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就全世界而言,在星汉璀璨的古老文化中,如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玛雅文化、两河文化、希腊与罗马文化等等,因种种原因,有的早已中断,有的或遭摧残而出现较大断层失去光泽。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连绵不断,虽也几经跌宕,却从未中断,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实践中,也不断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就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在全社会掀起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那么,我们要问,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何又要矢志不渝地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呢?

一、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认为,当前至少有六大原因,足以激励我们来弘扬传统文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与前进动力

世界上大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人口多的国家有十几亿人,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只有800多人。但是,哪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热爱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几乎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心存温情和敬意,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恰恰是在中国,在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灿烂历史的中国,在曾经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国,国人在认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

一百多年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却造成几代中国人数典忘祖,对传统文化无知无畏、充满偏见、麻木冷漠。

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传统与现代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就应该立足于现实去积极主动地吸收和改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支持。传统绝不会成为一种思想包袱,而是一种思想财富;绝不会成为一种阻力,而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对传统怀有先入为主的敌意,把传统与封建落后、愚昧保守联系起来,不能正确对待传统与现代之间薪火相传、赓续不断的内在联系,那么传统文化在这些人眼里,就必然会成为一种沉重的思想包袱,成为社会前进发展的巨大阻力。

其实,一百多年来,在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纠缠于中国传统文化是精华多、还是糟粕多,纠缠于如何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上。我的看法是,不管你是官员还是老板,学者还是白丁,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心存温情和敬意、尊重和认同。这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对待自己民族文化的最起码心态。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有了传统文化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不尊重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不可能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的。我们不能做那种“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的蠢事。

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根脉、丢掉了灵魂,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何谈成长与壮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同时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象征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为可怕。一个民族,只有找到自己的民族根脉,才能泽被子孙万代;只有找到自己的根基,才能把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只有找到自己的文化源头,才能辨清发展方向。中国人的心灵家园,首先应该由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来填补,然后才去有选择地吸取外来文化。如果抛弃传统文化去搞全盘西化,那样的话,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没有根基的现代化。无论中国经济发展到何等程度,我们都不应该丢弃传统文化这个根本。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外来文化一样,同样面临着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不“化”,就无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要“化”,就无法回避悠久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逻辑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实现这“两个结合”,才能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在实现“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是一个“吃”掉一个或一个“化”掉一个,也不是二者合而为一,而是各自都朝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现象。

(三)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资源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的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资源。

(四)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思想保障

(五)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我们生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号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张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主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远的不说,2020年初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最集中体现。

(六)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当前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深刻反省中提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走向理性、平和的反映。那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又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呢?

(一)“优秀”的内容是什么

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具体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深层动力和总体精神。《周易》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永远前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坚韧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兼容并包”“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统一的宽厚胸怀。

这些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思想内容,都具有普世性,是人们比较公认的、能够取得大家共识的内容。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着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支撑着中华民族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素。这些积极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对于这笔文化思想遗产,我们要继承,要弘扬,要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所用。

(二)有待我们“讲清楚”的内容

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辨析,是弘扬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即:“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而言,“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讲话,体现为四个原则,即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

我们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哪些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哪些是糟粕。直到今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甚至还有一部分内容,尚未为我们所理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是需要我们共同来发掘、来挖掘的内容。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重点部署的首条任务就是:“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即“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

在今后的传统文化研究中,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梳理清楚:

可以这样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没有“讲清楚”而有待“讲清楚”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这些内容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三)需要转化与发展的内容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无论是拿今天的完全否定古代的、古代的完全否定今天的,还是拿西方的完全否定中国的、中国的完全否定西方的,都不是“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不适合现当代的因素,不能做简单否定,要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当前、面向未来,对这部分文化的内涵进行当代解读,补充、拓展、完善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其得以转化与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弘扬传统文化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避免的倾向

当前,国内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已经逐渐兴起,对传承中华美德,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文化日益“热”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倾向,需要注意纠偏。

(一)弘扬传统文化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要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仔细甄别。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残余的内容。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级观念,任人唯亲,唯书唯上不唯实,男尊女卑,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反对竞争,轻视效率,等等。

其次,要坚持专门研究与普及推广相结合。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一方面,专门研究是普及推广的前提基础,通过专门研究对古代思想作出新的解释和选择;另一方面,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普及推广主要面对几个层面的群体:一个是少年儿童,一个是领导干部,一个是企业管理者,还有一个就是社区街道乡村中的广大群众。每一个群体都应当有大量的传播者和普及者。

