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的精髓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文化的精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气韵”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十分重要的审美元素,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舞蹈集合武术、杂技、戏曲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吸取了其他舞蹈形式的元素,亩构成了内外合一、神形兼备以及刚柔并济的舞蹈特征,这些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这一神韵也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与精髓,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神韵是中国古典舞与其他艺术门类加以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于中国古典舞舞蹈家来说,要借助“气韵”之美将民族的灵魂与个体的灵魂结合在一起,从而舞出灵魂与精神,使得观众更好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

一、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造就了舞蹈的灵魂与精髓

二、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传统艺术包括诗歌、书法、绘画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将气和韵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之中,“气韵”包含了我国哲学中最为基本的元素,与传统艺术形式一样,中国舞蹈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气韵”。

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来说,“气韵”之美讲求内外统一、神形兼备、身心并用。“气韵”之美能够体现出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特征,中国古典舞要求做到“气韵”内外统一,这与我国古代哲学精髓要求的外在与精神的统一是相一致的。比如,《周易》中太极文化具有自身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论体系,中国武术所呈现出来的“气韵”和中国古典舞自身的“气韵”相一致,可见“气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生命之源,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典舞蹈自身的“气韵”之美也呈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现出浓烈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民族色彩

中国古典舞是将我国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核心,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现在哲学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透过“气韵”之美,中国古典舞展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以及中国古典精神,同时还带有显著的时代特性。与我国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典舞能够有效挖掘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品质,从而打造出充满特色的艺术形象,使得文化历史内涵得到再现。

对于中国舞蹈来说,将我国传统哲学的本质与内涵作为基础,同时将艺术文化当成载体,与其他的艺术方式一样,中国古典舞在一次次艺术表达的过程中,用自身的“气韵”之美,将民族的灵魂与个体的灵魂投身在艺术情境之中,借助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情感与艺术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典舞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中国古典舞具备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很多优秀的中国古典舞都是借助“气韵”之美,让观众感受到它的魅力与内涵,同时深深感受到我国民族的精髓与灵魂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为直接、最为直观的呈现方式,通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能够体现出舞蹈者对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其中,“气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与精髓,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造就了舞蹈的灵魂,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现出浓烈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民族色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中国古典舞舞蹈者来说,要争做一个灵魂舞者,借助“气韵”之美将民族的灵魂与个体的灵魂结合在一起,从而舞出灵魂与精神,使得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同时借助中国古典舞感受到我国民族的精神与优秀文化,使得舞蹈艺术得到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唐旭梅.超然逸出,清空曼妙――论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4).

[2]沈婉茹.中国古典舞蹈如何表现气韵之美的探讨[J].艺术探索,2013(3).

关键词: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传统文化图像;当代艺术创作

一.中国当实油画中新古典主义的积淀与爆发

二.新古典主义油画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汲取

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油画在审美趣味上和中国传统审美积淀保持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它拥有了一个广大的欣赏群。国外传统绘画传入中国,在特定的条件下爆发,在中国的艺术土地上扎根塑发展出其特有的中国文化。80年代的油画家们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使在前辈的努力的基础上,更深入研究欧洲油画传统,把油画中的造型、色彩等因素更切实的掌握以期待得到纯正的油画语言,在创作实践中,都会改编创作题材来适应对艺术语言纯正性的探索。许多人把目标转向了本土传统文化的理解。艺术家们善于汲取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能代表中国文化理念的东西根植于油画中,并运用成为使得中国新古典绘画洋溢着中国文化气息,或含蓄,或理性的艺术表现恰好。使得新古典主义绘画一出现就获得了普通大众的认同,这源自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

三.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对传统文化图像的挪用

四.结语

新古典主义绘画作为一种油画艺术的演进而登上照顾当代画坛的。是一股对文化层次上的把握和理解的艺术现象,其引导了对艺术本体的深入思考。在审美趣味上与传统艺术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并将代表欧洲绘画传统的油画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并尽可能实现对中西绘画迥异的艺术文化兼容并蓄。引导中国当代油画在中西融合的进程中蓬勃前行。

