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民风民俗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年的一些环节有所变化,除夕下午除包水饺外,大部分精力用在菜肴炒做上,除夕夜晚全家团聚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酒庆祝节日,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1949年12月23日发布的《全国春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修订,规定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2012年,正月十五庆祝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旧时元宵节,家家用豆面做成鸡形、狗形、花形小油灯,倒上花生油后点燃,放于院落中。傍晚到祖茔燃放鞭炮,烧香烧纸,点燃油灯或小蜡烛,称“送灯”。回家后再放鞭炮,小孩放“滴滴筋”。烧香祭祖,吃水饺或元宵。80年代中后期兴起放礼花。1994年城阳划区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日由城阳区组织举办大型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并于十五日或十六日晚,由区、镇(街道)燃放烟火、礼花,庆祝元宵佳节。

二月二旧时二月二是农事开始的日子。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日,雇工开始上工,只修整农具,不干农活,东家设宴招待。清晨家家用草木灰在院落,街巷及场院撒画成囤形图案,内撒粮种,以兆粮满年丰之意,称“打囤”。户户炒豆吃,有面豆、糖豆、地瓜豆等。1970年后,打囤祭神逐步减少直至消灭,节日仍吃煎饼、糖豆、小豆腐等。

寒食、清明节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据传,晋文公为纪念春秋时期与老母一起烧死在绵山之中的晋国忠臣介子推,下令此日禁火,百姓食冷食而得名。清明节的前几天,各家到祖茔扫墓添土、摆供品祭奠亡灵。清明节扫墓早半月晚半月皆可。旧时清明节有打秋千、儿童头上插松柏枝的习俗。清明节前后3天内,也是大闺女、小媳妇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几天家长不限制她们外出玩耍,儿童亦可在清明这天得到煮熟的鸡蛋1个。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是学生、团员、党员祭扫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节日。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自2008年始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称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节日。早晨,家家屋檐或窗外插艾蒿,意为辟邪。小孩手腕脚腕缠5种颜色的“五索线”(意思是驱蝎、蛇、蜈蚣、壁虎、癞蛤蟆五毒)。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粽子。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从2008年始端午节为法定假日,放假1天。

半年农历六月初一过半年。中午或晚上吃水饺,以示庆贺。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日是神话中一年一度牛郎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故有“七夕情人节”之称。七月七家家户户吃饽花。饽花是用面粉调以糖、蛋等做成元宝、鱼、桃、猴、小篓子、长命锁等形状的食品。上锅烤烙后食之。旧时玩具少,许多儿童用红线串起来挂在颈项上把玩。

财神会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过财神会,也称财神节。旧时只有工商业者祭财神宴饮庆贺,由财东老板宴请伙计、店员,以期大家忠心、义气、共同发财。1980年后,经商、办企业者增多,财神会成为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节庆活动,放礼花、放鞭炮,家家设酒宴,以图生意兴隆、事业发达、发财致富。

2016年9月14日,社区2016年中秋节大联欢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民间最被重视的节日之一,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亲友互相馈赠礼品和节日食品,其中月饼必不可少。远在他乡者也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是日晚,举家团聚,宴饮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2008年开始,将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放假1天。社区“两委”中秋节组织文艺联欢,欢度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称为“重九”。旧俗是登高、赏菊和蒸花糕,花糕上插栗子、枣,以表示吉祥如意。1988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规定此日为老人节。每逢老人节政府部门的领导到地方看望慰问老人。社区每年召开庆祝大会,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年轻人不失时机地带着礼品看望老人。

十月一农历十月一日,是祭祖上坟的日子。人们于坟前摆供品、焚香、烧纸,寄托哀思,早10天晚10天皆可。另外,此时节农活相对减少,雇工便结束了一年的劳作,由东家设便宴款待,大多以包子为主食,就餐中,结清当年劳动报酬,确定翌年是否继续雇佣,雇工们戏称这顿饭为“滚蛋包子”。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是“冬至”。这天夜最长、昼最短。前一天为“鬼冬”,第二天为“人冬”。第一天吃饺子,第二天吃包子。

腊八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日为腊八节。早晨用八样粮米煮粥称为腊八粥。旧时这一天学塾放假、塾师解聘,家家开始大扫除,称扫灰,准备过年,除旧迎新。

辞灶时供奉灶王爷像

辞灶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为辞灶,也称“过小年”。传说这天每家的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来的善、恶、孝、逆等所作所为。留下了“灶王爷上天,有哪句说哪句”的民谣。辞灶当日傍晚贴”灶马”(灶王爷画像,一男两女)于东锅台上方,供奉糖瓜(麦芽糖),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后,焚香烧纸,放鞭炮吃饺子。

第二节新节日

元旦公历1月1日,俗称“阳历年”。学校、机关等单位放假一天。一些单位门前张灯结彩、升国旗、以示庆祝。多数家庭元旦吃水饺。

国际劳动妇女节公历3月8日,俗称“三八”妇女节。妇代会组织妇女活动,向妇女赠送礼品,以示祝贺。

2009年3月22日,居民代表义务植树

植树节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届时村委组织居民义务植树。

国际劳动节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领导下,第二国际在巴黎开大会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1天。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规定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修订劳动节假期为1天。

中国青年节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故称“五四青年节”。共青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举行庆祝活动。

