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监察官】包拯:开封有个包青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拯以其清廉公正,铁面无私而留名青史,民间关于包公的戏曲、故事、传说不计其数,可见百姓对包拯的爱戴。
铁面执法六弹权贵
【历史上的监察官】狄仁杰:不仅仅是“大唐神探”
狄仁杰是唐代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官员。人们常常称狄仁杰为神探,因为他断案如神,在大理寺为官期间几乎无一冤案错案,可以说是中国的“福尔摩斯”。
【历史上的监察官】赵抃:铁面无私辨忠奸
【历史上的监察官】李膺:天下模楷李元礼
【历史上的监察官】颜真卿: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作为一名大书法家,唐代颜真卿端庄大气、刚健雄厚的字体风格,至今仍为世人称颂。颜真卿有许多经典的书法作品,但最能体现其心志操守的,还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此稿乃颜真卿为祭奠殉身国难的爱侄所作,因书写时心情激愤,用笔开张,使全篇作品呈现出连绵呼应、起伏多变的气势;字体奔放不拘,但筋骨硬朗,从中仍可窥见颜体刚健之风。
【历史上的监察官】郭琇:弹章作寿礼骨鲠对权奸
在山东即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638年,即墨发大水,即墨县令和参将巡查汛情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两位官员只好在郭家巷一户人家门楼下暂避。
这时,忽然从门里传出初生婴儿的大哭声,家里老太太喜滋滋跑出来报喜,恰巧遇到县令。县令问道:“老人家给您道喜了,添了个男孩还是女孩”
“生了个骑马的,小男孩。哎,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大雨来临出生。”老太太嗔怪道.
【历史上的监察官】魏象枢:一生清慎勤何惧财色权
康熙皇帝褒奖他“清、慎、勤”三字,并钦赐“寒松堂”书匾以传颂他的美德。他是“清初直臣之冠”,魏象枢。
【历史上的监察官】唐介: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介敢言,声动天下,斯古遗直也。”元朝丞相脱脱认为唐介直言敢谏、带动风气,不逊色于唐代的魏征。唐介(1010年—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北宋著名谏臣。唐介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无论是身为县令、还是担当御史,始终不避权贵、秉公执法,因弹劾奸佞,赢得“真御史”的美名。
【历史上的监察官】邵玘:无冤都察治水能臣
在浙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406年,明朝永乐四年,皇宫内举办了一场春宴。
“在座的国子监学生,有没有人愿意为皇上的皇冠插籫花的”在宴会中,明成祖安排了一项为自己皇冠插籫花的活动。
现场一片寂静,在场人员纷纷后退,没人敢在皇帝头上“动土”。
【历史上的监察官】钱沣:瘦马御史铁骨铮铮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钱沣眉头紧皱,正在翻阅着材料。山东连续三年受灾,民不聊生,巡抚国泰却与布政使于易简结党营私、贪腐府库银两,造成历城、益都等几十个州县仓库严重虚空。有人京城告御状,也被残杀在半道上。
国泰何许人也,有如此大的胆子他是皇妃的伯父,和珅的党羽加亲信。而钱沣只是一个六品监察御史,别说上书弹劾,就是想一想都需要勇气。
【历史上的监察官】邓瀛:禁烟功臣断案神探
提起虎门销烟,你会想到谁林则徐。是的。但能在虎门销烟,还有一个人至关重要,他就是邓瀛。
【历史上的监察官】王东槐:尽忠职守直谏不枉
他与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同榜进士,一见如故,情同手足,却严拒其私下请托;他心系故里乡亲的安危祸福,曾用一道奏折弹劾掉山东巡抚等十余位高官;他据实上疏,上合君心,下称民意,他就是被誉为“古之遗直”“铁面御史”的王东槐。
【历史上的监察官】姜绾:这个御史能言也能打
【历史上的监察官】张养浩:一生三进御史台
【历史上的监察官】江一麟:我家有个贤内助
江西婺源江湾村,锦峰秀岭、清溪碧水之中,一栋气势宏大、雄浑古朴的徽派众屋式建筑掩映其间。这栋建筑就是婺源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江一麟纪念馆。馆内一副楹联“往事昭昭万世长存于内,精忠耿耿百年犹在人间”,展现了当地百姓对江一麟的高度赞誉。
【历史上的监察官】蔺挺达:做个“老实官”
在河南省偃师市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内,一座以“老实官”命名的凉亭尤为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亭子下,是两人正在下棋的雕像。他们一个是清朝顺治皇帝,另一个就是被顺治钦赐“老实官”的蔺挺达。