[1]余丁.新古典风艺术[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属性;社会属性

作为我国古典舞独立舞蹈形式构建的标志,“身韵”动作是在我国舞蹈长期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无论国家级院校、中专院校或地方学校,身韵都已作为重要的舞蹈教育内容之一。从其自身囊括的五大典型动作也可看出,将动作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体现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受到社会群众的青睐,且使古典舞审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因此,对身韵审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身韵”动作的审美属性

我国自古以来便对龙凤文化极为崇尚,更将整个民族比喻为龙的传人,且用凤比喻重生和希望,如其代表的涅、母仪天下等。这种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中,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舞蹈等方面。其中在舞蹈层面,身韵形态中往往追求龙凤的的圆绕、回转以及蜿蜒等特点,如燕子穿林、青龙探爪,其实质都将龙凤文化精髓融入其中。事实上,古典舞身韵动作中往往也将其他象征性特征体现出来,其在形态上要求立足于传统形神观念,使动作生动性更为明显,如轮和转在风火轮动作中的体现、穿和变在燕子穿林动作中的体现,实质要求动作中注重精气神达到统一,实现形神结合的目标。因此,身韵动作在审美属性上首先体现在形态美方面。

而除此之外,身韵动作的审美属性从动态角度也彰显行云流水的特征。我国传统的动静观如贵柔主静、永恒之动、动静合一,在现代舞蹈中都可作为美的体现,使身韵动作为人带来如云如水之感。从五大典型身韵动作中都可发现,其轨迹路线便依托于行、云、流、水进行描述,而这四方面所体现的便为动静合一,如云、水表现的动静结合,行、流表现相对动态特征。以其中的流为例,在燕子穿林动作中表现淋漓尽致,动作中要求手臂以划圆弧线的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燕子穿梭动作的模拟,整个路线动作中表现出遇上先下、时高时低特点。

三、“身韵”动作的社会属性

四、结论

我国古典舞“身韵”动作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舞蹈形式。从其涵盖的五大典型动作上便可看出,其不仅体现出一定的审美属性,而且将社会属性融入其中,值得现代社会对其传承并进一步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1.直接应用古典元素

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古典元素中的符号、意象巧妙地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彰显出现代美感,还可以凸显出古典美感,同时也能展示出悠久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利用现代科技把古典元素应用到环境设计中,会产生别具一格的视觉特效。在选取古典元素时,要从符合常理的基本点出发,选取一些合理的古典元素,能够突出表达的重点即可。如,上海金茂大厦在设计风格上采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塔型,这一理念与古典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彰显出古典美学的魅力。

2.古典元素的汲取与改进

从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古典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更加突出了现代审美与现代艺术理念,这使得现代建筑蕴含古典美,延续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物一方面表现出了前沿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内涵。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即是将古典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有效结合的典型,其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担纲设计,其设计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苏州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其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了环境设计与园林设计的风格,再利用先进的建筑材料进行建造。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外形来看,其融入了古典艺术形式,从古城的整体来看,其更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形成了具有古典艺术美感的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新馆外部运用了现代几何结构,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其馆内建设也应用了现代构型,让人眼前一亮。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风格矗立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

3.促进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

目前,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从国际文化角度来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设计风格与审美思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也有所变化,由以前的注重现代感转变为崇尚古典美的设计风格。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其文化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古典元素,从而使设计作品一方面具有现代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悠久的历史感,其也是将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产物。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可以提高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使其引领世界潮流,同时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语

0引言

1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概述

2.1身段与身韵

身段与身韵作为戏曲和舞蹈的重要构成,是再现两者精神审美内核的关键。其中,身段在某种意义上可解读为戏曲舞蹈的姿态,是更加美化、精细的戏曲中的舞蹈,通过手、眼、身法等诸多元素的有效配合,确保了艺术上的高度统一性和完整性。某种维度上讲,身段作为戏曲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源头。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典舞将身段素材不断提炼加工并升华,从而呈现出了更为优美、精炼的舞蹈姿态,称为“身韵”。“身韵”与戏曲舞的“身段”相似,是将身体作为唯一的艺术语言,使中国的传统审美在舞者的身体上更加细腻地表现出来。