国际儿童节公历6月1日,为全世界儿童的节日,故称国际“六一”儿童节。节日里,在校少儿举办升国旗、列队仪式,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以示庆祝。各级领导前往祝贺,社会各界为学校捐款、捐物。学校也组织少儿外出参观、游园或公益活动。

2013年6月30日,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到青岛市档案馆举行庆“七一”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规定每年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社区党组织以多种形式进行庆祝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公历8月1日是建军节。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1933年7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做出决定,规定“八一”为建军节。当天,村和当地驻军搞“拥军爱民、拥军优属”联欢庆祝活动。

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每逢节日,社区领导到幼儿园、学校捐赠慰问金和慰问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学校、幼儿园举办庆祝活动,演出文艺节目。

国庆节10月1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国庆节,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放假1天,1999年始改为放假3天。开展庆祝活动,其中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大庆之日,国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向世人展示军威国力,凝聚民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隆重集会,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一些洋节也随之而来,诸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洋节新鲜刺激,青年乐此不疲,对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缺乏了解的年轻人,对本土传统节日的热情下降,这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政府倡导过本土节日,后田居民积极响应。

第二章婚丧嫁娶

第一节嫁娶

旧时代的男女婚姻,除少数的娃娃亲、童养媳和买卖婚姻外,绝大多数是“包办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而成。婚前男女互不认识,直到结婚之日两人才首次见面。

说媒男女双方父母选择门当户对,年龄、相貌比较般配的户。男方请媒婆到女方登门说亲,如女方同意亲事即成,如不同意,另行选择再请媒婆说亲,直至成功。旧时人们对近亲结婚的危害认识不足,姑表、姨表兄妹结亲者为数不少,他们认为亲上加亲双方更亲,婚姻法颁布后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姑表和姨表都在禁婚范畴。

相亲20世纪60年代后,多数男女青年在媒婆或介绍人家中相见、相识,如相中同意后开始验家。

验家验家是女方到男方家“现场勘验”,往往关系到婚姻的成败。因此,男方要精心收拾和准备,以显示家庭的富足。男方还要准备酒饭和礼金,女方到男方家后,若觉着满意,就会留下来吃饭,并称呼男方父母“爹、娘”,男方父母要掏钱给女方,叫作“见面礼”,这样亲事就算定下来。

订婚俗称“定亲”或“撒媒柬”。过去订婚要换柬,由男方准备柬帖两张,一张写明男方年龄和生辰“八字”,封面写上“敬求金诺”等求婚字样,用红漆匣盒送往女方家。女方接柬,照样填写好另一张,写上“谨遵玉言”或“愿结秦晋”等允婚字样送往男方,表示同意结亲。订婚时,女方设酒宴款待来宾,男方向女方赠送被称为“定亲礼”的彩礼。富家送金银首饰、绸缎衣料和钱财,普通人家送布料,称“送衣裳面”。如今要彩礼之风越来越盛。

媒柬回柬

送日子男方将结婚日期写成柬帖,也叫“婚书”,派人带着柬帖和礼物送往女方家。婚书上除载明婚期外,还有新娘下轿的方向等内容。婚书要在婚前100天内发送,以便双方互有准备。

抬嫁妆婚期前一天,男方去女方家将嫁妆抬到男方家中。解放前,富家大户为摆阔气,雇佣挑夫抬嫁妆,由男宾陪送,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贫穷人家则将女子常用的衣物、被褥等必需品由男家派人取回,但无论贫富和嫁妆多少,一对长命灯是不能少的,表示“夫妻恩爱、白头到老、长命百岁”之意。抬走嫁妆后,女方要请一个公婆、夫婿、儿女齐全的妇女,给待嫁的女儿“开脸”和“上头”。所谓开脸,是用红线把脸上的汗毛绞掉,上头是把发辫绾成簪。开脸、上头后表示女儿由闺女成为媳妇了。男方将嫁妆抬回当晚,由男方的哥哥或父亲安床、铺炕,俗称“铺房”,炕铺的四周放栗子、枣,铺上被褥后,再让一小男孩在上面打几个滚儿,以求早生贵子。

花轿

特殊婚姻旧时,男的就婚于女家,叫“入赘”“招赘”或“倒插门”,俗称“养老女婿”。养老女婿大都是家境贫寒、兄弟众多、无力娶妻的男子。赘婿也举行迎娶、拜堂等礼仪,但要比男娶女简单很多。改革开放后后田村富庶起来,有许多姑娘不愿离开本村,招婿越来越多,歧视女婿的现象已成过去。“续弦”,男子妻亡续娶谓之,今称再婚或二婚,婚礼仪式很简单,就是两家的亲戚坐成块吃顿饭就行了。女子亡夫再嫁,曰“再醮”(意为喝两次酒),俗称寡妇改嫁,娶亲礼仪更为简单,旧时寡妇改嫁备受歧视,需半夜或天不亮乘毛驴到新夫家,解放后这些陋习都荡涤殆尽,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不得阻碍寡妇再嫁。“冥婚”亦称阴婚,多为父母给亡故子女找一个配偶的一种婚俗,双方父母互称亲家,一面哭一面互道大喜,是一种愚昧荒诞的习俗。

