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衆得未曾有。覩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惟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下面,佛菩萨又演这样善巧方便的幻化,欲使我们大家都成为净诸业障的自觉觉他行者,给我们显现这一出幻化因缘,这一出漂亮的戏剧!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这二十五种定轮是佛所说;其他人没法说,说不出来,不能彻照这样法的运用。
这部《圆觉经》,哪位菩萨能发心,说以后我就以这部经为功课了!读半年以后,你看每个字都会放光!每个字都是明点!就是生命的再现!每个字都如大日轮一样!字字会放净光明!产生暖,产生热量,产生生命,产生智慧,产生善巧,产生大悲之力。
“睹见调御”,得见诸佛的调御之力。我们知道三昧耶,也就是三摩钵提、奢摩他、禅那,都是调御之力,也就是诸佛所证功德。我们靠什么调御?靠自己的嘴?靠自己争强好胜?那调御不了,要有善巧,要有智慧,要有方便,还要有大悲心。要不然你怎么调御?
“历恒沙劫,勤苦境界。”诸佛如来在这无量无边劫中,或者说三大阿僧祇劫行持中,历尽勤苦啊!虽无一法可修,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证。但诸佛如来若不历尽尘沙的行持,不能教化众生,不能明行足,他就无以教化。诸佛如来行一切苦行难行,皆为度脱众生无明之苦,使众生得以折服,得以归向。诸佛如来的行持都是未曾有的!空前绝后的!是众生决定的调御者!是为佛、世尊!所以诸佛如来十个名号都是全彰诸佛功德,通过这十个名号来显彰诸佛无量功德光明名号!(师击掌!)
随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法门的先后修行次第,有二十五种定轮回施这种普同教化。唯除顿觉人可以不作这种法的随顺,顿见佛性,破除无始无明,破除一切理障、事障、烦恼障,破除一切阻碍,直归清净法益,启用清净法性,得不动之智,得一切智,得道种智、无师智,乃至启用无上无伦最胜智。一般情况下二十五轮是定轮,不能逾越。大家若有因缘欲修行,欲了脱生死,欲破除无始无明,欲于无上道业迅速成就,可依圆觉经三种法门二十五种定轮择一定轮,不疑悔,生决定信,能速入大觉位,速脱生死压迫,速取无上正觉!
大家有这个学习因缘,必有行持与成就之因缘!对利根人来说,学习当下就是修持,就是见证,就是运用,就是果德。对中下根来说,是启发,是诱导,是种性给予,或者是未来胜因。圆顿利根一般是因果同时发起,可以运用现前一念,直破无始无明,横断三际,直出生死,破除一切差别,消化无始以来一切善恶二业,顿入不动智,得见佛性。
人本无利钝之说,根无利钝,也无大小,但因众生的分别、执著、强执,也就是理障与事障的强执,我障与法障的强执,产生虚幻不实的差别根性。佛根据众生大类,细分了二十五种下手善巧方便,使我们各个有所择取,有择法方便,择法方便即是菩提分。我们知道七菩提分中要有择法方便。人在修法时,没有择法方便难以下手、迷闷,不知所依,不知趣向。佛给我们提供了下手的最初方便,使我们能迅速得见法,能依法行,成就法的觉受,乃至证得究竟果德。究竟果德的确是无所证、无所得,但若不假如此言辞提携众生,众生一样迷闷。
无始以来就因这个人我、法我的执著,事障与理障的执著,没法出离爱憎、取舍、大小、魔佛的伤害、无常的伤害、烦恼的伤害——这些缠缚使我们不能自在、解脱、智慧,佛才对机施这样的教,顺应众生,发明种种名字教化,实无说法中说出种种法益,实无生灭中显现种种幻化对治因缘,以悲心故,以智慧清净故,发起如是权教回施,欲使我等入真实功德藏,说无作无起,真实本源。
佛从未说法!若执从未说法,众生迷闷,说佛说无量法;众生若执有无量法之因缘,但为度脱众生,无法可说。所以说,无法可说,是佛正说;若执正说,佛亦作呵斥因缘,说无量善巧,消除执著。说佛说法、无说法本无定言,但是方便对治,药本无药,但因病而生。
佛在经典上有善财童子问药的例子。问普贤菩萨,何以为药?普贤菩萨说你出去看看,哪一类矿物或植物可入药者,皆可采来。善财童子出去转了一下,空手而归,说无药可采。何以故?处处是药!普贤菩萨又说你把不是药的采来。他又出去转一周,还是空手而归,说没有一物,实无一药。说全是药、说是无药,都是方便,但是对治罢了。若有病者全体是药,若无病者,全无药分!连药名字尚不可得,况且药?因为无病故。
因众生,佛而出世。因淤泥臭浊,才有莲花芬芳、清香、鲜艳!这都是因缘生灭的权教方便,但回归于真实。什么叫真实?运作为真实。若没有运作之真实,一切都是空寂断灭。在法的运作上,众生一染著,就会堕入人法二障;若一放下,皆是诸佛大圆满觉,不离刹那,不离本座。末世高推于佛法,或低就于佛法,不得实利,众生处处染啊!佛举例说什么样一法,马上要染著,要有个得、有个失的因缘,就会丧失佛法因缘。
佛法是绝待之教,于种种有对中施绝待之教。绝待之教是本源真实,一物、一色、一相莫不是实相真实,莫不是光明藏。众生不知,一色、一相、一物皆是执著对象、分别取舍之物。同是一物,差别受用,实无差别。幻现差别,是为众生业;实无差别,幻现诸多差别,是诸佛方便提携,接度幻化众生故。此是生生不灭,活活勃勃,穷于未来度脱众生无有休息、无有疲厌,是为佛法寿命。
众生无尽,佛法无穷。非众生取空之断灭想,认为顽空无一物,非佛法;认为有无量万物差别,非佛法。佛法是绝待光明,究竟安稳,远离烦恼,远离分别,亦远离所知,处处了知,处处运用差别,处处运用众生烦恼对治,以显良医之善巧、诸佛之尊圣,度脱有缘,归向不思议教化,实无尊圣可得。这是一切佛教回施的广大圆满利益。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我们哪个大众?何人称得起净诸业障菩萨?是实有此人还是启发众生个个如是?善自思维!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座者,一切众生本无相可得,本无有法我、人我可得,但众生强执于我——以四大为身、以六尘为心,叫人我;或以某一法有所得、有所证,执持于法,为法我。所以坐于执著之座,不能超越差别轮回,受种种贡高下劣之压迫,或行中道之迷茫。
佛力加持,使我们从原有执著中站立起来、超越,得见法益,超越诸障。障缘来自自身的执著,必是不可得的。这样才可以顶礼佛足,向往智慧,归向智慧,乃至成就智慧。如是成就,本具故,非假因缘成就。若没有因缘开显,亦不能起用。所以说种种法莫不是启发过程,非是新得,非是新成,非是做作,非是有为,非是有类。若不假有为、分别显现,此法亦是断灭。所以佛法运用活活泼泼,不拘一格,都是未曾有之光明,日日新。
众生死于句下,不光是学佛法,乃至一切因缘都死于句下!强执自己的知见或者强执自己的受觉,以为我得、以为我失,生我见、我爱、我佛、我觉之类。如是种种差别因缘,就会产生有对差别;有对皆是从邪见中生、恶见中生,轮回业果自然由此而发。
“顶礼佛足”,舍弃自己的一切执著,归向清净不动的总持之尊,即所谓顶礼佛足,但是整体的加持,圆满地给予。因为一切众生本具佛性故。假于佛的提携教化,使我们全体照见自己。像我们拜佛时放一个佛像,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令我们生欢喜,不过是启发自心之圆满,如此而已。若不如是,堕入外道迷信中,象鬼神教一样。
今天早上有个居士说我们鞋子把佛给熏臭了。我们九孔常流不净,没有一窍是流净物,常熏法界,作为分别,所以有不净之气,这是轮回之根。何以为净?以戒定真香方能普熏法界,利益群萌。何为戒定真香?清净平等的智慧,是为戒,是为戒香;无作无起,是为定香;广大方便回施,于无差别中实施种种差别梦幻教化,度脱梦幻分别众生,是为慧香,是为悲香,是为方便之香。
如是种种示相,皆是方便权巧之语,何臭何浊?过去禅宗大德深知佛性真实,别人问何以为佛?干屎橛!此话震动天地,非实证者不可言说,决定是谤佛之语。声闻教在威仪戒中有入佛塔、绕佛塔,不得向佛塔漱嚼、吐痰、吃臭物等。这在沙弥戒威仪中与居士学法中都可以学。如是无量说法都是通过威仪欲使众生发起对佛法的向往与恭敬,得见真实利益。若强执事相,佛法身遍于法界,我们的鞋子何处放?我们排的不净物又有何投放地?