2.2服饰道具

舞蹈中对服饰、道具的运用是我国传统舞蹈的一个显著特征,服饰、道具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舞的元素构成体系中,借鉴了戏曲舞的众多道具,尤其以“剑”“水袖”为代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器械舞,以达到“以身带剑(袖),以剑(袖)练身”的目的。其中,“剑”本身具有一定的攻防意识和技击本色,形成了进退起伏、灵活多变的身法,刚柔并济,对身法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将剑法精髓与舞蹈表演相结合,同时保留其共性,突出舞蹈艺术特点,刚武、健美的审美印象迎面而来;而水袖最突出的特点是“反衬劲”用力,如“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之美,其千变万化的身体律动,给人出其不意的视觉审美享受,将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塑造得淋漓尽致。

2.3融入体现

“古”为古代传统之意,是历史的积累与人类智慧传承的结晶。“典”为经典、典范之意,是典型与代表的凝萃。“古典”二字统筹二者,传承经典,呈现高尚典雅格调的审美情趣。而“古典舞”,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历练中久久积淀而成的具有经典意味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它以“古典”为其内在精髓,以其“民族性”为最鲜明特征的舞蹈文化一族。古典舞具有传统性、典型性,是一个国家民族舞蹈艺术之精髓。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它吸纳借鉴多种舞蹈元素,受到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民俗礼仪、审美理念,以及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融集了各种传统舞蹈艺术风格之大成的完美体现。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经过长期积累,以戏曲舞蹈为基础而形成的。欧阳予倩在《一得余抄》中写到:“它那鲜明的节奏、优雅的韵律、健康美丽的曲线、强大的表现力,显然看得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风格,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没有的。”

当然,以上这些皆属所谓的外在鲜明的“源”,作为有浩瀚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传统舞蹈,其内在深沉的“源”自然要寻其中国传统文化之根。顺延着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脉络逆流而上,究其根源是在中国文化的发生期周代《易传》的太极图示中。《中国文化大典》中曾详细说明:“太极作为《易传》用语,是中国古代哲学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图作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之象征,以一个简易的图式概括了中国古典舞的表象与内韵、外延与内涵。从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到动律特征、从运动轨迹到发展规律皆渗透着太极图示的深层内蕴。它是中国古典舞最为内在深沉的“源”,是中国古典舞探究其精神之本源的内蕴,是古典舞日后如何延流的内在文化支撑。中国古典舞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基础,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舞蹈都无法比拟的,是中国古典舞内在精神之象征。

二、相反相成、二元圆合即中国古典舞动律内蕴之所在

华夏民族重天道人伦、,讲求中国古典哲学“广大悉备”的中和。而西方哲学所体现出的那种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灵魂与肉体、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等强烈的矛盾和二元对立,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中似乎都得到了相应的统一融和,亦或是说相反相成的二元圆合。

闪烁着华夏智慧的《易经》包含着丰富的阴阳协调、互补互充、互施互化、彼此融汇里生成太和境界的思想。事物规律的最高境界表现为一阴一阳的对立运动。乾为阳,坤为阴,阴阳相合,万物生成。两仪相逢,则二元圆合。生生不已,以至无穷。相反相成是中和的形态,结果非裂变,而是导向圆融。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1]世间事物皆包含正反两极,同时正反两极又相互依存且相互转化。阴阳互动所形成的生生不息,是圆融状态的延续。

