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敞开言路,虚心倾听,接受来自各层面的建言献策,而这背后,无疑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理论的生动实践。
即使如此,一些“疑难件”依然还是难啃的“骨头”。不久前,一位网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留言,投诉绍兴路和辽阳路路口深夜噪音扰民严重问题。该件通过转办后,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北区分别对该件进行了回复,但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解决。网友多次留言反映,该件在三个部门之间进行了三轮回复“车轮战”,最终问题还是没有任何推动。
当然,“疑难件”中有一小部分,确属不该过多占用公共资源去解决的类型。一些投诉者有时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违背了公共管理之道。过多地容让私利,就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这个边界一定要厘清。因此,对待“吐槽”,态度要好,但是也要理性对待。如果通过界定,明确属于该市民自己“买单”的问题,不应强求政府“兜底”,切忌为打着维权幌子浪费公用资源的行为“开绿灯”。
显然,如何妥善处理投诉的“疑难件”,为“三我”活动的各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是否积极推进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有效转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厘清职能边界,形成工作机制,成立针对“疑难件”领域的专班,形成长效治理“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都是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在实践中,对于确不属自身职能范围的投诉,要做好安抚解释工作,既不可因屡次反映,就网开一面,特事特办,又不可简单粗暴,一拒了之。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三我”活动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的美好初衷,也才能推动城市治理从“利益”主导理念向“价值”主导理念的切实转变和从“维稳”功能定位向“维权”功能定位的全面转身。
诸葛汇·消费策
让“放心消费”成常态
就如何长效解决困扰消费者的各类消费问题,征集活动中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网友留言指出,希望有关部门从源头治理,特别是对故意欺诈、故意拖延退款、偷偷跑路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打造安全的消费环境。还有网友建议,应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形成失信人名单,对在消费领域有问题的商家进行入市警示、或提醒消费者在交易前有效识别问题商家,以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保障消费者权益。
部门行动
“现场勘察+沟通协调”解决纠纷
市民纪女士留言,反映崂山区利群金鼎广场三楼的“加油亲子岛”培训机构要结束经营,2020年底上不完的课时不给退费问题。
崂山区教育体育局接到投诉后,马上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经查,“加油亲子岛”培训机构在李沧区取得办学资质,搬迁到崂山区海尔路83号金鼎广场三楼,未取得办学资质。前期,崂山区教育体育局对该机构进行查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该机构尽快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审批手续。经了解,现该机构办学场所与利群金鼎广场存在纠纷,双方正在沟通协商。现该机构已分流学员到其他机构继续上课。来话人的孩子于2018年在市南区动漫产业园内“加油亲子岛”报名舞蹈培训,2020年8月,该机构将该学生转到崂山区金鼎广场3楼上课,现协调安排在市南区一所培训机构上课。
“制定方案+锁定处理”协助维权
观海网友IOhFHk留言,反映即墨区通济街道马山大乐国养生会馆停业后消费卡退款难问题。
网民建言
“靶向式”整治解决纠纷
编辑说
打造消费友好型的营商环境
之所以消费维权,尤其是预付消费类维权成为近期投诉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消费问题已成为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疫情引发了很多预付费商家经营困难,关门跑路频频,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因此,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亟须尽快完善“接地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这就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如何在创新监管理念、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能方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我们仍须加把力。
同时,进一步激活公益诉讼也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集体诉讼制度,以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彻底扭转消费者的维权困境。立足于提高企业失信成本,解决消费乱象,打造消费友好型的营商环境。
市民留言板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防疫产业转型