【历史上的监察官】这家三代都是监察官
“鲍世骢,三入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这是东汉年间在京城传唱流行的《鲍司隶歌》。司隶,又称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朝鲍宣和其子鲍永、其孙鲍昱,三代都当过司隶官,都爱骑一匹“青白”色的瘦马,都为官清白、行事正直,事迹被百姓广为传唱。
鲍宣——为民请命敢犯天颜
【历史上的监察官】陈俊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和榜眼的均是莆田学子。让宋高宗深感惊讶,他问道:“兴化有何奇特之处,能够同时两人高中状元和榜眼”状元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而榜眼则答:“地瘦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后,评说:“榜眼略胜一筹!”这位榜眼,是陈俊卿。
【历史上的监察官】赵光抃:我的愿望就是“作个战马耕牛”
明朝崇祯年间,一位住在九江府城的官员在自家园门上书联一副:“笑前贤许多祥麟威凤,乃所愿做个战马耕牛”。以联自喻,园主的愿望是为国家做一个“战马耕牛”,国有战事时,愿为战马,驰骋疆场;民享太平时,愿为耕牛,勤恳劳作。书写此联的就是明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蓟辽总督、通议大夫赵光抃。
【历史上的监察官】范辂:皇亲权贵皆不畏此心未有纤毫伪
在千年古城湖南汝城,矗立着一座“绣衣坊”,它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专门表彰监察御史的牌坊。“绣衣”是古时监察官员的别称,“绣衣坊”所表彰的,正是明朝著名监察御史范辂。
【历史上的监察官】董全祯:一生戎马一身忠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送长子苏迈赴江西德兴任职,特意来到海口村(今江西省德兴市海口村)访故。在游拜唐代名将董全祯祠墓时,他为祠宇挥毫书匾曰“威烈祠”,且赋祭诗云:
铁柱凌赠照豸冠,亲操八砦继韩坛;
挫锋尚惜援兵寡,断首还提伪贼看。
云奋有声应自鼓,马归无主更谁鞍;
【历史上的监察官】
林俊:”宁违诏不改法”这位四朝老臣当了一辈子硬汉
那年,年轻的他卖掉心爱马儿,告别至亲家人,为除奸佞宁愿慷慨赴死。多少年过去,他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臣,走过了宦海沉浮、退却了血气方刚,再次面临考验,他是否还能为了正义坚持到底,不顾一切一句“宁违诏不改法”便是他给出的答案。这就是林俊,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做了一辈子的硬汉。
乔可聘:这位”铁面御史”从未忘记当初誓言
乔可聘(1589—1675)字君徵,号圣任,明代宝应(今江苏省宝应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乔可聘为官二十余年,扶正祛邪,大义凛然,人称“铁面无私乔御史”,史书记载他“廉直著声,为清流标鹄”。
乔母教子廉为先
练纲:敢于弹劾驸马的巡盐御史
敌军来犯又如何众臣缄默他敢说。皇亲国戚又如何驸马都尉他敢弹劾。高官显贵又如何尚书、侍郎照“弹”不误。在古代,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时被称为巡盐御史,明清时通常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等地派遣此类御史。敢于弹劾驸马的练刚,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巡盐御史。练刚(1402-1477)字从道,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尹山(今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举人,入太学,后被选入都察院任职。
袁洪愈:“清风盖代”传千古
朝臣弄权卖官弹劾没商量!官员徇私枉法一路追查到底!谁说他只会惩贪官、除佞臣直言敢谏的海瑞、因得罪权臣而不被重用的贤良,他不是照样举荐苏州沧浪亭有座五百名贤祠,供奉着500多位苏州籍或对苏州做出重大贡献的名贤画像,其中一幅画像配有“清风盖代”的赞语。
史褒善:弹劾”偷建豪宅”的高官狠刹”过节钱”等歪风
丧礼劳民伤财求通融不允!有人含冤在狱未昭雪细查!打着修殿旗号给自己盖豪宅弹劾!跑官买官请客送礼歪风不断狠刹!这就是史褒善,敢于碰硬,一身正气。史褒善,字文直,号沱邨,弘治十二年(1499年)生于开州(今河南濮阳)。嘉靖十一年(1532年)考中进士,曾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后任大理寺卿。史褒善一生恪尽职守、廉慎公勤。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曾盛赞他“豪气凌霄汉,香名播九重”。