相反相成、二元圆合的辩证思维方式本身亦体现为一个圆形,首尾相接,有往亦有还,正反相和,反反而返,思维模式呈现出一种回旋的“圆”,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舞旋转所遵循的运动轨迹。中国古典舞的旋转从起至终、一正一背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圆形轨迹,首尾相合中体现出中国古老辩证法的思维痕迹。所以说,一切艺术形式都不是一种凭空的臆想,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如欲试图探究一个艺术形式的本质和其动作形式所形成的规律,必将首先探其民族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的内在因素,探其本、溯其源,以求研究的深层次性以及真实性。

三、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圆之美、圆之尚、圆之艺华夏民族是很偏爱这“圆”的,无论何处,无论何事,这“圆”的妙处尽皆体现。其实,骨子里都是渗透着中国古代艺

四、中国古典舞旋转蕴含的哲学意蕴

(一)“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

明代朱载育在《乐律全书六代小舞谱序》中曾经提出“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6]的精辟论断。“众妙之门”原为老子语。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曾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讲的道,不是我们平常理解道的初始词汇的意思,老子认为的道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本原,而这里的“妙”应为“道”玄虚无限的含义。“众妙之门”则是指进入认识最高境界的大门。运用到古典舞的领域中应是“转”为超凡精湛的技术技巧,是舞蹈艺术中的“众妙之门”,精髓所在,是中国古典舞的“道”。认识了转就认识了舞蹈艺术本身。“转”包含着“变”的意味,“变”是舞蹈形式美之核心。而“变”实则为“动”,是动的另一种体现。而“动”也正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正可谓是“转者,众妙之门也”。朱载育把“转”概括为中国舞蹈的“众妙之门”,将其看作是中国舞蹈的美学本质与核心理念,也是从哲学的高度对舞蹈艺术形式的理论概括,对今天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仍有指导作用。

(二)蕴含在“转”中的中国古代宇宙观

中国人从宇宙天体中体味其循环往复、动转不居的圆的运动。而中国古典舞“转”的概念、“转”的动势和其圆的轨迹无疑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关于生生不已、运转不息的宇宙循环论的发展观。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天体的学说主要有三种,“昼夜说”“盖天说”和“浑天说”。据《晋书天文志》的记载,“盖天说”[7]出自“周髀家云”。在《周髀算经》一书中,“天”是圆形的,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倒扣着的盘子。在这个新型的宇宙结构里,宇宙呈现出斗笠盖于扣盘上的形状。“浑天说”则认为,“天形穹隆如鸡子,幕其际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8]。作为“浑天说”的代表东汉科学家张衡曾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上,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载水而浮。”[9]由此可见,“圆”为天的形状,正如转的运行轨迹。天体之圆动周转,非凭倚外力。正所谓“凡圆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天机,则动非自外”[10]。所以说,天体本身的运转非外力驱使,而是发自于内在的流转无碍的生命之韵律。这也正符合“转”的运动特点,是发自于内力的自转,形成其“圆”形的运动轨迹,圈圈萦绕体现出循环往复、动转不居的宇宙精神。“转”以动为性,动也正是天道永恒之特性。这就是中国古典舞旋转所蕴含的关于宇宙天体循环周转、生生不息的宇宙循环论的发展观。

(三)“转”体现出的中国古代伦理观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其中的“礼”“仁”观被认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根本要素,“礼”在于寻求社会关系的和谐有序,“仁”则在于寻求人伦关系的合理规范,以致“中和”境界。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表现手段,具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是既有“技”又有“律”,既有“形”又具“韵”的民族风格浓郁的技术技巧。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技巧的追求,同时更是技巧民族性、艺术性的体现。从中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艺术观念,是古典艺术精神的积淀。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立面建筑性格

引言

就像时尚的黑色短裙一样,新古典主义永远都是一种流行。优雅的柱子,美丽典雅的浅浮雕,令人惊异的神话人物造型——这一切动人心弦的建筑和装饰主题就是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元素。从高雅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与雕塑中汲取了灵感的养分,新古典主义在近3个世纪以来长盛不衰!新古典主义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复兴古代的艺术形式为宗旨,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但仍可以很强烈的感受传统的历史遗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