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婚姻法》,废除买卖、包办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结婚到人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即算合法夫妻,旧结婚仪式的繁文缛节基本废除。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彩礼的形式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70年代,定亲时男方必备“三大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到80年代除上述三大件之外,还要加上个录音机,90年代要加上“三金一木”,“三金”是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一木”就是木兰摩托车。同时彩金的价码也见涨,开始是“千里挑一”1001元,后来是“万里挑一”10001元,进入21世纪彩金不一,三四万的居多,十万八万的也不乏其主,并且还得有车、有房、有存款。彩礼增多反映出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但这事是一体两面,许多男方感到经济压力大,不堪重负,政府倡导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村人积极响应。

结婚证

婚礼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50年代后,提倡结婚不坐花轿,新郎和本家兄弟骑自行车去把新娘接来。70年代婆家要去四辆自行车,其中两辆接着“伴娘”。8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事又开始大操大办。90年代后,迎亲改用轿车,一般最少4辆。进入21世纪,男方到女方接亲,女方伴娘出些难题不开闺门讨要红包,就是变些花样增加婚礼的热烈气氛。结婚全程录像、照相。传统的“过火盆”“坐时辰”“吃宽心面”尚保留,但只是象征性地演当一下。然后参加婚宴,婚宴一般在酒店举行,少则十几席,多则几十席。挂横幅、彩带、气球、聘请多才多艺的帅哥靓女当司仪主持婚礼,奏结婚进行曲,场面隆重,气氛热烈,聘请德高望重的证婚人现场致证婚词,证明婚姻合法有效。双方老人讲话,新人向双方老人鞠躬,新人挨桌向来宾敬酒。洞房布置富丽堂皇,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电应有尽有,高档家具一应俱全,婚事消费,数万元到数十万元,如此铺张,社会贬褒不一。

第二节喜庆

添喜生儿养女谓之添喜,旧思想重男轻女,生男孩称为“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婴儿出生后,女婿要用红包袱包上红皮鸡蛋(用红颜色染过)到岳父家报喜,岳母要烙大饼(大饼寓意大人孩子都康壮),煮上鸡蛋染红和红糖,让女婿带回给闺女“坐月子”,喜主向邻居送一块饼和几个鸡蛋,作为报喜。

铰头孩子生下第三天要铰头,一般是本家族内较近的小孩的某个娘或奶奶,提前做一对面圈(寓意孩子圈起来好养)、准备一支桃枝,上面用红线串上铜钱、花生,拴上一棵带根的葱,盘在桃枝上(桃枝寓意避邪、铜钱宝贵、花生长生、大葱聪明),前往为孩子铰头,铰头男孩头上铰五圈(意为五子登科),女孩头上铰三圈(意为三阳开泰)。

长命锁

过三日孩子生下来第三天(或第五天),姥姥、姑妈、姨妈、舅妈等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她们带着鸡蛋、红糖、猪蹄、老母鸡等礼品,为产妇补养身体,中午宴请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及本家族的人,叫作“吃面条”。现在分娩都在医院,出院后安排贺喜日期。

过百岁孩子出生100天(实为99天)亲朋好友(女性)带上点心、花布、衣帽、鞋袜等前来给婴儿“过百岁”,姥姥要为外孙送“长命锁”“手镯”等银首饰。长命锁上有“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等语句,中午设宴招待前来送礼的亲朋好友,要吃面条,祝愿孩子长命,席间要把孩子打扮好,戴上长命锁和手、脚镯,抱出来让客人们夸奖一番,此俗沿袭不衰,用照相机留下“百岁照片”,作为留念保存。

生日与祝寿旧俗一般人家过生日只吃面条,称“长寿面”。60岁以上的老人生日叫寿辰。亲友们送礼祝寿,设宴庆祝。20世纪90年代后,不论大人小孩,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生日,都要吃生日蛋糕、点生日蜡烛、唱《生日歌》,全家设宴庆祝,祝孩子们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祝老人健康长寿。80岁以上的老人生日尤为隆重,亲友们为老人赠送礼品,儿女设家宴或到酒店盛宴庆贺。馈赠的礼品一般有寿糕、营养品、衣物、首饰等。

建房俗称“盖屋”,是居家过日子头等大事,也是一件大喜事。过去有“打墙盖屋邻邦相助”之风,铺屋基要请人提前查日子,择选吉日动工;安门框、窗框、上梁等都要经过各种仪式,其中上梁最为隆重。东西两间房架的挂柱上分别贴上“上梁迎百福、立柱纳千祥”红纸条联,正间脊檩贴横批“太公在此”。门框、窗框上分别贴“安门大吉”“安窗大吉”,门框东西两侧是“黄道安门吉”“青龙卫户祥”。脊檩上还要绑上新红筷子、铜钱、栗子、红布,上梁时设供桌摆“三牲”(鸡、猪头、鱼),房主跪拜,焚香烧纸,房屋四周燃放鞭炮,起屋当天晚上要在新房内宴请亲朋好友、匠工,主人到场敬酒。

乔迁盖新房必迁新居,但也有不少讲究,搬家都在晚间(意思是怕自己的财富被人看见),饭锅更不能白天搬,搬锅时锅内要放发面引子,盖上锅盖,寓意是“兴旺发达有饭吃”。搬进新居时,亲朋带礼品前往祝贺,岳父家要送圆斗、簸箕为闺女安家,俗称“烧炕”,这种烧炕的风俗延续至今,但现在送的礼品是根据生活所需赠送。