建立“白名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票据因其融资的功能特点,是中小微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但很多银行拒收、拒贴企业票据,导致我市部分企业积压票据严重,阻碍了其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尽快建立“白名单”制度,将资信良好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增加其所持票据的市场接受度。同时,鼓励我市辖区内的部门、单位接受白名单企业以承兑票据缴纳费用。此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尽快搭建贴现服务平台,鼓励有意向的银行积极参与,实现意向企业信息完善、票据信息整合、交易撮合、融资等功能,真正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纪述河
构建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数据平台
经过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大部分城市公共生活部分都已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但至今社区垂直网络系统还未形成,使得其在应对危机时很难高效应对。建议尽快建设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基本基层社区为核心的社区网格大数据平台,将社区网格中的人员、设施、门禁等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利用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统一指挥和信息流通平台,覆盖紧急情况和平时情况。例如,社区中的消防通道,利用电子、密码锁等形式平时锁闭,紧急情况可以直接向消防、救护等机构开放。市政协委员马培娜
打造青岛科技产业生态圈
推行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一项河道治理技术——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正在成为国内市政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之一。这是一种国际先进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少、建设快、投资省、出水优、管理简、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据悉,该技术及装备已在全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扩容)与新建、黑臭河道控源截污与市政污水应急处理、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大规模成功应用。希望我市也能尽快引进该技术,实现河道治理的全新突破。网友八爪鱼(本版撰稿邱正)
12345热线近期热点
游乐场消杀切望加强母婴室环境有待改进
●体校停止招生。多位市民来电反映:10月起,市北区体育学校发布通知不再招生,四年级已招入的学生被退回原校,且禁止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学生家长来电咨询:现有学生的安置措施,小升初是否正常报名等问题。
●行政区区划问题。多位市民来电反映:镇江路46号,经查询市档案馆资料显示为隶属市南区区划,现居民落户统一隶属市北区区划,市民存在异议,要求主管部门协调处置。
●儿童游乐场所日常消杀问题。目前许多儿童游乐场所受儿童家长青睐,儿童接触密集,存在交叉感染隐患。市民建议:加强儿童游乐场所的游乐设施、休息桌椅、公用拖鞋等设施的日常消杀,减少疾病传播隐患。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8日9版
圆桌话题
破解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
主持词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但因各种原因,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不少网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和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太少,价格偏高。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市民找不到合适托育机构的同时,岛城很多现有托育机构却又“吃不饱”。这样的尴尬错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未来该怎样打破这样的僵局,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民吐槽:
数量太少均价偏高
二孩时代,社会对托育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家中无人照料,很多年轻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经过大力建设,我市目前的0-3岁托育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
家住市北区的李女士为了给两岁多的小儿子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费尽了心思。李女士的大儿子已经上小学,当年是由家里的老人带大的,虽然其乐融融,却也耗费了老人家不少心力。赶上二孩时代,2018年下半年,李女士又生了小儿子。如今孩子已过2岁,为了减轻老人负担,她考虑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但这个过程却波折重重。
“我找了好多朋友打听,忙活了两周多,都没什么合适的地方。”李女士告诉记者,一开始她把目光放到了大儿子上过的幼儿园,这里离家最近,软硬件条件也很合适。可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幼儿园不接收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朋友的推荐下,李女士联系上了一家距离小区不算太远的托育机构,这家倒是可以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可是却没有托位,需要李女士等通知。等待的过程中,李女士又联系了若干家幼儿园和托育机构,结果都不合适,要么距离远、要么不接收,这让李女士一筹莫展。