新古典主义不但保存了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艺术规律,秩序均衡,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修,简化了线条,典雅得以保留,新的意识形态参合,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花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高雅和谐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名词,宁静的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新古典主义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的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

一、立面造型与建筑性格

二、举例说明新古典主义建筑立面设计手法

宋钧官窑遗址造一个玻璃的罩子,将遗址整体的保护起来。

三、新古典主义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排斥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崇尚古典柱式,恪守古罗马的古典规范,以此作为建筑艺术的基础。

总体布局、建筑外立面造型强调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究对称。常用半圆形穹顶统帅整幢建筑物,成为中心;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三段和纵三段式的立面构图形式。

强调建筑的美在于局部和整体之间以及局部相互之间的正确的比例关系,把比例看作建筑立面造型中的决定性因素。

在建筑立面造型上追求端庄、宏伟;

参考文献

【1】丹一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万书元.新古典主义建筑论【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55—59.

【3】戈蒂娜.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中国和西方【J】.华中建筑,2005(5):26-28.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newChinesestyle”isastyleoftheChineselandscapedesign,thecoreissueof

whichishowtoskillfullycombinethemodernelementswith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elements.Basedo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elementsofpoems,bystudy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classicalChinesepoetryandChineseclassicalgardens,thisarticleextractstheessenceofChineseclassicalgarden,andappliedintothe“newChinesestyle”landscapedesign.

Keywords:landscapedesign;classicpoetry;newChinesestyle;ChineseClassicalgarden;courtyarddesign;ChenhuiClubofChengjiangCounty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共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7.

关键词: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居住区;景观;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传统园林意境融入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打造和谐共生、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1.解读传统园林意境

1.1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传统园林意境的核心。在传统园林意境中,崇尚“天人合一”的景观风格,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例如,我国很多古典园林都依山而建、依水而居,将山峰和水景纳入到园林景观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1.2展现自然

在我国传统园林意境中,自然元素始终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充分领略自然之美,体会天地之灵秀。例如,我国大部分古典园林都利用奇松怪石和瀑布喷泉营造景观,体现自然的鬼斧神工。

1.3诗情画意

园林与文化密切相连。在古典诗画作品中,很多都受到园林景观的感染和启示;而在传统园林意境中,也充分体现着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2.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

2.1寄情山水、顺其自然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吸取传统园林意境的经验,本着“天人合一”的原则,将自然风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让小区的建筑群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例如,西安曲江华府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就充分利用了自然优势,构建“蓝脉”与“绿脉”纵横交错、有机结合的优美景观,将整个园区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了可休闲、可娱乐、可观赏的良好栖息环境。

2.2空间布局、曲径通幽

空间布局是设计师无声的语言和无形的画作。在传统园林意境中,擅长利用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手法隔绝空间,合理布局。在现代园区景观设计中,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手法,并合理进行改造与利用,实现空间和景致之间的相互辉映、相互融合,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境。例如,在万科第5园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借景和框景的手法,一方面,利用“画框”风格的门窗框住花草、山水等自然风光,展现自然“画作”;另一方面,利用镂空墙体和延伸手法,将远处和近处的景致连接起来,实现空间的拓展,打造“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绵延美景;再比如,香山81号院利用植物、假山、水体等景物进行空间分割,将建筑群分成若干层次,实现“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2.3元素利用古典氛围

2.3.1山石。传统园林意境中以水墨画为灵感,利用丛石层叠创造了诸多山石杰作。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要素,展现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例如,香山81号院中多处都设置了假山喷泉,展现了园区浓郁的古典风情,打造了园区独特的靓丽风景,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2.3.2花木。花木是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起着或主题、或映衬、或点缀、或抒情的作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元素,并将其与生态保护、文化宣传等现代功能结合起来,起到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作用。例如,西安大华曲江公园世家的小区中,就利用灌木、鲜花和竹子打造“植物墙”,在隔绝空间的同时,美化景观。