第三节丧葬

旧俗讳言“死”字。老人死亡称“老了”,年轻人死亡称为“少亡”,小孩死亡称为“抛撒”。解放前用棺椁、兴土葬,礼仪烦琐。一般人家三日殡,大户人家有五日殡七日殡九日殡的,甚至有四十九日殡的。

停尸人病殁之前,亲人为其理发、沐浴、更衣,并守候其前,高声呼喊死者称谓,叫作“叫魂”。人咽气后,由长子抬头,次子抬脚,移尸“停尸床”,也称灵床。此床多用木板临时搭成,放于正屋明间,尸身盖布,压生铁块,据称是怕猫狗经过“诈尸”,脸上盖一张黄裱纸,口衔铜钱或金银,床下放一油灯,为死者去阴间照明。

入殓亦称“盛殓”。死后第二天下午,将死者抬入棺内,死者入棺前,先由儿子扫棺材后,罗上小灰,铺上谷草,然后再铺上褥子,再将死者抬入棺材内。死者仰卧,盖上被子,盖被要从脖子下到脚脖以上,不能包头盖脚,棺材摆放大头在东、小头在西,如死者是年轻女性,盛殓时必须有女人娘家人在场,验明正身,以防后患。盛殓完毕,盖上棺盖,成为灵柩。灵柩前设小桌一张,摆上油灯、香炉、供品,正中摆放死者的牌位,牌位的写法是,死者盛殓前写某某之灵,盛殓后写某某之柩,出殡后写某某之位。

报庙死者咽气后,儿、女、媳妇们头扎白布,身穿孝服,儿子赤脚到土地庙报庙,第一位是端盘子(带香纸),第二位是挑浆水,俗称“汤水”,随后是死者头戴孝帽的侄、孙,再后就是拄着用柳枝砍做的哀杖(俗称“文杖子”,必须是一根柳枝,几个儿子截成几段)的儿子们,妇女排在最后。到土地庙后,在庙门口周围泼洒浆水,点燃香纸,以示亡魂在此向土地神报到。叩头后哭着按原路返回。此后每天早中晚上土地庙一次,直到出殡。

送盘缠人死后第二天晚上,丧家在土地庙为死者“送盘缠”,焚化纸制马匹、车轿、包袱、口袋、褡子、元宝等,就是西行路资,送灵魂向西南走,称之“回云南老家”。

吊孝又称“吊唁”。死者入殓后,停灵在家,普通人家在家中设灵堂,富有人家第二天在大街或村内空旷场地设灵棚、祭棚等,灵前放一张桌子,桌上摆有死者牌位、香炉、供品,亲友前来吊孝,死者亲属陪哭,随后跪拜亲友,谓“谢孝”。

守灵停灵期间,死者子女日夜守灵,朝夕祭奠。有的人家还为死者早亡的丈夫或妻子写一牌位,由子、侄去墓地迎回灵堂,与死者牌位并列,共享祭奠。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守灵的人不能睡觉,谓之“坐夜”。

挂旌旌是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身份证,因此要为死者“肖”,旌的颜色一般为红色,旌的格式按死者的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制作,出殡前,将旌挂在灵前,出殡时,过去旌是两个人用旌楼子抬着,现在大都将旌放在元斗里送到坟地。

出殡又叫“发丧”。旧俗三日殡,也有二日殡。出殡前要先开坟,没有做寿坟的要在殡葬这天把坟做好,做坟前有死者孝子身穿孝服,在选好的坟地上,焚烧香纸、奠酒、磕头,再刨三镢,然后由建坟的人按照指定的方向、尺寸,中午前将坟建好,由丧主亲家看守坟墓,提前建好的寿坟,也要在上午将寿坟开开,打扫干净,由儿的亲家看坟。出殡前要报一趟庙,然后死者的儿女们、亲友、族中人揭开棺盖,看死者遗容,向遗体告别,再盖上棺盖,用五个棺材钉,钉死棺盖。用绳子兜起棺材,兜到宽敞的地方,摆好垫木凳,捆绑上木杠,有的做上棺罩,长子手拄哀杖,头顶尸盆。同送葬的人员,男在棺前,女在棺后,随棺行进,在捆绑棺材的同时,儿女跪地、烧纸焚香,将尸盆摔碎,乡邻抬起棺材,旌旗在前领路,后跟着纸扎的童男、童女等祭奠品,男性送殡者在棺前,女性在棺后,一路前行。有的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设供桌、摆供品(点心一类的食品),女婿、干儿等人腰缠孝带向死者举行叩拜仪式,叫“吃茶饯”,一路上,撒纸钱,意为拿出买路钱打发穷神恶鬼,一直撒到坟前。

下葬下葬时死者儿女们跪在坟前和两侧,主丧人将五谷囤、长明灯放在坟中的门口和窗口上,然后搀扶死者儿子(多为长子)扫坟,左右各扫三把,扫完后,帮忙的将棺材杠子开下,垫好垫棺木,揭下棺罩,用绳子将棺材兜进坟墓,棺顶放上吊布、盖上旌,儿女们将带来的栗子和土一把一把撒到棺材上,主丧人焚香烧纸及纸扎的祭品,接着盖上石板,铲土掩埋,筑起坟堆,行礼回灵。丧主回家后祭拜死者牌位。

圆坟葬后第二天,亲属备祭品至坟前哭祭,绕坟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撒芝麻、谷子、高粱于坟上,然后向死者磕头,回家路上一路高喊“谢孝来”,至此殡葬礼成。

