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唐诗宋词这样的“阳春白雪”,也有民间俗语这样的“下里巴人”。前者清新高雅、超凡脱俗,时常被文人雅士所引用;后者通俗易懂、简单直白,往往在民间流传。千年来,人们往往能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却说不出“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后者不见于史书课本,更是少有文字记载,所以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其实,民间俗语更能体现的是草根智慧、民间智慧,更符合普通人的状况,在社会尤其是在农村流传甚广,影响更大,每一句都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较有限,因此,当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自己想象出一个体系来对其进行解释。人对于自己的一生都是充满了希望和好奇的,谁都希望自己可以趋利避害,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中国出现了“看相解命”的行业。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又被人们称之为“相士”。
在“相士”的推广下,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不少和“相”有关系的俗语,比如“宁生穷命,不生穷相”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有没有意义?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这里的“命”不是指的人的命运,而是指的人的出身和身处的环境。这里的“相”也不是指的相貌,而是人的气质和外在表现。很显然,这句俗语是指一个人情愿出生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之中,也不要有一脸的穷酸相。
那么,人们的好奇也就来了,到底什么才是穷酸相呢?更何况,每个人人的相貌都是受到遗传基因决定的,也不是我们所能够左右的。其实,古人眼中的这句话,和我们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偏差的。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宁生穷命”,其指的是一个人的出生环境或许并不好,家中没有背景也没有钱财。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倘若一个人想要过得更好,就需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否则的话,可能这一辈子都只能够浑浑噩噩地过去。而出生在贫苦家庭并不可怕,自古以来,有多少能人都是在贫苦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愿意付出,终究是能够获得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的。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不生穷相”,其指的是不是一个人的相貌看着穷酸相,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抑或是唯唯诺诺一点都不知道上进。古人认为“相由心生”,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相去看他的内心。
所谓的“穷相”就是不思进取,不断否定自己,没有努力就认为自己不行,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穷命,命运注定无法改变,只会怨天尤人。倘若这个人长期以来心态都是消极颓废的话,那么这个人基本上便是个苦瓜脸,整日闷闷不乐的,即使出门也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这就是所谓的“穷相”。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受人欢迎呢?
倘若你想要改变自己的穷酸相,最好的办法便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此一来的话,人们愿意和你交往了,你自然也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宁生穷命,不生穷相”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毕竟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并且没有改变人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