所以净与不净皆是众生分别心性引发出来的分别作业罢了,皆是有对之幻化,非实有此物。若实有此物,我等学佛无益;但知世间有对善恶小计,不出三界六道,不知三界六道之外是何物。禅宗祖师所开喻的公案,无对光明啊!何为佛?庭前柏树子!何为佛?干屎橛!禅宗祖师这样公案特别多,无一定向,无一浊垢,无一清净,无佛无魔,但是光明,但是放下,但是无有执著,但是一相一行,直取般若,直归王家,非是分别。
分别之善巧只是世间逻辑之善巧、善恶无记之善巧,就是六道众生之执著。这个地方可以是随顺教,释迦佛也实施此教。在声闻教、律仪教的行动坐卧威仪中,为了摄护无善法众生、不知佛法尊贵之众生,发起威仪教,使众生皆有归向。如是归向是权巧引导,非是真实安立。若强执此相,反被法害,是为法执。如是法害反而不如一般凡夫轻松自在。虽然同是无明,他有一个少缠缚的因缘,我们却多一层枷锁。本来欲治病者,若强执于药,反受药害。像药过量,会把人药死或者加重,病不得脱。
现在许多所谓学佛人,走的是这个路,比一般世间病人病得还重——多了一份法的病、药的病。下面在四相中专门讲这个,释迦佛早就想到我们这个地方了。你说我们对佛法僧尊重、恭敬、小心翼翼还要得要不得?一定要得!这是报佛深恩,使法住世的善巧所在;不是执著,执著反成毒药。这是作为善巧,会使更多人向往、恭敬、归顺,成就佛法利益。这个差别很大,主要是发心问题。
前者产生执著,反而会出现斗争、排斥、异见,认为别人不如法的因缘会发生,心生分别,反受分别伤害的炽盛因缘。这样是非分明的人是阶级斗争者,不是学佛者,不是解脱者,不是得清净平等智者,不是善妙观察者,不是破除种种梦幻、觉醒出离者。若知诸幻化相,无一物可得,但以幻化相中示现恭敬,示现赞叹,示现一切随顺,以接度无知、愚昧、颠倒、狂妄众生作为方便,是为大威德者,是不可思议者,是佛法住世者,是众生之眼目,是众生之导师。
虽是一法、一行、一事,运用处天地悬隔,一个是利,一个是害。这个地方要善自思维,莫作人执,莫作法执。
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大长者去礼敬释迦佛。他特别欢喜,沐浴、新装,把自己一切庄严具卸下来,手持鲜花,奔佛而去。世尊见之亦喜悦,说长者放下——长者已经把花献给佛,说长者放下——长者看看自己两手,顿时证得须陀洹果,得法眼净。过去人就是个放下,别无他物。放下什么?分别、佛魔、如法非法、我正确别人不正确,这是病根吧!
所以末法时代学佛,要完成不动智,发生得见一切智。即是知总相方便,知一切法如梦如幻,必不可得。深证此处,方有善巧,能提醒、指导与利益有情。若不如是,自己多被境所转,被别人作业所转,反而因为别人作业差别而堕落。
所谓不见一切智,不为行法人;举心动念即乖,张口即错!这个地方善自思维!大家都是菩萨来实施种种提携,所以此善知识给我们开一个方便,通过这个事情,来辨别这个因缘。佛像是为启发我们心灵内外不二真实的光明——如佛的庄严、如佛的具足、如佛的平等、如佛的慈悲、如佛的智慧、如佛的究竟智,并不是教我们迷信或者五体投地——通过这个因缘引导、启发我们真实的光明智慧罢了。
否则,学佛法也是迷信。现在唯物主义者认为佛教是迷信,因为许多所谓传法人或宗教士自己迷信、引导人迷信。什么叫迷信?不是正信,不是清晰、明了、得见法益的信,是盲从、不得已、业流的信,叫迷信。如是迷信在现在佛教界极为昌盛!这不是众生过失,是所谓宗教士的过失,所谓传法者的过失,所谓认为自己是佛教徒的过失,非众生咎。
佛教不是鬼神教。佛教有唯识宗,讲万法唯心。《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如是宣化,我们每天晚上功课都会念这样的偈子来启发心灵,启发我们的佛性。心灵只是对佛性的一种认识取向;心灵的东西彻底舍弃,才能得见佛性的不动、佛性的安稳、佛性的非假修证、非有来去、非鬼非神、非魔非佛非众生。灵性只是个启发罢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有什么样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皆从心想中生,法界差别唯心所作,唯心所造,是为绝待说,不是究竟说。究竟说是什么?法无起作,法无生灭,法无差别。所以有方便、有真实,就是权巧与真实之说。
权巧与真实,二者不可断裂,是一体。如∴字三点,不可缺一。若人说涅槃是佛法,是为外道,是为邪见;若人说智慧是佛法,是为外道,是为邪见;若人说解脱是佛法,是为外道,是为邪见。这是佛在涅槃经上讲,佛法是智慧、涅槃、解脱缺一不可,如∴三点,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一缺全废。这个地方要审思。
现在众生执著于自己的一些知见、理解、觉知上的差别,自以为是佛法,早已堕入心外因缘,所谓外道知见、外道法或者鬼神教中。他把佛当成鬼神一样,佛教成鬼神教了。在许多地方,佛教与鬼神教分不开。就是灵性与佛性不知是何物,第一义谛与俗谛分不清,方便说与真实说分不清。分不是裂开,是运用过程罢了。如果认不清晰而予人说法,不光瞎却自己眼目,也使无量众生眼目瞎却——日日锥瞎千人眼目,你有多少过失?
末法时代,若无善巧者,但念佛号,直归无上觉路!但提正印,不作解,不作释,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归于净土。何为净土?无所择取,无所差别,同得往生,同得饶益,同时修行,无解无不解,无有言说,但劝人念佛,是为殊胜方便,暗合道妙,不假言说,不假分别,是善巧、殊胜之处。劝人念佛,但归无上觉路。许多人不明任何理,自己也说不出什么,但受觉清净,现下得安稳与喜悦,临终决定往生阿弥陀佛圆满国土,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不可思议啊!
在不晓佛法这种整体教化因缘的情况下,但念阿弥陀佛!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若得法身活,即是不假分别,不假言说,无取无舍,但执名号,归向万德,成就万德,度脱一切,同归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同得光明遍照,同得无量寿。如是之得是无所得,何以故?看看当下,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即是光明藏,但的确是无所得、无所动、无所生、无所灭,以此究竟道业回施众生,了了分明,了无所得,是为清净修持,真实法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过去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出现于世,其最后佛教授我念佛三昧。为什么加个“授”字?就是给我念佛之正受。什么正受?但念佛就是正受,不假言说,不假觉知,不假得失——我得到什么、我失去什么、我身体好或者不好……皆不留住。善导大师说住者即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念佛心。所以觉性无住,是为真实教诲;念佛无住,是真实利益。住即亡——你认为你有所得了、理解了、有所证了、可以教育人了——肯定出问题了!
下面着重讲四相,认为有法可讲或者有得、有证、有悟这样的过失。现在人根本不出这个数,所以特别痛苦,称为末法。
文殊普贤尚需依靠此类教化来得临终之因缘,我等凡夫若作知见,若作有所得,若作自己有所证,决定是堕落因缘、轮回六道因缘,或善的轮回,或恶的轮回,如此而已!有业迹故,有因就有果。
绕佛三匝,但作供养、赞叹,但作不坏根源,是为不坏之善根。有人看过《右绕佛塔功德经》,大威德世尊于舍利弗所宣化。“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大威德世尊,愿为我等说,右绕于佛塔,所得之果报。”佛于是说了几首偈子赞叹绕塔功德,从求人天福报直到无上菩提,皆可因绕塔而成就。即是供养礼拜等因缘,别无他物。
有人认为总要得到什么玄妙、高尚、奇特的东西才是佛法,非也!佛法无有高下,是法平等,是为佛法之发起。若不如是,是骄慢法、修罗法、外道法。
右绕三匝——右绕,是随顺、供养、归命之意,愿得如此安稳不动之意。绕佛、绕塔庙,都是供养、随顺、成就之义。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每位菩萨出来都是这个格式,决定无疑的,都要礼拜、供养、随顺。长跪,是皈依相;叉手,是和合相、相应相;而白佛言,与佛相应,受佛威神加被方能白佛与启教。如是启教是佛正教,是众生不能问处、不能知处。所以菩萨承佛威神加被,与佛相应,才能启发或启问这样问题。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这个地方是众生无法思议的。因为下一地不知上一地。在菩萨次第中,十信不能知十住,十住不能知十行、十回向,一直到十地,下一层不知上一层,上一层可知下一层。行持功德有差别。就像五年级学生知道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内涵,因为他学过、运用过。但是一年级学生不知道五年级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二年级在干什么。三年级四年级亦复如是。
我们薄地凡夫众生用自己轮转心去思维如来不动光明、思维如来广大运作,可怜!就是妄想劳虑,白费心思,还多生邪见;认为如是是佛法,反而是对佛法的扭曲,以轮转相来诽谤正法。
所以末法之人不依阿弥陀佛教诲很难出离!阿弥陀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出世,主要是为了破除五逆谤法——接度成就这样的人。因为末世人中多有五逆、谤法。不相信?可以好好审视自己,基本上在谤法之中,还都诽谤的正法。
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佛法究竟处无所证得。但现在人老说自己的证得——我以为、我认为、我看……这么说,佛法分都没有,多是谤佛正法。以知见、邪知邪见、众生轮回之见、颠倒之见、妄想分别之见,说佛圆见、安稳见、不动见、光明见、无作无起见,多是谤正法!阿弥陀佛所以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接度这种众生。
佛在悲华经上授记,到末世众生,基本上是他方或者十方罪恶众生汇集到此娑婆世界,作罪恶之大汇集。一切诸佛皆作舍弃,一切菩萨皆作舍离,唯作罪恶之汇集,释迦佛方显现五百大愿,入此娑婆,入此罪恶世界,作狮子吼,摧毁邪见,以阿弥陀佛大威德教化因缘,净土摄护,使一切众咸有归向,乘佛愿力,同生极乐,得以饶益。基本上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修持力没有,多是邪见炽盛。第一步都没有——没有正见,怎么能有正行?
如是不思议事——不思议事不是断灭。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的东西,一切众生一切菩萨不知,佛都可以思议、可以善巧;贤圣可以思议的,众生不可思议。像教授可以思议的,入学新生没法思议,没法想象教授在思考什么;他无以归向故,无法发起故。但老师可以告诉他说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对你们有什么愿望。
可思议是佛之成就,是智慧之善巧;不可思议是众生不知——你那个思虑多是颠倒妄想罢了。
“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我们的感知多是妄想产生出来,不是法益。人真正得未曾有之法益会生大喜悦。这种喜悦是无牵无挂的喜悦、不动的喜悦、清净光明的喜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喜悦。不是自己得到什么、自己感受个什么、自己荣华富贵现前了——不是!
