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格局”,不能不追溯它形成的历史过程。
对于命学发展史,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自东汉末年至明代中叶,是形成时期;明代中叶至辛亥革命是命理学的深化时期;辛亥革命以来是近现代时期。
在形成时期,出现过两个主要论命模型:一个是唐代中叶出现的李虚中模型。我称之为古法模型。“后世传星命之学者,皆以虚中为祖。”这个模型的架构是年、胎、月、日、时五柱;以年柱干支为主。它把纳音五行作为主要的推演工具。它广泛使用神煞。反映这个模型的代表著作有《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五行精纪》《兰台妙选》等。
另一个是宋代出现的论命模型——徐子平模型,我称之为今法模型,因为这个模型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取消了古法模型中的胎元一柱,构成了现今使用的(年月日时)四柱架构。它把论命的核心从年柱移到了日干;它以正五行替代了纳音五行作为推演工具,并由此形成了十神推命系统;它缩小了神煞的应用。因为徐子平是开创者,故这个模型也称为“子平法”。代表作品有《渊海子平》。
从宋代到明朝中叶,这“古”、“今”两个模型是并驾齐驱。《三命通会》汇集了古今两个模型的资料。然而,明朝中叶以后,今法模型替代了古法模型成为了传统命学的主流,于是进入了命理学的深化时期。
“格”最初就是特定的组合格式。
作为古典模型最初的《李虚中命书》,正文中没有出现过“格”这个名称,但在注文中,有“格”字。它常常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格式。《玉照定真经》也是如此。
到了南宋《五行精纪》,“格”的应用就很普遍了,而且出现了“论贵局”之类。到了明朝《兰台妙选》,则把命局中出现的某些干支具有特征的纳音组合,作为一种特殊的格式,赋予一定的命理描写。书中有“水绕花堤”、“龙跃天门”、“昆山片玉”、“桑柳成林”等上百个特定的格式,蔚为大观。
作为徐子平模型,最初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的徐子平注文中也讨论了不少命格,如“应格之命”、“可作两府之上贵格”,但尚未见到“格局”这个名称。
尝试对格局做出系统归类,南宋徐大升的《子平渊源》或许是最早的。由于今法模型应用了反映结构内部五行生克关系的十神符号,对命造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于是,格局作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八字结构的组合方式,正式进入了命理研究领域。
面对当时命理研究中已有的纷繁的格式种类,《渊源》采取了去粗存精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下“十八格局”。它们是:
1.正官格;2.杂气财官格;3.月上偏官格;4.时上偏财格;5.时上一位贵格;6.飞天禄马格;7.倒冲格;8.乙己鼠贵格;9.合禄格;10.子遥巳格;11.丑遥巳格;12.壬骑龙背格;13.井栏叉格;14.归禄格;15.六阴朝阳格;16.刑合格17.拱禄、拱贵格;18.杂气印绶格。
这里有的就直接以十神名称加以命名,如正官格、杂气财官格、月上偏官格、时上偏财格等,可见十神分析,在八字分析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渊源》取格似乎并不完全专注于月令,例如时上偏财格。但《渊源》还是拉开了格局研究的帷幕。
明代出现了将徐大升编著的《渊海》和《渊源》合并在一起的《渊海子平》。在格局方面,《渊海子平》分“内十八格”和“外十八格”。它的“内十八格”跟《渊源》中的“十八格局”基本一致。其“外十八格”是:
1.六壬趋艮格;2.六甲趋乾格;3.勾陈得位格;4.玄武当权格;5.炎上格;6.润下格;7.从革格;8.稼穡格;9.曲直格;10.日德秀气格(含福德格);11.弃命格(含弃命从财格、弃命从杀格);12.伤官格(含伤官生财格、伤官带杀格);13.岁德格(含岁德扶杀格、岁德扶财格);14.夹丘格;15.两干不杂格;16.五行俱足格;17.支辰一字格;18.天元一气格。
这“外十八格”包括了后来归类为“变格”或“特殊格”的一些格局(如炎上格、润下格、从革格、稼穡格、曲直格,以及弃命格等)。但是,属于一般十神范围内的“伤官格”也被包含在“外十八格”内,可见当时还未有划分格局的明确规范。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鲜为人注意的人物——西山易鑑先生。这里要提到他,因为他首创了“六格”理论。(注:梁湘润先生认为,西山易鑑先生即是与南宋朱熹同时代的蔡元定。据庄圆先生考证,西山易鑑先生为明代《寸金易鉴》的作者西蜀易镜先生。)
