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书单一天只有24小时,为什么他们总有时间读书?

这是一件我们无法回避的事:书的存在感正在逐年被削弱,甚至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年总阅读量为0本的人并不占少数。除了被电子阅读抢夺份额,更多的理由则仅仅是“忙”:工作日为生计拼命,周末留给娱乐,哪有空看书呢?

幸好,经过我们一番打探,时至今日与阅读保持着亲密关系的人,其实依然很多。提起关于书的点滴,他们似乎都有点“滔滔不绝”。

AlfredStevens,TheBath,1867

随着括约肌发出警报,你边朝马桶走,边在视线范围内搜寻一本书,实在没有,抓起一瓶洗发水详读说明文字,也胜过两手空空……这情形是不是很熟悉?

而以下几位“资深bathroomreader”都爱读些什么?有着怎样的有趣癖好?我们统统都帮你问了!

btr作家、译者

在马桶上读书,精神食粮的输入促进了物质食粮(剩余价值)的输出……

每日必发生的阅读场景当然是在马桶上。上飞机时一般也会随身带一本事后证明根本不会看的薄书。

这种情况下看美食书是不够审慎的,看侦探小说则容易引发痔疮。所以最适合看微型小说,或者绘本,便暗合了英文里“youcanfinishthebookinashitting”的说法,翻译过来大致是看得“有屎有终”。

纸质(害怕触电)。一年大约读30-40本。

btr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包慧怡的《缮写室》。包慧怡是穿越时光而来的中世纪PR,她用诗人的语言写那些“活跃于心灵缮写室里的隐形人”笔下的疯人和骑士、通灵者和格斗家,让读者恍惚中以为在观赏遥远的星辰。

另外推荐陆茵茵的《台风天》,以敏锐的感受力及朴素的语言书写当代日常生活及其表层下的暗涌,在时空的通道里描摹家庭关系、两性关系乃至更宽泛的人际关系,甚至“人佛关系”,令读者放下小说后,得以以崭新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日常生活,并为之增添一个形而上的维度。

刁鑫

杂志编辑

厕所适合读杂志,飞机上适合读小说。

马桶上,还有出差的飞机上。

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感觉太不正式了。一年看二十本书左右,杂志更多。

刁鑫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寺山修司的《少女诗集》,寺山修司就是一个天才,大多数诗集我是看不下去的,除了木心与寺山修司,用最简单的句子给读者营造了最动人的想象,我觉得这是诗歌很重要的一点。以及寺山修司是能写出“眼泪是人类自己做出来的最小的海”,这样的人啊!

Soda

Voicer编辑、男孩爱好者

马桶读物通常是杂志或短篇集,看完一则刚好冲水。

马桶上,或者夜航的飞机上(最好超过10小时)。

在马桶上看书是从小受父母影响太深,一家三口都很爱在卫生间看杂志,以至于记忆里卫生间墙上的置物篮里总是有三种杂志;夜航的飞机上黑漆漆一片,很多人在睡觉,伸手拧开自己那一小盏阅读灯,没有任何打扰,也不用像通勤在地铁上怕看入神,坐过了站,心思非常干净。

山顶洞男孩拒绝一切形式的电子阅读。去年读了30本左右。从不强迫自己读完读不下去的书(念高中时《百年孤独》有三五次都是捏着鼻子读到150页卡住,因此渐渐明白,这件事就和死皮赖脸追一个没话聊的人一样,是徒劳),所以虽然存书量水涨船高,但半途而废搁置下来的也不少。

Soda的近期书单

推荐《断代》。同类题材换个时代就会多一种讲法,如果你看过白先勇的《孽子》,那看《断代》一定会有强烈的延续感。

至于上下两册超过一千页的《DriesVanNoten1-100》,建议每个时装迷收一套。年代久远的秀场图和灵感故事,在VOGUERunway网站上已经连模糊的电子版都找不到了。不夸张地叫他本时代最后一个知识分子气质的设计师,请和我一起爱他。

FrancescoSaverioNetti,Reading,1873-1883

陶立夏

作家、翻译、摄影师

每次拿起茶杯,就会条件反射般想找本书看看。

早晨的餐桌旁、下午的电脑前、晚上的书桌前。

经常找不到我的Oasis,家里到处是出版社送的样书和自己买的书,所以我是纸书的忠实拥趸。要拿在手里,才最稳妥。这话用来说食物、钱财和书,都是对的。

陶立夏的近期书单

迈克尔·翁达杰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英国病人》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今年七月《英国病人》获得“金布克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布克小说奖中的最佳作品。我去网站为翁达杰投了票,读到他获奖的消息后,把这个新版拿出来再读一遍作为庆祝。

《我们生活的故事》这本诗集收录了美国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1964年至1978年间的作品,斯特兰德的诗有种平静得几乎静止的温和。他记录下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眷念,眷念之下细微的恐惧,以及在季节与幸福之上的,想要重新成为一个陌生人的渴望。