祭典从死者亡故之日起,第14天称“二七”、第21天称“三七”、第35天称“五七”、第49天称“七七”,皆为祭日。“五七”的奠仪为最隆重,亲友均往坟前致祭摆供品、焚化纸扎的宅库、摇钱树、聚宝盆等。随时代演进,出现了纸扎的电视机、轿车、别墅,等等。亡后100天为“百日”,亲属们到坟前致祭。第二年死者忌日,亲属们到坟前祭奠,称过“周年”,直到三周年,三周年的奠仪最为隆重。

解放后,移风易俗,丧事从简,后田之丧葬形式,逐渐简化。1966年废除棺木入坟,实施火化后土葬。1996年秋,《后田村关于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破除封建迷信的规定》出台,根据《规定》,在丧事中不扎棺罩、不穿白、不烧纸。同时,对原零星坟墓全部迁往统一规划出的公墓,村投资3万多元统一制作了小型石碑,将公墓进行了全面绿化,并安排专人管理。2006年10月,废除墓地,墓地内所有骨灰安置于凤山前的城阳街道统一规划建设的怀念堂。通过丧葬改革,村人感觉到新的丧葬形式的优越性,在渐进渐行中改变了自己的观念,现在后田人重视和攀比的不是谁家“厚葬”而是谁家“厚养”。

第四节亲友称呼

旧时,曾祖父、曾祖母称老爷爷、老妈妈;祖父、祖母称爷爷、妈妈;父亲、母亲称爹、娘;父亲的兄弟或堂兄弟称大爹、二爹……父之姐妹称姑;母之姐妹称姨;母之兄弟称舅;母之兄弟媳妇称妗子;母亲的妯娌称大娘、二娘……外祖父、外祖母称姥爷、姥娘;对社会上与父同辈年龄大于父亲的称大爷,小于父亲的称叔叔。1950年后逐渐改爹、娘为爸爸、妈妈;1980年后逐渐改称妗子为舅母,称祖母为奶奶。父系的亲属称姑表,母系的亲属称姨表。夫妻之间,男性叫女性为“他娘”,女性叫男性为“他爹”,对外称妻子为“老婆”,称丈夫为“老公”,20世纪后,直呼名字的叫法普遍盛行。

第三章迷信陋习

第一节算命相面抽签

解放前,人们遇事疑难不决,为趋吉避凶,求助于算卦。行此业者以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之“理”解惑解疑;相面者以“麻衣相”观察人的面貌和双手,推定吉凶;抽签者用黄雀或人抽出有画的小折子道出“前世未来”。算卦、相面、抽签者均信口雌黄、自欺欺人,借机敛财骗物。解放后,人民政府虽明令禁止,但此业仍存。

第二节许愿治病

解放前,村人多不识字、无文化,迷信神明能治病消灾,遇天灾人祸,祷告神明保佑,并许愿酬谢。还愿时,扎“纸草”、糊“包袱”,内装纸箔,写符一道,同香纸一起送十字路口焚化。这种信神不信医的习俗,往往贻误病情,造成恶果。解放后,宣传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多已不为,但少数老年妇女仍有此举。

第三节收法治病

解放前,有“收法”者在除夕午夜外出念咒“收敕”做法,称可治无名肿毒、被毒蛇咬伤等症。作法者为术士,将饭铲放入火中烧红,然后用舌尖舔舐饭铲,冒出一缕青烟,面目狰狞口中念念有词,效力如何只有天知。据传收法有摄人魂魄之能,因此,每到除夕之夜,长辈告诫幼者,不可随意打闹说笑,不可随意走动,以防被“收法”者“收着”。据称若被“收法”收去魂魄,一年精神恍惚、神志不清。解放后,“收法”被明令禁止。

第四节巫医

解放前,神汉、巫婆自诩通神,以大仙附体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或谓医疾治病,或曰禳祸祛灾,欺骗群众、勒索财物,信者妄受其害。解放后,对巫医严加取缔,巫医基本消失。

第五节叫魂

过去叫魂很普遍,叫魂主要用于儿童,有时大人受惊吓也要口中轻喊“魂上身吧”。叫魂的办法也很多,有的在家烧香叫魂,有拖衣服叫魂的,有写帖子叫魂的,有随惊吓随叫魂的。叫魂一般都在天刚黑,由大人叫孩子名,某某魂来家吧,摸着孩子连叫三次,如自己叫不好的,还要请别人帮叫,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这些迷信活动慢慢消失。

第六节祈雨

旧时一遇大旱,则烧香焚纸,求神祈雨。到即墨留村小龙山的“天井”中打捞“龙牌”,将龙牌置于花轿中吹吹打打迎回村,于空旷宽敞场地设置坛台,摆祭品、施祭礼、上香祷告,偶有凑巧天降甘霖,则信为灵验。

第四章方言谚语歇后语民谣谜语

第一节方言

本地域的方言,从语音到词汇、语法独有明显的当地特征,内容十分丰富,为民间文化生活和语言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文地理