《渊海子平》卷三内有《宝法第一》、《宝法第二》两则短文,有这样的记载:
凡格用月令提纲,勿于旁求年日时为格。……西山易鑑先生得其变通,将十格分为六格为重:曰官、曰印、曰财、曰杀、曰食神、曰伤官,而消息之,无不验矣。其法曰:逢官看财,逢杀看印,逢印看官。
这里,把月令提纲(月支)作为十神取格的出发点,并进而归并为“六格”,即正官格、印(绶)格、财格、七杀格、食神格、伤官格。如果把“印”格和“财”格的内容进一步划分,则为正印格、偏印格、正财格、偏财格,这样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属于“正格”或“普通格”的“八格”了。正是在易鉴先生“六格”主张的基础上,明朝中叶的《三命通会》完成了作为今法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字格局系统的定型工作。
可以说,格局理论的形成标志了今法模型的基本完成。于是,传统命学进入了深化时期。《子平真诠》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格局理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境地。
这里还要提一句,《真诠》的“四吉神”、“四凶神”的划分,也可以追溯到《三命通会》所载的“明通赋”:“官印财食最吉,和顺乃良;煞伤枭败最凶,转用为福。”这里还指出四凶神“转用为福”,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二、格局取用
讨论格局取用,常常涉及到所谓“月令五行分日用事”(又名人元司事、藏干深浅等)。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关于它的具体运用,争论也较多。
命理经典《继善篇》说:“取用凭于生月,当推究其浅深。”《玉井要诀》说:“月气浅深,何者主权?”
显然,古人是注意到这个月令之气的“浅深”问题的。然而具体操作,似乎又缺少共同的“分日用事表”。比如,根据《渊海子平》“又论节气歌”,我们可以有下表:
表1:月令五行分日用事(《渊海子平》)
然而,根据《三命通会》“论人元司事”,则为下表:
表2:月令五行分日用事(《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还列出了“玉井”的分日用事。可见对于月令之下具体的“分日”主事,并无确定的看法。因此,陈素庵认为:“旧书十二月支中所藏诸干,俱分日用事,相沿既久,遵若金科玉律,但实理不然。”在具体分析了地支藏遁里的主气、生地、墓地等,他主张:“故论命者必以本支为主,而后及其所藏也。……则各干分日,万不可拘也。”(《命理约言》“看月令法二”)
我们还是看论命的实际情况。
徐乐吾《子平粹言》(1938年)中载有两个命造,一为王克敏(1876-1945),民国政坛要人,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晚年投靠日伪;一为罗姓商人:
命例1:乾造:王克敏(1876-1945),民国政治人物。生于立夏节之前一日。
丙壬壬乙
子辰申巳
命例2:乾造:罗纬东,商人。生于立夏节之前六日。
申辰子巳
徐乐吾写道:“王罗两造,八个字全同。两君皆浙人,分野亦同。以伤官生财为用。看法亦同。王生于立夏前一日,丙火之气已进,司令潜移,当参照四月节气。造化元钥云:四月丙火司权,专取壬水比助,支成水局者大贵。罗君生于立夏前六日正图旺用事之时,柱无甲木,壬丙之气不清。盖四柱虽不见戊己无形之中,自有晦丙塞壬之患,故仅为商人。然丙火时上得禄,虽不贵而富也。王造以壬水为真神,罗造以甲木为真神,进退之间,富贵殊途。”(第434-5页)
这是想具体说明,由于王造生于立夏之前一日,四月丙火之势已经发生了影响,故得壬水真神之用;而罗造生于立夏之前六日,尚在戊土司令之时,需用甲木疏旺土。这出生日期离立夏节气之远近,带来了人生富贵的大差异。
惭愧学人也曾列举了相差六十年的相同八字:(1)乾造:1893年12月26日辰时生;(2)乾造:1953年12月12日辰时生。
命例3:乾造:
癸甲丁甲
巳子酉辰
关于前者的生辰日期,大陆人都很熟悉:这是一代伟人的诞辰。至于后者则无人注意了。惭愧学人指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同样是杀印相生,同样是羊刃驾杀啊?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月令用事五行的不同。前造生于大雪后二十日,子中癸水用事,那么就是纯杀生印之格;后造生于大雪后六日,壬水用事之时,那么杀就不纯,命格也就低了。”(《子平格局命法元钥》第46页)