约翰·伯格在《我们在此相遇》中写道,“在人类的属性中,永不缺席的脆弱,最为珍贵。”

多年相伴终于走到相对无言的夫妻决定办一场丰盛的半夜餐,邀请亲朋好友们深夜前来,讲述彼此听说或经历过的故事。《爱情半夜餐》这本短篇小说集就是那晚餐桌边所有故事的结集。男女主人公在晨曦中看着空荡荡的餐桌,想起谁都没有向宾客们宣布要分手的消息,因为这些精彩的故事,重新赋予了重复的日常以意义。

顾晨曦Echo

时尚专栏作家、翻译

最舒服自然的场景,是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书。

最舒服自然的场景还是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书,桌子上有颜色好看的彩笔,有装在好看杯子里的热茶。但是这样舒适惬意的时刻不常见,所以通常的读书的场景还是古人说的那种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会趴在床上看书,但是晚上睡觉前不看书,因为看书容易让人着迷,不利于睡眠,睡前还是用来涂抹护肤品吧。

我还是喜欢纸张质地的书,因为能涂涂抹抹,方便日后查找。但是厚一点的纸张书籍不易随身携带,我尝试过把书拆了只带几十页随身阅读,可惜,散架的书页不利于日后查阅资料。电子阅读也挺好,因为携带太便利了。

一年读几本?我没尝试统计过。阅读量是指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么?有的书一字一句的研读,有的就是只看其中几个章节。比如,我会囤积购买各种艺术史类书籍,但是只有两三个作者写的艺术史是从头到尾读完的,其他都是资料库性质——用来查找某个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信息。

顾晨曦的近期书单

最近看完了《孔雀与藤蔓》,小说家用随笔方式写两个历史上很特立独行的工业设计师WilliamMorris和MarianoFortuny的故事。

朱言文

短片导演

在靠窗的餐桌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树,假装自己住在山里。

靠窗的餐桌上。

可以看到窗外远一些的大树,假装自己住在山里,可以很静心。又可以看到整个家里光影的变化,制造一些开小差的机会。看多久要看当下的心情,有时候可以一整本都看完,有时候可能看了几页,突然看到地上有点脏,就去拖地了。

一些轻松的传记,随笔,或者小说。

纸质阅读。自由职业后,重新再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因为刚开始,4个月看了10本的样子。

朱言文的近期书单

《罗生门》:芥川的文字风格非常干净敏感,意味深长。对于细节的捕捉很精准,文字的本身就是电影,优雅的趣味背后藏着对人性的审视与思考。

《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如果你看过所有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反过来对应着看看导演在故事里蕴育的思考吧,敏锐又纤细。虽然已经看完很久,但还会时不时翻翻那些做了标示的句子,非常温柔了。

AugustusEgg,TheTravellingCompanions,1862

在火车上靠着窗读书,总有一种难以描述的老派浪漫,但车厢晃动厉害和光线不稳定这样的小困扰,也始终都隐隐存在。其实,在交通工具上阅读,追求的本就是一种任现实干扰有多大,都可以随时去往另一个“小世界”的潇洒感觉呀

丢帕

黑法师创始人

飞机上手机关了再无分心和打扰,而且饭来张口,啥也不用操心。

可能是飞机上手机关了再无分心和打扰,而且可以饭来张口,啥也不用操心。遇到好看的小说可以旁若无人地一直看下去,看到不想飞机降落。

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侦探小说或者电影原著。如果有喜欢的电影,原著一般都会更好看。

在意识到书籍占据越来越多生活空间的时候,决定能买电子书就不买纸质的。但还是更喜欢纸质的,以及画册之类的书籍电子书还是无法替代。

阅读量没统计过,非常随性。有出版社的朋友送什么看什么,书里看到作者提到的书感兴趣也会买来看。看书也会和打开网站链接一样,可以让你无穷尽的买下去看。

丢帕的近期书单

推荐于是的《查无此人》和默音的《甲马》,两本风格非常不一样的小说。千万不要只看简介就得出自己可能不喜欢的结论,最真挚的情感最让人动容。能遇到这样的写作者、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文字,是读者的幸运。

一瓦

Voicer编辑

移动的交通工具里,一切都很好读。

移动的交通工具里(飞机/高铁),睡前的床上。

睡前在床上看书,会选有章节,并且章节长度不长的——以便在任何困了的瞬间,都可以读完当前章节,并依旧顺利切入睡眠。题材没什么限制,明确的复仇、飘渺的哲学,都可以造好梦。

我爱纸质书,爱到出现过“电子书看到一半忍不住还是下单了纸质书”的情况——KindleVoyage可能是我最失败的支出之一……

一瓦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看《情绪之书》,之前在书店看到封面可爱就买了,书的主题是要说明156种人类细微的情绪——但是看到现在略微觉得书里的情绪分类和解释都不那么精确……不过权当英语单词书来看挺好玩的。