“二孩时代全面来临,怎么找个合适的托育机构就这么难呢?”李女士不解。
家住市南区的王女士最近也为找托育机构伤神。女儿快到2岁了,王女士想把她送进托育机构去。可问了几家后,高昂的价格让王女士难以接受。
市南区某托育机构外景。
“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让她带孩子我是两头担心,就想着找个托育机构把孩子送进去。可动辄就是三四千块钱,给工薪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王女士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范围又扩大了些,最终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小小班”。“原本人家是不收2岁以下的孩子,听说我家孩子自理能力不错,他们又招不满名额,同意接收我家孩子。相比独立运营的托幼机构,这家幼儿园价格便宜点,原价3000多元一个月,入院的时候还能优惠些。”王女士表示。
话题探讨
现状
六个孩子抢一个托位依然有机构“吃不饱”
青岛目前到底有多少家托育机构?是否真的如市民所说的“一位难求”呢?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共5277人。从地域来看,即墨区和平度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数量较多,其他区市数量一般在20个左右。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我市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超过3万,5000多个托位仅能满足六分之一入托需求。
市民对托育机构需求强烈,托育机构的运营理应火爆。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市部分托育机构反而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市北区子叶托育中心主要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高峰时期,30个托位全满。今年秋季开学后,20个孩子升入幼儿园,后续的婴幼儿入托却断了节奏,让创办人丁华颇为头痛。
子叶托育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陪孩子弹钢琴。
收费上,子叶托育中心按照孩子年龄不同差别收费,1.5岁以下的孩子,每月4000元,1.5岁-2.5岁的孩子,每月3500元,2.5岁以上的孩子,每月2500元-3000元。
据了解,子叶托育中心开业后,第一年招生还不错,30个托位都满了。可一年后,招生就出了问题。“20个空出的托位一直没有补齐,这给我们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丁华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华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市民张先生此前在市南区开设了一家托育机构,由于同样处于“吃不饱”的窘境,运营难以为继,如今已停业。
探因
行业“门槛”高托与幼“脱节”
一方面是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另一方面却是托育机构“吃不饱”,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在上班时可以把小孩放到其中托管。人们普遍认为,托育机构是以福利的形式存在的,应以较低的收费实现。但事实上,真正的托育机构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长期从事托育服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飞速成长阶段,但自我保护力较弱,这使托育机构的运营呈现高风险、高专业、高投入的特点,而日益高企的房租、水电等常规运营成本更加大了独立运营托育机构的投入,无形中也抬高了行业“门槛”。
记者了解到,托育机构目前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市卫健委有关人士表示,托幼一体化是提高托育服务业发展水平、满足市民托育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上海为例,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了婴幼儿照护。但我市幼儿园资源有限,办托班没有政策性补贴。幼儿园发展和开设托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由于政策、成本等因素制约,举办托育机构的积极性也不高。
破题
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托育机构专业管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托位,我市卫健部门近年来不断发力。2019年以来,我市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优化服务,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机构专项行动,开展示范创建和典型引导,推动了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创新发展。
同时,我市还积极参与国家普惠项目。组织推动区市深入开展政企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利用中央新增托位1万元补助资金,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对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全市共筛选储备了超过40个托育项目,其中1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项目试点,获得中央支持资金920万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个。此外,不断打造高水平示范典型。在全市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确立到2020年底每区市创建至少一所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工作目标,目前各区市已完成2020年度示范点打造工作。