可见,月令之气分日用事的区分对于具体八字“命格高低”是有影响的,只是我们在一般论命时不加深究罢了。
三、格局转化
按照《子平真诠》格局“善”与“不善”的分类,前者(财官印食)“顺用”;后者(杀伤枭劫)“逆用”。所谓顺用,是相生,比如,官印相生,或财官相生;所谓逆用,是制约,比如,食神制杀,或伤官佩印(即印制伤官)。前者可以称为“保护性使用”;后者为“控制性使用”(黄大陆语)。这是《子平真诠》对于格局提出的处理法则。
然而,对于具体八字的格局选取以及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清初《御定子平》说:“且有正官太多,官多即做杀论,是假杀为权之格也。”(8页)“盖食神多见,即以伤官例论;尤之正官多见,即以七杀论也。”(21页)这里就点明了格局的转化或变通。
拙作《八字命理学进阶教程》(2018年)就谈过这个问题。书中例举了以下章士钊的八字:
命例4,乾造:章士钊(1881-1973),民国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学者。
命造癸水生于卯月,透出乙木食神,为食神格。按食神为善神,格局宜“顺用”处理。然而食神众多,泄身过度,身弱,只能用偏印扶身;同时,用偏印制约众多食神。古书称这种情况为“灵枭得用”。“灵枭得用”者,头脑特别灵活,直觉性强。
其实,章士钊的八字也可以看作是食神数量多了变成了伤官的案例。身弱伤官旺则需要用印(正印或偏印)来制伤扶身,构成了伤官佩印的格调。“灵枭得用”本质上是伤官用印,即以印星为用神。
这里要注意的是,食神是善神。即使数量多了,转化为伤官,从原先宜相生,转变为宜制约(相克)。但是还是希望这种“制约”是“去其有余”,即剪裁去其多余者,而不要损之太多。观此命造,三乙(食神)且当令(卯月),食神旺象;两辛(偏印)通根于丑,而且年柱辛巳,巳中丙火合制干头辛金。这样,枭印的作用受到了控制,正好可以发挥“去其有余”的作用,故命主能够贵显。
这个案例也说明,当八字结构中,某种成分数量过多,以此成分为主导力量的格局会发生转化。比如,官多变杀,食多变伤,正印变枭神(偏印)等。这正是在格局分析中必须注意到的变通问题。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盲人十排歌(天元十脉)”,它对于十神在结构中的多寡以及可能发生的作用做出了某种归纳,也可以作为格局变通的参考:
第一诀---论鬼杀(七杀):一杀是官,二杀恶权,三杀鬼狱,四杀伤残,五杀短命孤雁,六杀儿女无传,七杀丰厚反到王前。
第二诀---论官禄(正官):一官是官,二官是狭,三官是鬼,四官是难,五官牢刑难免,六官死于非命,七官从势反为福贵。
第三决---论财源(正财):一财是财,二财是妾,三财是色,四财是贪,五财聚散成灾,六财身弱当贫,七财从势金玉满堂。
第四诀---论妾利(偏财):一妾娇花,二妾财源,三妾贪欢,四妾孤寒,五妾买身败业,六妾刑狱牵连,七妾成势银海金山。
第五诀---论印绶(正印):一印是权,二印椿萱,三印少决,四印伤残,五印埋儿断后,六印懒惰偷馋,七印势级反到佛前。
第六诀---论枭神(偏印):一枭爹娘,二枭多伤,三枭换祖,四枭凄凉,五枭谋多成少,六枭算进牢房,七枭势成反坐高堂。
第七决---论食神:一食才子,二食吃吃,三食愚肿,四食弱智,五食败业贪欢,六食妨祖短知,七食花红反到治世。
第八诀---论伤官:一伤生财,二伤艺卖,三伤官刑,四伤破败,五伤孤残无助,六伤命挂泉台,七伤泄尽精明得志。
第九决---论比肩:一比仁义,二比争气,三比伤尊,四比乏利,五比离乡背井,六比贫困无疑,七比势强反成名誉。
第十诀---论劫财:一劫情谊,二劫克妻,三劫损财,四劫牢狱,五劫伤人害命,六劫尸骨分离,七劫从恶名霸一方。
四、格局开拓:日支“观察点”
我在“读'懂’《子平真诠》”一文中提到:《子平真诠》代表了传统书房派格局论的巅峰。然而,今天的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命学实践的主要对象,从原来的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层面:士绅(功名)阶层与芸芸众生(百姓)阶层,逐渐随着现代工业化、都市化,转向于大众市民了。属于官贵的八字终究是极少数,那么,如何面对大众,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都市乡镇出现的中产阶级以及“先富”起来的群体呢?