最近读完的里面……真挺喜欢《北野武的小酒馆》的,甚至买了一摞送朋友。好读、读着很爽,而且有道理(但既不说教又不鸡汤)——这个优点在“人气销量书”里面十分难得。

Avo

撰稿人

我是个对阅读环境不挑的人,所处的场景对我正在看什么毫无影响。

说实话,都愿意费事随身携带了,就是为了能连续看完手上的这本,不会因为场景而专门选择某种题材和体裁的书,而中断对正在看的那本书的阅读。况且我是个对阅读环境不挑的人,所处的场景对我正在看什么毫无影响。

理想状态下我肯定愿意读纸质软抄。但为了少囤点纸质书在家里,我会优先查找电子书,假设我要的版本有电子书,就买一个放在Kindle里看。

Avo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俄罗斯文学讲稿》《帕洛马尔》《大象无形:或论绘画之非客体》《那不勒斯四部曲》(Kindle版)

上面十本都是实打实的好书,一定要选的话,就选两本最易读的吧。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篇短小精悍到只有1页,最多几页,但每一篇的“打开”方式都非常新颖,文笔极自由,寥寥几笔就构建了一个又一个虚构的,迷人的又暗藏异域风情的城市。借由这虚幻的“游记”,作者所讨论的内容实则深远的多,读者不妨可以将其看成一个灵感簿。

另外我很喜欢《DownandOutinParisandLondon》(奥威尔的语法和用词非常精准,文风简练。所以别怕,原版读起来也不累)。很多人谈起奥威尔只有《1984》和《动物农场》,却很有人提到这本精彩的处女作。这本书描绘了奥威尔以前在巴黎底层讨生活的故事,真实生动有趣(可以说是搞笑了)。我是在伦敦的TATE礼品部买的,后来在飞回美国的飞机上就读完了,笑到飙泪……

下酒诗

文字工作者

在飞机上的阅读体验很奇妙,转头就是云海。

会很享受坐飞机时阅读,但最常是在书桌旁或沙发上。

在飞机上的阅读体验很奇妙,转头就是云海,会让我误以为自己脑子很清醒,所以能记得清在高空看过的每一本书。每次大概看两个小时,但在书桌旁比较容易困

没有特意讲究,而且阅读口味很杂,所以一般会看新买的书。

看情况,当然更喜欢纸质啦,但日常通勤会用Kindle或手机,比较方便。阅读量在逐年降低,大学时还能维持在30-40本,今年到现在只有十来本。

下酒诗的近期书单

今年的其实比较枯燥,昨天刚开始读台版翻译的《迈向跨文化电影》,里面有涉及人类学和跨文化电影的论文。

会想强烈推荐的是《TheBookOfBibles》,太着迷TASCHEN出版的读物了!是英文版,里面有大量中世纪圣经抄本的资料和插图,即使光看图就已经很让人愉悦了。(非常推荐!)

程屏

小学老师

书桌前会读那些需要记笔记的书,公车上一般会读访谈类的书。

自己的书桌上、睡前在床上、公车里、偶尔也在办公室里。

书桌上一般会读那些需要记笔记的书,比如很喜欢的小说,或者逻辑性比较强的文论之类。公车上一般会读一些访谈类的书,因为不需要太集中注意力,文字也偏口语,或者人物传记,比较容易进入,随时退出来也无所谓。

有纸质书就会选择纸质书。但因为租房的缘故,考虑到可能搬家时比较麻烦,所以会去公共图书馆借书回来看,而借不到的书,或因为绝版很久,或因为刚刚出版,就会在网上找电子版下到Kindle上。这类借来的书,如果实在喜欢就去买一本回来,但总之买得比较挑剔和谨慎。我读书非常慢,一年阅读量大概二十到四十本吧,没认真数过。

程屏的近期书单

最近仔细读的是《追忆似水年华》,去年读过一遍,今年下半年开始重读。我读这套书完全没有任何特殊的缘由,因此也想不出什么推荐的话,但真正读过的人会知道,那种阅读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

今年读到的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张定浩写的《取瑟而歌》——一本很短小的书,像秘籍。在我的想象中,真正好的秘籍要么浩瀚似星空,似平野,随便在哪,走出去便走进了其中;要么精练如短笛、如快刀,永远温热,永远捂在肺腑之间。而《取瑟而歌》正是后者。

书中记叙了五位中国现当代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的生平,并结合着对他们作品的细读。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诗歌乃至语言最深的奥秘,永远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

