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从来不相往来的人,就凭一个墓穴,就能白头到老,这又是何等的荒诞?!
近日,广西财经学院因学生们表演了一支名为《殙》的街舞,在微博出圈了。
殙,是个多音字。读hun(一声)的时候意思是未立名而死。读mei(四声)的时候意思是气绝。
而这个舞蹈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轰动,是因为它讲的是“冥婚”……
身着嫁衣的女孩正梳妆打扮,满心欢喜地等待出嫁。直到迎亲队伍到达,她看到新郎是一具冰冷的男尸。女孩被吓得想逃,却被父亲抓回狠狠推向夫家。
她倒在地上,被一群人围着,最后被活活勒死……
先不说这样的题材算不算三俗,但是这个舞蹈背后的意义远远要大于这个舞蹈本身。
在拜堂时,旁人不顾她的拼命挣扎、反抗,将她活活勒死,并与“死”新郎葬在了一起。
凭借着超高完成度和表演张力,震撼了无数网友,似乎,你能感受到新娘的绝望:
自以为是的文明社会,现实却让人不寒而栗。
阴婚,又名冥婚、鬼婚。指的是与死人有关的婚姻仪式。
在汉朝以前,阴婚便已出现。由于阴婚耗费社会上的人力、物力,毫无意义,曾予禁止。
《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但此风气始终没有杜绝。民间的阴婚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活人与尸体的阴婚:女死男娶称为“娶鬼妻”,男死女嫁称“抱主成亲”,且女方不得再次婚嫁。
而现在,阴婚的另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即尸体与尸体的阴婚,也有称“配骨”,或者“配阴亲”。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的姚平教授,通过对唐代冥婚墓志、敦煌冥婚书仪以及唐代小说笔记中有关冥间结婚和离婚记载的分析后指出:
“到了唐代,对冥婚持鄙视态度的传统似乎忽然烟消云散。不仅正史、墓志铭、唐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冥婚的记载,连唐代的文物遗址中也有冥婚的痕迹……冥婚似乎已被唐代的各个社会阶层所接受,并成为一时风尚。”
关于冥婚历史的研究非常多。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等地,都有冥婚习俗,都有大量的资料记载。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冥婚、杀女结阴亲,已经是过去式;而这些年来,冥婚,其实非常普遍。
广西大学生们的《冥婚》,表演的并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活人婚姻看意愿,死人婚姻看价钱。
被卖去配阴婚的女性,就像是用作交易的货物。
这看起来荒诞至极的旧时代习俗,正在恐怖上演。
2016年夏天,河南某地,老杨的老伴去世后下葬在自家耕地旁,因为他想平时下地的时候多看看她。她老伴走的时候53岁。
坟墓主体外围磊砖,拢土成包。老杨和家人经常给妻子换花圈,并把一些吃的放在坟前。
结果,到了2017年6月1日这天,老杨来到地里干活,像以往那样看向老伴儿的坟墓,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花圈的位置变了。
这个小小的细节使他暗生疑窦,他来到坟前,发现花圈下的土换过了,骤雨新落,坟墓仿佛新坟初立,出现了微微的塌方。
老杨立马感到不对劲,他决定挖坟,以看看老伴儿的遗骨。结果挖到一半,他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
妻子的尸体不见了。
老杨惊魂未定,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恐惧告诉自己:妻子已经去世了,已经走了1年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死不能复生,不过,难道妻子没死?
老杨胡思乱想间,觉得自己应该报个警。
结果真相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妻子的尸体被人偷了。
她被人夜间从土中挖出,被人背着连夜离开中原,北上华北,卖入河北、山西,或者陕西。
为了完成火化指标?为了拿去做城里人的什么实验?老杨想不通。
结果,买主不为别的,只为将妻子的尸体“另嫁他人”。
这就是“配阴婚”。
去各大网络平台搜一搜“阴婚”二字,除了各种诡怪传说,你还可以看见很多真实报道的案例。
阴婚催生的悲剧,远比想象的严重。
还记得那个被丈夫、公公、婆婆长期虐待致死的22岁的山东女孩方洋洋吗?