日头——太阳月明——月亮勺子星——北斗星风嘎啦——月晕

雨嘎啦——日晕忽雷——雷雨星星——毛毛雨绛——彩虹倒照——霞

前日——前天夜来——昨天晚后日——大后天头晌儿——上午

成天介——整天头年——去年

动作行为

齁咸——盐放多了固束——收缩划拉——归拢、捞取捣鼓——反复摆弄

扎固——修理、诊疗、惩治豁罗——搅拌、搅动掇弄——整理、拨弄

掂对——斟酌呲——溅喷窝搓——揉皱窝囊——不卫生

抬杠——争论、争吵稳——放歪——用拳打、捣、捅排——由上往下踹

莽——轻蹬、轻踢巻——用脚尖往上踢,引申为讽刺挖苦影人——噪声刺耳

暴人——尘土呛人闯起来——把棍棒等竖放搓约——揉搓、折磨箍巴——紧抱

摆甩——摇摆含着——拿着撅——骂办弄——搅拌相付——端详打动——搜寻

挖后——斜眼视人蔑屑——眼不正视呕吼——吆喝撇了——忘记或来不及带走

约断——折断摁——按招着——扶着磕倒——摔倒、跌倒旮旯——绕圈、溜达

鼓拥——蠕动鼓拽——身子左右摇摆扑嘡——践踏添么——讨好、巴结

溜光——奉迎、拍马膈应——恶心、讨厌颠鲜——献殷勤驴东狗西——胡说八道

踩践——贬低、欺负、欺压扒拉——叉开双腿蛤爬——俯卧嘘活——喊叫

歪块——斜靠着东西躺下睺——窥视插把人——故弄陷阱、戏弄人

嘎杂子——吝啬、小气刁蛋——偷懒拱送——钻营、投机央及——央告

诰说——反复暗示自己的要求巴数——批评、责备重念——挂念巴望——盼望

欢气——高兴、愉快远路风程——道路遥远困觉——睡觉闯门子——串门

涨颠——炫耀造——挥霍看喜——贺喜发付闺女——女儿出嫁摆坏——显示、炫耀

乍煞——张开、得意忘形死撑——硬充烧包——得意偏弄——夸耀、显示

周溜——惩治白(背)讳——重复别人的语言、胡乱猜测诰讼——背后说人坏话

鬼花虎——耍花招发熊——找别扭混理——不讲道理、蛮横嫌候——嫌弃

癞带——令人生厌、窝囊肮脏——扫兴、讨厌煞实——厉害、扎实志验——验证

谋量——考虑、思量演当——试验、比量仓促——抢白咬嘎——咀嚼、争论

唧嘎——吵咀二二思思——犹豫、踌躇撒谎刁皮——说谎

性质状态

混是——可能、大概超盈——轻松、宽裕、富裕其必——很可能暄——松软

离吧——差劲、过分罢式的——作罢、罢了赶忙——马上、立刻傍附——将近

乍煞——放纵、骄纵急溜溜的——赶快、急匆匆的赶自——马上、很快、敢情

直愣争的——突然发几时——从什么时候朝价——经常地管几时——无论什么时候

武良——懂事、有礼貌(多指小孩)情好儿——放心好上地——仔细、认真

就手儿——顺便倘上——遇上、摊上不管事——不要紧、没关系瘪约——变形

单为——特意、故意挤束——紧凑齐截——整齐磅实——结实、壮实、健壮

次毛——质量差、差劲相应儿——合适、便宜、恰到好处么点儿——很小

将将儿——刚刚、稍微合个儿——整个儿、完全一龙总——从来大共总——共总

大概其——大略、大约大约摸——大概、可能行谊——习惯、流行杂马——不好

撸了——事情半途而废、不达预期目的艮——物品受潮、食物不脆、人的性格黏缠

不反乏了——太多、承受不了扛不住——承受不住够呛——支撑不住、没把握

埋汰——难看、不卫生神做——顽皮、乱动乱拿皮脸擦滑——顽皮过度而令人讨厌

忘魂失道——神志恍惚、容易忘记事物道三不着两的——说话颠三倒四

睡毛浪——睡眠中不由自主的言行或哭闹挺脱——结实、牢靠不济——不好

旺醒——有精神、茂盛淡莫嗦的——尴尬、难为情不果睬——不注意、出乎意料

农事生物

营生儿——活儿、事儿觅汉——长工庄稼把式——农事行家驴具——犁

麻山——豆饼畦子——长方形菜圃畦——播种、蔬菜支生——有生气馕——稀软

暄吞——松软踩——泥泞繁生——繁殖把棍子——木棒母子——雌性动物

公子——雄性动物脚猪——公种猪马虎——狼皮狐子——狐狸骚水狼子——黄鼠狼

蚊子鬼儿——孑孓喀巴——蟾蜍蛤蟆过当——蝌蚪长虫——蛇土鳖——土元

节流——蝉耗子——老鼠家雀儿——麻雀老哇——乌鸦雅雀——喜鹊刀螂——螳螂

蚰蜒、曲蟮——蚯蚓土喳——蟋蟀马蛇子——蜥蜴蚁样——蚂蚁蚂蚱——蝗虫

蝎虎——壁虎布嘎——鸽子捣大木子——啄木鸟老么么——蜘蛛老雕——老鹰

波浆——螳螂卵林当鱼——刀鱼麻婆子——长方体型小螃蟹末花——乳虾

想鱼——咸白鳞鱼廷巴鱼——河豚胡秫——高粱苞米——玉米四季豆——芸豆

老瓜——拔完育苗的红薯地蛋——土豆洋柿子——西红柿洋蒜——圆葱

洋卡荠——刺槐马榨菜——马齿苋槐绿豆树——国槐狗奶子——枸杞芫荽——香菜

乌麦——小麦、玉米、高粱的黑穗病

第二节谚语

谚语是一种熟语,言简意明,通俗又寓意深刻。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笑遮百丑一块臭肉坏满锅一只手遮不住天一块云下不了雨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不用问师傅一人难服百人心一行隔一行,瞎驴撞南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家门口一个天一心不能二用一步赶不上,十步撵不上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句话不离本行三个老婆一台戏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干一行爱一行,干成大事有希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定规矩,不成方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天无绝人之路