小树

时尚品牌公关

近来爱在图书馆借书,效率会变高,而且很多书不必要买。

看最近对什么感兴趣,抓住一个类型就容易读下去。夏天真的很适合看日本文学,刚进了日系推理的坑。

近来爱在图书馆借书,效率会变高哈哈,而且很多书不必要买。如果经常在路上看就会买kindle/豆瓣阅读版本。数了下豆瓣今年到目前看了50多本(也有漫画啦)。

小树的近期书单

年初看的《午后曳航》,是三岛由纪夫不那么有名的故事里面最喜欢的,很符合我对“金属色海洋”的想象,暧昧冷酷,又有些热血。最近在读《繁花》,来上海一定要找来看看,瑞金路和苏州河这些地方,和今天也能对应(虽然都陌生),还挺有趣的。另外刚淘到朋友推荐的《第一炉香》。

Dao

《生活》月刊主编、策展人

我还在用图书馆借阅,大约30本。

各种交通工具与周末餐桌上。

日常习惯。也许10分钟,也许两小时。

纸质,要去看下购书记录。对了,我还在用图书馆借阅,大约30本?

Dao的近期书单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讲晚清到民国文学中的火车。还在翻沈从文的《阿丽斯中国游记》,小阿丽思小姐和兔子先生来中国。

Lynn

美食行业工作者

纸质书,一年可以读16本。

平日通勤途中、出差的飞机和高铁上。

随笔比较合适,青山七惠和蔡澜还有陶杰的都很合适。

纸质书,一年16本,基本一个月可以看1-2本,故事性和随笔看的很快,一天可以看完,心理类和工具书会看很久。

Lynn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温柔的叹息》。此外强烈推荐的有《1984》、《乌合之众》、《人类简史》;这三本是一起看的,看完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巨大骗局中,但是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多看一些黑暗面和实话,挺有帮助。

马宝

儿童戏剧教师

通勤途中看书像在跟车速比赛,下车回归现实世界,像打破结界。

睡前在床上、平日通勤途中。

睡前适合文学类或者哲学类;通勤时推理小说最爽。

纸质。年平均15本。

马宝的近期书单

推荐《九栋》,邹静之的文笔有股说不上来的稳定感,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跑,跑的同时制造风,他不妄图改变风向,只想确认自己每一步是不是走得踏实。

GeorgPauli,EveningReading,1884

也许你不一定记得住电影《天使爱美丽》的每个情节,却一定对艾米丽开着发出暖光的台灯,身后倚着红墙壁,在床上读书的温柔画面……

卧室有着世上任何地点都无法替代的私密性。小时候,父母拿着书坐在床边,用软糯的嗓音给我们讲睡前故事;而现在,无论睡前还是刚醒,只要有一张床,几页书,便是一段独属于你自己的片刻,谁都无法占有。

YaoYao

新媒体编辑

试过很多次用Kindle,但很容易半路弃书。

最习惯的场景是睡前在床上,或者出差的飞机上。

这两个时候,我接触很少的外部信息,又不愿意陷入空想,所以会看会儿书。尤其是睡前的时候,因为白天接触很多快节奏的信息,所以晚上会想用书这种慢节奏的信息来过渡,让大脑安静下来再睡觉。

小说和传记!最好是那种厚厚的、缓慢叙述的书。总觉得夜晚时,人变得敏感,但又非常有韧性,很适合吸收情绪。

倾向于纸质阅读,试过很多次用kindle,但很容易半路弃书……就算好不容易看完了,也没有合上纸质书时那种“啊结束了!”的仪式感。到目前为止,今年大概就看了4本书吧,惭愧!

YaoYao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阿布的《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墙》,边假想她的声音,边看她对自己的人生抽丝剥茧,边被击中,那感受简直了。

近期最推荐的书是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看完后,会忍不住地回想他描述的爱上一个女孩的表现,大概就是:在她的房间里挂一幅画;为她买牙刷、牙膏、香皂、花露水和甘草片;带花去见她;看她熟睡的样子;念温柔的书给她听:“在这每一寸肌肤里发现不同的热度、独特的味道和崭新的呻吟”。而且,马尔克斯的书里总有炎热的天气、植物的味道、流着汗的日常,喜欢热带的我对此无法抵抗!

牧羊的水鬼

编剧

经常看书持续几个小时,一个能够在身体上保持舒适、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空间是必要的。

家里,白天书桌前,夜晚沙发或床上——总之温度适宜、灯光明亮的一切场景。

经常看书持续几个小时,因此,一个能够在身体上保持舒适、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空间是必要的。

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

纸质书。一年阅读量大概在100本左右。

牧羊的水鬼的近期书单

在读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诗集《愤怒与神秘》,近期读过的书里最推荐《智利之夜》。波拉尼奥的作品一向有令人惊异的魔力。在他的大部头作品《2666》及《荒野侦探》里,他以看似散漫的行动流带读者在文学中漫步,在历史中梦游。然后,在一个寻常时刻,他构筑的那个世界会骤然收紧,垂直飞升,仿佛灰暗天空的高处突然现出绝望的钻石,那锋利的光芒会毫不留情地切割我们脆弱的现实、我们溃烂的伤口。