就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培养问题,市政协委员孙希玲在接受采访时说,解决社会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供给,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托育服务人员。有关部门应学习上海经验,加大对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关爱并尊重幼儿、具有科学育儿观、高度责任心和良好服务态度的高素质、专业化托育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打造相同月龄的同龄圈托管俱乐部,社区托育服务中心等业态,破解0-3岁婴幼儿“入托”难题。
编辑点评
全力实现“幼有所育”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又重建培育,托育服务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波折,自然前路充满坎坷。
国家卫计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80%的0-3岁婴幼儿是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照料,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其中几乎全是民办托幼机构。而我市目前也只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5277人,而这与3万个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为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有关职能部门须在明确托幼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取向、加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和完善服务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发力。同时,尽快补齐服务体系发展的短板,推进这个“重新上路”的行业走得更为稳健和长远。(本版撰稿/摄影邱正)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8日10版
停车场存在安全隐患,仍未整改
近日,观海网友“H79zA+”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他于9月22日反映过的丽枫酒店停车场没有安装挡车柱,对相邻人行道形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至今没有按照当时有关部门的回复进行整改。
9月22日,观海网友“H79zA+”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上反映,南京路与宁夏路路口的丽枫酒店停车场高出人行道一米左右,却没有任何安全阻挡。一旦车辆失控或者距离把握不好,极易冲下人行道,非常危险。该停车场临近地铁口,周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人员密集,每天都有大量行人路过,存在安全隐患。
网友留言发布后,市南区政府回复:经八大湖街道办事处落实,经与管理方丽枫酒店进行沟通,酒店近期将安装挡车柱。
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丽枫酒店实地探访,看到该酒店停车场有13个停车位紧邻宁夏路人行道。其中两个横向停车位旁有高约20厘米的围挡,其余竖向停车位没有任何围挡,甚至有两个停车位后部不是平面,而是斜坡。这些车位的高度高出人行道约一米,由于与人行道之间没有任何阻挡设施,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当日上午,13个停车位停了10辆车,旁边人行道上不断有行人经过。
在停车场入口竖立着一个指示牌,指示牌上的停放说明显示:本停车场收取停车费仅为泊车费,不承担停放车辆及车内物品的监管责任。
百辆共享单车扎堆“霸占”省道
“省道是连接省内重要城市的干线公路,路面车流量大、车速快,而这样的重要交通干线,却成了共享自行车的停车场,不但影响来往车辆正常行驶,也给使用共享自行车的人带来安全隐患。”市民潘先生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青岛农业大学西苑校区门前的209省道,每天都停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将东西方向车道占了一半,租车者在车辆飞驰的省道上扫码骑车,险象丛生。
青岛农大西苑校区门前的209省道上,密密麻麻停放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
根据市民反映,记者近日来到城阳区祺阳路的青岛农业大学西苑校区,校区南门正对着209省道。209省道上交通繁忙,各种车辆疾驰而过,其中不乏集装箱、大货车、大客车等大型车辆。而在西苑校区门前左侧的省道上,密密麻麻停放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这些共享自行车混乱地停放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占据了部分“斑马线”。因为省道中间有隔离墩,斑马线是行人穿过马路的必经之路,但通往人行道的斑马线一端被共享自行车堵住,路人行经此处只能从车行道绕行,穿行于车流间,让人提心吊胆。
记者大约清点了一下,这片停在车行道上的共享自行车有130多辆,其中有电动自行车,也有脚踏自行车。记者留意到,209省道西向东方向总共有3排机动车道,随意停放的共享自行车占据了一个半车道。高速行驶的车辆行驶至此,纷纷刹车变道避让,喇叭鸣笛和刹车声不绝于耳。