在邢敏芬的《命术逸闻》中“豆腐佬的传奇”给了我启发。它写的是盲师夏仲奇断命的故事。说是1986年,有一个挑担卖豆腐的人到夏师傅家来算命,问他能否明年开一个磨豆腐的作坊。不料夏师傅呵呵笑道:“你呀,将来会成为亿万富翁!……你啊,运气好,赶上好时代了。将来你不用再卖豆腐了,可以干大事业,最后你要搞房地产、酒店,成亿万富翁。小伙子,好好干吧。你从1991年开始发财,一年比一年有钱。”
下面是这位“豆腐佬”的命例:
命例5,乾造:“豆腐佬”,1955年3月17日(农历二月二十四日)戌时生。
这个命例“发财”的依据在哪里?在日主丁火自坐财库——丑金库。命局中有丑戌未三刑,未冲丑,戌刑丑,财库被打开,同时庚金正财透出于时干。事实上,如果把观察点从月令移到日支,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神生财的发富结构了:
图1:“豆腐佬”命例分析
丑库中有食神,有偏财,它们正好分别在月干与时干上透出,构成食神生财的发富格调。那么,为什么33岁前是一个没有文化、以挑担沿街叫喊卖豆腐为生的“豆腐佬”呢?
这就要考虑命局四柱干支运限了。其实,这个八字内部分成了两段:年干支与月干支是偏印夺食的结构,主33岁前的运限。这里的偏印是名副其实的枭,“吃”掉了月干透露的食神,切断了生财的渠道,叫他怎么能发富呢?
然而,八字的另一半——日干支与时干支是食神生财结构,主33岁后的运限,所以进入乙亥运后,机会就来了。夏师傅实际上是抓住了这个命局结构的特点做出预言的。在乙运,1991年流年辛未,是他发财的起点,原因是未激活了局中的未土,冲开了日主坐下的财库,同时库中的辛金偏财透出,克去了乙木枭神,救了月干的食神。于是,食神生财,进财的机缘开启了。至于这个八字发财是否真能达到“传奇”的亿万级水平,笔者是持相当怀疑的态度的,毕竟它不是“财气通门户”发富构造;但“运气好,赶上好时代了”,倒是毋庸置疑的。
再举一例:
案例6,坤造:1945年12月11日酉时生。
此案例引自谢武藤的《《八字深入》(1)。观察这个八字,月令子水正印不透,天干却出现了食神生财的格调。而时干丙食和月干戊财皆从日支透出。因此,日支成了全局的枢纽。取“格”的观察点可以从月支移向日支寅禄。因为寅木所藏的食神、偏财,甚至自身,都透出于天干,故可以以日支来取“格”,就成了食神生财。此命是职业妇女,“不是全靠丈夫的经济来过活的人。”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当八字结构月令之气不能构成“成功”的传统格局模式时,不妨移至日支,以日支为“提纲”,看看是否有与之配合的天干要素,它们能否构成“新”的格局模式?这或许是对传统格局论命理论的一种新的开拓和补充。
这种尝试的基础在于:其一,今人的平均寿命远远高于古人,中年开始创业,或改行、换职场等,已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其二,现代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其行业之广、分工之细、机会之多,已经不是古人能够想象的了。比如过去十多年,在互联网行业,就涌现出许多“富人”来。显然。在汹涌彭拜的经济大潮面前,仕途、官贵已不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标杆了。
自然,按照八字四柱的分布:年月为大;日时为小。在这种认识下,传统格局理论以月支为“提纲”,反映了命造所处气候大环境的“能量”,由此建构了传统的格局模型。相对于月支,若把日支作为“观察点”,其成功的气势和规模则要小多了。而且,在“小我”方面,以富为主。这是必须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