洋洋的悲剧要追溯到她的母亲杨兰。
当年,洋洋的叔叔在火车站捡到走丢的有精神障碍的杨兰,因为哥哥方天木还未成亲,于是杨兰就成了方天木的妻子。
后来就生下了洋洋。
19岁那年,她嫁人了。出嫁那天,洋洋化了妆,穿着新娘嫁衣,在婚礼上笑得很开心。
那时候的她白白胖胖的,1米7多的高个,160斤的体重。
可谁曾想她结婚那天也是她一脚踏入了鬼门关。
洋洋嫁到张家之后,婆家听信她曾和别人流过产无法生育的传言,就开始以洋洋不孕为理由虐待她。
不给吃饭,挨打是常事,寒冷的冬天,在屋外罚站。
在非人的折磨下,洋洋在去年1月31日不幸去世,死的时候全身布满伤痕,体重只有60斤。
医学上的鉴定是:在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受到多次钝性外力作用,导致全身大面积软组织挫伤死亡。
洋洋到底遭受了多少罪,只有张家人知道。
父亲去世,母亲有精神障碍,娘家没有可以帮助她的人,直到死她的事情才被披露出来。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还没有等到火化,可怜的洋洋又被卖掉做了阴婚。
多么讽刺,即使她死了,还要被榨干最后的价值。
洋洋的凄凉,折射的不仅是中国底层女性的悲剧,更是深植文化土壤的思维,行为方式,婚嫁习惯。
野蛮社会,原始社会,女性才会成为交易品。
奴这个字,在古文中,是一个手脚被锁住,跪在地上的女人。
5千年过去了,难道女性还要被当成交易品吗?
女性,还是奴吗?
王勇是山西临汾市某医院的员工,他曾说过:
“将女尸火化是最大的浪费。”
他所在的医院太平间里,女尸极少。
因为女尸往往“供不应求”,有年轻女孩病危的消息传出,马上就会吸引十几个丧子家属争抢,谈好价格后,女孩一去世就会被拉到男方家里完成阴婚。
女孩还没离世,男方家属就在盼着女孩去世。有时病危的女孩突然痊愈,男方家属可能还会大发雷霆,骂女孩怎么还活着。
所有人都盼着女孩快点死,好促成交易,人性的阴暗难道不让人害怕吗?
阴婚,带来的是无尽的恐惧和人性的扭曲。
尸体像稀缺的商品那样被争抢,哪怕入土还得担心被盗。
有需求就有市场,阴婚逐渐形成黑色利益链。
2016年,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冥婚调查显示:
高质量的女尸可遇不可求,15万以下连骨头都买不到。
尸体被明码标价,年龄、“新鲜”程度、相貌、家庭背景等都直接影响尸体定价。
年轻漂亮的、刚病死的、家庭条件好的女尸,价格可达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可想而知,巨大的利益背后,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没有那么多自愿配婚的女尸怎么办?盗尸,这背后隐藏一条"阴婚"市场上从需求到交易的隐秘链条。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生命秩序里,充满着对人性的消解和碾压。
是的,一个人的生死,不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关乎“家族的未来”和“生者的体面”。
因为,在阴婚的说法里,貌似逝者如果孤单下葬,那么家族的后代里,就会横生光棍,这种较为荒唐的关联性,让人感到可悲和无奈。
但是,对于死去亲人的纪念,是要建立在先让活着的人过得好的基础上。
不能将莫须有的死人的快乐,建立在活人的痛苦之上,不论是让年轻少女守寡,还是盗窃尸体,让活着的亲属惶惶不可终日。
但凡一种习俗危害到社会,就应该被摒弃。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浸染,诸如“算命”、“巫术看病”、“配阴婚”等等封建思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还是很有市场。
所以,要想彻底杜绝这种封建文化糟粕,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