“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诸佛的勤苦境界。一切众生的作为诸佛早已圆满、早已行持,所以说三大阿僧祇劫不过是为了使一切骄慢众生得以归向罢了。说如来行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发了殊胜、不动的心,随顺这种心性——也就是佛性,立大愿以后,于三大阿僧祇劫来行持大愿,使一切众生得闻、得见、得知,摄伏一切骄慢,发生最圆满回施。所以说明行足,但调御一切世间。
“一切功用,犹如一念。”诸佛如来把三大阿僧祇劫的功用付一念之中。何以故?他一初发心就圆满了,三大阿僧祇劫行持是依这一念而行持。何以故?念念不可得,但随顺众生作种种业、种种行,修种种善巧、种种幻化、三昧、种种福德,或现国王身、或现梵天身、或现种种差别身——罪恶身、过失身、善巧身、大身、小身、变化身、丑陋身、庄严身、不思议身,乃至知此无量身究竟不可得,以此一念得无上正觉,以此无上正觉回于三大阿僧祇劫的行持,以摄护一切众生。所以犹如一念,三世为一念,一念可以回施三世。所以在诸佛如来教化之中无有差别——三世也可以是一刹那间,可以是一念之间。众生的三世就是三世,三大阿僧祇劫就是极为遥远,不可称说。
“我等菩萨深自庆慰。”听这样的法,你庆慰不庆慰?不庆慰、麻木不仁,你就是因缘不足罢了,如此而已。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本性是清净的,怎么会污染?这与前面提的问题有相似处。但还是不一样。前面提出众生本来是佛,佛何以生妄想?这个地方说何以污染?为什么要重复提?他警策我们!“使诸众生迷闷不入。”不入,不入此本性清净。现在人迷闷,从分别劳累中产生迷闷,从迷闷中产生分别受觉,生生不息,轮回不止。
“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直说本源了,把一切自业都舍弃。因为净诸业障,他不会作其他的,就直接告诉你净诸业障之功用——但开悟法性,别无他物;但说法性,直指心源清净,不说第二因缘了。“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听闻这样的人、行持这样的人,是将来一切法界众生的眼目,可以作一切众生的师导、善知识、依祜主、阿阇黎。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三请而得闻法!我们听法,说天天听,没有什么了不起——不作尊重因缘,不得法益,这决定无疑。这些菩萨的示现相,无外乎是发起我们尊重。
在密教修持中,每一个法会大家至少要献哈达、唱礼赞。就是法师宣化非法师语,皆是诸佛如来圣教,具足一切功德,我等顶戴如此之教,如饮甘露,如授灌顶,如亲见佛。所以极力归命,赞叹供养。这样法益不可思议!对法轻慢,不得法益。何以故?他认为是某法师讲、某人讲——是个人嘛,人怎能讲法?你有这个概念已经不得法益了,真是可怜,失之交臂。以分别心听法,只能得相似少分言辞加持,不得真实功德之归命。恭敬主要是放下自我罢了。
五体投地,也是恭敬、放下自己的意思。礼佛、三请,就是放下自我,包括身家性命。色身倒不重要,主要是知见,命根可断知见难舍啊!许多人你可以夺他命根,他也可以拿命给你,但叫他动摇知见那不可能。命根易舍,知见难离啊!归命、三请,是反复让我们放下自己知见——放下知见是真正恭敬,以无所得心、以清净心、以不分别心来听法。
在密教有听法格式。你入道场先要会背这个经文,不会背不许你听法;或者不供养不许你听法;没有结缘灌顶不许听法,没什么好说的!听法第一步就是个法师又小又丑——你就得个人相,如此而已。这些菩萨恭敬!不是恭敬某一人,是恭敬你本源光明心,恭敬你心地之法王。你说这为我等示现这种教化。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爲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尔时,世尊。”宣化者为世尊,你得到世尊的加持;宣化者为法师,你会得到法师的加持;宣化者是一个你轻视的人,你得到轻视的加持,你得到轻视;你诽谤,得诽谤罪报,得诽谤加持。善哉!各个随类而得,随需分配。这个地方,世尊随顺众生,教诲也是唯心的。
在戒律上有一个例子,特别震撼人。过去有一个摩诃罗比丘——摩诃罗在梵语中意为老而愚痴,就是不知受戒、不知安居、不知自恣、不知诵戒、不知犯持、不知大小、不知轻重、不知开遮、不知羯摩,一切法益都不知。这个摩诃罗愚痴到啥程度?别人说尊者、法师,请你给我说法。他听了会掉泪!他说我说什么呢?就抱着头,没有一句话能说出来。
我们现在出家人也会说你要念佛、好好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真是无上之法,但是他这个地方也不会说。像过去阿罗汉,你去求法,他说你好好修四念住——这就是无上教诲,没有其他话了。古人说的是法,不是啰嗦。
当时提婆达多出家,看到佛受广大供养,羡慕于此,他就想怎么让人迅速来供养礼敬我?他就求神通。先到五百阿罗汉那求,从舍利弗开始一个一个求,大家都说:汝欲了生死,要修四念住。没有第二句话了,这叫予法。五百阿罗汉各个如是说。他就想到阿难,去找阿难说:汝是我弟,我需神通。就是你来教我。那时阿难虽有一些神通,可以到忉利天上去,但还是凡夫身,没证无漏智,也没有他心痛,不知道他是为名闻利养。所以阿难别取静处,给他说四大修法——还风于风,还水于水,还地于地,还火于火,证得空性。提婆达多七日就成就了。
提婆达多学了神通,就去阿阇世王那里受供养。他说你要做新王,我要做新佛。所以我们有了《观无量寿佛经》。如果没有提婆达多善知识,我们学不到的。
这个老摩诃罗,他不知道念佛,也不知道教大家的因缘,他没有一法可说。有一次他去应供——过去僧人有两种因缘:托钵、应供。托钵是到某一家讨。过去佛在世,人都尊重梵行者,就会把饭拿出来供养,给什么吃什么。这叫乞食、托钵。释迦佛亦如是,虽然他证得佛陀,也这样做。应供是定好了。比如某个居士说你们这几个比丘或者你这个比丘,今天请到我那儿受我供养,予我说法。
此摩诃罗碰到应供因缘了,分配到这儿了。这是佛的一种僧制。过去的比丘应供,必然要说法。像我们念那个偈子——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布施故,后必受安乐。这也是佛教比丘一种普通的说法方式。托钵可以不说法,因为托钵本身在说法——说无染无著,虽一钵之食也是来自他方,无积无存,心无挂碍。本来乞士就是导师相、安稳相、无挂碍相,所以他本身不必说法。而应供者必然要说法。释迦佛说个通式,哪怕再愚痴,把这四句偈会背也可以了,吃完饭把这四句话背一遍可以把?
这个老摩诃罗要去应供,走在路上心就开始发慌,因为应供一定要说法,他说四句偈子都不会,于是生大怖畏。应供不给人说法,这怎么办?到应供时,别人把饭食顶上来——不设桌子,这么顶着。他吃着,说你放下吧!这个顶饭人一听“放下”,说哎呀,我这么苦,再不放下还干什么?老摩诃罗这时想走掉,不知道怎么走,嘟囔着说“苦哉!”这个人一听,说放不下真苦啊!老摩诃罗说放下。听到第二个放下,下面这个顶饭的人已证须陀洹果了,心生欢喜,说偈子赞叹此老摩诃罗。而这老摩诃罗正在发抖呢!他说我还是走吧,就逃跑了。这个顶饭的人在说赞叹偈子,他已经跑回寺院了。
下面人证得须陀洹果了,抬头一看,找不到人了,说尊者神通回去了!因为这个老摩诃罗不会说法,是悄悄走掉的。他得法喜,就感激啊!修大供养,到寺院中去找老摩诃罗,说我要供养尊者。这个摩诃罗已经回来和他师父说我不会说法,没有给他说法,我苦啊!他的和尚是阿罗汉尊者,说你莫慌,你是善巧者,你已使对方得度,你在说法。他说别让他来见我,我去藏起来。但这个人已经来见他了。尊者说你的确不可思议!若人把你当成善知识,一样可以作最殊胜因缘。这个老摩诃罗见对方证得须陀洹果,自己心结亦开,当下即得阿罗汉果,证得无漏,当下说四句偈: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这真让人掉泪呀!过去人证果真简单,没什么啰嗦;修法也简单,一听即行,没有劳虑的言辞,不像我们这样勤苦。哪个是善知识?莫作我讲,莫作他讲,你要尊重你自心——你那个尊敬的心可以使你成佛道!