《智利之夜》虽然篇幅短小,却密度极高,以超凡的叙述技巧完成了一次文学探险。我怀疑只有波拉尼奥能够做到——在热望和溃败的反复交织中穿过命运的幽暗和历史的恐怖,然后以垂死之躯,如此优雅地,轻声追忆过去的岁月。

Leon

睡前看书是读书时代留下来的习惯,安慰一下自己,好像每天都有学习,假装进步的样子。

睡前在床上,以及出差的飞机和高铁上。

睡前会比较杂,各种书都看。出差最适合看小说和散文,随时都可以停下来,没有遗憾感。

纸质,主要原因是有不同印刷风格和厚度的变化,可以让人对读书这件事有比较完善的心理预期。电子虽然有进度提示,但是就看在看表一样,会倾向于想要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不能那么好地享受阅读。不过出差用Kindle,小说和散文也更适合买便宜的电子版,基本不会看第二遍。

Leon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W.H.奥登的《染匠之手》,特别想推荐的是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其实这书像是阿巴斯的日记,把他引导部分学生学习如何拍摄电影的日常记录了下来,里面有很多他对电影和创作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还提及了很多自己电影拍摄中的小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阿巴斯的电影和他的诗歌,这是第一次读他的杂记,感觉亲切的同时,也从他的经验中受益不浅。世俗一点说,里面阿巴斯谈到很多关于创作的反思,读者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把这些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逸雯

独立译者

早晨5点至6点,等着天空一点点透亮。到它醒透了,我的一天也差不多开始了。

书不仅与我的工作密不可分,也是我的兴趣之一,因此阅读占据了日常的大部分,也就无法奢侈地挑选场景了。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应该是起床之后吧。

因阅读是日常,所以不会考虑为场景匹配书。除了虚构类的作品如今几乎不碰(对长篇小说总是缺乏耐心,也就渐渐丧失了阅读它们的能力),其他题材、体裁的涉猎似乎很杂。不过,从早晨思路清畅的角度来看,思辨性质的阅读似乎最合适。

我几乎不看电子书。这当然也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事情,我只是比较顽固而已。我是个数学不太好又散漫的人,也不太在意数字,所以从未计算过。我还有个坏习惯,常常同时读几本,一本没读完就去向下一本了,很乱来。不少书都没善终,也就不好意思数了。

逸雯的近期书单

最近让我有晕眩感的一本,是薇依的《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这不是我阅读薇依的第一本,却是最通的一本。通是指我感受到了共振,产生了对话和交流。世间最美的时刻之一,是“读进去”的那一刻,何况你知道自己在跟伟大的思想对话。

另外,这两本似乎可以对照阅读,别有生趣。

何叶

睡觉前手边没有书,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两年习惯了看Kindle,所以几乎出门都带着了,坐地铁也看。

从小到大都是睡前在被窝里看书,这是一个习惯了,睡前手边没有书是不可想象的。飞机上看书当然了,没别的事可做啊。睡前一般看半小时-5小时不等,看困不困,故事激动不激动……

睡前看艺术类的多,外出旅行或出差多看小说类的。

艺术类或比较艰涩的书一定要看纸质的,觉得电子书前翻后翻找东西太麻烦了。小说类的现在习惯了电子书。年平均35左右吧。

何叶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看好朋友苏娅写的《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她是我最重视的朋友,她在大理的生活以及她的朋友,对我来说都是希望贪婪吸取的某种精神养分,何况她的文字和想法都是金子般的。

一个日本人,一家人在大理一起实行自然农耕法,他的经历、生活方式、思想,通过和苏娅的交谈形成碰撞,变成了特别有意思的文字。

《蒙克与摄影》:我非常喜欢蒙克的绘画,特意去奥斯陆他的博物馆认真看过每一幅画,像一个神经病的人的阴郁世界,他独特的色彩也仿佛是能滴下粘稠液体的。也是在那里,我知道他也是最早涉足摄影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中巧妙使用摄影的技巧,所以对这部分很感兴趣。

《那不勒斯四部曲》:女性主义的故事,几个女性的一生。一开始我只是好奇地想看一本小说,结果这本意大利作家写的人物故事,太意大利了,那种编织故事的手法和语言的节奏感,就像你走在罗马街头、威尼斯巷子里听见的那些吵闹人声一样,有风味。

《侠隐》:张北海的民国北平味儿小说,味道肯定比改编的电影要好,特别喜欢里面平静温润的侠义情怀——没错,侠义也能是平静的。

龙红紫娓

softmountains创始人

睡前比较安静,也可以通过阅读暂时从当下抽离,清理自己的思路。这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像一种冥想,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的那样:“Booksareawayofbeingfullyhuman”;每次会看40分钟以上。