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好过的年,难过的春生时不给一碗酒,死后何必一炉香

家和不怕外人欺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惯子如杀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家和万事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万事开头难蒿子长不成树,兔子长不成驴身正不怕影子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多嘴杂

敬我一尺,敬人一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心齐泰山移多做好事,莫问前程清官难断家务事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人在饥时帮一口,强其饱时帮一斗百善孝为先三春不如一秋忙处暑三日无青

六月六看谷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合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豆子开花,墑沟摸虾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眼见是实,耳听为虚

第三节歇后语

歇后语是群众常用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也可前后并用。

土地爷放屁——神气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马尾吊豆腐——提不起来船上饽(烙)饼——掉过来蒸的饼子——不用戗(抢)

母狗尿尿——点化拾粪的大年五更吃绑皮——是荤强其素

大年五更死个驴——不好也说好大年五更吃饺子——没有外四家

灶王爷上天——光说好听的龙王爷搬家——离(厉)海(害)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黑瞎子拉油碾——出力赚块熊

南山顶上滚石头——石(实)磕石(实)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外甥打灯笼——照(找)旧(舅)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屎壳郎打哈欠——张坏臭口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城隍庙的混(横)立档——不由人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狗咬马虎——两下怕狗撵鸭子——呱呱叫大闺女上轿——头一遭

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磨旮旯找驴脚窝——好找

要饭吃的不拿棍——净受狗的气痴厮过年——好景

兔子尾巴——长不了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瞎子点灯——白费蜡

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嘴上抹白灰——白吃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狗舔马虎腚眼——大胆儿上轿包脚——晚了懒老婆裹脚——又臭又长

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刁旋风吹笛子——一溜邪气

老鼠跟猫亲嘴——找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车耳子割眼镜——对光了武大郎贩鼻清——人也软弱货也熊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黑瞎子进屋——熊到家了

和尚念经——老一套哑巴踢毽——心里有数屎壳郎搬家——滚蛋

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嗑瓜子磕出臭虫来——什么仁(人)都有

第四节民谣

民谣以童谣居多,在某个地域内产生并流传下来,具有浓郁的方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后田民谣如下。

《小板凳拉梅花》小板凳拉梅花,爹娘养了俺自家(己),养个鸡下蛋吃,养个鸭挣钱使。

《小老鼠上窗台》小老鼠上窗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它姥娘背下来。

《小胖孩爬窗台》小胖孩爬窗台,偷他爷爷的小烟袋。爷爷打,妈妈(奶奶)拉,姐姐背着上街耍。

《拉锯扯锯》拉锯扯锯,割到姥娘家的大槐树,姥娘不给饭吃,锅南后偷把盐吃,齁着,齁着,买个火烧兜着。

《催眠曲》噢了了,噢了了,孩子要吃韭菜包,爹去买,娘去包,吃了赶紧睡觉觉。

《肚子疼找老熊》肚子疼,找老熊,老熊不在家,找三疤,三疤在家磨刀子,吓得肚子好好的。

《大鸦鹊尾巴长》大鸦鹊尾巴长,将了媳妇忘了娘,把娘送到石磅台,把媳妇背到炕头上,关着门堵着窗,稀里呼隆喝面汤。

《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第五节谜语

谜语也称“隐语”,以某一事物为谜底,用隐喻或暗示其特征作出谜面,供人猜测。域内谜语的特点是顺口押韵,构思精巧,节律感强。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困着个白胖子——花生

一个小盒,里头盛着拨拉蛾——舌头

从南来了一个拽呀拽,不脱裤子就下海——鸭子

腰缠一根线,能在空中站,不怕大风刮,就怕天出汗——风筝

一条五彩缎,横在蓝天间,伸手摸不着,睁眼能看见——彩虹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字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针