“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大恭敬,本来也是净诸业障;无有分别也可以净诸业障,不依眼见耳闻因缘,也叫净诸业障。“善哉!善哉!”不可思议呀!“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爲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猒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我们一定要把四相看清。不看清这四相,很难学习佛法,因为现在人多在四相中运用所谓佛法。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认为有常、乐、我、净,生四颠倒之因缘,以苦为乐。整个涅槃经是从四颠倒处回施常、乐、我、净之真实教化。常、乐、我、净的确无作无起,非众生心思能测知,非修证能测知,非一切自以为是的得证能证知。“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憎爱有取舍、善恶、佛魔、是非、大小等无量差别,都因憎爱。像天热了,加个被子,他会恨这被子,这个被子的温度使他生烦恼;来一阵风,他又会欢喜。饥饿的人,给他饮食,他会爱,会喜悦;把他饮食夺去,他生嗔恨。无量的事相差别都可以用爱憎表现。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本来虚妄的境、虚妄体是不可得的,但在虚妄体上他又执著虚妄的受觉、虚妄的差别、虚妄的取舍。称为二重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他实执,二妄相错、相交,修成业道了。
“由妄业故,妄见流转。”众生流转莫不是妄见差别、幻现差别,众生实执有此妄流,所以堕入妄流不能出离,在妄流中受其果报。“厌流转者,妄见涅槃。”这是有对涅槃,发起虚妄取舍。有人怕生死,就取涅槃,有人怕众生,想成佛道……这都不是佛法,是妄想心。佛在圆觉上直显真实教化,把表皮都剥掉了。“由此不能入清净觉。”一切有对不能得见、运用、悟入清净觉之本源。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不是佛不度众生,是众生自舍佛性。阿弥陀法摄护一切众生——这话决定成立。这是顺性发起,无一遗漏,顺性圆满。咸得度脱是顺性成就的,佛的大愿由此而显成罢了。“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入者与不入者皆是幻相、妄相。但若不假此因缘,又没有提携。“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想成佛或者不知成佛都是迷闷;想断念、想生念都是。
有人认为什么也不想、不念就是佛法,就是清净——这是迷闷处、无明处。许多人说你念佛念到什么也不想了就是佛法——这样人不光误导自己,也误导一切有缘,因为这个息念也是迷闷。有人说我念佛念得可好了,一小时一点想法也没有。我说你那不过是清净的觉罢了,不是真实利益,是一念觉性,不是真实安立。这个觉性你不知时,清净、不清净你不可得时,真清净、安稳清净、不动清净方能现前,法益才有少分,菩提分才能现前。你那个清净只是一种觉受清净,是有对的,下面会泛起不清净。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我们众生就是以无始无明为根本,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无明不管是取断灭、取空相、取中道,都是无明。因为这个无明一脱,人心地一片光明,触者皆菩提。
观世音菩萨有两句偈子:若人念弥陀,处处皆菩提。真正的念是正念、是功德念、是成就念,非是我们这个口念或者心念。这个念是相应念、发起念,即是弥陀念弥陀之念,触者皆菩提。若人识得法性,何处不平等?何处不佛?所以过去祖师说什么是佛?干屎橛!这个地方真实不可思议。因为处处是菩提,干屎橛就不是菩提吗?这不是理性,也不是逻辑。若是逻辑或理性那太可耻了!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这话说得特别斩断!一切众生生无慧目——一般的我们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无有慧目,说别人没有慧目,我有慧目。我们审视自己是不是这样?认为自己还有个正见——你这样一念生起时,早已堕入法执或邪见中。佛说一切法性本来平等——我们也能这么理解或推导,但没有相应之时亦是无明!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包括你说自己有正知正见、你证得佛果、你在念佛、你在修法,都是爱我者。“我与随顺。”你喜欢我或者爱我,我会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你违逆我,憎怨马上现前。
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有几个大居士说自己修持如何了得,意思是要我赞叹他们。我没表示什么,看书去了。下面就在大众中说我是魔,讲的是魔法。我合了合掌,说南无阿弥陀佛!魔不魔,佛不佛,自己知!心里有没有怨恨、有没有难缘、有没有苦、有没有分别爱憎,自己知!当时我特别欢喜,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非爱非憎,的确欢喜,我认为这是菩萨让我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爱憎!
现在的人,你要是顺着他,他连脑袋都能给你;什么非法不非法,你只要顺着他,啥都好,你骂佛也是好的。你要违逆他,你虽然在讲佛法,他也恨之入骨。这叫凡夫以爱取见、爱憎见。是不是这样?,不要看别人,可以对照自己。反正我是经常有这样感受——顺着我了,情不自禁喜悦一下;违逆我了,情不自禁生个怨恨,总有点不舒服吧!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我们的无明从哪里出来?从你憎爱心中滋养出来,别无他物!你要断无明怎么办?就要断爱憎!所以爱憎分明的人没有学佛,作阶级斗争者可以,作解脱者没有份,因为在养无明。你的爱憎越分明、是非越分明,越没法学习佛法。你说我是非不分——那样你那叫迷闷、愚痴、无记,佛法也不是这个。
“相续求道,皆不成就。”我刚出家时也这样,谁敢诽谤三宝,我上去就打人。我有个师兄弟说《楞严经》是伪经,他依近代欧阳竟无所说。我说要是我生在那个时代,就把他“咔嚓”掉。《楞严经》这么好,你怎么敢这么说?!以前我随身带着《楞严经》,感到很荣耀。这真是宝贝、照妖镜,谁敢说一句别的,就想把他咔嚓掉,嫉恶如仇嘛!谁敢诽谤三宝,就动手打人,所以做了许多可怜的事。嗔心大呀!爱憎分明,爱佛法,毁众生呀!
后来通过念佛,感觉到自己罪恶了,原来是在灭法,相似护法,实为灭法;在滋养无明、滋养罪恶,使众生仇恨佛法,使有缘诽谤佛法,远离佛法。那时真是生大怖畏,想想自己过去作为,毛骨悚然,痛哭流涕,不敢吃饭,不敢睡觉,感到我出家了还造这么多业!爱憎分明,特别苦。虽在作相似佛法,但这个地方不能称为道业,丝毫利益都不得见,只是嗔恨心越来越大,远离众生的心越来越强。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我相。”我们看自己是不是在我相中?“谓诸众生心所证者。”你认为你对了、得利益了,自以为得到了——我相现前,没啥好说的,再好的法也如是,再坏的法亦如是。可以审视自己!许多人发心是:我要了生死、我要成佛、我要度众生……行不行?一发心就是我相,下面尽未来际、尽无量劫修持就是修持我相,不成佛道。
我们应该好好读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引导我们这些没有慧目、被迷闷无明主宰的众生所发愿:“我今发心,不为自求”——先破我相。“人天福报,声闻缘觉”——破人相。“乃至权乘诸位菩萨”——人相、众生相。“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看一看,要不然你会迷闷,一生行持不得利益,少分利益都不得。
佛在经典上说一切众生无有慧目!这句话的确是彻底打脱我们执著的一种方法,引导我们随顺佛教的一种方法。现在人是依妄想心来修持。“我今发心,不为自求”,这就是先破我相;下面是破人相,“人天福报”不是人相吗?“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这都是众生相;“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这样发心,决定没有成佛道之由、四相不能破。唯此一出路!
佛在大集经上说法时,诸大菩萨给佛忏悔说:世尊!我等无量劫来作无量罪业,向世尊忏悔。佛说:止,汝等不知忏悔之法,我与汝等说忏悔之法。都是菩萨,无量神通方便,他还不知忏悔之法!我们现在众生自以为是,是名众生;自以为正确、自以为有眼目,是名众生。
我们有八十八佛拜忏方法,即是佛与菩萨所说忏悔之法,可以看一看。在八十八佛号后面有一段文字: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当证知我,当忆念我……后面这整段文字都是让佛证知我、忆念我、提携我,使我顺佛发心。这段文字就是发心的引导文,是引导我们修持的文字。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篾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複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佈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于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没有这段文字,你不知忏悔,你没法忏悔,你不能忏悔;你忏悔都是虚妄的托词、毫无意义的骄慢,旷劫修持而不得利益。佛法唯佛能施教,随顺佛之施教,才能入佛法分。若不如是,非佛法!(师击掌)
四相是末法时代乃至正法时代、象法时代以及任何时代修法的根本障碍!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佛以比喻引导我们。比如我们打坐、睡觉时会有这样感受,放松得特别好,感觉自己消失了。这不是佛法,只是一种受觉。“四肢弦缓,摄养乖方。”仿佛已经没什么可以运用的因缘了。“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此时若用针扎一下或者火烫一下,即知有我。哪怕你打坐再好,一般只要不是有特殊法益的人,入一般的禅定,弹弹指、打打罄,都会出定;如果不管,也可能坐几大劫或者几百年、几十年、几天。进入某种状态,时空没有意义了,但一弹指就出来了。
所以禅定非佛法,佛法可以运用禅定。像钞票可以给人带来方便,你不能说钞票就是方便,有时钞票也会给人引来杀身之难!佛法可以运用禅定,但禅定不能说就是佛法。
他举了个例子,“即知有我”。忘我时候,尤其有人在打坐时,慢慢地,两个手找不着了;慢慢地,双臂找不着了;慢慢地,身子找不着了;慢慢地,头也找不着了,没感受了,有一种空空灵灵的东西……这都不是佛法,是一种觉受,还是我相。感觉到无我了——是感觉到无我的我相!许多人认为这了不起,其实啥都不是,与痛、麻、酸、痒一样,只是一种觉受。若明白根源,人根本不追求这些。你说我从来没这样体会过,突然没有我了——你现在那个痛和过去那个痛也从来不一样!
人有取、有舍、有向往,佛才说一些禅定,还是一种诱导方便。很多人把这个当作尊圣,其实不是佛法。
“是故证取,方现我体。”你觉得有证、得到法益,说我修法修到某种状态了,我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境像……都是我相,是染著相,是浊相,臭不可取。说出来像唾液一样,没人收拾这些东西的。
一有人跟我说境界,我就发脾气,觉得这些人特别可怜,比一般人还臭浊。像捧一捧屎,说你看这东西多好,金色的——他不知道他有狗性,要吃屎。你认为有所得了,这个挂碍比一般人还可怜,取粪为食,像狗一样!
“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有人我相特别炽盛——不管你是取哪一点,再尊圣、再了不起,也是我相。这与蚂蚁或者饿鬼、畜牲、人天、六道众生一样的,只是受觉有差别。就是你在用自己的受觉说我,以受觉为我,以尘缘为我,还是可怜悯者,虽然有差别。好比说我是人,自认为比蚂蚁高尚。其实蚂蚁有蚂蚁的受觉,你有你的受觉,不过是受觉差异罢了,都是轮回相。从根本上说都是可怜悯者,同等的。你认为你高贵尊圣、蚂蚁可怜,说不定蚂蚁还认为你可怜!蚂蚁还有蚂蚁国王,还称王,你还称不了王,是个一般人呢!
有人认为自己有福报,就轻视没有福报的人,这种人比没有福报的人可怜万倍!因为他已经受福报伤害了——福报已经成害,不是利了,他不清净了、不解脱了、不无挂碍了。所以骄慢之害尤为利。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你认为你是佛,证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你认为你真证到那个地方了,也是我相!轮回!没有啥好说的,天魔外道!