喜欢人物传记,经典文学,商业和人文方面的书,还有时尚杂志。不会因为场合去特意选择题材。

更喜欢纸质,有种循序渐进的感觉。但因为经常在不同城市生活,考虑到纸质书不便于移动,倾向性选择电子书,除了时尚杂志。每年会读十来本书,希望自己多读一点书,但也不盲目追求数量,那没意思。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不过,选择读什么书也很重要。在谁都可以出本书的时代,选择读一本好书,就显得很重要。不好的书,读了,没启发不说,也许还会误人子弟。所以,选择读什么,不读什么很关键。

龙红紫娓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苏珊·桑塔格在《滚石》杂志上的一个采访。她对疾病、摄影和当时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很有意思。

近期读了电子版的Nike创始人传记《SHOEDOG》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像和同道中人的一场深入真挚的私人聊天,很有共鸣,也让我思考蛮多,有时读到某段会情不自禁落泪。

LouisAbel-Truchet,Café'Theagilerabbit',Montmartre,1890-1910

咖啡馆与作家之间的暧昧关系,实在由来已久。无论是巴黎的花神咖啡馆,还是布达佩斯的中央咖啡馆,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作家们聚在一块写作、阅读、社交,乃至悄然滋生出爱恨情仇的“第二书房”。

考究的建筑风格、咖啡豆与甜点的馥郁香气、神情各异的来往路人,总能给他们无穷灵感。而咖啡馆自带的白噪音既不过于喧闹,也并非是绝对的寂静,是许多爱书的人选择坐下来阅读片刻的最大原因。

索马里

图书编辑

咖啡馆的早晨是一种livingexperience,大家在一起创造一种‘今天很崭新啊,做好准备接受一些新东西’的氛围。

早餐在(咖啡馆)餐桌边,或者在书桌边……(其实我是那种随时随地都会想要阅读的人)。

咖啡馆的早晨是一种livingexperience,大家在一起创造一种“今天很崭新啊,做好准备接受一些新东西”的氛围。在自己书桌前的阅读,则更是一种recluseexperience——我喜欢和伴侣一起坐在书桌前面看书,因为即使有枯燥或不耐烦或走神,也可以通过对话让自己的精神放松,继续回到书中。

纸质书,always。身为编辑,工作阅读+个人阅读,每年无论如何都会超过50本。

索马里的近期书单

读完并强烈推荐的,是过去两年一直在负责编辑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对自己生命有所启示的东西。

佩奇

平面设计师

周围适当的嘈杂会让我更专注,有一种自己和世界是紧紧相连的感受。

下班路边咖啡厅、睡前在床上、书店、上班途中。

下班在路边咖啡厅,周围人都很放松,阅读本身使我内心宁静很多,周围适当的嘈杂也会让我更专注,并且让我有一种自己和这个世界是紧紧相连的感受,很真实、很生活。每次大概会看一小时左右,不会更久。

凭自己的喜好吧,每个人应该都不一样,我更多倾向于看一些偏文学、哲学类。

更倾向纸质阅读,年平均阅读20-30本。

佩奇的近期书单

推荐德国作家HaraldKoisser,EugenMariaSchulak的《当爱冲昏头》(也有翻译为《爱、欲望、出轨的哲学》)书名听起来很梦幻,很戏剧,但出乎意料,这是一本深刻地解读性与爱,解读人性的书,对于爱情与性的困惑,书里没有答案,但它坦白地描述了很多我们不愿面对、可能以后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再推荐太宰治的《斜阳》,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种让人丝毫不抗拒、细细读完的魅力。太宰治塑造的人物虽然悲伤,看似颓唐,内心自卑又敏感,小心翼翼地去迎合这个世界,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反抗,奋力又卑微地活着,有时候觉得在角色中似乎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影子,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仅此而已。

Vivian

大龄公关女青年

周末在咖啡馆看书,适合需要占用大脑进行深度思辨的书籍。

周末在咖啡馆。

陌生人的交谈和咖啡馆的背景音,都是最好的白噪音,外加沙发和暖色灯光制造的温馨的氛围,可以让自己暂时隔绝烦躁的现实,快速沉浸到书籍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每次可以连续阅读2-3小时。

倾向于电子阅读,因更看重内容,且携带方便。年平均阅读量大约为20本。

Vivian的近期书单

近期读完并强烈推荐的是三岛由纪夫的《不道德教育讲座》。三岛由纪夫傲娇毒舌起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只消翻开目录,就会被各种离经叛道的歪理惊得瞠目结舌,比如在自杀前,应当尽量制造麻烦;应当嫁祸于人;喝汤时应当发出声音。当道德人士欲群起时,三岛一语道出真相: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善良秉性,才是不至于受到诱惑的不二法门。

