论之要件者,且多以太阴历为主(如六壬、遁甲、九星、太乙、铁板等)。
紫微斗数(简称紫斗或斗数)是以太阴历(即月亮周期)为主要依据,再配合其它星宿的周期而推论人命;四柱八字学则是以太阳历(即太阳周期)为主要依据,再配合事物阴阳的周期而推论人命。斗数学的排列命盘用阴历,年柱从阴历正月初一开始更换,月柱从每月初一开始更换,日柱从半夜十一点(子初)开始更换,时柱的更换与八字学相同,从每个时辰的时头(时初)开始更换。八字学的排列命造则用阳历,不用阴历,是以其年柱理当从“真太阳终始点——冬至点”开始更换,月柱从每月的立节点开始更换,日柱从每日的子正零时(午夜廿四点)开始更换,时柱的更换与斗数学相同,从每个时辰的时头开始更换。
⑤以欧美诸国阳历过年之实证为由——众所皆知,我们现行的“国历”即为欧美之“洋历”,所谓洋历,也就是指“太阳历”而言;太阳历必以真太阳年的始终为终始,亦即以冬至点为年的更换点,所以,按理推论,凡是真正使用“阳历”的国家或民族,其元旦(正月初一)或过年的日期必会在冬至点的前后数天内。
今观欧美诸国,凡传统上使用真正阳历者(非舶来洋历),均在圣诞节(阳历十二月廿五日)左右过年,我们查阅万年历,得知每年日历的十二月廿五日圣诞年节,确在冬至后的五天内(按冬至必在每年阳历的十二月廿一、廿二或廿三日),而其元旦亦确在冬至后的十天之内。
⑥以帝元四甲子中甲年必有甲子月为由——三命通会说:“天地之运,如环无端,运周一元(一过甲子),磨硅之转,独不再始手周十二时,天之运,独不再子乎一元之上,安知其不有一元耶况历元之度,牛斗之爱,岁差速矣!后世之历,各自为据,以求合时尔,古历之法,随世亡矣,安能算而合之今之言甲乙者,必曰实有木气生之,而今日木,明日火,后日土,不亦诬乎!或曰大挠占斗柄而造甲子,必能远溯天地之始,不思古斗柄,止可定十二月,天地初开辟,日月如合壁,五星(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如连珠,俱起于牵牛之初,而后可以定夜半之多至,此乃死法(定法),故孟子以为千帘之历,可坐而致之乙。
是说,我们既知干支用来记录年、月、日、时启基于四甲子,那么,不用说凡是到“甲年或已年”必定会有“甲子月”才对,也就是说,“甲子”月必须属于甲年或己年。然而详观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以立春为年始点之“建寅”月,其甲年或己年并无甲子月,这个“甲子月”须从甲、已之年往前逆推二个月(亦即前一年癸、戊之年的十一月)才找得到;因是之故,若由黄帝历元四甲子之角度来看,真正的“甲”年实应从目前的癸年之十一月正中心点(子正冬三点)算起始称切确。
⑦以专业学术初创之理论未必无瑕为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前诺贝尔奖得主尤里博士(haroldnrey)和他的学生米勒(Sttn—leymilier),曾经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那就是以原始大气合成人工胺基酸,在此实验之前,世界上没有人能确定生命是从“无中生有”还是从“有中变生”而来
再如,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于年少时,曾因坐在树下读书遭到一颗掉落的苹果击中头部,遂道致其日后发明了地心引力与万有引力之理论,进而更于一六八六年陆续发明闻名全世的“微积分法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