过去说大梵天有三十二相,金轮王也有三十二相,佛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这个地方差异大得很。金轮王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么我也是佛——都是我相。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尊,尊的是法性,尊的无所证、无所得、一切众生本来圆觉、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尊的是这个。你尊的是什么?你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证得如来、你证得种种功德……都是我相,这与佛差别大着呢!一个是不动相、无生灭相;一个是染著相、骄慢相、增上慢相或者大妄语相。
佛教有个根本戒律,叫大妄语戒。这比杀人放火利害——杀人可以以命还命,打妄语者不可救拔!不是吓唬人,现在人不相信这个,种虚妄果,未证言证。证者,知无所证,所以他没法说自己证得。
阿罗汉为什么还有个化城因缘?他不是究竟果。他说我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为后有——这个地方已经有化了,已经有痕迹了,他已有那种寂灭为乐的喜悦,这个地方不是佛,不是究竟道业。佛要呵斥他,让他回小向大,就是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这时候才有利益。你那个声闻不叫利益,虽然相似之利,不是究竟之自利。究竟自利是法界同体,非大我,非小我,非我非他。这个地方不是言说,举个例子。
“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你能了知、你能受觉、你能体察、能宣化这个地方,都是我相,我相到极处了!过去说狂心一歇,歇即菩提。你这个地方都是狂心。我们现在人学佛法出不了这个窠,可以审视自己。我以前看《瑜伽师地论》,差点昏过去,我说完了,根本没学过佛法,都是搞的外道。第一次读《圆觉经》,一照自己,全是轮回相、轮回业,过去舍命干的事都是我相!
“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南無皈依佛。南無皈依法。南無皈依僧。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皈依——不是我要干什么,是皈依!不是我要成什么,是皈依!你要成大海,投入大海就是大海,你不能说我能成大海,但是现在人说我能成大海!所以皈依是第一方便。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发心……这是最初因缘。此处不相应,下面没有路。你不这样忏悔,学法没有第一步因缘。你不发心,你没法学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众生没有眼目,众生迷闷,众生以无明为主宰,众生无有慧目,众生不知道如何发心,众生一发心就是无明!
所以佛才教你: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下面才是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把自己身心抛向虚空,归向一切诸佛,并不是我成个什么。现在人不是,说虚空法界都来归命我,皈依我这个色壳子,然后我用这个色壳子成个大佛,来占有这个世界……这样形象是很多的!
南无皈依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尊法——都是皈命者。所以阿难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现在人是我要把尘刹的东西拿过来,占为己有!是不是?好好看一看。从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直到过去三十五佛。
我们汉地大德根据《决定毗尼经》的忏悔因缘,加上三十五佛。把这两种因缘加在一起,是八十八佛,使我们来忏悔自己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地方若不忏除,没法修法,没法了生死。
所以下面说“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非说一佛二佛。“常住在世”,这是不衰相、不坏相,法性显现相。“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下面是忏悔。忏悔到最后又开始发愿:“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证知我干什?我们的法性、法性功德若不证知我们,我们作用还不起。诸佛若不忆念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切菩萨的善根当下散坏,可怕得很!像没有断奶的孩子,父母若不忆念,或者舍弃,很快会饿死!
龙树菩萨举了鱼子的例子:母鱼产卵以后,就在周围游动。它到其它地方觅食,这个忆念也不能断。若忆念一断,鱼子马上死掉。直到小鱼产出来,这忆念才会放下,但还要摄护它,要不然鱼子就毁坏了。
我们每个众生也像个鱼子,想成一个生命,活活泼泼地有法性运用,若没有佛的忆念,你根本没有成就因缘。我们要想成人,如果没有父母忆念、哺乳,根本没有成人的因缘!狼把你叼走,你就是狼儿;长个人样,狼心狗肺。吃狼奶就是狼嘛!所以诸佛忆念甚为重要。
在密教中,一讲就是忆念本尊、忆念上师加持,不敢离开。净土法门,一念也不敢离开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敢离开法性,法性也没法离开,这是真正回施与摄护。道不可须臾离,离即非道——儒家圣人尚说如是之语,我们现在学佛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们若不受善知识,就是诸大不退转菩萨、诸佛的忆念,根本没法行持佛法。这决定无疑的!在密教里,上师就是法身父母;在汉地,善知识是法身父母。没有人忆念你,你的善法决定不能成就;你这一生作业,乃至尽未来际作业,决定是无明作业,因为你是以无明为主宰。众生就是以无明为主宰。
能海法师去藏地跟他上师学法,开始他是自己要学什么、要学什么。上师也不说他。后来上师把他要学的讲完了,他感觉两眼茫茫,啥也不知道了,说:上师,我下面怎么办?上师说:你开始学佛了!你们汉人不知学佛!为什么?不知问师,不知随师教啊!都是自己需要什么,这就是无明主宰,想得到个什么。不知随顺善知识、随顺佛教,没有四皈依。你皈依佛能成佛;你皈依无明主宰,就是自己妄想心里需求——你只能满足妄想心的需求,别无他物。像一个杯盖拧死了,你再晃荡还是这杯水,八百万劫还是这一杯水,没有其他新物,叫颠倒妄想。
所以择法第一要决定择一个法门,决定择一个佛,决定择一个本尊,择一个归向。究竟安稳了,法益马上现前。时时不能离开他!在法益上慢慢启用,一分一分启用,究竟圆满。实际启用一分就是圆满,你不知之时,慢慢启用,启用到彻底处,才知道彻底舍弃我,就是启用法性罢了;乃至彻底舍弃觉受想行识的虚染执著,方能得法性。
现在许多人求法,是满足自己的好奇、虚妄,想取大的、高的,多生增上慢。有人求密法是想有个资本,说我学密法的;有人学教去,也是想有个资本,说我学过教……
如果没有佛菩萨忆念我等,我们没有种性——连种性都没有!所以在密教要有资粮道与加行道这二道修持才能见道,见道后才能正修行——第四个阶段才是修行道,第五个阶段才是成就。他要修行次第。加行整个是供养,四种加行、五种加行都是供养,除了供养别无他物。供养、忏悔,忏悔、供养……不管是曼达供养、四归依供养、磕大头供养,都是供养,没有其他。供养、赞叹、供养、赞叹……反复重复,一直重复到自己生命就是这个物件,才把无明主宰舍弃,才能见道。啥道?舍弃我,供养佛!
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乃使我归入佛法。就是妈妈你要给我母乳,我们是婴儿。刚开始学佛的人和婴儿一样,离不开母乳,离开就会死掉。母亲若不忆念我们,我们马上会死掉。
所以密教一般称上师为上师父母,上师一举一言一行都是法乳给予。哪像我们汉地,有人叫着师父还骂着!我们不敢称善知识,也不敢称师,就一点要求:不要称师,想咋骂咋骂,骂个痛快。你如果叫着师还骂,坏性戒,伤害大得很,果报惨得很!业障现前就信了,的确是这样。
学习佛法要重法,不是重人,假人以弘法罢了。法不弘人,法也不自弘,靠人弘法。所以我们要知道尊重善知识,就是尊重法,就是尊重佛,就能成就法益;轻慢善知识,轻慢佛教,轻慢自己法性,就会堕落,没有啥好说的。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这其实是说:我要作人,妈妈要养育我,不要舍弃我。你说我那么可怜?没有断奶的孩子就要依赖母亲,你服气不服气就是这样子。你不服气就饿死,因为你自己的还不会做饭,还不会觅食。我们初发心的人,可能连吃奶孩子还不如。为什么?你还没找母亲,你还没有那个尊重地方,就是没有佛之依止,没有教化之依止,还没有食乳的地方。许多人食乳地方都没有,怎么不饿死?!法身慧命会饿死啊!你的色身没有饿死,但是你是吃的无明奶,养的是无明身,运用的是贪嗔法。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成就众生,就是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这是一样的话。像净土法门中说念佛之时就是度生之时,念佛之时就是往生时,念佛之时就是成佛之时,念佛之时就是一切众生同得饶益之时——非自己得,非他得。“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思维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这么发愿,或者这个地方认识不清楚,下面学佛都是事相,无由了生死。
像世间人占有男女、金银财宝、官位或者种种因缘,你也不过是占有佛法,同等的。你占有那个佛法早已非佛法,早已变成世间金银男女一样的你填充欲望的东西,没有什么。所以正人用法,世法亦佛;邪人用法,佛法亦邪,正法亦灭。药能治病也能毒死人。
“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后一句最重要:“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归命礼。”我今归命礼!现在很多人自以为是,想要人学我、尊我、要人敬畏——要审视自己是不是在学佛!
有一天有个居士就公开要求我,要我听他的话。我当时听完就感到我怎么生活在这个时代,听到这样奇怪语言?学佛学成啥了?占有佛法,与世间的贪一模一样,比那个贪还要猛利!拿个物件可以占有,人怎么能占有?我说我特别可耻可厌——生在这个时代,可怜可悲,我感觉我怎么生活在这个时代?无量功德海,我今归命礼——归命于佛,不是归命其他。我们出家在家的学佛人,要明白这一点。不明白这一点,太冤枉自己了。
从我自身上这个感受比较重。以前自己也作过爱憎分明的强执我相修持,认为自己行持佛法、认为自己有正知正见、认为自己是护佛法者,结果很可怜,几次差点把命舍在这里,痛苦不堪,的确无一物可得,无一物可证!