最近在读ErichFromm的《论不服从》。从来说“No”比“Yes”需要更大的勇气,也正是历史上的一次次不服从,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社会的进步。而我们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文明世界是否会终结?Fromm说这有赖于我们“是否能秉持怀疑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和不服从的能力”。

ArthurM.Hazard,WomanReadinginanInterior,1910

柔软的沙发就像个窝心的拥抱,是再狭小的家也不可没有的东西。忙碌了一整天,进门泡个澡,然后懒散地爬上沙发,翻翻书,看看电影,疲倦便消除了大半。

此外,不同于马桶阅读或是咖啡馆阅读,窝在沙发上阅读还是一件很适合两个人一起做的事。还记得电影《单身男子》里那对同性恋人的居家画面吗?两个人面对面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穿着袜子的脚互相磨蹭,而心爱的宠物正在他们腿边沉沉入睡。

JR

freelance

翻阅纸张的体验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沙发椅和一杯热茶,天气不冷不热,还有我滴小猫咪(十分矫情的理想阅读时光)。

我觉得合适的书不一定适合别人,所以看自己想看的喜欢的书就好啦。我认为阅读也是一种私人体验感比较强的事吧,找到与书中的共鸣的感受十分喜人。

纸质阅读。翻阅纸张的体验感对我来说很重要,也许是因为平时在手机上碎片阅读比较多,所以看电子屏幕时总会觉得不够专注。

JR的近期书单

另外推荐苏珊·桑塔格《论摄影》,这本书是之前一位老师从二手书店淘来送我的,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本二手书,读的时候很多固有的想法会被刷新,一些观点和角度也都值得去深究,总之是一本值得看第二遍的书。

书生燕存

书店员工

自家沙发。

因为我喜欢随性的看书姿势,在沙发看书更加舒服自在,每次大概看两小时左右。

纸质阅读。年平均阅读量约80~100本许。

书生燕存的近期书单

最近拿在手里阅读的是《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近期最想推荐的是《隐形澳门》,此书多方位探讨澳门人逐渐构筑的身份认同意识,挖掘出一个除赌场蛋挞大三巴以外被遮蔽的澳门城市文化。