2.3.3匾额。匾额、对联、字画等是传统园林意境精髓的提炼,同时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到园林意境中,二者相互映衬、完美融合。在现代居住区中,也可以利用这一要素,为景观设计增添“点睛之笔”。例如,万科第5园中利用竹子、美人蕉和芭蕉等植物打造了小型风景区,为居民营造恬淡悠然的美好意境。有的设计师提议在这一风景区外悬挂书写“清竹园”的匾额,不仅传达竹子所代表的清高、淡雅的意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对风景进行突显和点缀,二者相互映衬,相映生辉。

2.3.4亭廊。具有古典风格的亭廊,是传统园林的象征,将古典亭廊融入到现代园区中,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生活,为他们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也能够提升园区的文化内涵,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曲江华府比邻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是古典文化包围之下的现代园区。在居住区利用亭廊等要素,能够实现现代与古典的融合,远景与近景的衔接,打造居住区独特景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元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是独特的,我们中国文化久经未衰,实在是因为它有太多迷人和宝贵的地方。近几年,一批新生代音乐创作人和歌手开始向民族音乐找寻灵感,将中国的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流行音乐。

一、何谓“中国风”

“中国风”,按字面上解释,即有中国特点的音乐风格。关于“中国风”音乐的定义,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音乐人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也有人说:“中国风”指的是于2005年开始兴起的,以周杰伦、王力宏、陶为代表的,以R&B音乐风格为主,在创作手法上强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作品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能引起听众民族审美心理共鸣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风潮及其音乐作品。

二、“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情结

1、“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情结

“中国风”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歌词中包含中国古典文化。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莫大的异曲同工之处。

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的周杰伦,可以说是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他的作品如:《东风破》、《青花瓷》、《兰亭序》等,都被大家所熟识。其中《东风破》的歌词:“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歌名本身就是词牌名,而“离愁”、“古道”、“思念瘦”等充满古典意象的词语更是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极力渲染了江南雅致淡然的景色,构成了极具画面感的内容。可以说,古典诗词是“中国风”音乐在歌词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2、“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传统戏曲情结

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流行音乐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音乐形式,当传统的戏曲因素出现在流行音乐中时,会让我们有种怎样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具有“台湾Babyface”美誉之称的陶,将传统歌曲重新编曲,赋予经典歌曲全新生命力。他将京剧“苏三起解”编成一曲《Susan说》,当中还将“苏三”成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新词,更值得留意的是,陶在此曲的间奏中加入了用假嗓模仿京剧“苏三起解”的片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让人们在瞬间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心灵震撼,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意境。

3、“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民族乐器情结

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当代流行音乐习惯以西洋键盘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音乐为主,而“中国风”音乐掺夹使用了传统的乐器,使中国韵味被积极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而且独特的音乐表达。

周杰伦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旋律优雅和缓。乐曲中将琵琶、二胡、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当做伴奏。以《东风破》为例,歌曲中首先用钢琴演奏四个小节来揭开序曲,加入MIDI模仿的扬琴来演奏和弦,二胡独奏在歌曲的间奏处作为连接,琵琶也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出现,歌曲尾声使用钢琴,与前奏遥相呼应。从表面来看,传统乐器在歌曲中的作用也仅仅是点缀、辅衬,其实,它起到的真正作用是渲染气氛、画龙点睛。

4、“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历史典故情结

陶的《susan说》,以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为蓝本,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歌词,将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著展露无疑。周杰伦的《乱舞春秋》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王力宏以昆剧经典戏曲《牡丹亭》为主题,重新诠释以《在梅边》唱出新声音;五月天以《西游记》的故事出发,谱出《孙悟空》一曲;中国内地歌手薛之谦则至少引用11个历史典故完成歌曲《钗头凤》。

由此可见,“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可以不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是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历史,学习中国文化,挖掘精髓,表现在大众传播的歌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5、“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意境情结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重要体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周杰伦的《青花瓷》似乎诠释的透彻,悠扬的曲调和水墨风格的唯美画面,组合成了独特的意境,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一曲《台》:“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渗透着无边的惆怅,情景交织,成了绝美。