以前要证一心不乱,干得天昏地暗、耳朵发鸣甚至七窍出血,生命没有依托了,没有一点用。过去说禅师参一句话头,脸发肿,身发肿——以前我不信,那一回真信了。信什么?一切众生作业都是虚妄的!包括想得到一心不乱、想得三昧、想成佛道,都是无明主宰,大虚诳!然后才知道。那时一读十大愿王就掉泪,佛这么慈悲,直接给我们了,菩萨这么慈悲,直接给我们法益,直接给我们不坏的善根。但是我们却在这个不坏的善根之外觅法。一读就感觉到特别可怜。
我们不是没做过,拿生命作过赌注,说真正用功也谈不上,但的确体验后才知道诸佛告诉我们一切修法都是权巧,折伏众生的骄慢因缘,实无所修。现在人实以为有所修,就拼命干!最后不过是个方便罢了,歇心罢了。现在的人说修行最尊贵,我说修行是不祥之兆,修行是不祥之事。但以现在人尊崇的因缘,要说修行,说修行不可思议。若说不修行,天下人都说你是魔。所以随顺大家我说修行,要修行。干什么?随顺法!
我们看十大愿王,哪一个说我要修行?要修行、三天不吃饭、七天不进食……没有一个那样教导我们。但现在人以为真实,说某人有天耳、某人一坐七天,以这为不坏的善根。真是外道,外道知见。毕竟了知,也就是从理上、从相上运用,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可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觉受现前,认为自己有所证,有这种觉受。这种因缘是破我相,人执一破,法执新生,声闻多证此因缘。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成为法我了——不以身命为命,以法为命,这么行,还是个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有悟,这是五蕴身、六尘为心,都不是我。外道说真我、假我,认为有个灵性的我,悟得现前是非我、或是真我,还是外道知见。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一切世间语言也难以表达,但他还有一个悟处。这地方亦不是善巧,亦不是法性。在密教讲善巧、极善巧、最胜善巧。超越世间的轮回,超越世间的分别,超越世间的圣道,超越出世间的圣道,这是善巧;极善巧是超越一切菩萨修持,完成最极善巧。这地方讲的是圆觉,最上乘教,不留一点痕迹。“悉为人相。”超越一切众生因缘,超越一切证悟,亦是人相,因为你还有所证。所以佛法非修非证,非有证者,非有得失。这话易说,能于此处少发运用因缘是极难啊!
读《金刚经》者比较多,希望大家在四相上认知清晰。四相是修法的最大障碍,要不然许多奇怪事情会发生、非佛法因缘会产生,还自以为是佛法,走弯路。净土法门直接把它打脱得干干净净,我们才能衬托出来净土法门之殊胜与绝待。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佛在这样文字上直接不加任何遮掩地告诉我们:任何只要有所证、有所悟、有证悟了知、不了知因缘,皆为人我之相。因为远背清净法性的根本利益。这是相似佛法——听着也是佛法,但不是佛法,与究竟圆满觉海不相应。
“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能了、所了——这都不是法性真实所在。一切法本无作起故,若有所了、若有能了,皆是有为幻化之法、有漏之法,非无上佛道、非觉性真实。这个地方要善自对照,要不然基本上堕到这个地方了。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还有一个我觉、还有一个存我、还有一个销冰,种种受觉、种种了知,已非了义,这个地方不过是个空执罢了。讲的我执、空执、法执,但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显现这个因缘。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寳終不成就。】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这个地方给我们讲得十分清晰——不管从哪个例子来讲,能了、所了,归结发起运作,只要能觉知、能运用,都是有为;若一染著,自以为有所得,必堕有为,必堕有漏,皆是生死之法。但名有为!出家人学戒律,这个地方好明白一些。好比说出家人戒相一发明——不论是沙弥戒还是比丘、比丘尼戒,一发起以后,不碍再发,不再启用,他自然会发生这种功用。什么功用?无作功用,无漏功用。主要是止有漏。出家法也好,佛法也好,主要是止有漏、止有为。
“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圣果他不仅是说菩萨道,一般说声闻教诲的四向四果亦称圣果。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现在我们可能是这个时代——正法末世时代。这个时代若不依净土法门、不依佛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基本上没人能究理究明白了。
达摩祖师西来之时,与其弟子慧可大师以《楞伽经》印证。印证之后,他说我法百年之后堕于名说,但有名相,法益没有了。所以后来六祖大师出世,弘忍法师为其印证是《金刚经》。《楞伽经》含量太大,没法印证了。因为三身四智已经没法发明,只能堕入一个名字或名相。信及或信不及,就是这样了。
释迦佛灭度后百年,阿罗汉不及释迦佛住世时凡夫僧的威德与自在力了。当然果德还在那儿搁着,虽然如是,已经不行,差异大得很。佛灭度百年,差异就大了,何况现在?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自以为正确,更加执著,解佛法的意识强烈,行佛法的意识难发起。我以前听一些善知识说这个时代很少有确实的如法行者。我那时不服气,看几年、走几年,只能说自己可悲地堕到末世了,的确感到自己很可怜、很可耻,或者说无地自容。
佛在世时,人的善根,闻法利益即现前。现在人闻法,久习,不断校正,还会出现大的故障,就是四相障碍,就是未证言证、未得言得的障碍,就是骄慢、增上慢、妄语的障碍;多以病为佛法,以非法为法。以前我学戒时看到这样的话,认为是不是夸张?学了几年才知道佛是如语者、不绮语者、不妄语者、真语者,毫不遮掩地与众生说诚实言。
我们举过提婆达多的例子,用种种方法欲害佛身命。哪怕那样的人修法,就是修一般的法或者神通,也能七日中不懈地行持。现在人莫说七日,能七年证果或得神通也是极少极少。多是附体,或者有一点报德痕迹,就是过去世的痕迹,很难正发起五眼六通三明四智的因缘。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你说到末法时代,是不是绝对不能证得?能证得,但证得也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近代的阿迦曼尊者,是五十年代南传佛教的阿罗汉,他的威德与释迦佛在世时阿罗汉的威德根本没法比。现在一些有成就者的修持和过去古德加持过的地方其力量都不能相比!这是个对比罢了。过去像藏地古德或者汉地一些禅宗大德,都授过这样的记——他们用自己的威德力、修持力,加持洞穴、道场、山林,摄护末世修行众生,以成就末世众生增上法益。
你说我们不是没救了?佛在《大集经》上说:末世众生,亿人修持,罕得出离啊!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笼统说的。乃至释迦佛在无量寿经上说:我苦心惠予,信行者少,是以生死轮回不休,其国易往而无人!现在真正办道者稀少。见到一个有正知正见,以正见行持的人,真是让人欢喜,周围人也都欢喜。末世是法极弱,种种难缘极强,走出来一个也是极不可思议的。
净土法门可以作通途!净土法门可以接度一切众生,因为是他力。佛在世时,乃至在中国周朝时代,人天还有杂居的,人神互相交往;那时人还有光环,人能日行千里、万里,不以为稀罕。现在基本上没有这样因缘了。但是我们现在有飞机,有他力的载负工具。过去人自己有能力,不需要其他工具运用,他自在的功用容易相应。现在我们什么都是赖他因缘。
过去的人夏天可以穿棉衣的。像近代来果和尚是冬夏一衲。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参学,大家给他烧的是热炕,那是夏天,给他找那个地方也是向阳的——太阳照进来,炕又是热的,又穿着棉袄,这样来试他的本事。但他把心歇到极处,手脚还是冰凉,一滴汗也不出。能不能这样?任何人其实都可以做到。但你要是没有修持功夫,大棉袄一捂,到夏天你就是一身汗!夏天你要穿单薄,还要吹风扇、用空调。现在人只能赖于外在环境的因缘了。
所以仗借他力或者佛力比较殊胜方便;以自己的转化因缘来转化自己的依正二报,极难了!大家可作尝试,不妨留净土法门的最后归向——实在不行了,赶快回到阿弥陀佛大愿中,若不然可能自己得度无望了。
真正得无生法忍,觉知法性平等,归于法性,那是大根性人,上品上生,自得安稳,任何人也惑乱不了你。若说我能证圣道、我能取涅槃、我能得利益——我放在一切法前面,一切以我为中心,所以末法时代的人五欲横流,贪嗔痴慢疑恶见炽盛,是因为这个。有证有悟,这是末世最大的特征。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自认为开悟或者证到几地菩萨了。让人挨着他、接触他,也可以证几地菩萨……象疯子一样。这些所谓好名大德、好名说法者,多是病态之人,讲的是相似无上道、相似般若,实无实用;自己的烦恼、业障或身障不能消除,反而比一般人还炽盛。这是所谓有证有悟。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你认为你有所得、有证、有悟、有所成,认为你能涅槃、取涅槃,都是认贼为子。
现在涅槃经很少有人能真正讲解、疏通或者运用了。达摩祖师来的时候,神光法师讲的就是大涅槃经。他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达摩祖师摇摇头说你讲的不是佛法。那个时候已经堕于言教。虽能感动人天,但不能使人天超越生死,给予人天一个安慰罢了。但有名词,没有法的内涵了。
我们现在又多少年过去了?没有二千年也快了吧!这不是开玩笑,我们不得不审视。要不然近代大德为何都极力提倡净土一法?包括密教大德,不管是红教、白教、花教等的大德,莫不提倡净土之归向。有人说为什么还要提倡密教?密教是他的戒律,就是不管怎样也要行持下去,一直行持到因缘尽头。要不然就违犯根本戒律。这是戒律上的摄化。况且密法也是佛力加持,也是佛力接度。在藏地这样故事特别多。
一般人都看过中阴救度或者《西藏度亡经》这一类。那是莲花生大士传下来的教化,主要讲一念听闻的利益、一念归向的利益。在藏地这样故事有许许多多——并没有什么修持,只是听闻佛名号、知道佛国土,一念归向就往生了,得以成就。
“其家财宝终不成就。”想得到真正的法益是根本不可能的。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眞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这是根。佛在这个地方说根:你爱佛法、你爱涅槃、你爱证悟、你爱清净……这都是生死根,与你爱财、爱色、爱名闻利养等无差别,从究竟地说这是决定的。因为佛在圆觉经上讲的是究竟教诲,方便权巧都不要了,但说真实教义。如同《妙法莲花经》的方便品一样,舍诸方便,但说真实教诲,但说一乘,无三乘之说。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唯说一乘教。这地方但说一乘教,其他都舍弃了。
“伏我爱根为涅槃相。”伏我爱根——不过是通过涅槃这个因缘、这个相似的东西,把这个爱根伏下来、遮护下来;若少有因缘,还是起嗔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憎恨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生死根、生死本,你还被佛法、涅槃、悟、证所左右与惑乱。很多人对世间已经漠不关心,但是一听有什么大法、大利,能三天成佛,眼就发光,那还是被人惑乱。达摩祖师西来,为了觅一个不被人惑乱的人,这个不被人惑乱的人就是运用清净平等法性的人,不被人左右。
善导大师在其著作中把净土法门开显得极为简单。说若人信往生利益,归向净土法门,乃至来一贤圣说我有更殊胜之法可施教,亦不为所动。就是法性不可动性,不为人惑乱的真实。乃至说一菩萨、一化佛、一报身佛、无量报身佛来劝化,亦复如是。这个地方是不被任何东西惑乱的。因为法身佛都说的清净法益,平等法益,无有差别。所以人不知金刚心而欲修金刚身、成金刚果,那决定不可能。现在人心识飞扬,妄想纷飞,怎么能于无上道发起利益?
