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关键,绝对不是努力韩信一个人

决定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里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他对所做事情的热爱程度。兴趣和热爱才是驱动一个人保持长期主义、不断挑战困难、穿越周期的最大动力。

人们常说,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反人性的,要忍受孤独,要经受别人的指指点点,要接受前进道路上常态化的挫折,总之,那绝对不是一条能够给人舒服感受的路。

在混饭吃的过程中,他又会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这个人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净干一些不靠谱的事,废物。”

“奇葩”的标签和早期的韩信是紧紧黏贴在一起的。

在淮阴人的认知中,兵法、战场、拜相封侯,这些宏大的场面是离他们非常遥远的事情,人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总是天然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

如果韩信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肯定会在这种极其紧张的氛围中怀疑自我,进而放弃这条路。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成事,就是他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相信,走一走,歇一歇,同时也总怕别人不理解自己,陷入各种解释中。

但韩信的做法却是,将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和事全部屏蔽,完全沉浸于学习中,即使饿得只能到河边去钓鱼,蹭漂母的饭吃,也对自己选定的路深信不疑。

这就是一个人成事的最关键要素:要足够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一个人很容易放弃,就像你做生意一样,如果总是不赚钱,只出不进,你光是凭借相信还是走不了多远的,因为心力也是有上限的。

要想真正将一条路走到底,最重要的条件是,你得对所做的事情足够热爱。许多时候,人们是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追求富贵才做一件事情的,当努力得不到回报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放弃。

但是,如果他对所做的事情足够热爱的话,那么一切问题就能都解决,因为,兴趣和热情会持续补充心力,驱动他前进,即使暂时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关系。而且,悟透一个知识点可能还会让他兴奋好几天。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许多人都是因为足够热爱才在所在领域中取得了成功。

韩信也是如此,饥饿和人们的非议从来就没有浇灭他对兵法的热情。胯下之辱就是最好的说明。

热爱,让韩信可以毫无压力地接受屈辱。同时,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

在读《淮阴侯列传》的时候,笔者总有一种感受,就是韩信这个人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局面都会足够冷静,从不会受情绪的左右而影响自己对局势的判断,这是他在淮阴的时候已经养成的习惯,他在钻过屠户的裤裆时有多淡定,那么他在指挥大军作战时就有多安静。

一个人只要足够安静,能量就会全部聚焦于大脑,助力当事人作出最优的决策。但前提却是,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练成心外无物的功夫。

总结起来就是:寡言、心静、笃行。

同样,霍去病能够取得封狼居胥的成绩,也是因为对战争这件事足够热爱。如果他对战争没有兴趣,是根本不可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的。

名将也需要热爱持续赋能。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王阳明的一则故事——王阳明和弟子去爬山,弟子们刚开始时动力很足,很快就将师父甩在了后面,但不一会他们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但反观王阳明,他却是一点累的迹象都没有,很轻松地就登上了山顶。

对于弟子们的疑问,王阳明也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一个人如果用享受的状态去做一件事情,完全专注于当下,那么做事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结果是,每次都能很轻松地跑完五公里,全程很轻松。

完了笔者又在想,这个经验是不是可以复制到所有事情上,于是就在碰到困难的事情时也是以享受的心态去做,结果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终于相信,驱动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力量就是两个字:热爱。热爱不仅能够产生持续的动力,而且能够使人心无杂念,保持心外无物的状态。

同时,一个人的思想足够干净,智慧也就随之而生。

苏东坡生前就参透了做事的秘密。在去世之前,朋友在一旁反复叮嘱他,“你可要使劲念叨去西方极乐世界呀”,但苏东坡却只是说了四个字:“着力即差。”

事情你一用力,有时候反而会变了形。

这就是老子为什么不强调“努力”这个概念的核心原因,因为努力需要足够的能量支撑,当能量耗尽之后,事情也就达到了其上限,不会再有新的突破,甚至还会被人为毁灭。

曾经听到有人聊起过科比的事,说科比在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在赛场上驰骋,这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呀。其实大家都不懂科比,科比在那个过程中其实是在享受,享受这一挑战人生的过程。

这远远要比单纯的意志力更能赋予一个人足够的能量。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事,都可以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做,这样就不至于让自己心里有巨大的压力,能够专注于当下,也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就是当皇帝这件事,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雄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政治这件事是足够热爱,所以就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政治。

但李煜这种选手却完全是将皇帝的重担看作是一种压力,毫无挑战的兴趣,再加上处于乱世,所以就果断躺平,将命运完全交给老天。

历史上像李煜这样的角色其实多了去了,他们想享受皇权带来的快感,但是却极力避免这个职位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就造成了政务荒废的恶果,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典型。