最后,要注意普及推广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时,是原原本本不加变通还是加以现代改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前些年,有些地方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经典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保留原典为好,今人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自有取舍分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根本不用替今人担心,我们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前,我们再次迎来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好机遇,中国共产党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应牢牢把握住机会,真正体现出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发扬光大者。

在中国,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会迷失方向;传统文化这个老祖宗同样不能丢,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本,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不能忘了本,丢了根,失了魂。

(二)“传统文化热”应避免的几种倾向

伴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热潮在全社会的兴起,我们也正在经历一场“传统文化热”。较之以往,这场“热”似乎“热度更高”,扑面而来,势不可挡。从民间到官方,地方到中央,媒体到学界,大家都在谈论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但是在这种氛围中,也存在一些偏离正常思维的观点和行为,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1.要警惕“传统文化热”中的复古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

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这种思潮,必然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弘扬、复兴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那种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大搞复古活动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那种在各种场合大肆宣扬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拯救人类危机的说法,也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种极端的倾向,就是认为只有彻底批判和否定儒家思想,才是当今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这两种极端观点的错误,就在于看问题绝对化了。他们遵循的逻辑就是:要么A、要么B,要肯定A就必须否定B。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2.要警惕以传统文化为幌子,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

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传统文化热”以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销声匿迹的封建迷信及神秘主义活动又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卷土重来,各种风水、姓名、堪舆、算命等“学”甚嚣尘上。有些人用种种封建迷信活动来预测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的未来命运。有些人假借科学之名,以“信息咨询、社会服务”为幌子,招摇撞骗,败坏传统文化的名声。我们知道,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态如何,变数很多,用一个死公式套,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社会中确实有很多人,譬如在广大农村、甚至城市,还有相当一些企业老板和某些党政领导干部,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误把封建迷信的东西当作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些人眼里,《周易》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对《周易》感兴趣,其实是对算卦感兴趣,出现“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怪现象。

3.要警惕借复兴传统文化之名,行谋求经济利益之实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省、每一市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现在很多地方,确实有历史文化复兴的势头,各种各样的艺术节、文化节、名人节此起彼伏。但是,我们仔细考察,这些文化复兴的背后无不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是变了味的复兴,是借古人之名发财。譬如有的寺庙,里面的和尚都是当地村里的农民。早上八点,他们骑着摩托车,到了寺庙,换上和尚服装,开始上班了;下午五点,该下班了,脱下服装,点上一支烟,骑上摩托车,飞驰而去。这和复兴传统文化有关系吗?不但没关系,甚至完全是歪曲和糟蹋了宗教文化,是完全借历史文化遗产之名,行赚钱和敛财之实。再看看全国不少城市花巨资兴建的一座座“仿古”品、赝品,似乎这些假冒的东西可以替代古迹、古建筑。殊不知,这些假货与千百年中流传下来的古迹相比,没有意义,没有承载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它们是各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下所建立的经济和旅游开发项目,这些谋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和做法,与我们复兴传统文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4.要警惕以传统文化为幌子,抵制和排斥西方思想