“我也曾向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反映过,并向他们建议,让共享自行车投放企业定时来清理占道车辆,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投放企业似乎并没有对占道车辆清理回收。”市民潘先生说。
只栽植不养护樱花树难成活
樱花美景是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打造全域旅游小镇的特色之一。近日,有网友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地铁13号线张家楼站附近的双龙路两侧,作为行道树的樱花树因为缺乏养护,很多都已经枯死了。
双龙路边光秃秃的樱花树。
观海网友在留言中反映,2019年,他路过双龙路时,路边的樱花树就像现在这样光秃秃的,他怀疑这些樱花树被移植后,长期缺乏管理养护,已经枯死了。
“今年夏天,张家楼街道下了很大的雨,此处积水漫过了人行道,这些樱花树没人管理,当时都泡在了水里,即便此前没有旱死,这次也涝死了。”居民孙先生说,“道边的樱花树大概有上百棵,应该是当时双龙路修路时,施工人员栽种的。双龙路后来一直没有通过验收,施工人员只管种树,没有及时养护,樱花树才会大部分都死了。”
路面施工留“尾巴”千呼万唤才整修
“台柳路(长沙路至新宁路)路段之前挖开施工,施工结束两个多月了,当时施工的路面还没有回填平整,开车经过这里颠簸起伏,非常影响通行。”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市北区台柳路部分路段在施工结束后未整修平整,导致行车难。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台柳路实地探访,发现台柳路施工路段南起长沙路,北至新宁路,长度近600米。导致车辆颠簸的路面位于台柳路东半幅的内车道,宽度近1.5米,路面铺了一层水泥砖。由于车辆不断碾压,有的水泥砖路面低于沥青路面近5厘米,车辆行经此处,一侧轮胎压在沥青路面上,另一侧轮胎压在水泥砖上,远远望去,北行的车辆在摇摆中前进。
记者停下车步行看到,此段台柳路东侧是建材市场,不少业户及市民的车辆随意停于路边,原本的半幅两车道,就只剩下铺着水泥砖的车道可以通行。而在这条车道上,多个“古力”井盖高出或低于地面,有的“古力”井盖边沿处的水泥砖被压碎,车辆驶过时,会发出砖块碰撞的声音,而且沥青路面与水泥砖路面连接处不平整。“这些凸出的井盖、碎砖石对轮胎伤害特别大。”附近一位商户说。
这样的路况也引起司机“吐槽”。“这条路连接着商圈、建材市场、居民区,车流量大,水泥砖路面高低不平,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减速,要不车辆就会横向摇摆,很不舒服。”一位货车司机说。
而据王先生介绍,他拨打市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该问题后,电力部门迅速给他回复,称前期此路段进行电力施工,路面整修由市北区市政公司负责。工程结束后,电力公司已将路面整修申请发给市政部门。“两个多月都没有动工,水泥砖块都被压碎了,我们希望这段路能尽快恢复成沥青路。”王先生说。
记者从市政务服务热线了解到,11月,有多位市民反映市北区台柳路此路段路面坑洼问题。不少居民得到部门答复称,路面将在11月下旬启动整修。
好事莫要多磨
我们在办理一件好事遇到波折无法成功的时候,经常会用“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和他人。而政府职能部门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多磨”可要不得。今天本版两个微调查报道的正是此种情况。
西海岸新区双龙路两侧栽植了樱花树,有人栽树却没人养护,导致大部分樱花树枯死了,居民看着心疼。
台柳路一路段电力施工完工两个月了,路面还没有修复平整,附近居民开车天天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不禁心生不满。
要把好事办好办实,就要跟得上,管得好,就要把给市民带来的不方便降到最低。修路、种树、电力施工都是为民办事,但好事若是“多磨”,就把市民的好感都磨没了。
本报曾经报道,西海岸新区银沙滩路附近的顾家岛码头,以前一直没有公共厕所,让渔民和游客很不方便。如今眼见着公厕建起来七个多月了,却由于水电手续未批复下来不能启用。人们从最初的拍手叫好,到现在疑虑重重。有关单位建设公厕方便市民和游客,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办事效率低,流程、手续“多磨”,让好事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还有些好事被办成了坏事。政府出资给老旧小区做外墙保温是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个别的不和谐一幕。今年9月,有市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他家自从2016年做了外墙保温后,阳台和房间连接部位就开始漏雨,他多次找社区、街道,一直没有得到维修。
此事中,施工方资质暂且不说,本来在出现此类问题后,有关部门若能积极关切百姓诉求,立即安排维修,为时不晚。但是几年来不彻底解决,让政府付出巨大财力改善民生的努力变了味、变了质,让百姓寒了心。
这些“好事多磨”的背后,折射的是某些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的调研不充分、交接不到位、管理有漏洞、纠错不及时的办事态度。这样的“好事多磨”还是不要为好!
小村庄公交车站改造,已见成效
据悉,9月30日,市交通运输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北大队、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办事处、青岛公交集团、交运温馨巴士等多方人员共同来到小村庄公交车站,针对该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经商讨,有关部门计划与泊车公司协商清理部分泊车位,在扩大面积后的原公交站地址建设三个候车亭,供乘客候车,并在侧边设置拦车柱。公交线路与行驶方向仍维持原状,以保证行车效率。
小村庄公交车站改造已见成效。
11月15日,记者来到人民路实地探访小村庄公交车站的改造情况。在小村庄公交车站北侧,部分泊车位被清理。在清理后的泊车位空地上,已建起了两个候车亭。原来的小村庄公交车站候车区域仍然被保留下来,公交站牌合并到新建的候车亭旁。这样,该处公交车站的候车区域明显扩大,乘客在候车亭下就坐等车,秩序井然。一改之前候车乘客在公交车和停放车辆之间狭窄空间穿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