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就是讲变的,中国哲学变化的观点非常突出。天地万物无时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国的哲学是赋予这种辩证思考,这是《周易》创立的传统。
易之为书也
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
大家都知道《周易》这部著作是我们中国经典中的经典。它是培育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理性思维、生存智慧等等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应该说是超越群经,所以汉代以后在六经里面这个《易》就提到了首位了,是六经之首。那么《周易》作为这六经之首,和后来的叫做三玄之一。玄学所依据的主要的材料,就是三本比较玄妙的书,一部就是《道德经》,一部就是《庄子》,一部就是《周易》。
《易》,我们讲到《易》,“《易》以道阴阳”。那么这六经当中这五部经典都是人道的内容,只有《周易》这部经典,它是讲阴阳的。《周易》里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叫“兼三才而两之”。我们讲三才之道就是天地人,天道、地道、人道是《周易》里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它的视野超越了人类社会,它还有一个自然界,天,还有地。所以《周易》这部著作又是中国古代的科学的萌芽在里头。
这个“爻”就是符号,《周易》最基本的符号就是阴阳两爻,阴爻阳爻。“爻”是什么意思?“爻”就是《周易》里面讲“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爻它是效法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的,“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所以它讲“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就是六爻,代表了什么?代表了整个的宇宙空间——六维空间,就我们说的前后左右上下。一个卦就是一个小世界,它具有完整的大世界的所有的信息。大家看这八卦,这是最早出现的符号。这八卦是象征整个宇宙当中的八个最大的象,叫八卦之象。所以《周易》这部书,它就是对天地人的,从外在的模拟到它内在的这种抽象所形成一种认识。
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
它不管怎么复杂,它形成两大派,一个叫象数学派,一个叫义理学派。象数学派就特别强调象的外在的形状形容,于是就产生对象的文字的描述,《周易》里叫卦辞,卦象卦辞。《周易》讨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言象意”它是通过“言象”表现,这个“意”是看不到的,但“言”和“象”是比较具体的,所以《周易》义理学派的产生,就是不满足于只是看“言”和“象”那些表面的东西。所以《周易》要从根从根源上讲,古人发明算卦、卜筮,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认识外界、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断的深化,不能停留在一个阶段上,我们今天人类的认识还在深化。所以《周易》说到底,就性质讲,它是一种认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了解。通神明类万物,就是人的精神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周易》就是帮助人们去认识客观世界的。
后来对《周易》的解释,儒释道三家形成了儒家易、道家易和佛家易,这在经典里面很少。《周易》的“易”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变易”。所以古人认为《周易》这部书就是讲变的,《易经》就是“变经”。“易以道阴阳”,阴阳意味着是探讨事物的本质本性,所以它最大的性质是认识易理,或者叫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周易》在六经里,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原点,甚至以后的文化历史,或者是精神史,或者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等等思想史,一直是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是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最能代表中国人智慧的东西,我们到近现代就把《周易》说成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了,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式的百科全书。
经典也是这样的,没有一个绝对的解释是对的,它都要有一个变动,叫做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一切都从变从易。所以我们怎么看《周易》,就是涉及到《周易》的这个性质,它是由卜筮演变到象数和义理。所谓象数也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归为自然科学,一个到民间变成数术,这两个东西。数术基本上多半都是糟粕。不能把学问当技术,把学问当技术不行,在我们的古代叫“转识成智”,知识要变成智慧才行。
《周易》的基本结构,应该就这两个部分,符号系统,一个是文字系统。起源和时代都不同,最早的就是符号,没有文字,这个符号就是八卦。那么文字系统就是这些卦辞和爻辞,每个卦都有一个卦辞。所以《周易》就是讲变的,中国哲学变化的观点非常突出。天地万物无时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国的哲学是赋予这种辩证思考,这是《周易》创立的传统。
刚柔交错
天文也
文明以止
人文也
一个就是在《周易》里面,“文明”这个词,“人文”这个词都是《周易》里第一次出现的。几千年前我们就有“人文”的词,这古代“人文”这个词和今天“人文”这个词是一样的,一样的意义。《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文,以化成天下。”文明的含义就像山下有火一样,咱们《周易》里的人文的含义就是——祛除黑暗,带来光明;祛除愚昧,带来文明。和我们今天讲的人文类似,就是一种价值理性,高扬价值理性。中国文化以《周易》为代表的这种“人文”的这种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今天有价值有意义。
第三个,《周易》最早提出“保合太和”,就是我们讲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个理念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穷变通久”的适变哲学、“日新之化”的更新理念、“均调天下”的社会关怀、“夕惕若厉”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八个在今天都有用,都是我们今天缺少的,未来也需要的。我们今天读《周易》是要读出这些东西,而不是学会一个小术——算卦。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真传统,真的传统,大家共同去发扬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