文明不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东方有东方文明,西方有西方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中国的俗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方有东方的优秀文化,西方有西方的优秀文化,都是各自的历史凝结。在对待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在世界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今天,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和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我们应该有大国的胸怀,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如果借用传统文化盲目抵制西方思想,本身就是对自身传统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文化自卑的心理在作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我们没有必要把西方文化看作是洪水猛兽,而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它。重要的事情是在当前我国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首先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大胆地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不断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那种借弘扬传统文化,抵制和排斥西方文化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THE END
1.周易经典:测字算卦的奥秘(测字算命术语)周易经典:测字算卦的奥秘(测字算命术语) 改变人生,为什么你的财运迟迟好不起来,婚姻迟迟没有着落,官职发展停顿,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一个成功人士最喜欢的网站,【崇道命理网】app,一款最专业的佛,道,周易大师专用的全网独家周易软件,内部有周易资料,起名系统,黄道吉日系统,八字排盘,奇门遁甲,等等诸多实用系统,更有权威https://www.ffxlzx.com/welcome/artview.php?id=45809
2.八卦预测之读卦技巧什么是转太极呢?就是当你说完了一个“主题”后,还要说其他的事情,就要转换太极点。也就是问什么事情,就在卦中找与之相对应的卦;想测什么事情,同样是在卦中找与之相对应的卦。我们知道,一个卦取出来后,要预测整个人生的信息,预测的内容丰富多样,如果不转换太极点,那就无法预测啦。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12/34989057_1141708456.shtml
3.30句简单实用的算命口诀,流传千年,命理入来自乾三爷命理30句简单实用的算命口诀,流传千年,命理入门者收藏!1、凡是女命,阴历二十三生人,大都婚姻不顺。【V:jiuhe225】#姻缘测算命理八字合婚感情流年大运冲克婚姻##八字算命、风水、起名、择日##手相看相面相婚姻感情问题命理运势#2、鼻子上有痣,易破财,并且对应阴部也有痣。3、八字癸亥日出生的人,永远存不下钱。4、天干https://weibo.com/1202495001/P4S8B2qmU
4.算命的让写一个字,他是在不知道情况下怎么知道写的什么字呢?是否有不用想,他也知道你写的那个字应该是什么。这样因为算卦先生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很多事情他也是有https://ask.zol.com.cn/x/16113274.html
5.头条文章那么「偏财」处于四柱不同位置时,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意象信息呢? ※偏财」出现在哪里,都会把温和与人情带到哪里 ?当「偏财」出现于年柱 ⑴当它出现在年柱天干的时候, ①大多都表示出生在一个温馨富足的家庭中,并且父亲这个顶梁柱,对你的影响时很大的,他如果个性温和且重视人情世故,那么你大概率也会得到遗传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35776943636938
6.算命的人会给被算的人使坏吗,算命的人会把你的事告诉别人吗没什么依据。 当然没有必要了,算卦的这个不说,就说她和别的男人走了,你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找她的,她都不爱你了你找她干嘛?你爱着她的突然要你放下当然是很难的,痛苦和思念只是和忘记的过程。时间会帮助你忘掉她。 知道别人生辰八字能使坏吗 知道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就是知道他的所有信息,宇宙中就能找到这个命魂https://www.tai26.com/yunshi/123061.html
7.各位姐妹们,我想问一下有没有知道算卦是啥意思捂脸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看一下你自己的一些情况吧,主要是自己觉得好的话,其他都没什么问题。https://www.mama.cn/ask/q98323222-p1.html
8.出马怎么自己出八字算命被出马仙知道了生辰八字5、被出马仙知道了生辰八字 出马仙算卦的几种方式被出马仙知道了八字,出马仙出马仙曦煜风水命理精通办公室风水取名挑日子合八字等都会的。Q6仙家算命真的很准吗?您好!仙家算命在我们古代的时候都被定为。现在更不能相信这类人的话了。批八字和出马仙哪个更可信(批八字和出马仙哪个准)吉日土,易被个人主观https://www.16757.com/ysh/bazi/4023.html
9.关于算命背后种种你不知道的事都进来看看吧因为习惯事事依赖算卦的人,容易被不好的控制,因为这就是你的漏洞,它们要控制你的行为,只要控制你的占算结果就可以了。 大部分占算的人,本身没有修行功力,自身业障一堆,很容易被灵界控制,刚开始给你些灵验,让你相信,久了就会迷进去。 很多不好的事情,本身是有机会改变的,但说出来了就点破了。因为你去算命,https://www.douban.com/note/613616370/
10.关于算卦的冷知识你真的知道吗一说起算卦,人们可能想到的都是街头摆个招牌,带着个墨镜就开始胡说八道。 事实上那些基本上都是算ming,这里就要说明一下,算卦和算ming是两个概念。 算卦的范围基本上集中于一件事,算的会细很多。 算ming的范围集中于这个人一辈子的事,算的是比较大概的,没有那么细。故而需要生辰八字这些东西,另外,不要轻易给https://www.jianshu.com/p/d7a1099e7317
11.欲把金针度与人:三分钟周易卜卦简明教程(上)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 ,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和互卦重叠起来,便成为 ,水山蹇卦,于是我们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图示之即: 好了,理清以上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算卦了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2273617.html
12.张宝英郭惠兰:桃花庵·盘姑(全剧)在那门外边算卦卦卦带灾- 奴好比梧桐凤良伴不在- 奴又比那鸳鸯侣谁把俺拆- 奴好比芙蓉镜掩了光彩- 奴又比那孤山鸾鸣声悲哀- 为奴夫我懒把那鲜花戴- 为奴夫我懒上梳妆台- 为奴夫我茶不思我饭也不爱- 为奴夫我昼夜的不眠常等待- https://www.meipian.cn/50v6d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