THE END
1.躲春必须要一个小时吗躲春是每年春天比较传统的一个习俗,很多地方都会有躲春的习俗,在每年立春的时候,那些犯太岁的人就需要躲春。躲春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那么躲春必须要一个小时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躲春必须要一个小时吗 躲春一般是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就是在立春前一个小时和立春后一个小时,有的地方会躲一天,具体要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286550.html
2.转运法事多久见效果做转运法事后多久见效转运1持续多久看法师的水平了,莫冲动,一周之后再做决定很多事情,都是有转机的,若一周后还是如此,再想斩桃花之事2做斩桃花之前,要先让师傅看八字是否相合两人若是还有缘分,那么借助法事帮你挽回,是可以的3凡各种法事,都是要定个法事时日的,但基本都不会当日就做,依据缘主生辰不。 https://www.shenjunfengshui.com/taohuayun/bce9bf56.html
3.高僧告诫:一般走霉运时,会有3大征兆,别掉以轻心虽然这过程有点难熬,但好歹让我学会了,以后得怎么种好自己的“因”,才能期待一个不那么苦涩的“果”。所以说,人生啊,就像是自己在种一园子菜,种下什么,收获什么,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有果,咱还是得自己对自己负责啊。高僧告诫:一般走霉运时,会有3大征兆,别掉以轻心。走霉运的3大征兆。1、念虑不正。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28074939567590&wfr=spider&for=pc
4.2022冬至前三天交运是哪一天?交运只躲两个小时就行吗?民间有说过冬至的前三天会有交运,这个概念在民间很有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因为交付时间在新旧大运气会交接的关键点。那2022冬至前三天交运是哪一天?交运只躲两个小时就行吗? 一、2022冬至前三天交运是哪一天? 2022冬至前三天交运是指2022年12月19日、2022年12月20日、2022年12月21日这三天,不包括冬至当天。交运是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1117.html
5.2023冬至前三天交运是哪一天?交运时间是几点交运躲两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交运的时间一般在当天的3:00~5:00这个时间段,冬至前三天都是处于一个交运的时间。根据个人的命格,可以确定具体的交运时间,以帮助改善命运、招来好运,使得来年更加顺利。 需要注意的是,交运的前三天不包括冬至当天,具体的交运时间还需要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进行计算。交运对个人的运势至关https://www.k366.com/minsu/jieri/dongzhi/201918.html
6.躲春是躲一天吗躲春是躲一天还是几个小时每年春节或立春时,躲春习俗很流行。但躲春并不需要一整天,只需几个小时。躲春的时间要避免冲突,保持生活和谐。躲春的习俗是新年的良好开端,意味着避开太岁,迎接新的开始。本文将解析躲春的时间和意义。 躲春是躲一天还是几个小时躲春的时间并不需要过于关注,大多数是在晚上,人们大多在睡觉,不会与人发生冲突。躲春的http://m.zuowenhang.com/bk3674973.html
7.神山圣湖天路之旅两夜在两列车上度过 我不管昼夜 狠狠地睡了几个大觉 似乎想把之前缺的觉补回来 途径西宁短暂的休息 晚上九点天才渐渐黑下来 换乘西上列车继续前行 7月2号一早 被看雪山的惊奇声唤醒 隔着玻璃窗努力想拍得更清楚些 确实被眼前的雪山震撼到 藏羚羊,野驴三三两两 https://www.meipian.cn/28zp6kc4
8.《毛泽东大传》第196197章(第五卷谁主沉浮)4月11日上午,天气终于放晴了。午饭后,毛泽东一行离开了被阻数天的伯强村,乘车向白雪皑皑的五台山进发。毛泽东的车子走在最前面,周恩来、任弼时的车子随后跟进。从伯强村到五台山的中心腹地台怀镇,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可现在因为山高路滑,足足有1个小时,才走了不到1公里路。 http://www.wyzxwk.com/e/mp/content.php?classid=21&id=387403&actid=02102
9.躲春是躲一天吗躲春不是躲一天,而是躲避立春节点的前后一小时时间。这段时间正好是新年和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不要外出,以免发生不好的事情。但是在度过这两个小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踏青、游玩,不会出现不良现象。 躲春不是指躲一整天,而是指躲两个小时。躲春中的春指的是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春节点的前后一小时https://www.duote.com/tech/richangshenghuozhshi/336661.html
10.李运河上学记在线听精品儿童故事大全第3集,吃三个肉丸子的胡大狼 08:00 第4集,体育委员 07:43 第5集,两个大鸡腿 06:11 第6集,贪吃的下场 07:24 第7集,晏殊的故事 07:07 第8集,分漫画书 06:54 第9集,语文课代表 06:26 第10集,罚抄作业 06:57 第11集,学习奖励制度 07:28 第12集,画画 07:15 第13集,小区大http://ilisten.idaddy.cn/share/show/14889
11.青涩苹果7mr:2004年7月的一天,黑龙江哈尔滨的一名13岁男孩强奸了未成年人不判死刑也应判个终身监禁,免得继续为害社会!https://www.toutiao.com/w/7249238977654768422/
12.猫猫到家半个月了,还是白天躲床底,只有夜晚出来猫猫白天就躲床底下,半个月了我和猫猫几乎没有接触,之前还会趁我午睡出来吃饭上厕所,前天在我试图趴床边用冻干逗它的时候被哈气了,它现在白天完全不会出来了。 躲床下 夜晚出来玩儿,吃一点儿东西,喝水也喝得少少的,前几天都用罐头兑水骗它喝的。晚上还会一直叫,这两天把费利威点上了。 但是这两天晚上我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0087868
13.一天站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一百多种产品你能说得清吗此时离营业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不过对于商场的营业员来说,他们忙碌的一天就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拉开了大幕。 早会结束后,除了打扫卫生,营业员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摆样品。记者看到有的营业员一次就从库房里抱出了五六台笔记本电脑,而有的则领出一箱子相机和摄像机。万达新活馆店长王孝伟表示,整个卖场有300多件样机https://paper.dzwww.com/shrb/content/20111029/Articel08002MT.htm
14.testopenback.axbinsur.com/kta69114229.shtml孤舟 一颗子弹杀了两个人 第五,突出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以规范运用“四种形态”为导向严格纪律执行,推动准确定性量纪执法。以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为抓手凝聚管党治党合力,健全各负其http://testopenback.axbinsur.com/kta69114229.shtml
15.www.lgrgbzs.com/aplmine12老汉强势双飞两个风韵犹存 254.30MB 386好评 被男朋友要了好多次他还要分手 公之手5 抖阴天堂在线看 322.91MB 79好评 嫩九美影 男人的?插进男人的 久久久精品相同的 437.82MB 996好评 硬鸡巴日批视频 皇家女佣任我操 骚女人抠B出淫水 411.51MB http://www.lgrgbzs.com/aplmine12_142037.html
16.www.jingboxingqiye.cn/moken21963.html所以他们一家也不再晒忙于学业的kimi,反而照顾两个双胞胎弟弟比较频繁。不过陈若仪和林志颖的颜值下,“星二代”的颜值更是差不到哪里去,只是比起小时候萌萌的kimi,9岁的Jenson性格看起来比较偏活泼点,长大后的Jenson脸型比起小时候现在更像妈妈陈若仪,但不管是像爸爸还是像妈妈都是妥妥的小帅哥一枚! http://www.jingboxingqiye.cn/moken2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