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
”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
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
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
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
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二、原文
1、与君上(领导)如何答对才能不失误?
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
谓之瞽。”
语译:
2、孔子认为富贵了之后应该做什么?
原文: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解读:
3、小人出错一定会怎么做?
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解读:
三、附加题
1、你所知道的《易经》?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何谓从政四恶?
原文: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子思
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有一次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这
个人,说:“他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辆车。”卫国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的时候,有次
征税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才用人,就好象木匠使用木材,取其所长,弃
其所短;因此一根杞梓合抱的良木如果只有数尺腐朽的地方,好的木匠是不会弃用的。现在国君处在战乱
之世,选将才却因为二枚鸡蛋而弃用一守城大将,这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国国君向子思一再拜谢说:
“我接受你的指教。”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举荐贤能,使百姓信服!如果
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当然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讨论:lo这个案例体现了《论语》中什么思想?
2、此案例对我们在职场上有什么现实意义?
二、原文:
1、你迷茫过吗,怎么解决的?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孔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错?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周公认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百姓?
原文: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1、孔子为什么说宰予不孝?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
其父母乎?”
2、什么样的事情容易说到,不容易做到?
原文: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第三课时
婆媳和睦
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
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
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
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
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
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
媳妇这样的事。
其实人与人之间,你对我不好,我就也对你不好,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
互相伤害,只能加深和激化矛盾,产生怨恨,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遇到矛盾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
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平心静气的和善的把问题说清楚,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
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会被“化干戈为玉帛”的。
讨论:1、这个案例体现了《论语》中什么思想?
2、此案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1、孔子怎么样来评价师与商?
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
2、通过每个人所犯过错的类型,能知道什么?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原文“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语译:
第四课时
冯舌头的故事
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城有位养马的冯老头,老人育有一子,爱传闲话爱吹牛,外号“冯舌头”。
一天,冯老头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马厩里的几十匹好马就由冯舌头来照料。他拍着胸脯说:“爹,
您放心,有我在,马饿不着!”开始,冯舌头还给马匹按时喂草料,后来,他便溜到书馆听书去了。半个月
下来,几十匹马都瘦得像小毛驴。
这天,马厩里来了一位黑脸大汉,要买马。他瞅着一匹黑马,上下打量一番,摇了摇头,说:“马是好
马,但太瘦了,你是不是没照顾好?”
冯舌头说:“我每天给它加五次料。”
大汉又问:“你这马跑得快不快?”
冯舌头道:“我的马跑得可快了,即便临死之前,一眨眼也能跑六丈!”
黑脸大汉被逗乐了,从怀中掏出十两银子,爽朗地说:“这匹马我订了,这十两银子是它的草料钱,要
勤加玉米和麦子。等到马养肥了,我再来取,那时另付五十两银子。”但是你要知道: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
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冯舌头非常
高兴:这年景,人都吃不上玉米和麦子呢。
这匹被黑脸大汉看中的黑马,俗名“尖嘴驹”,脚力极好,跑起来不知疲倦。冯舌头开始给尖嘴驹喂玉
米和麦子,后来他买来粮食,二一添作五,拿出一半自己吃了,另一半用一些枯草料拌着给马吃。这种养
法,尖嘴驹岂能增膘?后来这匹马生了病,眼看就要死了。说来也巧,这时黑脸大汉来了,瞅了瞅瘦成骷
髅的尖嘴驹,长叹一声:“你要把马喂死了!”
冯舌头急了:“马是我们家的,喂死了也不关你的事。”
黑脸大汉道:“我已经把它买下来,钱都拿来了,这是五十两。我说话算话,你也得说话算话。当时,
这样说的,你的马临死之前也能一眨眼跑六丈远,现在能吗?”
冯舌头这个后悔啊,脑门上的汗都出来了:“我是说过……”
黑脸大汉说:“大丈夫一言九鼎,说话要算数!”