一个长来一个短,一个快来一个慢,短的生来懒得动,长的忙得团团转——表针

THE END
1.老人常说“烧香2不许,拜佛5不求”,什么意思?佛祖寺庙佛教香客老人常说“烧香2不许,拜佛5不求”,什么意思? “上班和上进之间,你会选择哪个?” “我选择上香。” 这是最近非常火的一句话。过去只有老一辈人烧香拜佛,如今年轻人也都纷纷加入烧香拜佛的队伍。 烧香拜佛是中国传统祈福的一种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信仰,也不是迷信,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R907HV05564U82.html
2.上香算卦准吗以 上香算卦准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面临抉择或者迷茫时经常会问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香、祈福、算卦都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和方法,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香”这个词,它并不是指单纯地烧香,而是一种与神佛沟通的方式。在传统文化中,人们会选择特定的日期和时https://tainju518.com/16228.html
3.上香算命的准吗(为什么烧个香就能算命)神算算命和看香哪个更准确(看香和算命有什么区别)算命不准一般是因为出生时间错了或者有误差造成的但也要看你用什么方法来测算如果是传统八字预测那就很难说准确与否如果是周易六爻。 在现在的农村里那些所谓的‘观香可不可信?肯定是不可信的但是入乡随俗知道不算卦上香准吗烧香和算卦是两回事烧香是以香供养三宝。 https://www.16757.com/ysh/suanming/2177.html
4.头条文章13.找仙门弟马算卦有何注意事项? 只有一点注意事项,就是香客必须要带着一颗客观的心去算卦,万不可执迷于求神问卜,仙家不是万能的,该需要自己做的,务必要做到位才可以。 14.“回香”在仙门里到底是对是错?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之分,角度不同自然看待这个问题也不同。回香的意思,就是仙家在帮助香客达成某件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69663789989999
5.起名择日八字合婚算婚姻财运事业小姨子的生命特征是什么也就是说,即便你的命运局不太好,咱们庭没有什么底子,命运好,终身后天性的机遇多,又非常简略捉住机遇,通过斗争可以获得成功,仍是归于好命运。假定八字命局里有个用神,有些还比较强盛,但命运一路上都不喜欢用神,甚至克它或帮它反而忌讳神,那你会有很大的遭受,不会带来大的打开作业上很难有哪些打开趋势。http://anyang.11467.com/info/19577378.htm
6.直播算命:没人比我更懂算命小说064:不好了,被米国卫星发现了 065:中医国手,我从不信鬼神之说 066:让我看见鬼,我就信 067:国有国法,杀人需偿命 068:天劫越来越近了,再次开始直播 069:傻孩子,你只有一个女友啊 直播算命:没人比我更懂算命小说VIP章节部分 直播算命:没人比我更懂算命 正文[VIP用户单章订阅] [VIP充值] 070:这特么是纣王http://tongren.faloo.com/book/1041725.html
7.算命三大忌讳,算命讲究三不算算命为什么不能晚上算 生辰八字,五行,忌讳 算卦忌讳的三件事 算命卜卦有什么忌讳?能不能帮自己的父母或亲兄弟姐妹们算? 去观香算命有什么忌讳吗,月经时能去吗 算命的算寿命是禁忌吧? Q1:算命为什么不能晚上算 为什么不能的说法呗?因为算命不的了。 http://www.upspk.com/bg/g005195.html
8.通过点香能看出人的姻缘,点香看婚姻靠谱吗我上香一般不会出财运和婚姻,而是求自己和父母家人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事事顺利比啥都强,就是这么简单。上香的规矩和忌讳:穿戴干净:预知第一天要去烧香,头天晚上就需要净身。 烧香有什么用呢?普通人都理解成消灾祈福。佛经里倒是有支持这种说法的,但主流意见认为,我们的福祸主要来自业力的作用,而业力是不能http://www.tai26.com/yunshi/120125.html
9.玄学嫡女算卦灵:吃瓜续命她最行第214章下药在线阅读修真者的寿命,真的比普通人要强得多,而且楚阳看着也不像是一个吃了驻颜丹才变年轻的,所以他猜测,楚阳修炼的功法,绝对非常的强,要不然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年上下,修为比她还要高,灵力比她还要浑厚。 他喊了几声保安,然后门口的两个保安,就慌忙的跑了进来,询问王经理有什么事情。 大家平安的拜神上香,吃过斋饭后,听http://www.meiyee.cc/book22/112534/23967696.html
10.初一和十五为什么不能算卦的原因分析算卦禁忌的重要性与深意其实算命的时候,命运已经确定了,所以什么时候算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算命会算不准,如果算不准确的话,那就很可能导致自己没有得知自己真正的命运,影响自己的判断。接下来就一起来相术看看为什么初一十五不能算卦呢? 初一十五的阴气,一般都是很重的,所以在这个时期,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有的http://www.xiangange.com/article/139074.html
11.寺庙烧香与地摊算卦一般而言,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之人鲜有去卦摊找人算命看相的;总是因诸事不顺或身体有恙,对事物的因果全然不知,便求签算卦,拜求神明。其实这与宗教信仰并无多少关系。尤其是摆地摊算卦的,他要知人生的规律和奥妙又何必摆摊算卦,挣那仨瓜俩枣呢?这应该是常识。https://www.meipian.cn/53jzehn3
12.大师算命生辰八字中,财为养命之源,财星要藏,这样遇到比肩劫财不怕劫和抢,官星是荣身之神,喜透出天干,显山露水才为强。男命和女命看财运不是同一个路子,很多所谓的大师也不明白其中奥妙,命书常说“男要藏财女要露,男子露出不露进,女人露进不露出”多少人都迷惑啊?#算命算卦占卜婚姻事业感情# 全文 4 1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5%A4%A7%E5%B8%88%E7%AE%97%E5%91%BD
13.郑州哪里的算命比较准?头上三尺有神明 有些童鞋不信也别乱说 自己给自己算 怎么看怎么准 没意思说开封有个观香问虚的 神准 我同学他们好几个人去 有个人还专门从深圳过来算进去先上香 然后看香灰 同学的好友什么也没讲 连人家爹死了都算出来了 ls那些个大多是骗子 算未来的事最没准的 要让先算过去的事情 准不准一下就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99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