【历史上监察官】
谢振定:让百姓拍手叫好的“烧车御史”
清道光年间,官员谢兴峣因考核卓异被推荐面见皇帝。道光皇帝得知他就是“烧车御史”谢振定的儿子后,对朝臣说,年少时他就曾听闻“烧车御史”的故事,很赞赏谢振定的敢作敢为。
谢振定(1753-1809),湖广长沙府湘乡(今湖南涟源)人,先后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等职,一生不畏强权,刚直不阿。
“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一丝一粒誓不取,高官权贵何曾惧
危难之中,他为百姓献上自家米面钱财;诱惑来时,他不取一分一文、一丝一粒。一篇轰动一时的檄文,令送礼者汗颜离去;一次不顾一切的弹劾,让数万人为之动容!这,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江苏按察使等官职,后官至福建及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是“虽隶卒贩夫皆知”的廉吏,也是康熙皇帝眼中的“天下清官第一”
@小公爷齐衡,快学学这位反对“拍马”的“硬核”御史
溜须、拍马,是宋朝年间就出现的词语。若那时有不干正经事只会拍马屁的官,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那个身为监察官的小公爷齐衡是否会立即参奏小公爷能否这么做我们不知道,但今天要说的这位曹凤曹大人一定会!当官却只会吹牛拍马罢免!大摆宴席兴奢靡之风训斥!“内相”前来拉拢拒绝!……现在的流行语中,“硬核”表示“很厉害、很刚硬”的意思,如此说来,曹凤正是明朝一位很“硬核”的御史。
黄溥:有胆有谋更有才,原来你是这样的御史
他有胆,敢率兵救驾,更敢在朝堂上指陈时弊;他有谋,懂强兵之策,更懂选贤任能之道;他更有才,不但自己著书立说,还让身边的老百姓都拿起了书本……这位集勇气、智慧、才华于一身的监察御史,名叫黄溥。黄溥(1411-1479),江西弋阳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正统十四年(1449)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景泰二年(1451)夏按治四川,次年还朝,考绩为“最”,皇帝对他有“巡历中外,振励有闻”之誉。
历史上的监察官|韩愈:为民请命为国宣慰
历史上的监察官|秦国龙:我在,清官就不绝
历史上的监察官|喻茂坚:教子孙两行正路
历史上的监察官|刘禹锡:清风陋室铭诗豪监察官
历史上的监察官|陈文龙:做一个“朝阳之鸣凤”
历史上的监察官|游震得:荣身肥家,余耻不为
历史上的监察官|廖刚:监察官当有“鹰隼之美”
历史上的监察官|袁继咸:威武不能屈血性浑不改
历史上的监察官|郑榦:“江南第一家”的监察官
十五世合族同居,宋元明三代传颂,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典范的“江南第一家”郑义居。一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润泽和规范着郑氏族人,于是就走出了这样一位监察御史,郑榦(gan)。
历史上的监察官|顾佐:我是“顾独坐”
历史上的监察官|一门三进士俱是监察官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春天的岷江岸边,潮平水阔,一艘风帆即将起航,远行和送行的人们互诉衷肠。这一天,张唐英即将东去京城开封赶考。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去远方。在那里,有诗词和梦想,一种新的生活正等待着他。
历史上的监察官|傅藻:刚明有守,介节无私
“近得一生,文学敏捷,世无过者……”明朝初年,“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退休之际,再次为国荐才。接到上疏的明太祖朱元璋,立马派人征召该生。面谈之后朱元璋大喜过望,极力赞扬宋濂举贤。宋濂举荐的这位书生是他的同门师弟,名叫傅藻。
历史上的监察官|曹逵:我的激烈和吝啬,愿世人懂得
历史上的监察官|陈戬:愿为国之湛卢剑
历史上的监察官李曰良:有恩必报,有恶必除
历史上的监察官|周新:我的清廉,此鹅为证
历史上的监察官|周起元:“海洋赤子”的勤廉守望
历史上的监察官|鲁穆:我家子孙贤勿用多买田
历史上的监察官|张鹏翮:苍生在上
历史上的监察官|王越:毕生奉献监察,俱是尽忠报国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可罗贯中是谁呢有许多学者考据认为他很可能是明代的威宁伯王越。因为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及精辟的战争理论,是很难驾驭《三国演义》那些浩大场面的。
历史上的监察官|骆宾王:清白高洁是我一生的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年方7岁的骆宾王凭一首《咏鹅》以神童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