冯舌头急了,走到尖嘴驹面前,弯下腰来,两膀子一晃,一使劲儿,竟然把尖嘴驹抬到了肩膀上。虽
然尖嘴驹瘦得皮包骨,但再瘦也有三四百斤。冯舌头竟能扛到身上,可见其有神力!
冯舌头额上青筋凸出,一咬牙,竟然在院中跑起来,虽达不到一眨眼六丈的速度,但已把黑脸大汉惊
呆了。冯舌头喘着粗气说:“我没说错吧,我的马死了也能一眨眼跑六丈。”
黑脸大汉仰天大笑:”原来我以为尖嘴驹是千里马,其实最厉害的‘千里马'让我找到了。”
几年后,冯舌头成亲了,新娘正是黑脸将军的女儿。结婚那天,红蜡烛照得洞房格外明亮,新娘娇羞
道:“官人,你把蜡烛吹了吧。”
冯舌头凑到蜡烛前,使了半晌劲儿,还是觉得舌头发麻,最后用手指掐灭了灯芯。新娘笑道:“你不是
很能吹牛吗?”冯舌头叹了口气说道:“不行了,吹不动了。男人做事,少说多做。”
1,孔子对颜回的是怎样评价的?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2、应该如何对待君子犯的过错?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孔子是如何评价子贡的?
原文: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1、请写出孔子所提到的两种不同的治国方针?
原文: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1、孔子为什么让大家攻击冉求?
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四:文言常识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
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②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蒙后省)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
例如:①可烧()而走()也。(动宾)
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
4.省略介词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练习:
1.主语的省略
(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谓语的省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3.宾语的省略
(1)具告以事。(《鸿门宴》)
(2)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的省略
(1)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之战》)
(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二、故事导入:
讨论:1、说话的艺术包含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话要分时机、看场合?
2、与君上(领导)如何答对才能不失误?
谓之瞽
语义: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
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原文: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语译: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解读:该两问两答的意思很简单,但关键的难点在这三个字“庶、富、教”,所有的解释都是把“庶”
当成“人口众多、人丁兴旺”,把“富”当成“增加财富,经济富裕”,把“教”当成“教育、教化以提
高素质”之类。之所以有这种理解,都是因为对《论语》、孔子的总体思想没有一个切实的把握。其实,
这三字诀说的就是如何“善人”的次第,而“善人”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这三
字诀说的就是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的次第问题。而通常的解释是有很大毛病的,例如不能说“富”了才
“教”、才搞“教育”,如果真是这样,那“教育兴国”又如何解释?
语译:子夏说:"小人对于错误一定加以掩饰。"
解读:小人对于自己所犯下的各种过错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求一些辩护的理由以掩盖他所犯下的各
种过错的真相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语义:食时寝时都不言语。即使是粗饭,菜汤,瓜类,临食前也必祭,而且必其貌肃恭,有敬意。
三、故事导入
四、原文:
语义: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
语义:孔子说:“有错误却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了。”
语义:我虽然有至亲,却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如果有罪过,应该由我来担承。
语义: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
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语译:孔子说:“我只同情他的进步,并不是同情他的退步,这有什么过分呢?
及。”
语义: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
"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语义:孔子说:“人的过错,各属于一定的类型。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语义: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
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语译:子路问怎么服事鬼神,孔子说:"活人都没服事好,怎么能服事死人?
语译:又说:“冒昧请教一下,‘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连生的道理都没搞清楚,怎么能知道死?
黑脸大汉仰天大笑:”原来我以为尖嘴驹是千里马,其实最厉害的‘千里马’让我找到了。”
1、孔子对颜回的是怎样评价的?
语译: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心能长久地不离开仁,其他的弟子,只是短时期不违背仁罢了。”
解读:孔子是很少以仁许人的,特别是对他的弟子更是如此,但颜回却是个例外,他是唯一一个被孔
子称赞为仁的弟子,可见颜回之德行确实高出其他弟子很多。颜回能“三月不违仁”,而其他弟子也不过“日
月而已矣”。此处之“三月”并非实指三个月,而实际上是说,颜回能长久地不违背仁。而他人也不过有几
天罢了。
语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