所以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都离不开“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一切大乘教义都离不开发菩提心、依菩提心来行持。
以净土法门来看菩提心,特别透彻明了。以其他法来看很难。不是偏赞净土,十方诸佛都赞净土!无量寿经中说:阿难,十方无量如恒河沙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不是我称赞,一切诸佛莫不赞叹。不光诸佛赞叹,一切菩萨一切贤圣莫不赞叹。若是证得菩萨、证得贤圣位而不赞叹净土者,非佛、非菩萨、非贤圣。这是决定无疑的!很多人小视净土,根本没有佛法法益,不管他是哪一类大德。这是决定无疑的!因为净土是诸佛法的受用与安稳处罢了。
“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真生死,你爱个什么?我们现在一般学佛人普遍是爱佛法——不见得是真爱,只是相对的、似似乎乎的爱,实际还是爱生死。
“别憎生死,名不解脱。”这种有对的发起,就是善恶,就是是非,就是轮回。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潜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相似分,叫微证。现在人少有所证、少有所得——这个得是相似得,在受觉上比以前有一些差别、有一些改变,就沾沾自喜,到处炫卖。“犹未能尽我相根本。”以为自己清净。很多人学佛法,看不起不学佛的人,自己反而不如不学佛的人。何以故?生额外的骄慢、额外的邪知,自以为是学佛的。
我在昆明遇见一个记者,他以前跟我说要好好学佛,要发财。我说可以。后来再遇到,他说我不学佛了。我说怎么了?他说我学佛不光不发财,饭反而没有吃的了;现在不学佛了,财源滚滚。我说你过去学佛是相似学佛,现在不学佛可能是学佛了。学佛不是财源滚滚,也不是没饭吃,但你若以财源滚滚和没有饭吃来对比学佛的因缘,那可能没有学佛,是学的财吧!现在人对佛法的误解极大!
佛法的确有这样利益,至少可以消除世间的痛苦,使人得种种善缘。好比说持戒:不杀、不盗、不妄、不淫、不酒。你不说妄语,眷属就多,大家感到你可靠,说诚实言;不说恶口,大家会感觉你清净;不说绮语,大家感觉你平实;不作两舌,大家感觉你能消化矛盾;不偷盗,你财富增长,种种运用安稳;不杀生,健康长寿。简单持五戒,这个相似因缘都可以发起世间的善护,要真正学习无上道,的确现世种种苦难得以自然消除,人生顺利。但这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非佛法了。
他有这样的利益,使我们在人间远离种种苦难,不染著故。逆顺甘然承担故,自然会顺畅,远离爱恨或爱憎,自然得通达,自然生智慧。所以学习佛法确有世间之乐、有出世间之胜益。若一执著,就不是佛法了。
许多人学佛就是为了求人天福报,那不是菩提心。你有顺畅的时候,也有违缘成熟的因缘。如果违缘成熟,你就认为佛法没有利益,就不学佛——那也不叫学佛,学的人天福报,这个差别大得很。很多人一张嘴就是为我:我要干什么、我要成什么、我要度众生、我要怎么样……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大家好好看看这一段,这是要命的!要是赞叹他,他拿命给你都可以,人为知者己亡啊!这都是爱根。
所以佛有十种法界观的教义。佛说法时,一切众生茫若无闻,不生欢喜,诸佛不为之忧伤,何以故?诸法不垢不净故。一切众生闻法欢喜无量,证得种种圣果,诸佛不为之欢喜,何以故?诸法不增不减故。佛说法有十种法界观,即是十种观察方便。为何有些经典说佛看见一些因缘也掉泪?那是众生感召罢了,佛无此假作,如是假作但因众生所需罢了。所以佛不用爱憎,爱憎亦是因众生而发。这都是方便教义。
以法界观来说,一个众生不闻佛、不闻佛法,佛直取大般涅槃,生大自在,归于大休息;你都成佛道,他也是大休息、大安稳。无有增减故,一切众生本来圆觉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故。在他那地方就是这样,决定没有差别。不能因为你有个恶梦,佛就坐在那个地方替你忧伤。佛实无忧伤,但为度脱忧伤众生、迷茫众生,示现其情、示现种种差别相、示现随顺,都是个度脱方便罢了。这叫随顺说。
净土法门没有我们自己的修证,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依靠佛圆满果德作为自己整个生命归向,来运作余生,接度一切有缘,同生极乐。以此因缘,没有啥诽谤的,也没有啥赞叹的,没有痛痒处。别人说好,他得利益;别人说坏,他受伤害,但是都没有意义。好,利益也没有意义,不利也没有意义,何以故?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早已成就,一切众生早已证圆觉。
好比说这个房间的人都睡着了,我醒过来了,我看大家睡着了就拍拍大家说醒来,天已亮了——你不能说我有什么功德,这没什么功德。有人说我还要睡觉,他连眼也不愿睁开,那么他还继续做梦;恶梦也好,作善梦也好,那是他个人事情,我们也没什么可忧伤;他在梦中再挣扎,我们也不会为他害怕,他在做梦罢了。他愿意醒来就醒来,醒来你也没有啥功德,你有啥功德?佛不过是唤醒我们这些梦中人罢了。醒来了,你还是你的全体,非有新收获,但是的确可以走出恶梦、走出善梦、走出无记梦,得自在力。
你不能说我度你了——这个地方不存在度,只是唤醒罢了。现在人不知道这个是爱憎根,认为有众生可度。做一点事,就给别人记账,以求回报。我给你磕个头、我供养你、我给你端杯水,你应该听我指挥,你得回报我;我给你一分,你回报我十分——这是买卖关系,不是佛法。现在这样因缘比较多,这都不是佛法。这样人你不敢违背他,否则他嗔恨心马上蹦起来,可以把你脑袋拿下来!爱得越狠的人,嗔恨心越大。对你越亲密的人,你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个人来说,也能保护你的命运。
所以我们中国先贤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越淡越不产生其他因缘。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冤家对头都是亲人。冤亲——冤从亲人中生出来。如果互不相识,他没有什么恩怨的东西,没有什么仇可立。世间爱恨都是有对的,有爱就有恨。所以我们在人世间交往中淡泊一些,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大家都方便。在世间与人交往中,有些开始特别好、特别好,后面翻了脸,特别糟糕、特别糟糕,比谁都不如。大家可以体会。
“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人的嗔恨心马上就出来,说你修的法根本不是法,说你怎么样怎么样,或者说你那邪知邪见。这一定是没有学习佛法。要是人在赞谤面前都不动、不染,动摇不了你的心智,你不生什么欢喜,也不生什么嗔恨,能平平淡淡对待这个事,这个地方就有佛法分了。要不如是,恐怕还是极难极难的。
“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把我执这个坚固东西潜伏得很深很深,外面用相似佛法来包着。许多人说阿弥陀佛发了大誓愿,我们听闻就得度脱了,可以行贪嗔痴了——这样的人就是玩这个游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还是这一套:人我、爱憎。不会用其他物。什么清净平等觉,在他那儿了不可得。那不是佛法,不过是拿善法来遮盖自己的罪恶罢了。但遮是遮不住的,因果是铁案,丝毫不爽。所以念佛,得往生;念罪恶,六道轮回。没什么好说的。“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復如是。】
因为末法时代的人在减劫,一代一代地减,若非真得不退转者,不可行此说,不可立此愿。你立你在娑婆世界不能出离,真是只能堕落。在此减劫之时,人的罪恶越来越炽盛,佛法越来越薄弱。
我们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因缘,与现在差异大得很。以前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不耻人伦的东西,现在都公开了。以后可想而知。不证得不退转、不证得无生忍,不敢在娑婆世界度人——你度不好会把自己度进去。像不会游泳欲救溺水之人,反被水溺。
龙树菩萨反复这么讲!龙树菩萨是妙云相古佛再来,还要求生极乐世界;普贤文殊之类也要求生极乐世界,以期一生圆满佛果。我等有见解也好、无见解也好,不往生极乐世界还要干什么?问问自己。所以不愚即狂!许多人是相似解,就是学的言辞,感到这样的话说得挺舒心、挺高大——有相似感受不顶用,生死业流一现前,苍白得很。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我经常听到许多人这样说:你要好好听我说法,怎么样怎么样……这心中要是有法可说,就是有我相人、有人相人。以前我经常听到一些法师说要度众生,我说你先度我吧,我这人是顽石一块,你能度我就能度天下人了。
有我说法。以前接触过一些传播体系的人,撵着别人说法,人家不听就起嗔恨心,他的布教意识特别强。像一些其他宗教,要发展教民。说发展十个,你就可以了生死,或者你就是好教徒;拉一个兄弟,你就成一分法益。这是以别人归顺为信心、为依止,不是佛法。要真知道佛法利益,全世界人都不信,他一样安稳不动!这不是阐提心,是佛法真实利益心——识破一切梦幻,破除一切差别,丢弃一切取舍。
有我说法,谁能度谁?本无一法,谁能度谁?本无一法,一切众生能得度!若有度者与有度之法,自己尚是凡夫知见;不入清净觉,无染清净心不能得见,下面倒出来都是黑水,不光污染自己,还污染别人的心,多生骄慢。
