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演员究竟有多少种打开方式?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骨朵对话了两位替身演员,试着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还原一下替身演员的生活。
一个文替演员的六年
25岁的薛怼怼入行六年,大大小小参与过十七个剧组的拍摄。2017年夏天,薛怼怼陪同学去外地做跟组演员,参演了一部网络大电影,非科班出身的她从此踏入了影视行业。
跟组演员同群众演员的工作内容往往没有太大区别,饰演的通常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但跟组演员对形象和演技有一定要求,而且也要向casting部门投递简历才有可能获得机会。通过后跟组演员需要驻扎在剧组,吃住行都由剧组承担,直到自己戏份结束。
相较按天结算的群演来说,跟组演员要求更高,也相对稳定一些。
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对她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忘而又开心的经历,“《烈火英雄》是我从接触这个行业以来,第一次深深爱上的一个剧组。”
那些鲜活美好的记忆是支撑着她继续往下走的精神动力之一。其后,薛怼怼又陆续出演了《封神三部曲》《我是余欢水》《大江大河2》《繁花》《中国乒乓》《爱情而已》《孤鹰》,继杨紫之后又解锁了Papi酱、辛芷蕾、孙俪、周雨彤、谭卓的替身。
在给艺人当替身的过程中,她对艺人路转过粉。“当Papi酱替身的第二天,她在洗手间门口主动和我打招呼,后来有一个多月没见,我在路边挠蚊子包,她也超级热情地过来sayhi,还不停地担心我会不会因为要替她而剪短发,像姐姐也像朋友一样。”
近期,薛怼怼在《爱情而已》里给周雨彤当替身,她笑称:“替身的工作就是戴周姐的帽子、耳环、手表,穿周姐的衣服、裤子、裙子,不要太羡慕。”但她也会吐槽,在《爱情而已》剧组拍摄的时候,由于深圳的高温暴晒,时刻想辞职。
做文替的这些年,薛怼怼的工资绝大多数时候都控制在四位数,疫情严重的时候,也经历过数十天剧组不开工,只能在房间里不停看剧。疫情结束后,她的工作机会也并没有增多。“在这个行业底层的人,一直处于寒冬之中。”
“我觉得当演员的希望太渺茫了。”对话的尾声,薛怼怼这样告诉骨朵。显然,替身演员和她想成为的演员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
初入武替江湖
李沐风今年22岁,来自河北沧州,目前来横店三个月,做武替演员一个多月,在待播剧《相思令》等中做过武术替身。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李沐风自小练习散打,身边的朋友也多少有点武术基础。“空翻套招儿这些武替必备动作,从小和朋友比划比划就会了。”
武替并不是他来横店的第一选择。“我本来是特约演员,只是刚来横店这边的时候资源少,不能每天接戏,又有武术底子,所以考了武行证。”
特约演员指的是电影、影视剧中的小角色,通常只有几句台词,但同没有正脸的替身演员相比,显然是有天壤之别,许多跟组演员的职业生涯终点就是特约演员。
对于怀揣着演员梦的横漂们来说,有台词、能露脸的镜头很重要,哪怕只有几十秒甚至几秒,李沐风也会提前两天酝酿情绪,查历史资料,写人物小传,希望能尽可能准确地诠释角色,播出后能被人记住。
李沐风工作照
相较之下,不露脸的武替对他来说就只是谋生之举了。
横店2021年9月出台了武行特技演员考核制度,武行的特技演员需要先考武行证,持证才能在剧组里工作。武行证考核项目包括体能、反应与套招、威亚术语等科目。李沐风对骨朵说,对他这样有底子的人来说,这些考核项目很轻松,他只准备了三天就通过了。
李沐风介绍,业内一般把武行称之为特技队,横店一共有十二支特技队,他们若想接到武行戏,需要去这些特技队报名。“这些特技队其实也相当于干了经纪的活儿,再加上他们本身也有一批全职武行,横店这边的武行戏都被他们包了。”
剧组里的武行工种目前主要是跟组武行戏、主演武替,跟组武行戏一般是两拨人对打,或者一堆人配合主角挨打,而主演武替除了要熟练武术套路外,对替身演员的身形相似度往往也有一定要求。李沐风告诉骨朵,武替一般一个月低价一万起,若戏约不足一月,则按天计算,有武行证通常一天400起步。
“替身演员对我来说就是很普通的一份工作,干多了会无聊,而且没有演戏的感觉,当演员最起码的追求就是能在影视剧里露脸表演,我肯定是更愿意接特约戏的。”李沐风这样说道。
但现实的需求往往会让他低头。6月底,没有戏约的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三天没戏了,慌的一批。”不久后,他就接了一天武行戏,并感慨:“在剧组跑戏的感觉真舒服,没跑戏的这几天跟渴了三天一样。”
李沐风朋友圈
这样的急迫,既是基于对演员事业的真心热爱,或许也与这一行当的普遍焦虑有关。
替身演员,前路在何方
对于薛怼怼和李沐风来说,替身演员当然不是职业的终点。
当问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薛怼怼告诉骨朵,“这几年一直都有考虑转幕后,做导演助理,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可以接触到很优秀的人,学到很多东西。但一位靠谱的导演实在是太难找了,所以还在探寻。”
而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李沐风,显然对演员生涯有更高的期待,希冀能有更多露脸的角色,在荧屏上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时刻。而他的武术功底,也确实为他带来了更多可能。
很多一线动作明星,如洪金宝、成龙、张晋、吴京等,都出自武行替身。今年4月份成龙主演的《龙马精神》,致敬的就是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龙虎武师(香港武行叫法),吴京在该片中客串,说老罗(成龙饰)做了一辈子武术替身,想给这样无名的幕后英雄留下属于自己的镜头。
但影片里,饰演成龙女儿的刘浩存也说过:“你们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成龙曾感叹,“以前的动作一定是要由真人来完成,现在电脑虚构出的CG人物也能做出非常漂亮的动作,甚至比我们的真动作还厉害。”技术的发展当然对武替演员的安全有极大的保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武戏演员们的生存空间。
演员刘宇宁在直播间提到打戏部分时也表示,打戏拍摄复杂又耗时,成本高,而且很多观众根本就不喜欢看打戏了:“看剧这个东西,其实打戏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打戏这个东西上较真,说打戏不行,那你就去看叶问呐!”
回到替身演员这份工作上来,有人将其视为演员的影子,有人将其看作赶拍摄进度的“工具人”,有人把它当作逐梦演艺圈的起点,也有人只是将它视为一份普通的工作。有无数的普通人投身其中,他们或许突围而出,或许被埋没,正如世界上其他工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