三、“中国风”流行音乐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可以如此和谐的融为一炉。但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存在,确实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1、“中国风”流行音乐弥补了流行文化的缺憾,它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将传统的东方文化、古典的西方文化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人们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了大众的社会文化需要。

2、“中国风”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充分表达了中国的民族气派,让人们产生出一种积极的民族情感。

“中国风”流行音乐是向着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前进,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说:“中国风”不是对中国元素的简单拼贴,而要贯彻能够切入中国人心灵的中国精神、中国气血!从古典中汲取精华,由传统中得到提升,在通俗中得到流行。当传统与流行,历史与现代,古典与通俗完美结合的时候,华语乐坛一定会有更加出彩的表现。

[1]刘锡梁.我国当代流行歌曲民族化概论

[2]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

[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4]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像出版社

THE END
1.心理专栏“尽力就好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越来越觉得在一段关系里 能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格真的太重要了 我希望你喜欢的是纯粹的我 而不是我为了迎合你而去修饰和伪装自己的样子 你喜欢且愿意接受 就继续在一起 不喜欢且无法忍受 就各自分开。 来源|一只猫与六桶鱼 心理专栏|“尽力就好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c3MjA4MA==&mid=2247533784&idx=5&sn=8827515a413e597ae8301307518ce7cf&chksm=f871039503a7b76a26bea8d44b7ad7c7c10a45a06ad645a3d6f94a709d0657d3d7c237c0ae3f&scene=27
2.卡萨活佛转化陈晓旭中阴身全程实录师:顺其自然吧! 陈:真想让他到您这里来。我既然在这里,我会好好调整我自己,我想听听您讲 的经。 师:不用调整自己。佛法修行与佛法修行的境界是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不是 做作,不是勉强,不是压迫、逼迫自己非要形成一种什么形式,而是自然而然的。 https://www.wang1314.com/doc/topic-14447664-1.html
3.顺其自然的爱情是什么意思顺其自然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不强求、不操控的爱情。感情是人类最柔软的一面,它像一片细薄的羽毛,在生活中轻轻地飘荡。而当我们谈及感情中顺其自然时,它似乎隐含着一种深刻而美好的理解。顺其自然,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需求。当我们顺应自然的发展https://m.51dongshi.com/eedfrcedsgggc.html
4.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更可以用于感情表白上,当然,用于感情表白时通常的意思是:算了吧,请放弃。顺其自然用于感情时,通常https://edu.iask.sina.com.cn/jy/3x1pQVojApr.html
5.恋爱中的顺其自然的意思是什么!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如果被动的那一方不积极的采取措施来展示自己的优点,亮点,而是认同了对方顺其自然的说法的时候,那这段感情的相处就比较消极了呢,能不能走到最后一步就是一个未知数了呢,基本上两个人的相处状态就激不起内心的那种激情了呀 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局面的两人,绝大多数可能对此https://wen.baidu.com/question/435985078778110412.html
6.感情的事顺其自然的经典句子关于感情的经典句子说说心情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只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告诉自己就顺其自然吧!https://bbs.openke.cn/thread-453276-1-1.html
7.梦见梦见自己在飞是什么意思梦见梦见自己在飞意思是什么梦见梦见自己在飞是什么意思 梦见梦见自己在飞意思是什么 1、出行的人梦见自己在飞,建议快去快回无事,慢了或变更则不利。 2、怀孕的人梦见自己在飞,预示生女,头发稀疏。防流产。 3、恋爱中的人梦见自己在飞,说明等职业固定之后婚姻即可成。 4、本命年的人梦见自己在飞,意味着顺其自然如意吉祥,处事有诚信心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058609.html
8.头条文章最后的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吃也不得安宁,睡也不得安宁。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所以我们才需要一点出世之心,顺其自然,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要苛求结果的完美。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4705144261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