有次我到一个地方走动,一个学某宗的大居士问我是怎么念佛的?我说老老实实念佛。他耻笑我说你念佛,你不信佛。我说你听别人这么说,你也这么说。当时他就起嗔恨心,再也不理我了;不光不理我,还让很多人说不要理他,他讲的是邪法!他听人说你要不念佛你就真实信心现前了,所以他也这么说。像以前那个仙人树的故事,头一个跳的升天了,下面人都摔死了。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我执尚未断,怎么为人说法?但现在就是这样的人在为人说法,特别炽盛。到处联系,主动讲法,实是求名闻利养,实是认为自己有一个法,心中有一物,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前面举了我相、人相,后面说众生相、寿者相亦复如是,等无差别。都是以爱为根本,不过是通过相似法的因缘,把爱根伏藏起来;因缘一现前,违逆我者一现前,马上起嗔心。爱我者,就要度脱别人去,要与人说法——爱根未断,生死根未动摇。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憫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现在许多人不修持还是很平常、很好的人;修持一点就骄狂虚慢,过分炫耀夸张,比一般人可怜十分!“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就是仙人树,看到别人跳树升天了,但他不知道别人发心,也去跳树,以他贪嗔痴的心跳树,摔死了!以如来解——如来这么说,他也这么说,但他不知如来行、如来功用、如来清净解脱之方便,而作实有如来解、实有如来行、实有如来法,可怜!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他不知如来心,不知如来发心的功德利益,不知如来本是无作,但如来亦不断灭。但念表行,不知内涵。
“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我们随顺佛愿、随顺佛力,是不是这样?不是!这个地方不能作同一因缘。以如来解运用到自己身上,不是皈依、归命,这差别很大。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这还是占有佛法。所以末法时代盗法之人炽盛,就是东挖一点西挖一点,以庄严自我罢了,并不是南无佛!不是为佛法利益,不是知恩报恩。为什么提知恩报恩这四个字比较重?因为现在的人不光不知恩,还老感觉佛法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己的修持,结果不得利益,反而诽谤佛法。
我经常遇到这样人,说我出家多少年了,我现在得到个啥?我付出这么多青春年华,我得到个什么?就是怨恨佛法,说我也是依教奉行……都是以有所得心、占有心来学习佛法,是盗贼心,不是南无心。从大海里舀出来一瓢水,说自己是大海,行吗?以佛说的不了义教、相似语作自己的庄严因缘,假佛形式庄严自己,这样的人特别多。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个最大误区。
过去说为法捐躯,现在人是为我捐躯。要不是为我的利益,一根毫毛都不愿意拔,但是为自己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这里边差别很大很大。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第一步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要佛、法、僧来皈依我。
你说这到底有什么差别?我们不得不把它分开。若不分开,大家在这个地方的混淆意识特别强。本来没法分,利益运用起来无作无起怎么分?滴水投入大海,与大海怎么分?没法分。但是一开始,一滴水和大海就是有差别,就要分开,要分开讲。你归入大海就不干枯了,是名大海。不皈依时候,你怨恨大海,说大海没有给我带来大海的利益,我为什么还干枯?因为你没归入大海,你想夸耀自己这一滴水,很快会干枯掉。许多人的占有心就是想以一滴水来映出大海的因缘,可不可以?也可以映出,但是他很快会干枯;干枯时就怨恨佛法。
所以我们学佛第一步先要三皈依。我们这个时代三皈依的人极少极少!把自己生命整个交给佛法因缘是极少极少的!大家要真正思维这个地方。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就是容不得别人。
举个例子,不是说哪个人,是这个事可以启发大家。有一年东北两个居士发心,想体会出家人生活,我给大家说他们发心,哪位师父把他们的头刮一刮,换上出家人衣服,让他们欢欢喜喜地体验体验出家人生活,作九十天出家人。他们发了这个愿,大家成全成全他们。
因为佛在世时,也可以有这样因缘,现在南传佛教中还有这样教化。当时没有人明显反对,因为我一个一个说的。后来我说谁剃?大家说还是你老人家剃吧!剃就剃吧!我把三衣一搭,大家唱个赞,拈个香,庄严一点。这一唱不当紧,唱到一半不唱了,心生嫉妒!在下面都说可以,说初发心我们赞叹随喜,但到事上就不行了。不是哪个人,这个时代因缘就是这样了。人平时还不在乎,事一现前,一看别人讨便宜就受不了。
今年也是,来了几个初发心。有几个出家师父说不能让他们这么便宜。我说那怎么办?让他受三年苦?吊他三天?他们发心剃头,作行同沙弥,大家种种心态表现得炽盛得很!说不能跟我一样,我要比他胜一筹,跟我一样还了得?我说出家人人能出,只要发心与六根具备都可以出。但是现在人不喜人向善与增上!种种阻拦,其实就是妒嫉。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什么我爱?我有圣法,别人不要学。末法时代的人占有心极强,世间占有不能成就了就要占有佛法,可能吗?更不可能!“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与净土法门相应了,与大集经相应了。佛告诉我们这个时代人: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不要让他开悟不开悟的,不要在这个地方引导他。为什么?你要给他说开悟,他光在多闻上下功夫,徒增口舌!我感觉自己有这个罪过,常想闭口。大家不是一起来说,我不敢讲。大家逼我讲,我就多洗刷自己,念南无佛法僧,念诸佛教诲,给大家读文字,不敢发明其他因缘。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禅那一法最为方便!欲入寂静、至静,你也可以先放一放;于诸三摩钵提幻化自在,你也可以先放一放,直归断烦恼方便,即是不染不住,觉性无著是为方便,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运用方法极为善巧。
念佛法门也这么运用——你念佛,不能得到个什么,也没什么开悟的,没什么理解的,只是说舍报往生,现世安稳。现世你就是一个心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世人天福报我不求,也不执著,也不求开悟,也不求多闻,随缘了,但以念佛作为唯一皈依,以往生作为唯一成就,不作其他因缘,报佛深恩,知佛深恩,直发菩提心,劝发菩提心——简单!这个地方烦恼自然消除,特别快。学净土法门,断烦恼很快的!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因为断烦恼一法最直接。你烦恼是不是薄了?爱憎是不是歇心了?在爱憎上是不是慢慢淡泊了?人情也淡泊了?种种贪欲,包括对法的贪欲、开悟的贪欲,是不是淡泊了?热恼是不是减少了?
“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末法时代这些事情真厉害,贪、嗔、爱、慢、谄曲、嫉妒炽盛。见人善者,生喜者少;见人倒霉、堕落,龇牙咧嘴笑的人多,情不自禁的人特别多。这就是没有学佛,就是烦恼炽盛。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寂灭即是禅那,禅那可以断除烦恼,断除烦恼就出生死海。末法时代这个最方便。净土法门为何单提名号?你单念一个名号、单念一个真言,其他不顾,本来就是寂灭相,就是喜悦相,就是断除烦恼相,就是超越相。你这个地方没有嫉妒,没有贪嗔爱憎。这个地方没法爱。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说我爱阿弥陀佛?你爱不起来,没啥可爱的;你说恨,也没啥可恨的;念久了,才知道阿弥陀佛尽虚空遍法界,是光明藏,是佛性真实,是你心地本源,是无上觉路,是断烦恼最方便下手处罢了。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末法时代,这个地方最方便。许多人求神通——这个概念一发,基本上都有天魔或者小妖魔鬼怪把你记上号,等因缘一熟就占有你的生命;有人追求威德、怪异,都被这一类所摄;有人追求开悟,很多相似因缘也随之产生,无有实利呀!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这样的人可以作善知识,引导我们断除烦恼,使我们在断除烦恼因缘上运用,在远离爱憎上运用。这样可以作善知识,不堕邪见的善知识。“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刹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法爱不存心”,对法执要消掉,不消掉不行。“渐次可成就。”要不然法爱一样可以成为恨,人家要坏你法的。所以在一些传承教化上反复告诫:说法时不要坏人的我、我所。如果坏我、我所,对方会起嗔恨心。可以使他的我、我所转化,有个接度。要不然他突然失控,突然把我、我所打碎,会起大嗔恨心,产生诽谤。所以多作接度。
好比说有人喜欢神通,你可以给他说个真言、说个手印,说念这样真言可以得神通,给他个接度;然后告诉他神通也只是个方便,没啥意义,也是个幻化的接度,神通不敌业力,你要接度可以。如果你直接把这个因缘一坏,或者直接呵斥,对方就起嗔心!像他刚盖好一个房子,你把它扒掉,外面一下大雨,他会被雨浇掉的。所以有个接度因缘。
下面这两句话特别重要——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这两句话要当口诀念!你修法也好,做人也好,烦恼少呢!以前我把这两句话当座右铭,到哪里都对照。别人骂了,念这两句话: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别人赞了,亦复如是。无有我,赞与谤有啥意义!八风无所吹处,任它起!要不然有个法相、我相、爱相、利相、悟相、涅槃相、如来相……什么相只要立起来,八风都能吹得动,八种恶风都可以使你团团转。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要是远离爱憎的人,可以作为亲善友。有亲疏概念、拉眷属的人不可作善友,这是恶知识。小帮派、小体系,有亲有疏,就有占有、有排斥、有取、有舍,非真实利益,会破和合因缘。现在人多搞这种——这个人是我好朋友,那个地方我反对……过去对出家有种要求:出家可以离家千里。为什么?先把亲疏因缘从心地去掉,再视一切众生为亲人,你有善巧了。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你要有所求、有所取舍,非无上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