可见,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产生讨厌情绪,动作就会变形,结果就会不受控。

所以,要想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就,首先就得热爱,以享受的姿态去做事情,这比单纯的努力更容易拿到结果。

而且,这样还更容易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当一个人忘记自己达到无我状态时也更容易产生心流,能够保证有高质量的输出。

什么事情都是分段位的,做事情的态度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无我、无为的状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所向披靡。

THE END
1.孙子兵法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所以他只有快速变穷我看到了孔子讲的“忠”,对企业的忠,对使命的忠,对事业和员工的忠,这种人,才配称为真正的企业家。 这个宇宙的定律是,只要您没有放弃努力,您的事业就不会倒,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三年,也就是很多人会倒在三年以内,这种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耐力,没有信念。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0544150505848834
2.员工心态范文8篇(全文)但是人不知恩,无以为立(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出自《搜神记》)。所以还是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学会感恩。 1、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动力。(因为感恩你的父母,所以你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因为感谢老天给你一个好儿子,所以你努力工作,让小孩有最好的生活保障………) 2、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ng5nmd4.html
3.读书笔记摘自:《让成长带你穿透迷茫》俞敏洪有些磨难一定要自我回顾并且避免再犯,同样的坑,最好不要重复跨进两次。 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内心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 1 人生方向选:决定你一生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 跳出“穷人思维”的坑 一个人思想不丰富,只愿意待在同一种环境中或者同一种状态下,不思进取,不加努力。 https://blog.csdn.net/dkjkls/article/details/84190335
4.个人书摘(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书评在HR看来,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公司破产倒闭)之外,一个人只有在一家企业呆3年以上,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洞见。在这三五年中,每个职场新人都要面临这些挑战一(1)试用期能否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团队,决定着能否顺利转正。(2)适应期是否懂得与人协作、与人为善,决定着这个人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88327/
5.一语道破天机——醒世名言这些人最容易不努力就获得成功。 c05 如果你在生活中是一张无足轻重的小牌, 你就要寻求进入某个序列。 一个成功序列的最后一张牌, 胜过失败组合中的头一张牌。 c06 一条裤子破了一个小洞,你把他送到缝纫店: 店主补好了收你的工钱,这是卖手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28/19/1265674_749509069.shtml
6.兔斯基兔斯基(Tuzki)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生王卯卯(MOMO)创作的一套动画表情形象,后被时代华纳公司旗下公司特纳中国收购,成为其旗下核心IP。它是一只由简练黑白线条勾勒而成的眯眯眼兔子,以幽默睿智的语录和夸张搞笑的肢体动作红遍网络。兔斯基表情图现已从桌面即时https://baike.sogou.com/v89203.htm
7.卡萨活佛转化陈晓旭中阴身全程实录论点来看,应该有数不胜数的人去了西方才对呀。但这么多的人都去了哪里啊?竟然 没有一个是“乘愿”再来者?为什么来不了?要问一问啊?再说了,如果一句佛号就 能成的了。那念佛机应该第一个成。因为它可以不吃不喝不停的念最多。如果一句佛 号就能解决问题,释加牟尼还讲什么八万四千法啊?直接一句佛号岂不https://www.wang1314.com/doc/topic-14447664-1.html
8.人生的理想与目标(精选6篇)我所要强调的是,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这四种理想中,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并列的,而是有所区别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所以我们说的要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崇高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zrsd4cr.html
9.阿里土话(2019最新版)全收录,生猛又走心!高绩效HR我们希望,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美好,不是因为阿里有多强大,而是因为每一个看似力量微小,却总是期待世界变得更好的阿里人。 14 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很多时候,我们除了看见,还需要相信,这个东西叫信念。绝大部分的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很少部分的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阿里人永远相信未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82859.html
10.[石树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托尔斯泰说:“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正发生于其中。”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讲:“哲学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它虽然不是烤面包,但作为道德的力量,却决定了一个人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这些道理并不是全社会都能接受,一些人囿于短视、趋于功利、重硬https://www.yueyang.gov.cn/yyswdx/24389/24392/content_598256.html
11.王阳明心学有了这种体验,心性本来的大智慧就能显现出来,就能正确对待人生所遇到的困难、穷达、毁誉等问题,做到洒脱于心,不为这些东西所纠缠,不是一味地去抱怨环境,对抗既成的事实,而是一心修德进业,把它们作为改变自己、成就自己的契机,进而实现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 https://www.sr4g.com/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